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六年级上人教版2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六年级上人教版2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7-27 20:4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课时 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2页例2情境图和做一做的全部内容,教材呈现了台风从生成地出发、经过四次方向改变的大致路径,让学生用数学的语言来描述简单的路线图。路线图中包括了例1和例2中台风的移动路线,体现了情境的整体性和知识的综合性。
(二)核心能力
通过描述和画由点的运动组成的简单的路线图,实现数形结合,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
(三)学习目标
1. 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并掌握路线图描述的几个要素,并能正确描述,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2.能用作图工具独立绘制出路线图,形成新的画图技能,发展空间观念。
(四)学习重点
正确描述路线图及画出路线图。
(五)学习难点
在描述路线过程中,正确选择参照点,根据参照点正确说出运动的方向和距离。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描述简单的路线图》PPT课件、量角器、三角板等。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 通过前两节的学习,我们知道台风先到达A市,接着改变方向,又移动到B市。请你们根据预报中心给出的信息,画出这次台风运动的路线,并用语言描述出它的运动路线。
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B市位于A市北偏西30°方向、距离A市200km。
【设计意图:整合例1和例2中台风的移动路线,体现情景的整体性和知识的综合性,为学习例3做铺垫。】
(二)课堂设计
1. 导入
师: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此次台风运动分别到达了两个城市,课前让同学们试着画出它的运动路线,谁来介绍一下?
课件出示两次的运动图。

2. 探究新知
(1)分段描述,理解移动路径。
学生交流。
预设1:台风先到达A市,再到达B市。
预设2:台风移动600km到达A市,又移动200km到达B市。
预设3:台风沿西偏北30°方向移动600km到达A市,又沿北偏西30°方向移动200km到达B市。
组织评价每种描述的优缺点。
评价中,引导学生明晰整体路线图要描述清晰,需要从以下三方面描述出每一段的路线:起点在哪儿?沿着什么方向?移动了多少距离?
同时突出“运动性”,把“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离A市600km”,转化为“台风沿着西偏北30°方向、运动600km到达A市”。
修正自己的课前任务。
完善描述:台风沿西偏北30°方向移动600km到达A市,又从A市出发,沿北偏西30°方向移动200km到达B市。
(2)完整描述移动路径。
出示例3
师:其实,这次台风从形成到移动,路线图如下图所示,请自己先试着描述出台风移动的路线图,然后同桌交流。

全班交流,再一次体会,描述整体路线运动图应注意的问题。
(每次的出发点、方向和距离)
【设计意图:在描述路线图时,最大的困难是参照点变了,随之需要确定的方向、距离也不断变化,使得正确描述路线图对学生具有挑战性,而且描述路线图时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前面“根据两点的相对位置,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另一点的位置”的语言表述方式稍有不同,这些无形中给学生解决问题提高了难度。所以在教学时,采用课前预习及分段描述的方法,降低难度,帮助理解和掌握描述方法。考查目标1】
(3)根据描述画出路线图
完成教材第22页“做一做”。根据同伴的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
①阅读题中信息,思考: 要画这个示意图,首先得确定什么?
(利用十字方向标,确定出发时的位置。如果学生讲了比例尺也行,如果没有讲,那就到后面反馈时分析。讲比例尺时,重点要讨论一下,为什么选用这样的比例尺。)
②自己动手尝试画。
③展示学生作品,请学生分析自己画的方法。
重点分析:“向正南方向走50 m到路口”以哪个点为参照点?“再向南偏西约30°走100 m到公园” 以哪个点为参照点?
【设计意图:在前面描述路线图时已经明晰了描述要注意的几要素,所以在绘制路线图时,迁移类推,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完成,自己定出起始点,自行设定单位长度标准,增强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根据学生画的结果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查漏补缺,再次体会、理解“参照点变了,移动方向和距离也随之变化”。考查目标2】
3.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描述和绘制运动中的点的路线图。在描述和绘制时,要注意每移动一次,参照点都发生改变,要根据新的参照点来描述它的移动方向和距离。
(三)课时作业
1. 小红从家出发,如何能到小青家?( )
A.先向南偏西40°方向走55米,再向南走40米到达小青家
B.先向南偏东50°方向走55米,再向东走40米到达小青家
C.先向南偏东40°方向走40米,再向南走40米到达小青家
答案:B
解析: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来做,可以直接看出再向东走,选择B,还可以根据位置的相对性来判断先向西偏南40°或者南偏东50°方向走,让学生体会的描述的方法很多,关键还是找准参照点。【考查目标1】
2. 根据小玲的描述,把她行走的路线图画完整。

(1)根据上面的路线图,说一说小玲从家去书店和回来时所走的方向和路程,并完成下表。

(2)小玲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答案:
(1)??
(2)2800÷48≈58(分/米)?答:平均速度约是58分/米。
解析:在描述路线图时,最大的困难是参照点变了,随之需要确定的方向、距离也不断变化,使得正确描述路线图对学生具有挑战性,而且描述路线图时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前面“根据两点的相对位置,用方向和距离描述另一点的位置”的语言表述方式稍有不同,这些无形中给学生解决问题提高了难度。而第2小题求平均速度也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考查目标1】
3. 你能根据下面的描述,画出乐乐上学的路线以及学校、邮局、商场的位置吗?
早上乐乐从家出发,向北偏东40°方向行走了300米到达邮局;从邮局出发,向西偏北30°方向行走180米到达商场;又从商场出发,向北偏西45°方向行走120米来到学校。
如果乐乐每分钟走50米,从家到学校上学需要步行( )分钟。
答案:(1)
(2)(300+180+120)÷50=12(分钟) 答:从家到学校需要步行12分钟。
解析: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个练习,一方面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另一方面检验学生掌握情况。【考查目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