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第二单元 生命的赞歌——3 屈原列传温馨晨读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自主积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合作探究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文本拓展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栏目索引哲思品悟 温馨晨读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弯弯人生道
一辈子不停地行走,却总是走着弯路,总也未走入一条笔直的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的捷径;一辈子都想使自己变得更聪明,却总犯同样愚蠢的错误,总是轻信,总是健忘。轻信虚假的笑容,伪善的谎言,忘记曾经经历过的欢乐与痛楚以及被欺骗、被凌辱后的苦涩,总是在虚假的笑容、伪善的谎言面前栽跟头,总是一遍一遍地体味曾经体味过的甜酸苦辣。海涅说“宽恕自己的仇敌是容易的”,我说宽恕自己的愚昧是自然的。路,必然有弯曲,天下之大,能找到一条从头到尾全都笔直的路吗?人,必然是愚昧、轻信而健忘的。人之必须学习,证明人是愚昧的;人之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证明人是轻信而健忘的。人世之大,找不到一个不愚昧、不轻信健忘的人。人必然愚昧,轻信而健忘,必然要不断重复犯下曾经犯过的过错。路之有弯曲才成其为路,人之有过错才成其为人。重复着过错的人,走在弯曲不断的路上,总不停步,这便是我们的弯弯人生。
我们的人生之路,便是由与生俱来的愚昧、轻信和健忘所派生出的许多过错失误所铺筑而成,是我们的弯弯的人生之路。我们的人生,便因了这弯弯的路而丰富了色彩,虽然这是缤纷色彩中的青色和灰色,但若没有这青灰之色,我们的这段弯弯人生便不会辉煌。微感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赏读: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
2.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 ——《礼记·中庸》
赏读:凡事如果能预先充分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佳句咀华3.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曲礼上》
赏读: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以放纵,不能让自己志得意满,不应该使自己过分享乐。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赏读:合抱的大树,生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行程,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返回司马迁(约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父司马谈,学问广博。汉武帝即位,谈为太史令。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任太史令,开始在“金匮石室”(国家藏书处)阅读、自主积累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作者视窗一整理历史资料。武帝天汉三年(前98),李陵孤军入匈奴,败降,而司马迁极言李陵降敌出于无奈,意在待机答汉,因此触怒武帝,致罪下狱,受宫刑。司马迁为完成《史记》,隐忍苟活。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我国最早的一部通史,人称《太史公书》,后称《史记》。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主张联齐抗秦,提倡“美政”。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其传世作品都保存在刘向辑录的《楚辞》中。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作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祖国爱人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他的人格,千百年来感召和哺育着无数中华儿女,尤其是当国家民族处于危难之际,这种精神的感召作用就更加明显。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而且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也因此将《诗经》与《楚辞》并称为“风、骚”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源头。同时,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还影响到汉赋的形成。
屈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化身。他是人民的理想,是光明和正义的具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他高尚的政治情操和理想,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壮怀激烈的气节和风骨,融注着我们民族伟大而悠久的历史精神,显示了无穷的力量。本文是《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关屈原的部分,这是现存最早的关于屈原完整的史料,是研究屈原生平的重要依据。本文以强烈的感情歌颂了屈原卓越超群的才华和他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虽然事迹简略,但文笔沉郁顿挫,咏叹反复,夹叙夹议,是一篇有特色的评传式散文。写作背景二1.给加颜色的字注音
①娴于辞令( )
②谗谄( )
③惨怛( )
④帝喾( )
⑤濯淖( )
⑥蝉蜕( )
⑦滋垢( )基础梳理三 xián
chán chǎn
dá
kù
zhuó nào
tuì
ɡòu答案⑧相随属( )
⑨兵挫地削( )
⑩被发( )
?憔悴( )
?枯槁( )
?凝滞( )
?怀瑾握瑜( ) zhǔ
xuē
pī
qiáo cuì
ɡǎo
zhì
yú泥nào( )
丢diào( )
船zhào( )xián( )熟
癫xián( )2.辨形组词娴
痫答案① ②惨dá( )
dàn( )是③奢mí( )
mí( )烂
羁mí( ) 怛
但 靡
糜
縻淖
掉
棹④憔cuì( )
国cuì( )
荟cuì( )蝉tuì( )
tuō( )离
yuè( )目 蜕
脱
悦答案⑤⑥相形见chù( )
zhuō( )劣
duō duō( )逼人⑦qiáo( )悴
qiáo( )夫
jiāo( )石 绌
拙
咄咄憔
樵
礁悴
粹
萃⑧3.通假字
①“离骚”者,犹离忧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穷则反本: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自疏濯淖污泥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靡不毕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屈平既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厚币委质事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亡走赵,赵不内: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齐与楚从亲: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被发行吟泽畔: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离”通“罹”,遭遇“反”通“返”,返回“指”通“旨”,主旨“濯”通“浊”,污浊“见”通“现”,表现“绌”通“黜”,免除官职“质”通“贽”,见面礼“内”通“纳”,收留“从”通“纵”,合纵“被”通“披”,披散4.古今异义
①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古义: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
②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答案第二年。今年的下一年。颠倒是非黑白的话。无理狡辩。③颜色憔悴
古义:________
今义:_______
④形容枯槁
古义: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答案面色。色彩。形体容貌。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言语举动适度得体。镇定沉着的样子。亡走赵,赵不内______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_____
亡其六郡____________5.一词多义 逃跑
灭亡
丢失,丢掉答案①亡②令娴于辞令___________
以出号令___________
而自令见放为________③因因留怀王,以求割地_______________
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___________文辞,言辞
命令,法令
让,使连词,于是,就
介词,凭借明于治乱___________
谗谄之蔽明也_____
明道德之广崇_____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_________博闻强志_____
推此志也_____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______⑤志平伐其功_____
其后秦欲伐齐_____④伐夸耀
讨伐答案记住
志向
心意明晓,了解
贤明
阐明
第二(年)⑥明屈平属草稿未定____________
然亡国破家相随属___________⑦顾顾反__________
眷顾楚国_____写作(读zhǔ)
连接(读zhǔ)⑧属还,回来
思念答案答案6.词类活用
①屈平正道直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明道德之广崇:___________________
③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短屈原于顷襄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方正之不容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词作动词,阐明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国内;在国外形容词作动词,诋毁,说坏话形容词作名词,方正的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正;使……直答案7.文言句式
①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_________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故内惑于郑袖: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为天下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______________
⑥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____________
⑦被发行吟泽畔:___________________被动句,“见”“被”表被动被动句,“于”表被动被动句,“为”表被动“见”表被动定语后置句判断句省略句,省略“于”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于一些介词表示被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例如: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知识宝库被动句(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示被动。例如: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用“见”“见……于……”表示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4)用介词“被”表被动。例如: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8.名句默写
①博闻强志,_________,__________。
②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能无怨乎?
④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______________。
⑤推此志也,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见放。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答案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举类迩而见义远虽与日月争光可也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返回合作探究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篇课文通过写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不幸遭遇,表现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息息相关,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的品德,处处流露出作者郁郁不平之气和“悲其志”的叹惋之情。文本助读结构图示1.课文在叙述屈原遭嫉蒙谗被楚怀王疏远后,又用大段的文字夹叙夹议,赞扬了屈原的伟大作品《离骚》。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离骚》的?又是怎样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结合起来写的?答案 作者从解题、成因、内容、风格四方面介绍了《离骚》。“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这段话,是结合屈原的作品和人格说的,说明屈原的秀美文辞与志行高洁相互辉映,浑然一体。小组合作答案2.文中写楚国与秦国之间的斗争,对刻画屈原的形象有什么作用?答案 秦、楚之间的斗争以楚国的失败而告终,根本原因是怀王昏庸,不辨忠奸,相信了误国之臣的话。这部分的叙事简明扼要,为后文提出“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的结论服务,批判的矛头直指昏君,反衬出屈原作为忠臣、贤臣的重要作用,抒发了对屈原遭遇的强烈共鸣和极大的愤慨。答案3.第三段分为几层?作者是怎样对《离骚》进行记叙和议论的?答案 分两层。第一层从本段开头至“盖自怨生也”,第一句记叙屈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以下几句就“忧”“怨”展开议论,分析产生忧怨的原因,寄寓了作者对屈原的深切同情。第二层一、二两句“上称帝喾……靡不毕见”概述《离骚》的主要内容,以下几句就其文、辞、志、行进行评论,评价其艺术成就,赞扬屈原的“泥而不滓”“与日月争光”的高贵品质。答案4.认真研读八、九两段,这两段的行文思路有什么特点?答案 这两段议论,从全文的脉络来看,它是近承怀王三受秦骗、客死于秦的记叙,远接评价《离骚》中“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二语,并把议论推进一层,指明“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的原因,就在“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这个见解非常深刻,它融合了作者个人的体验在内,寄托着作者个人特有的政治忧愤,特别值得注意。从这两段本身的脉络来看,它是从两个角度来写的。先从为臣(屈原)的角度来写,方法是寓议于叙,突出屈原的“忠”与“贤”,阐明他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后从为君(怀王)的角度写,方法是纯用议论,突出其结果是“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阐明人君“不知人之祸”。两相结合,在文笔上就显出往复回环的特点。答案在全文结尾,屈原与渔父的对话有何深刻的内涵?答案 在那“举世皆浊”“众人皆醉”的恶劣环境中,唯独屈原保持了“清醒”的政治头脑、“清白”的品德节操,这种洁身自好的高尚节操和宁折不弯的斗争精神,表现了他对理想和正义的执着追求,对卑劣、腐朽的切齿痛恨。他将自己以死保节的决心作了最终表白。屈原的死,是对邪恶势力的强烈控诉,也是对浑浑噩噩的人们的呼唤和激励。师生探究答案返回(1)选材上,《屈原列传》不具备曲折、生动、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根据文献记载,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生平事迹。
(2)写法上,记叙和议论相结合。全文四个部分都有“传”有“评”,因“传”而“评”,以“评”点“传”。议论方式各不相同,第一部分为评价式,第二部分为结语式,第三部分为陈述式,第四部分为比照式。一、文本审美文本拓展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3)语言上,本文具有浓厚的抒彩:叙中有情,倾向鲜明;议中有情,直抒胸臆。作者运用对偶、对比、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达效果。二、写法迁移我来练笔
因“传”而“评”,以“评”点“传”,叙议结合是本文的一个显著特点。
请你运用叙议结合的方式写一个300字左右的片段。答案返回示例
最近看了一则消息:在某飞机场,一位学生当场将一妇女刺倒在地后扬长而去,事发当时引来多人围观,而为这个妇女包扎伤口、叫救护车的只有一位老外。
而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位妇女是那位刺人男子的母亲。
国人的冷漠,儿子的残忍、无情——这,到底是怎么了?到底应该由谁来负责?!答案我听过一个专家的观点:国人的冷漠是因为十年“文革”,所暴露出的丑恶需要时间来抹平。是这样吗?难道只是因为需要时间来抹平?就算如此,那么孩子呢?他们的残忍和无情又是为什么?要知道,就算是没有文化的人也知道要孝敬父母,这是天理,更何况一个受过高等教育所谓的高素质人才!这是一个由家庭、国家费了多少精力培养的“人才”!而最终他却成了一个持刀杀母的凶手!人性在此时泯灭了,在他那里泯灭了。这是为什么?又应该由谁负责?返回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