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的唐朝第7课《琵琶行(并序)》课件语文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诗的唐朝第7课《琵琶行(并序)》课件语文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7-28 14:0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4张PPT。第7课 琵琶行(并序)第二单元 诗的唐朝预读先学 ——读文本内容,学基础知常识精读研析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内容索引多读厚积 ——读素材美文,积素养提技能预读先学 —— 读文本内容,学基础知常识(1)湓浦口(  )       
(2)贾人(  )
(3)迁谪(  )
(4)浔阳江(  )
(5)嘈嘈(  )
(6)六幺(  )一、给下列加颜色的字注音语言知识积累pénɡǔzhéXúncáoyāo(7)幽咽(  )
(8)东船西舫(  )
(9)虾蟆(   )
(10)钿头银篦(   )
(11)嘲哳(   )
(12)阑干(  )yèfǎnɡhá mɑdiàn bìzhāo zhālán(1)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___________
(2)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委身为贾人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曲罢悯然: ___________
(5)今漂沦憔悴: _________
(6)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_________1.解释下列加颜色的词的含义贬官,降职忧郁的样子唐代对弹琵琶的艺人或曲师的通称 漂泊沦落 把自己托付给别人。文中指嫁人。封建社会妇
女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必须依附男子而生存,故称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降职外调(7)低眉信手续续弹: ______
(8)间关莺语花底滑: ________
(9)别有幽愁暗恨生: ____________
(10)沉吟放拨插弦中: _________
(11)秋月春风等闲度: ___________
(12)梦啼妆泪红阑干: __________
(13)同是天涯沦落人: ____
(14)凄凄不似向前声: ______________随手沉默不语鸟叫声轻易,随便内心的怨恨失意刚才奏过的单调纵横的样子2.写出下列通假字及意义
(1)曲终收拨当心画:_________
(2)家在虾蟆陵下住:_________通“划”通“蛤”3.写出下列加颜色词的古义
(1)因为长句
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介词,表示接在后面的部分是原因;连词,常跟“所以”搭配使用,表示因果关系。
(2)铁骑突出刀枪鸣
古义: __________
今义:冲出;鼓出来;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使超过一般。因,于是;为,写、作。突然出现。(3)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义: ______
今义: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
(4)今年欢笑复明年
古义: ________
今义:时间词。今年的下一年。
(5)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 _________
今义:排行第一的人;木船上主要的船夫,也泛指船夫;某些帮会或黑社会团伙对首领的称呼。整理。第二年。年纪大了(3)数使快弹数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曲红绡不知数: ___________         4.解释下列加颜色词的意义(1)言感斯人言: _________         
凡六百一十六言: _________         
自言本是京城女: _________名词,话(2)命遂命酒: 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曰《琵琶行》: ___________         名词,字动词,说动词,叫,吩咐,命令动词,取名数词,几,表示不确定的数目名词,数量(6)轻轻拢慢捻抹复挑: _____________         
商人重利轻别离: ___________(4)是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________________         
自言本是京城女: ___________________(5)语琵琶声停欲语迟: _________________         
今夜闻君琵琶语: _________指示代词,这,此动词,表示肯定判断动词,说话,回答名词,曲副词,轻轻地动词,轻视(7)暂凝绝不通声暂歇: __________        
如听仙乐耳暂明: __________________   (8)故暮去朝来颜色故: _____________         
广故数言欲亡: ___________
此物故非西产: __________  
故垒西边: _____________副词,暂时副词,忽然,一下子形容词,衰老副词,故意副词,本来形容词,旧的5.掌握下列加颜色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
(1)遂命酒,使快弹数曲:__________________
(2)歌以赠之: ___________________
(3)浔阳江头夜送客: __________________
(4)商人重利轻别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江州司马青衫湿: _____________________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名词用作动词,作歌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形容词用作动词,重,看重;轻,轻视形容词用作动词,浸湿1.课文名句
(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3)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4)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5)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6)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7)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8)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9)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0)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三、名言警句2.课外名句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2)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5)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白居易《村夜》
(6)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一、作者简介文本常识积累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 “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了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现存诗近三千首。二、背景展示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很尖锐。外族不断入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统治阶级内部朋党之争日益加剧,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日渐衰微,人民的生活困苦不堪。白居易早年避乱江南,接近人民,对政治的混乱、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唐宪宗元和十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到江州的第二年就创作了这篇著名的长诗。精读研析 ——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教师用书独有学习目标课堂导语脉络梳理学习目标1.结合诗歌创作的背景,认识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处境,从而理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理体验。
2.欣赏诗歌中运用比喻手法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课堂导语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古今因为音乐编织出无数佳话。两千多年前,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一千多年前,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一曲《琵琶行》,让人们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有道是“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一曲《琵琶行》,司马青衫湿。那弦音究竟触动了怎样的情怀,而使有泪不轻弹的司马青衫湿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解读这首千年乐音《琵琶行》。脉络梳理琵琶行
(并序)第二部分(2~4段)江中聆听琵琶曲
江中听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感慨多序言:交代背景、动机,奠定情感基调
第一部分(第1段):浔阳江边闻琵琶第三部分(第5段):重闻琵琶青衫湿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人通过对琵琶女的身世的询问和肖像描写,采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抒情
笔调,表现了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内心矛盾和难言之痛。
B.文中着力描写琵琶女的弹奏情态,意在通过音乐形象的千变万化,展现琵琶女
起伏回荡的心潮,从而揭示她的内心世界。
C.琵琶女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真实典型。诗人通过这个人物形象,深刻地反映了
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艺人们的命运。
D.诗人写琵琶女这个人物,实际上就是写诗人自己,诗人与琵琶女有相同的经历
和遭遇,所以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E.诗的开头写“秋夜送客”,“忽闻”“琵琶声”,于是“寻声暗问”,“移
船”“邀相见”,经过“千呼万唤”,然后歌女才“半遮面”地出来了。这种
回荡曲折的描写,为“天涯沦落”的主题奠定了基石。整体感知解析答案√√解析 C项“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艺人们的命运”只是主旨的一部分,诗人通过这个形象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伤感和无奈。
D项“诗人与琵琶女有相同的经历和遭遇”理解错误。答案 第一乐段:珠落玉盘,清脆圆润,急切愉悦。第二乐段:幽咽凝绝,幽愁暗恨。第三乐段:铁骑突出,激越雄壮。1.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共写了几个回合?
2.琵琶演奏过程可以分为哪几个乐段? 课堂互动答案 三个回合:一闻琵琶(第1段)邀相见,再闻琵琶(第2段)诉沦落,三闻琵琶(第5段)青衫湿。答案3.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琵琶女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答案 第一种,摹声的手法。如“嘈嘈”“切切”等拟声词和“间关”“幽咽”等双声词。第二种,比喻的手法。以声喻声,如用急雨之声、私语之声、莺语之声等;以形喻声,如“银瓶乍破”“刀枪鸣”“铁骑突出”“裂帛”等。第三种,侧面描写的手法。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侧面烘托,说明船上的人们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境界中。第四种,直接描写的手法。如“未成曲调先有情”“此时无声胜有声”等。答案“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诗人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有人说是为了琵琶女,有人说是为了自己,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我的观点:问题争鸣争论话题答案答案 诗人泪洒青衫,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
(1)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琵琶女激愤幽怨的曲调本就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了琵琶女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之情。
(2)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忧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人悲,己怜,“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能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多读厚积 —— 读素材美文,积素养提技能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素材运用一、课本素材点击文本浔阳江水在琵琶上翻滚流淌,白司马搁下酒杯,用悲怆在琴弦上定音。一曲终了,弹琵琶的手指在弦上轻轻滑落。于是,载满秋怨的小舟随琴声的消逝而永远消逝。而诗人则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忧郁地走进经典。两行长长的泪水,垂在历史的脸庞,再也无法抹去。“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和着琵琶的断肠声声,白居易写下的《琵琶行》也成为了千古绝唱。运用示例士为知己者死——豫让刺赵襄子
豫让是晋国人,战国四大刺客之一,跻身智伯门下后受到尊宠,称他为国士。智伯伐赵襄子没有成功,被赵襄子战败身亡。为报答智伯的知遇之恩,豫让改名换姓,在邢邑(即今邢台市)多次行刺赵襄子未遂后终于被捉,豫让知道自己非死不可,于是恳求赵襄子把衣服脱下让其刺穿以完成心愿;赵襄子答应了他的要求,豫让拔剑连刺衣服三次,然后自杀。 豫让成为比荆轲刺秦还要早若干年的“赵燕慷慨悲歌之士”的代表人物。二、课外素材【选材感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智伯对豫让的欣赏,让豫让视智伯为知己。豫让为报知遇之恩,多次刺杀赵襄子,最后连他的敌人也被感动,豫让挥剑自尽,他创造了一个让今天的人们汗颜的壮举。这就是侠义精神,它烛照我们这个民族,让道貌岸然的蛀虫无处藏身。
【请你思考】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美文深读核心亮点:开头、结尾(三)作文命题:现代社会中,懂得倾听比会表达更重要,请以“倾听”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学会倾听,善莫大焉
①倾听是一种美德,倾听是一种修养,倾听是一种气度。因此,学会倾听,你会变得道德高尚;学会倾听,你会变得胸襟开阔;学会倾听,你会从中受益无穷。一句话,学会倾听,善莫大焉! (1)(2)(3)1.凤头精彩
(1)作者开头时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先读佳作][思悟亮点]提示 排比手法。
作用:增强了语势,鲜明地亮出了作者对“倾听”的观点。提示(2)本文开头有什么妙处?
(3)本文开头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提示 开门见山,亮明观点;观点明确,主题突出。提示提示 语言精练概括,语势铿锵有力,句式工整,干净利落。②伯牙弹琴,弹到描绘高山的曲调时,听琴的钟子期就说:“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弹到描绘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听懂了伯牙的音乐。因为懂得倾听,世上便有了这一段有关知音的千古佳话。
③白居易作完一首诗,总要吟唱给一些老妪听,倾听她们的意见,然后对诗句进行修改。因为懂得倾听,白居易的诗才明白如话,平实易懂,更使他有了“平民诗人”的美誉。④蒲松龄一间草棚,一支毛笔,几张板凳,几壶茶水,加上他长期倾听路人讲述民间故事,才使我国有了第一部既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又给人以现实主义真实感的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
⑤学会倾听,不仅能让我们交得知心朋友,写出精妙文章,还能让统治者、领导人在体察民情、安邦定国方面有所作为,取得成就。⑥唐太宗广开言路,他善于倾听魏征等忠臣的进谏,改革时弊,这才成就了唐代的“贞观之治”。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不就是为了倾听各民主党派提出的关于革命和建设的合理意见吗?中国共产党人学会了倾听,才有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国建设事业的突飞猛进!
⑦可见,学会倾听,在历史上,在现实里,都是有极大的好处的。相反,如果不会倾听,则于己、于人、于家、于国都无益处。 ⑧周厉王闭目塞听,把百姓的意见当成洪水猛兽,把提意见的人抓来杀掉,最终他自己也没有好下场。西楚霸王项羽听不进谋士范增的建议,最后落得个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的悲惨结局。马谡恃才自傲听不进部将王平的劝告,屯兵山上而被魏军断了汲水道,结果街亭失守,蜀军败退,马谡的脑袋也搬了家。⑨正因为我们没有学会倾听,才把父母的关爱当成唠叨,把老师的善意批评理解成蓄意中伤,把朋友的逆耳忠言当成落井下石,结果不仅使自己情绪低落,还伤了父母、老师、朋友的心。 ⑩无论如何,因不懂得倾听而造成的不良后果应该成为前车之鉴,而由善于倾听所带来的无穷好处则应成为后事之师。只有做到牢记前车之鉴,不忘后事之师,我们才能不断地取得进步,不断地创造新的辉煌。 (4)2.豹尾强劲
(4)作者在第⑩段是如何总结上文的?提示 运用对比的写法,概括上文的事例,收束全文,再次强调了本文的观点。提示提示 收尾简洁有力,不拖泥带水,再次亮明观点,一锤定音。 (5)第?段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6)第?段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提示 语言鲜活生动,幽默诙谐。?我们之所以生有两个耳朵而只有一张嘴巴,或许就是上天为了让我们少说废话,多听忠言。因此,让我们大家都学会倾听吧!学会倾听,善莫大焉。(5)(6)提示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