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九上 第一单元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同步提优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化学九上 第一单元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同步提优学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07-27 10:1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学案
学习目标 中考考点关注
1、通过阅读、观察、比较等活动,感受化学在时代变革、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建立化学学科的价值观。2、人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并能准确地判断。(重点)3、了解学习化学的目的4、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难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必考点)
教材知识精析
知识点1:化学改变了世界
1、化学是有关物质变化的学问①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②实验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③物质变化的原因和规律是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④化学研究的目的是改变和创造物质2、人类生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化学①做衣服的合成纤维(衣)②使农作物增产丰收的化肥(食)③现代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住)④现代交通工具所用材料(行)3、化学研究领域信息科学、功能材料研制、能源的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命过程探索4、化学与社会的发展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中,每一次时代变革都与化学的发展密不可分5、化学的作用依靠化学才能更好的解决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疑难病的救治等重大问题 ☆尖子生笔记☆【拓展延伸】1、材料的分类天然材料:自然界天然存在的材料,如:木材、棉花、石料等。2、化学是把双刃剑,即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同时对社会和环境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但是环境污染的质量也离不开化学
知识点2:物质的变化(重点)
1、概念: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2、区别: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3、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是物理变化中不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如:石蜡燃烧过程:固体石蜡 液态石蜡 石蜡蒸气 二氧化碳+水,其中熔化、气化是物理变化,燃烧过程是化学变化。4、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化学变化中通常伴随的光能、热能、电能等能量的释放或吸收如:镁燃烧发出耀眼强光;电池工作放电;燃料燃烧放出大量热;光合作用需要吸收光能,电池充电吸收电能等。 ☆尖子生笔记☆【规律方法】判断和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时,要抓根本: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易错点津】有明显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也不一定有明显现象,所以现象不能作为化学变化是否发生的判断依据。【拓展延伸】描述现象的注意:①不要说出生成物的名称,因观察不能确定物质的种类。②“烟”:固体颗粒弥漫“雾”:是指液滴弥漫
知识点3:物质构成的奥秘(难点)
1、宏观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等3、微观模型和符号水分子:H2O;氢分子:;氧分子: ☆尖子生笔记☆【规律方法】看着宏观的水,想象微观上的水分子聚集的情景,知道所谓水就是聚集在一起的许许多多的水分子,而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观点【易错点津】有氢原子、氧原子,但没有水分子时,不存在水这种物质,所以水分子才是构成水的微粒。【拓展延伸】1、同类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总称为元素,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2、决定物质种类的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组成或结构任意方面不同,物质的种类就不同。
解题能力突破
题型1 化学研究的对象
【例1】(2017·南充)打造“成渝第二城”,共创美好生态南充。下列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A.焚烧落叶,减少垃圾的运输量B.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减少“白色污染”C.加高烟囱,减少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D.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增加农作物产量【解析】 A.焚烧落叶,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烟尘,会污染空气;B.使用一些新型的、可降解的塑料,减少“白色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C.加高烟囱,不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不能减少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甚至会导致污染范围增大;D.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会导致水和土壤被污染;选B【解法归纳】信息科学、功能材料研制、能源的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命过程探索等都是化学二研究的领域 【题组训练1】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人工合成材料的是 ( ) A.羊毛围巾 B.纯棉衣服 C.木制家具 D.塑料瓶【题组训练2】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你认为下列各项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范畴的是 ( ) A.合成新物质 B.寻找新能源 C.治理环境污染 D.物体的运动形式【题组训练3】化学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下列各项中与化学学科发展密切相关的是( ) ①环境保护 ②能源开发利用 ③新材料的研制 ④药品的研制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题型2 物质的变化(重点)
【例2】(2017·泰安)化学科学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生活、生产资料,下面做法利用了化学变化的是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氮B.工匠熔化玻璃吹制各种容器C.大棚蔬菜生产施用二氧化碳气体提高产量 D.海员蒸馏海水获取淡水【解析】A、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氮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工匠熔化玻璃吹制各种容器过程中,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大棚蔬菜生产施用二氧化碳气体提高产量,是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和有机物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海员蒸馏海水获取淡水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C. 【解法归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题组训练4】(2017·南充)下列食品制作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大豆磨浆 B.蛋糕切块 C.焙制糕点 D.苹果榨汁【题组训练5】(2017·日照)从化学角度分析,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题组训练6】(2017·菏泽)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纸张燃烧 B.湿衣服晾干 C. 铁钉生锈 D.葡萄酿酒
题型3 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例3】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 A 世界由物质组成的,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B 通过普通显微镜我们可以观察到水分子的结构C 分子由原子构成 D 化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答案】B【解析】A、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粒子构成的,故正确;
B、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故正确
C、从宏观看,物质有时处在相对静止状态,但从微观看,则是永恒运动的,说法正确,如电子在不断地运动,故正确;
D、粒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固体物质中的粒子也在不断运动;故错【解法归纳】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等物质都由元素组成组成和结构都相同物质种类和性质才相同 【题组训练7】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列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 A “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 “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不同的物质【题组训练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是由许许多多微小的粒子构成的,水是由大量水分子构成的B、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能拍摄到铁原子,说明原子是真实存在的C、现代的科学技术已经实现对分子、原子的移动和排列D、有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有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题组训练9】课本上有一幅图片是用铁原子排列成的“原子”二字,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B、人们已掌握控制和移动原子的技术C、“原子”二字仅凭肉眼根本看不到D、原子是自然界中最小的粒子
得分高手体验
【例题】(信息题)用图示中的“关键词”填空:
水分子(H2O) 氢分子(H2) 氧分子(O2) 氢原子 氧原子
晶莹的水滴是由大量_____________聚集而成的,水分子里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按一定的角度排列的。氢气是由大量__________聚集而成的,氢分子是由__________自相结合构成的。氧气是由大量__________聚集而成的。由此可知,不同种类的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构成分子,同种原子也可以自相结合构成分子。
【解法归纳】
充分利用题中的信息,本题的信息是以图像的形式给的,就要把图像看清楚,弄清图像表达的内容;如果信息是以文字的形式给的,就要好好对文字进行阅读理解,找到大题的关键信息。
综合培优训练
能力通关
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纳米铜的性质 B.C60的组成 C.单晶硅的结构 D.无人机的研发
2、化学改变了世界,人类已经离不开化学。下列能够说明化学重要性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③④ D.①②
3、(2017·河南)下列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石油分馏 C.铁水铸锅 D.麦磨成面
4、(2017·安顺)宣纸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其制作工艺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关于宣纸的传统制作工序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挑选原料 B.加碱腌煮 C.竹帘捞纸 D.剪裁纸张
5、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可能通过操纵单个原子制造分子。假设欲用此技术得到蔗糖(C12H22O11),则不需要的原子是(  )
A.氢原子 B.氧原子 C.氮原子 D.碳原子
6、可用来表示水分子的符号是(  ) A.H2 B.H2O C.H2O2 D.O2
7、世间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如__________等)构成的。观察图K-2-1所示几种微观粒子的球棍模型(球表示各种原子),回答下列问题。
图K-2-1
(1)水是我们最熟悉的物质,也是最重要的物质,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是由大量的________聚集而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______个________原子和________个________原子构成的,可以用化学符号________表示水分子。
(2)人体内的营养物质与氧气作用生成二氧化碳的同时产生能量。氧气的化学符号为O2,氧气是由________构成的。二氧化碳的化学符号为CO2,每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______个________原子和________个________原子构成的。
(3)分子是由________构成的。水分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中都含有氧________。
巅峰训练
1、请根据乙醇的分子模型 谈一谈乙醇的结构和组成。



④……
参考答案
解题能力突破
【题组训练】
1、【答案】D
【解析】羊毛、棉花、木材是自然界中有的材料,属于天然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都是人为地,经化学变化制取的,属于三大合成材料。
2、【答案】D
【解析】能源、污染、环境污染的治理都是化学研究的领域,物体的运动形式是物理研究的内容。
3、【答案】D
【解析】信息科学、功能材料研制、能源的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命过程探索等都是化学二研究的领域
4、【答案】C
【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大豆磨浆 、蛋糕切块、苹果榨汁都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焙制糕点,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选C
5、【答案】B
【解析】A、炉火照天地中,燃料燃烧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风雨、花落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粉身碎骨过程中,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D、江枫渔火过程中,燃料燃烧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6、【答案】B
【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纸张燃烧 、 铁钉生锈 、葡萄酿酒都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湿衣服晾干,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选B
7、【答案】D
【解析】决定物质种类的是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只要组成或结构有一方面改变,物质的种类就改变,即有新的物质生成,故选D
8、【答案】D
【解析】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由原子构成。故D错误
9、【答案】D
【解析】 A、原子是真实存在的,可以借助一定的仪器观察到;B、,移动原子形成文字或图案,说明人们已掌握控制和移动原子的技术;C、“原子”二字,是借助于特殊仪器才能观察到的,仅凭肉眼根本看不到;D、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质子电子等很多类,每一类中有不同种,各自大小不同,其中原子又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原子不是自然界中最小的粒子。
得分高手体验
【解析】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如分子、原子等)构成的.例如,水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H2O)聚集而成的,水分子里的氢原子(H)和氧原子(O)是按一定的角度排列而成.氢气由大量的氢分子(H2)聚集成的,氢分子是由氢原子(H)自相结合而成的.氧气是由大量的氧分子(O2)聚集而成的.
【答案】水分子、氧原子、氢原子,氢分子,氢原子,氧分子
【解法归纳】
充分利用题中的信息,本题的信息是以图像的形式给的,就要把图像看清楚,弄清图像表达的内容;如果信息是以文字的形式给的,就要好好对文字进行阅读理解,找到大题的关键信息。
综合培优训练
能力通关
1、【答案】D
【解析】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学科,纳米铜的性质 、C60的组成 、单晶硅的结构都是化学研究的范畴。选D
2、【答案】D
【解析】①做衣服的合成纤维(衣)②使农作物增产丰收的化肥(食)③现代的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住)④现代交通工具所用材料(行)都是化学产品,没有化学就不可能生产这些物质,所以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选D
3、【答案】A
【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粮食酿酒 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石油分馏 、铁水铸锅 、麦磨成面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选A
4、【答案】B
【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挑选原料、竹帘捞纸、剪裁纸张都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加碱腌煮 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5、【答案】C
【解析】由蔗糖的化学式可知,蔗糖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元素是同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合成蔗糖需要碳原子、氧原子、氢原子,不需要氮原子。故选C
6、【答案】B
【解析】 A.H2 表示氢分子, B.H2O 表示水分子, C.H2O2 表示过氧化氢分子, D.O2表示氧分子。故选B
7、【答案】分子、原子(1)水分子 2 氢 1 氧 H2O
(2)氧分子 1 碳 2 氧 (3)原子 原子
巅峰训练
1、【答案】①乙醇是由分子构成,②乙醇由碳元素、氧元素、氢元素组成,③一个乙醇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
【解析】在微观示意图中,当原子靠在一起时表示相互结合生成分子,此时,表示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同类原子总称为元素,所以可知乙醇中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分子模型只表示一个分子,所以可知分子的构成。
燃烧
气化
熔化
H
H
H
O
H
H
H
C
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