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3张PPT。第一单元 山水神韵1 赤壁赋温馨晨读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自主积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合作探究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文本拓展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栏目索引哲思品悟 温馨晨读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论超越
人生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地方,也不会停留在某一阶段,它需要不断地超越。
超越,是升华,是突变,是人生不可缺少的阶段。正是这种超越,才使人类从愚昧无知的远古走到文明昌盛的今天。
你欲超越高山大海,你可想到过超越自我?超越自我是生命的要求。尼采说:“生命企图高树起自己的云梯——它渴求眺望到遥远的地方,渴望着最醉心的美丽——因为它要求向上!”“生命企图升起,升起而超越自己。”生命渴望的远方,就是我们每个人自己选定的目标和理想。 超越自我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人活在世上,不能只贪图安逸享受。慵懒自私的人,永远也享受不到人生的真正乐趣。只有努力创造,全力拼搏,拼命超越,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自己的位置,使生命的碰撞发出耀眼的火花。
那些视艺术为生命、视科学为灵魂的人,从来不会停步,伟大导师的非凡创造便是超越生命的典范。哥白尼的日心说,拿破仑的壮举,莎士比亚、巴尔扎克的传世之作,马克思的革命理论……他们超越了时空架起的天然屏障,征服和影响着这世界上世世代代的人们。
超越自我意味着不断地追求,顽强地奋斗;意味着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在你所从事的工作中开拓新的天地。 你想超越吗?那你就先要认识自身的不足,克服自己的弱点,克服懒惰、虚荣、固执等陋习。这样,你便迈开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要活着,就要奋斗,就要超越。有了这种信念,你就会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生活目标,不断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新的色彩;你会在奋斗中进一步完善自己,更新自己;你会在不断超越中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从一个高峰跃向另一个高峰,在峰巅之上领略那迷人的风光。
微感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荀子》
赏读:木料经过木工用墨线(木工用具)画直线加工以后,就变直了;金属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砺后,就能锋利。这两个比喻用来说明人经过学习磨练,自我反省,就会变得聪慧明智,不犯错误,也越来越坚强。砺(lì):磨刀石。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
赏读:读书人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是缺一不可的。佳句咀华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
赏读:如果只是独自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讨论,就会孤陋寡闻。事实证明,学习伙伴有益于学习的进步。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
赏读: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好好读书,来日才能大展宏图。返回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自主积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作者视窗一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旷世奇才苏东坡
苏轼的一生,可以用“四个三”来概括:不忘三事——金榜题名、乌台诗案、太后恩宠;不忘三人——敬如父师的欧阳修、素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马光;不忘三地——黄州、惠州、儋州;不忘三情——与苏辙的手足情、与王弗的生死情、与朝云的不了情。他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段,几乎都与传奇相联系。金榜题名时,他由第一变成了第二,却反而更为出名;乌台诗案中,他九死一生,被贬黄州,却反而出现了创作的黄金时期;他赠弟苏辙、悼亡妻的词篇,被人们万口流传,历久而不衰。在为人上,苏轼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在为官上,苏轼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徐州防汛,杭州筑堤,儋州授馆,兴修水利,架桥凿井,赈灾施药,都于史有征;在人生态度上,苏轼即使在身处绝境时,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一生风雨,一生坎坷,一生执着,一生不屈。也许历史已等待了他许久,一千年,又一千年,只为了给这位在尘世里跌荡的文学巨匠作铺垫……《赤壁赋》是苏轼于“乌台诗案”获释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元丰五年(1082)七月和十月作者先后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了两篇游记,后人习惯称前一篇为《赤壁赋》或《前赤壁赋》,称后一篇为《后赤壁赋》。这里所选的是前一篇。其实,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鱼东北的赤壁。作者在这里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题发挥,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的一种感悟。写作背景二关于“乌台诗案”
乌台,《汉书·朱博传》记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数千栖居其上,因称御史台为“乌台”。 元丰二年(1079)七月二十八日,御史台的官吏奉命从汴京赶到湖州衙门,当场逮捕了苏轼。原来从六月以来,权监察御史里行(权,代理;里行,见习)何正臣、舒亶,国子博士(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的官员)李宜之,权御史中丞李定等人曾先后 4 次上书弹劾苏轼。他们摘出苏轼的一些诗文认为是“讥讽文字”,“愚弄朝廷”,“指斥乘舆”(皇帝的代称),“无尊君之意,亏大忠之节”。宋神宗不得不下令让御史台审理。这就是闻名于世的乌台诗案。1.给加颜色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壬戌( )
②窈窕( )
③扣舷( )
④桂棹( )
⑤余音袅袅( )
⑥嫠妇( )
⑦愀然( )基础梳理三rén xūyǎo tiǎo答案⑧舳舻( )
⑨酾酒( )
⑩横槊赋诗( )
?麋鹿( )
?匏樽( )
?蜉蝣( )
?更酌( )
?渔樵( )xiánZhàoniǎolíqiǎozhú lúshāishuòmípáofú yóuzhuóqiáo相与枕藉( )
杯盘狼藉( )(2)多音字jiè答案①藉 ②藏宝藏( )
躲藏( )③和和诗( )
和平( )jízàngcánghèhé防yù( )
装xiè( )
xián( )接
逛jiē( )2.辨形组词御答案(1)piāo( )带piāo( )悍piāo( )缈piǎo( )了一眼(2)横shuò( )赋诗sù( )料shuò( )风(3)卸衔街飘剽缥瞟槊塑朔(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____通____,___
(2)举酒属客 ____通____,___________3.通假字冯凭乘属嘱这里指敬酒答案4.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露横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斗宿和牛宿,星辰名一种西班牙的著名的斗牛游戏白茫茫的水汽二十四节气之一望不到边的宽阔江面完全不知道的样子代词,此、这判断动词,表示判断1.牢记迥别。对古今词义差别大的要牢记。如:“假舆马者”中的“假”字,在句中当“借助”讲,在现代汉语中与“真”相对的意思,古今词义相差比较大。
2.辨析微殊。对古今词义接近,但又有差别的要注意辨析。如“寡助之至,亲戚畔之”中的“亲戚”,在句中指“父母兄弟等”,现代汉语指“族外姻戚”。知识宝库如何掌握古今异义词3.要分辨单音词和多音词。
①不要把文言文中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一个双音词。如“然/后”“地/方”“妻/子”“指/示”“以/为”等。
②不要把文言文的双音词拆成单音词来理解。古文中的双音词有两类,一类是属于单纯的双音词,如窈窕、参差、翩翩、仓皇等;另一类是合成的双音词,如社稷、布衣、公姥、作息、缓急、异同、率尔等。扣舷而歌之
歌曰
倚歌而和之 答案5.一词多义(1)歌动词,歌唱(2)望七月既望
望美人兮天一方 (3)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名词,歌词名词,声调、节拍名词,指农历每月十五日动词,眺望动词,攻克,打下方位名词,位置低的,与“上”相对答案(4)乎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相与枕藉乎舟中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5)于徘徊于斗牛之间
不求闻达于诸侯
长于臣 形容词词尾介词,在语气助词,相当于“吗”介词,在介词,在……中介词,比答案(6)如纵一苇之所如
如泣如诉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7)和倚歌而和之
政通人和
春和景明 动词,往副词,像动词,到……去唱和和睦和煦、和暖答案6.词类活用
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歌窈窕之章:______
②顺流而东也:__________
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
(2)名词作状语
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______
②乌鹊南飞:______
(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东进军打鱼砍柴向西 向东向南以……为侣 以……为友吟诵动词的活用
(1)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
②泣孤舟之嫠妇:___________
(2)动词的为动用法
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使……起舞答案使……哭泣为……而哀叹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击空明兮溯流光:__________________
(2)形容词作动词
①正襟危坐:_____
②方其破荆州,下江陵:_____
③不知东方之既白:___________水月交相辉映的江面答案整理攻克发白、变亮7.文言句式
(1)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
(2)而今安在哉:___________
(3)客有吹洞箫者:_________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_______状语后置答案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被动句8.名句积累
(1)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4)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返回合作探究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本文借清风明月之美写玩赏之乐,再以主客问答写历史人物的存亡和现实苦闷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表现出一种洒脱、豪迈之情,内心深处虽有其复杂的思想斗争,但终究归于豁达乐观、积极进取。文本助读结构图示1.第一段是“赋”正文前一段简短的叙事,本段展示了怎样的境界?感彩如何? 答案 ①第一句,点明时间、人物、地点。这是写赋的正规笔墨,如一篇长诗前的小序。②第二、三句,前句写景,后句叙事,为月出之前的情况。③第四至七句,亦为先写景后叙事,为月出之后的情况。
第一段展示了一种与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属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境界。本段的感彩以喜悦为主。小组合作答案2.第二段可分几层?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答案 可分两层:①写作者的歌声;②写客人的箫声。本段营造了一种主客之间箫歌互答、悲喜交集的境界。答案3.歌词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词代表了主人怎样的情怀?答案 “美人”指作者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它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4.“客”是如何抒发当时的情怀的?第三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答案答案 “客”之所以“悲”,在于触景伤怀,有感于人生短暂。眼前之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曹操的诗句,进而联想到曹操兵败赤壁的惨状。这样的“一世之雄”尚且随着“长江东去”而销声匿迹。有为者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生命短暂、有志而无为者,羡慕长江永恒,哀叹人生短暂,表现出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对于封建社会的文人士大夫来说,当他们政治失意或生活遇到挫折的时候,往往就陷入这样的苦闷与迷茫之中。虽为客语,实际却反映了作者思想中的消极面。
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了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曹、周两人,更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抒情。第二段的“悲”从何处体现?作者是怎样描写箫声之悲的?本段在全文结构中起了怎样的作用?答案 本段“悲”从客人悲凉的箫声中体现出来。作者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本段在全文结构中起转折过渡的作用。师生探究答案返回(1)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含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第一段重在写景,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却借追述历史陈迹、感怀历史人物而显示出人生与天地的“变”与“不变”的哲理。一、文本审美文本拓展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2)“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质和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沉郁顿挫,如“万斛泉源”,喷薄而出。与传统赋的讲究整齐对偶不同,它的抒写更为自由。如开头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却有整饬之致;以下直至篇末,虽都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文义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宜于诵读,极富声韵之美,体现出韵文文学的长处。(3)优美形象,关于取譬的语言特色
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写得具体可感,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二、写法迁移角度一 本文的“清风明月”令人无限向往,而“变与不变”的道理更让人深深回味,景、情、理达到了高度的融合。我来练笔
请你写400字左右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文字。答案答案示例:
白雪皑皑,一望无际。风呼啸着吹起哨卡窗外的积雪,纷纷扬扬地又洒下来。兵站在窗口,心里还在隐隐作痛,十年的寒窗苦读,三分之差的名落孙山。苦闷中,他向班长提出了那个埋藏在心底很久的问题:“生命是什么颜色的?”班长知道兵的心,缓缓地回答道:“生命是白色的,就像这唐古拉山的白雪,风吹不散它,阳光照不化它。”兵听了班长的话,陷入了沉思。答案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兵却带着他的疑问,和战友们奔赴大西南。直到有一天,无情的炮火吞没了年轻的身躯,奄奄一息的兵,脑子却很清醒,二十年来对生命色彩追求的一幕一幕,仿佛就在眼前,突然之间,他明白了:生命的真正色彩并不是一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爷爷的答案寄托了对往昔生活的怀念;老师的答案是自己奉献精神的象征;班长的答案表明边防战士的坚强和忠贞。
兵走了。他也找到了自己的答案,他的答案是那绿色的军装和长青的翠柏。他用自己绿色的答案铸成了一座属于自己的丰碑。角度二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一帆风顺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
我来练笔
面对生活坎坷,你从苏东坡身上学到了些什么呢?请写400字左右的文字。答案返回答案示例:
笑对人生百态,会使你扬起自信的风帆;笑对人生百态,会使你鼓起勇气,继续向前;笑对人生百态,会使你拨正前进的航标;笑对人生百态,会使你勇往直前,乘风破浪,最终抵达成功的目的地!
笑对人生挫折,是洒脱的,是豪迈的。挫折,它抵挡不住我前进的步伐,也许有时,它会影响我的心情,但是无论如何,我不能败在挫折的脚下,我应该把它变为自己的垫脚石,踩着它一步步走向成功。挫折只是个名词,它并不代表着什么,何必要怕它?何必要惧它?答案 笑对人生失败,俗话说得好:失败是成功之母。是的,不会有人一次失败都没经历过就成功了。失败不会使我万念俱灰,灰心丧气,它只会让我更加地有信心,更加地有勇气,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即使我们曾经失败过,但是看看现在,我们不是也爬起来了吗?没有倒下,更没有被失败打败,如果我们真的被失败打败了,那么我们就是真的失败了。返回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