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备课资料新人教版必修1: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案(1)

文档属性

名称 物理备课资料新人教版必修1: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教案(1)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09-12-16 18:5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能熟练使用打点计时器。
2. 会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完成操作。
3. 会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
4. 会设计表格并用表格处理数据。
5. 会用v-t图像处理数据,表示运动规律
6. 掌握图象的一般方法,并能用语音描述运动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 初步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探究某种规律的研究方法。
2. 经历实验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好调整。
3. 初步学会根据实验数据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体会实验的设计思路,体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2. 培养根据实验结果作出分析判断并得出结论。
教学重点
1.图象法研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对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究。
教学难点
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规律的探究。
教具准备
学生电源、导线、打点计时器、小车、钩码、一端带有滑轮的长木板、带小钩的细线、纸带、刻度尺、坐标纸、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设计思路
在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的基础上,设计探究的流程步骤:实验——处理数据——作出速度—时间图象——分析寻找小车的运动规律。
教学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探究目的:
探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的运动,研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让学生猜想】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有几种可能:
变化先快后慢;先慢后快;均匀变化等。可结合速度图象描述猜想。
【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提示如何测量出不同时刻的物体运动速度;最后确定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实验】
问题一:打点计时器结构如何?    
问题二:用打点计时器测小车的速度所需哪些实验器材、实验步骤?
步骤:(
1、 附有滑轮的长度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 用一条细绳栓住小车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适量的钩码,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上面。
3、 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换上新的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问题三:本实验特别要注意哪些事项?
1. 固定打点计时器时应让限位孔处在长木板的中央位置。
2. 滑轮不能过高。
3. 钩码数量不能过多,长木板两端高低相差不能太大。
4.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
5.先接通电源,计时器工作后,再放开小车,当小车停止运动时及时断开电源。
6.要防止钩码落地和小车跟滑轮相撞,当小车到达滑轮前及时用手按住它。
【处理数据】
问题四:怎样分析和选取纸带上的点?
1、纸带要选择打出的点清晰的
2、舍掉开始过于密集的点
3、用每打5个点的时间为时间单位选取计数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即T=0.02×5s=0.10s这样既可方便计算,又可减少误差。
(也可取多个间隔为一个计数间隔时间要看具体情况灵活选定;原则上能取六、七个计数点为宜。)
参考表格一:
计数点编号 0 1 2 3[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 5 6
时间t(s) 0 0.1 0.2 0.3 0.4 0.5 0.6
相邻两计数点间 S01 S12 S23 S34 S45 S56
距离s(m)
对应计数点速度m/s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参考表格二:
计数点编号 0 1 2 3 4[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 6
时间t(s) 0 0.1 0.2 0.3 0.4 0.5 0.6[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各计数点到0的距离s(m)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相邻计数点的距离S(m)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S01 S12 S23 S34 S45 S56
各计数点速度(m/s) v1= v2= v3= v4= v5=
4、不要直接去测量两个计数点的距离而是要测量出各个计数点到计时零点的距离。
5、速度的计算方法: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是用计数点内的平均速度来代替:
v1= v2=
【画速度—时间图象】
问题六:如何处理计算出来的数据?
.图象法:运用图象来处理物理实验数据,这是一个难点,作图象时要标明横纵坐标轴代表的物理意义,选择合适的标度,以各点瞬时速度为纵轴,时间 t为横轴,根据所得数据,描点:观察和思考点的分布规律。从点的分布可以有很大把握地说这些点应该在一条直线上,用直线拟合,让尽可能多的点处在直线上,不在直线上的点应对称地分布在直线两侧。
问题七:从图上可以看出小车的速度随时间怎样变化?
从函数关系:v=kt+b v与 t线性关系。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变化)小车做匀变速(a不变)的直线运动
问题8:如何根据速度—时间图象( v—t图象)求小车的加速度和初速度?
①取任意两组数据求出Δv和Δt,然后代入Δv/Δt求解。
②在v—t图象上取一段时间Δt(尽量取大一些),找出两个时刻对应的坐标值求出Δv,代入Δv/Δt求解。
哪一种方法更好?(画图时让不在直线上的点尽可能等量地分布在直线两侧,就是为了使偏大或偏小的误差尽可能地抵消,所以图象也是减小误差的一种手段,也就是说应该用图象上的点,而不是用实验所得到的数据)
【创新拓展】
1、某同学用以下方法绘制的小车的v-t图象,先把纸带每隔0.1s 剪断,得到若干短纸条,再把这些纸条并排贴在一张纸上,使这些纸条下端对齐,作为时间轴,标出时间,最后将纸条上端中心连起来,于是得到v-t图象。请你按以上办法绘制这个图象。这样做有道理吗?说说你的看法。[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剪下的纸条长度表示0.1秒时间内位移大小,可近似认为速度v=,纸条长度可认为表示速度。)
2、某组同学实验过程中将固定打点计时器一端的木板垫高,使木板有一倾斜角度,是否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画出的图象有什么不同?(无;图象与时间轴的夹角不同)
【练习反馈】
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下列哪些器材是本实验必须的?___
①打点计时器 ②天平 ③低压直流电源 ④细绳 ⑤纸带 ⑥小车 ⑦钩码 ⑧秒表 ⑨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
( ① ④ ⑤ ⑥ ⑦ ⑨ )达到实验目的还需器材是:(低压交流电源 刻度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在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中,我们采用的正确方法是:
A 舍掉开头过于紧密的点,找一个适当的点当作计时起点。
B 、为了实验精确,选取纸带上第一个点作计时起点
C 、每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只能取0.1s。
D 、每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可视打点密度而定,可取0.02s 、0.04s 、…n×0.02s均可。
( A D )[来源: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图中给出了从0 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0,1,2,3,4,5,6均为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间有4个点未画出)。
S1=1.40cm S2=1.90cm S3=2.38cm S4=2.88cm S5=3.39cm S6=3.78cm
那么①计时器在打出1,2,3等点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
v1= cm/s ; v2= cm/s ; v3= cm/s ; v4= cm/s ; v5= cm/s
②在坐标纸上画出v-t 图象
③分析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参考答案:
( v1=16.50cm/s v2=21.40cm/s v3=26.30cm/s v4=31.35cm/s v5=36.30cm/s)
(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
[21世纪教育网]
S1
S2
S3
S4
S5
S6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