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九上 第二单元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化学九上 第二单元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07-30 11:1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节 原子的结构
学习目标 中考考点关注
了解原子结构探究实验,明白各不同轨迹说明的意义(了解)知道原子的结构,初步认识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重点、难点)会正确画原子结构的示意图,理解各部分的意义(掌握)理解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涵义并能进行简单计算,知道相对原子质量和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重点) 原子结构探究(低频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与此相关的问题(必考点)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和意义(高频考点)离子的形成(高频考点)离子符号的书写及周围数字的意义(必考点)
教材知识精析
知识点1、原子的结构(重点)
原子结构的探究说明:①α粒子是一种带正电,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微粒。②金由原子构成⑴α粒子的运动轨迹分析:①大多数α粒子可以直接穿过说明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②少数α粒子向外偏转,说明原子和带正电;③极少数的α粒子反弹,说明原子核的质量较大,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⑵结论: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电子在核外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 原子的构成 结论:在同一原子中: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原子核所带的电量的数值称为核电荷数)(2)原子中不一定含有中子。如:氢原子(3)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类别,不同原子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4)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一个质子的质量与一个中子的质量大约相等,都大约是一个电子的质量的1836倍,所以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3、原子的性质①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的一种微粒。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金属、稀有气体、某些固态非金属(如:金刚石、石墨)②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就是原子。 ☆尖子生笔记☆【化学小常识】①汤姆森发现电子,知道了原子可以再分,并初步提出原子结构模型②卢瑟福经过α粒子轰击金箔试验探究,推导出正确的原子结构模型【拓展延伸】原子核很小,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如果原子可以看出地球,原子核相当于放在地球中心的一个乒乓球。分子与原子Ⅰ相同:①都可以构成物质②都可以保持无知的化学性质③都有微观粒子的特性a:质量、体积很小b:有间隔c:总在不停运动Ⅱ不同: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Ⅲ联系: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知识点2、相对原子质量(重点、难点)
概念:以一个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为6的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基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的比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公式:规定: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1”,(但在说、写时不带单位)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原子实际质量之比相对原子质量与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关系: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尖子生笔记☆【化学小常识】张青莲为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拓展延伸】原子的质量太小,在书写、计算中非常不方便,所以国际上采用了相对原子质量。
知识点3、原子中的电子(重点、难点)
电子的能量不同,运动时离原子核的远近不同,能量低的原子在离核 较近的区域运动,因此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每一个电子层实际上是能量相近的电子的一个运动区域。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核带正电离原子核最近的为第一层,依次是第二层.......;第一层电子排满电子后才能依次向外排。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第一层最多排列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8个电子;在原子序数为1---20号范围内,第三层也是8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为8.★最外层电子数为8,或只有一个电子层且电子数为2的结构为稳定结构。4、原子的分类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稀有气体的原子:有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决定原子化学性质的最主要因素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化学性质是否相似的判断a:稳定结构:化学性质都相似b:非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化学性质相似 ☆尖子生笔记☆【拓展延伸】当电子数足够多时,每一个电子层排列的电子数最多为2n2个。n为电子层数。
知识点4、离子的形成(重点、难点)
离子的形成定义:带电荷的原子叫做离子。(2)离子的形成:⑸氯化钠的形成结论:①.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是由氯元素和钠元素组成的.②离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也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③原子在变成离子的过程中,整个原子核都不变,改变的只是最外层电子数离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尖子生笔记☆【规律方法】1、金属一般形成阳离子;非金属一般形成阴离子。离子也有稳定结构由结构示意图判断化学性质是否相似时,只在原子范围内比较,离子不能与原子比较。【易错点津】【化学小常识】【拓展延伸】1、带电荷的原子团也叫离子常见原子团SO42-  CO32- OH- NO3- NH4+ 2、原子与离子中各微粒数的关系原子: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知识点5、离子符号的书写及周围数字的意义(重点、难点)
离子符号的书写mRn+ 或mRn-R为元素符号;n为电荷数,m为离子个数, n、m为数1时省略不写正电荷的数值等于一个原子失去的电子数;负电荷的数值等于一个原子得到的电子数符号的意义①Na:表示钠元素或一个钠原子②Na+:一个钠离子2Na+:两个钠离子数字的意义mRn+ 或mRn- n:表示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 m:表示离子的个数 ☆尖子生笔记☆【易错点津】电荷数和正负号的书写位置和语言习惯对应,如: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先写2,后写+。离子符号前的数字只决定原子的个数,所以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永远是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
解题能力突破
题型1 、原子构成的描述及其探究
【例1】(2017·荆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呈电中性 B.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答案】D【解析】A.原子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质子和中子所带的电荷在数量上相等,但电性相反,故原子呈电中性。正确;B.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正确;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正确;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故说法错误。故选D。【解法归纳】知道原子结构探究实验中各种远动轨迹及含义熟悉原子的结构及原子各微粒的质量、个数、电量、位置等相互关系 【题组训练1】(2017·威海)学习完“原子的构成”之后,萍萍同学形成了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A.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C.原子核的质量和电子的质量相差不大 D.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题组训练2】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翻了汤姆森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如图线条中,可能是α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 A.abcd B.abc C.bcd D.ad【题组训练3】(2015·温州)1934年,卢瑟福等科学家通过核反应发现氚原子,氚原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图中“ ”表示的粒子是( ) A.原子核 B、质子 C、中子 D、核外电子
题型2 相对原子质量
【例2】下列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B.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比值C.原子质量越大,相对原子质量就越大D.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g”【答案】D【解析】
A、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质量的简称,是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值,故选项说法错误.
B、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是一个比值,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C、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有确定的数值,故选项说法错误.
D、某原子的相对原予质量是该原子的质量与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解法归纳】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分析题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题组训练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碳原子的质量都相同B.相对原子质量是以碳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作为标准的C.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是由6个质子和6个中子构成的碳原子质量的1/12D.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该原子的质子数【题组训练5】若一个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则实际质量为ng的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12 n/m B. 12 m/n C. n/12 m D. m /12 n 【题组训练6】(2017,襄阳模拟)某元素的原子核内有161个中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72,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是111B.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61C.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11D.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6)质量的272/12倍
题型3 、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
【例3】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和②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B.③和④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达到相对稳定结构,都是稀有气体的原子C.粒子②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D.①②③④都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答案】D【解析】A.①是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②已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两种粒子的化学性质不相似;B.③和④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达到相对稳定结构,但③是离子,④是有稳定结构的原子,是稀有气体的原子;C.粒子②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D.只有一个电子层,电子数为2,或者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是稳定结构,①③④都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选D【解法归纳】⑴根据原子和离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判断离子和原子;⑵知道稳定结构的特点;⑶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⑷知道据结构示意图判断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方法 【题组训练7】(根据图示回答问题: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填字母)。 【题组训练8】如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X表示 ________ (2)若该粒子为原子,当X=12时,Y=_________ (3)若该粒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当X=17时,则Y= ___________当Y=2时,易 (失去或得到)电子,变成 (阳或阴)离子,【题组训练9】(2017·烟台改编)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③属于同种元素 B.②④的化学性质相同C.②的符号为Al+3 D.①③都是离子
题型4、构成物质的微粒及符号和数字的意义
【例3】说出下列符号的意义⑴H ⑵2O2- 【答案】⑴氢原子;⑵两个氧离子【解析】元素符号表示原子;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为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带电荷的微粒为离子;离子符号前边的数字为离子的个数【例4】(2017·长春)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氮气 B.金刚石 C.水 D.氯化钠【答案】B【解答】解:A、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C、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解法归纳】⑴知道常见物质的构成微粒:如金属都由原子构成,氯化钠由离子构成,水、二氧化碳由分子构成;⑵会熟练书写离子符号⑶能准确说出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题组训练7】“2”的意义:⑴2Na+ ⑵Mg2+ ⑶5Mg2+ ⑷2H 【题组训练8】用化学用语表示:⑴钠原子 ⑵五个硫离子 【题组训练9】(2017·青岛)下列物质中, 由离子构成的是铁 B.氯化钠 C.二氧化碳 D.金刚石
得分高手体验(可或缺)
【例题】(学科综合题)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填字母代号)。
(2)易失去电子的是 (填字母代号)。
(3)C中x =
(4)右图为A、B、C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__ _(填字母),
【解法归纳】按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将原子分类: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稀有气体的原子:有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类别,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
综合培优训练
能力通关
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通常由中子和电子构成 ②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③带负电荷 ④不显电性 ⑤不能再分 
⑥体积大约相当于原子  ⑦质量大约相当于原子
A、①⑤ B、②⑦ C、③④ D、②⑥⑦
2、如图是某同学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以氧气为例进行的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对应的分别是(  )
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 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3、(2016,桂林)已知磷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5,相对原子质量是31,则磷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 )
A.15 B.16 C.31 D.46
4、(2017 来宾)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
B.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C.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
D.分子、原子能构成物质,离子不能
5、(2017·荆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呈电中性 B.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6、(2017·兰州)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的化学性质相似 B.②所示的粒子符号为Na
C.③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④中X可能为8
7、(2017·聊城)李涛同学撰写的“心目中的原子”短文中,阐述了以下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可以转化为离子 B.原子是最小的微观粒子
C.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D.原子可以“搭建”成分子
8、(2017·潍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可能组成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
B.物质都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C.核电荷数:S2->S
D.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9、(1)请画出16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比较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表示的是 (填离子符号);
10、有S2-和S两种粒子,回答:S2-中的“2”表示 ;S2-和S的质子数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已知S2-有16个质子,则其核外共有______个电子
2、巅峰训练
1、某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若m=11,则该粒子所对应元素的符号为 ;
⑵ 若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且n=8,则该粒子的符号为 ;
⑶ 若m-n<10,则该粒子是一个 (选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2、宏观与微观的桥梁——粒子结构模型
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化学家通过模型来说明他们心目中粒子的“模样”,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特点,解释微观结构与宏观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模型化的方法是化学科学重要的思想工具。试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的结构
一百多年来,化学家借助构建原子结构模型,逐渐揭开了原子构成的神秘面纱,并通过不断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逐步形成了今天的原子结构理论。
①下图两种模型是汤姆森和卢瑟福分别于1897年和1911年提出的,其中(填代号,下同)
是由汤姆森提出的。
②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理论的学说中,汤姆森的观点是(填代号,下同) ,卢瑟福的观点是 。
原子是不可分的
B.原子是可分的
C.原子呈球形
D.在球体内充斥着正电荷,电子镶嵌其中
E.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居于原子的中心
F.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大部分质量
G.电子带负电
H.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大的空间内高速运动
(2)离子的结构
在初中化学中,离子的结构可以用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来表示。在下图中:
属于阳离子的是(填代号,下同) ,属于阴离子的是 。
(3)分子的结构
下图中(Ⅰ)和(Ⅱ)分别是两个分子的微观结构模型。你认为它们所代表的物质的化学式是否相同? ,二者是不是同一种物质? 。
参考答案
【题组训练】
1、【答案】C
【解析】A.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正确; B.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同一区域内,电子的能量相近;C.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一个质子的质量约等于一个中子的质量,都是一个电子质量的1836倍; D.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极小,其半径约为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选C
2、【答案】C
【解析】
由于原子中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却很大,所以a粒子遇到原子核就会发生偏向,例如c和d;因为原子的核外电子质量很小,但所占的体积却很大,电子的质量小的可以忽略不计,所以a粒子可以直接穿过去,例如b.由于原子核外的电子质量很小,a粒子是直接穿过,且原子核带正电荷,a粒子也带正电荷,同性相斥,所以a是不可能向原子核靠近的,应该远离原子核.故选C.
3、【答案】C
【解析】氚原子是一种氢原子,氢原子的核内有一个质子,根据模型,含有两个中子;且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选C
4、【答案】C
【解析】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约等于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和。不同碳原子的中子数不同,所有碳原子的质量不都相同;B.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作为标准的;
C.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是由6个质子和6个中子构成的碳原子质量的1/12;
D.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该原子的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和。
5、 【答案】A
【解析】相对原子质量等于一个某原子的质量除以一个一个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的十二分之一。
6、【答案】B
【解析】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是272-161=111;A正确;核电荷数=质子数,该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11,B错误;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是111,C正确;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的比值,所以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6)质量的272/12倍,正确;
7、【答案】⑴两个钠离子;⑵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⑶一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⑷两个氢原子。
【解析】元素符号前边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离子符号前边的数字表示离子个数;离子符号中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
8、【答案】⑴Na ⑵5S2-
【解析】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离子符号书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表示一个离子带的电荷数,在离子符号前加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9、【答案】B
【解析】A.铁 由铁原子构成; 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C.二氧化碳是由分子构成; D.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选B
得分高手体验(可或缺)
【例题】
【答案】(1)A (2)CD (3)8 (4)BC
【解析】: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易得电子,带负电,形成阴离子;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易失电子,带正点,形成阳离子;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He为2)。所以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A;易失去电子的是CD;根据原子结构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即X=8;(4)最外层电子数是决定原子化学性质的最主要因素,非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化学性质相似。
【解法归纳】按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将原子分类: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稀有气体的原子:有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类别,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
综合培优训练
能力通关
1、【答案】B
【解析】原子核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显正电,原子核几乎占有了整个原子的质量,但是其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和整个原子相比几乎可以忽略。
2、【答案】A
【解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3、【答案】A
【解析】同一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
4、【答案】C
【解答】解:A、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有的原子的质量比有的分子的质量大,有的分子的质量比有的原子的质量大,故A错;
B、原子可以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故B错;
C、原子得失电子后变为离子,故C正确;
D、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离子可以构成物质,故D错.
故选C.
5、【答案】D
【解析】A.原子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质子和中子所带的电荷在数量上相等,但电性相反,故原子呈电中性。正确;B.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正确;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正确;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故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
6、【答案】D
【解析】:A、因为元素的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所以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化学性质相似,①②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性质不会相似,故A错误;
B、由于②微粒的质子数是11,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是钠离子,符号为:Na+,故B错误;
C、③的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得到电子,故C错误;
D、当④为氯离子时,X为8,故D正确.
7、【答案】B
【解析】A、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转化为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观粒子,不在化学变化中,原子可以再分,故选项说法错误.C、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答案:B
8、【答案】A
【解析】A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同种元素可能组成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如:氧气、臭氧都是氧的单质。B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C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过程中核外电子数改变,核电荷数不变;D、在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和中子数没有必然关系。选A
9、【答案】
(1) ;得到;⑵Al3+
【解析】(1)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要求,可得图为 ;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易得电子变成阴离子;
表示的是 质子数为13,核外电子数为10的微粒,是铝离子。
10、
【答案】 一个硫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相同;18
【解析】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为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原子变成离子时质子数不变,所以S2-和S的质子数相同。离子带的负电荷的数值等于得电子数,所以S2-有16个质子,则其核外电子总数为16+2=18;
2、巅峰训练
1、
【答案】 (1)Na;(2)S2﹣;(3)阴离子
【解析】:(1)由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和m=11可知,n的值为1,则可知元素符号为Na;(2)由已知条件该粒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且n=8,则知原子得2个电子,可知m的值为(2+8+8)﹣2=16,为硫元素,则可知粒子符号为S2﹣;(3)若m﹣n<10,说明得电子了,故可知其离子种类为阴离子.
2、【答案】(1)A;②BCDG;BEFGH;(2)B;AD;(3)相同;不是
【解析】:(1)①汤姆森发现电子并提出“葡萄干布丁”原子模型,认为原子呈球状,充斥着正电荷,而带负电荷的电子则像一粒粒葡萄干一样镶嵌在其中;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里绕着核旋转,故选A;②依据二者的观点分析可知,BCDG代表汤姆森的观点;BEFGH代表卢瑟福的观点;(2)阳离子的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故选B;阴离子的核内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故选AD;(3)化学式相同均为C2H6O,但结构不同,不是同种物质。
电子层
电子数
质子数
原子核
A. B. C. D.
2
8
n
+m7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