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部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部编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7-26 20:3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 北宋的政治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唐朝由强盛走向衰落的标志是( )。
A、天宝危机 B、黄巢起义 C、安史之乱 D、藩镇割锯C关于唐朝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唐都长安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 B、唐朝的文成公主嫁给了吐蕃首领松赞干布 C、唐朝时高僧玄奘去日本传播中国文化 D、唐朝中后期宦官专权十分厉害C( )年,唐朝灭亡,随后中国历史进入到“五代十国”时期。其中“五代”指( )、( )、( )、( )和( )五个朝代。907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课后活动2
答:作者歌颂了菊花的威武精神,表现了作者等待时机改天换地的英雄气魄。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2.重文轻武的政策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陈桥兵变(960年) 陈桥兵变发生地:陈桥驿北宋的建立黄袍加身宋太祖:赵匡胤契丹(辽)北宋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
建立者:
时间:
定都:
巩固统治的措施:赵匡胤(宋太祖)960年开封(东京)“杯酒释兵权” 说一说
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示:在中央,削弱相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设通判分散知州权力;把地方的财富收归中央。 宋朝文官 北宋时期宰相权力被严重削弱皇上担心我们权力太大,多方限制我们。现在宰相难当啦。 宋朝铜钱2.重文轻武政策宋代的预设阵图作战法? 宋朝军队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1.宋太祖: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2.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神童诗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建于宋朝的湖南岳麓书院 宋朝著名书院:应天书院 宋人司马光制“警枕”督促自己读书宋人科举考试图发展文教事业
人才是文化繁荣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北宋“修文”大工程主要立足于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始于隋,兴于唐,完善于宋。北宋科举制度在因循唐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取士途径和取士规模,在考试内容和考试制度方面也进行了改革。北宋时期每届录取进士人数都在三四百名左右,使北宋文化界出现了人才济济的局面。由于北宋健全科举管理和考试制度,有效防止了徇私舞弊和权臣把持科场的行为,使寒门子弟也有机会通过公平公正的考试进入仕途,同时也保证了取士的质量,把不学无术之辈拒诸门外,使绝大多数文化精英集中在政府机构。知识拓展重文轻武的弊端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对政权的稳固有积极的作用,但也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文官得到重用,逐渐形成以士大夫为主体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人浮于事,既导致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北宋建立
强化中央集权
重文轻武政策北宋的政治建立:960年,陈桥兵变。
统一: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结束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措施: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
影响:皇权大大加强。原因:防止武将专横的弊端重现。
表现: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发展文教事业等。
影响:有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定。1.唐朝末年,中原地区战乱不止,形成五代十国,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的是 ( ) A.后梁 B.后周
C.南宋 D.北宋D2. 宋代开国后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普遍受到人们尊重的是 ( )
文臣 B. 武将
C. 手工业者 D. 商人A3.宋真宗准备让文武双全且长相俊朗的陈尧咨陪辽使射弓(射箭),并允诺授予他高级武官。陈尧咨请示其母亲后,其母杖责之:“你们父子均以文章立朝为名臣,你现在竟为了厚禄,使家族蒙受羞辱,忍心吗?”这反映出宋朝 ( )
A.孝亲观念浓厚 B.重文轻武政策
C.颜值备受推崇 D.选官注重才学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