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修辞立其诚第12课巩乃斯的马课件语文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三单元修辞立其诚第12课巩乃斯的马课件语文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7-28 15:4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第12课 巩乃斯的马第三单元 修辞立其诚预读先学 ——读文本内容,学基础知常识精读研析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内容索引多读厚积 ——读素材美文,积素养提技能预读先学 —— 读文本内容,学基础知常识①畸形(  )   
②龇牙(  )   
③怜悯(  )
④牝马(  )   
⑤悲怆(   )   
⑥懦弱(  )
⑦毡房(  ) 1.给下列加颜色的字注音
(1)单音字⑧蓦然(  )   
⑨喑哑(  )
⑩倏忽(  )   
?咆哮(   )   
?铸成(  )
?骐骥(  )   
?叱咤风云(  )一、音正形准语言知识积累jīzīmǐnpìnchuànɡmòyīnshūpáo xiàozhùqí jìnuòzhānzhà(2)多音字①劲苍劲(  )
干劲(  )血淋淋(  )
血缘(  )③血④颈脖颈(  )
颈椎(  )jìnɡ
jìnxiěɡěnɡ
jǐnɡ②畜畜牲(  )
畜牧(  )chù
xùxuè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畜(   )
蓄(   )牲畜
蓄养(2)颠(   )
巅(   )颠簸
山巅 (1)安贫知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行我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柯一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市蜃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解运用二、词语积累安于贫困的境遇,知道自己的命运,不怨天尤人。不管别人怎么说,我还是照我本来的一套去做。泛指一场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蜃景的通称;比喻虚幻的事物。判断下列加颜色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把当前的好处和坏处加以比较,使自己能够安贫知命。(  )
(2)她我行我素的态度加上号召力十足的生活乐趣,使她成为极受朋友们喜爱的同伴。(  )√×这里应该用“特立独行”。(3)多少年轻人想借网路商机一夕致富,哪知往往只是南柯一梦,到头来一切落空。(  )
(4)他的想法在别人眼中就是海市蜃楼,但在他不断的努力下,他真的实现了他的梦想。(  )√×比喻虚幻的事物。(1)退化·蜕化
退化: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功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叫作退化;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蜕化:虫类脱皮,借指事物向坏的方面变化,多指腐化堕落。
①为了保证这群马的品种不至于 ,就不能搞“指定”,也不能看谁和种公马的关系好,也不能凭血缘关系接班。
②他已经 变质,晚节不保。辨词填空退化蜕化(2)终身·终生
二者都指一辈子、一生,但使用范围有所不同。“终身”一般用于比较切身的事情。“终生”一般用于革命事业。
①我把这几分钟里见到的记在脑子里,相信,它所给予我的将使我 受
用不尽……
②也正是这一次,我内心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 的信念更加坚定了。终身终生一、作者简介文本常识积累周涛,原名周小涛,1946年出生,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祖籍山西,在京启蒙,少年随父迁徙新疆。1969年毕业于新疆大学中文系,现为新疆军区创作室主任。目前出版诗集、散文集20多种,深得读者喜爱。曾获全国诗集奖和全军八一奖,1998年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系新边塞诗的代表人物。
著有诗集《神山》《野马群》及散文《巩乃斯的马》《哈拉沙尔随笔》等。二、背景展示作者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和许多知识青年一样在农村生活、劳动,接受所谓的“再教育”,精神上受到压抑,为挣脱束缚,寻找自由,从马身上感悟到了“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感受到自由的亲切和驾驭自己命运的能力。本文是周涛的代表作,也堪称中国作家中写马写得最好的一篇。这并不是因为作者见到了天底下最好的马,而是因为他很好地写出了心中的马。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秀散文,文题中的“马”即是作者所托之物,巩乃斯则是“马”所活动的环境。 三、名言警句有关马的名句
1.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凉州词》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3.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龚自珍《己亥杂诗》
4.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精读研析 —— 读课文题点,析思路明答案教师用书独有学习目标课堂导语脉络梳理学习目标1.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学习本文取材谋篇的方法。
3.学习体会自由、勇敢进取的精神和崇高友爱的情怀以及对不受羁绊、充满活力的生命境界的追求。课堂导语马,自古以来都是人们很喜爱的一种动物,谁来说说你积累了哪些与马有关的成语?从这些成语以及你所见到过的马中,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那么,生活在新疆的作家周涛笔下的马与其它马有什么不同之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巩乃斯的马》。脉络梳理巩乃斯的马一、采用对比写法,引出描写对象
——巩乃斯的马(1~3段)(铺垫)
二、刻画马的形象(4~18段)
雪夜狂奔图——人的情感宣泄与马的奔驰相统一 
暴雨狂奔图——马的奔放、自由、热情
三、赞扬马的精神(19~21段)——议论点题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第4~18段为第二部分,通过两个马奔的典型场面的描写,表现出马的生
命活力与人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B.文章以诗一般的语言赞美了马的优美形象、崇高品性,揭示了马作为人类朋友
的特殊品格:奔放雄健而不凶暴,优美柔顺而不懦弱。
C.马给作者以勇气和幻想,从马的世界里作者找到了奔驰的诗韵,感受到了生活
不朽的壮美。通过对马的观照,表现了作者对人类美好精神的向往、追求。
D.作者将马与牛、骆驼和驴子等动物进行比较,从形象、品性和与人类的关系等方
面,揭示马与众不同的特点,同时表现了作者对牛、骆驼、驴子的可怜和厌恶。
E.作者描写群马景观后,议论马的首领不搞“指定”,不靠关系,不凭血缘关系
接班,以保证马群不退化,表现了作者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批判。整体感知解析答案√√解析 D项“同时表现了作者对牛、骆驼、驴子的可怜和厌恶”理解偏颇,作者在这里并没有表现出对这些动物的厌恶。
E项“表现了作者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批判”理解偏颇,这里表现了作者对马群的赞美,与组织用人做了对比,间接地提出自己的建议。1.作者写到巩乃斯的马时,主要描写了几幅图画?
2.阅读文章不难看出作者对马的喜爱之情,马的这种进取精神在人身上有没有体现呢?作者喜欢马的原因是什么? 课堂互动答案 雪夜纵马狂奔图、种公马形象图、夏日雨中群马奔腾图。答案答案 这种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中国人称之为“龙马精神”,这是我们的民族精神。结合文中作者流露出的“人不如马”的意思来看,作者希望人们能够像马那样积极进取,拼搏向上,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的“龙马精神”,这也正是作者爱马、夸马的原因。3.群马奔腾让作者受到了什么启发?
4.文章第14段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案 通过对群马奔腾的壮阔场面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艰难险阻,都要毫不畏惧,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答案答案 “被暴雨的长鞭抽打着……激奋着”是借喻;“涌出来”是比拟,将群马拟为激流;“像一队尖兵”“像一块小石片”等又是明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马和牧人的情态。周涛在《巩乃斯的马》中说,“牛总是有点落后的象征的意思”“它们的特性和模样,都清清楚楚地写着人类对动物的征服,生命对强者的屈服”。你认同作者的观点吗?请说一说你的理由。
我的观点: 争论话题答案 不认同。老牛的勤劳质朴一直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的精神写照,作者说它们的模样写着人类对动物的征服,老牛用自己的耕作其实是在帮助人类征服自然,创造希望。农耕社会中,它们是人类的朋友,人类把它们看成家庭中很重要的一份子,所以,它们并不是作者所说的“生命对强者的屈服”。问题争鸣答案多读厚积 —— 读素材美文,积素养提技能马就是这样,它奔放有力却不让人畏惧,毫无凶暴之相;它优美柔顺却不任人随意欺凌,并不懦弱,我说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素材运用一、课本素材点击文本马,本来能在无际的原野上奔驰,跳跃,咆哮,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地觅食,而不用受到主人的驾驭,缰绳的束缚。但它宁愿不逞强,克制自己的烈性,顺从主人的操纵,慕求尽自己的能力把主人的要求达成。它从来没有为自己着想,毫无保留地尽自己所有的力量为人类服务,甚至付出宝贵的生命亦在所不惜,只要主人需要它时,它就义无反顾地为主人赴汤蹈火;在战场上,马勇往直前,配合主人英勇杀敌,当主人面对危险时,它竭力保护,直到战死沙场为止。运用示例天地一书生——军旅作家周涛
某年过春节,文化工作站的徐站长请文化圈里的同志们吃饭。酒过三巡,周涛的顶头上司李大校一句较尖刻的话使周涛突然挺身而起,两人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周围的人赶快把他拉到另一桌上。李大校笑着对我说:“我也是将军肚量,一不还手二不生气,不跟他一般见识,他喝多了。”紧张的空气被李大校嘿嘿一笑,短短两句话就化解了,大家接着吃饭。二、课外素材事后有人对周涛说:“你真是胆大包天,敢冒犯自己的领导,我还是平生第一次见识。”周涛说:“要不是别人拉住,我三拳就能把他放翻在地。如果在战场上,冲锋号一吹,我也准能当上英雄。”周涛这时眼睛都红了,嘴里喷着粗气,已经激动起来。
后来周涛评上专业技术三级,而李大校退休后却一跤摔成了瘫痪。周涛去看望他,送点营养品。一次回来对我说:“李大校常年卧床不起,但谈笑风生,精神很好。要是搁别人真愁死了,他算是条汉子,我佩服他!”周涛,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子!【选材感言】周涛是一个人品正直、爱憎分明、满腹经纶、光明磊落的军人。而说到他的为人时则不说他疯,而说他狂。周涛的性格像一柄出鞘的指挥刀,锋芒毕露,垂直无弧。他向任何目标反击和进攻时都是吹着冲锋号前进,明来直去。他的喜怒哀乐全写在脸上,跌倒后再爬起来,从不认输。这大概是周涛40年军旅生涯所造就的军人性格和气质。其实想来,“狂”自古以来也是对文人的一种褒奖。
【请你思考】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美文深读核心亮点:选材、用材(三)作文命题: (2012·江西)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没有什么,要想到你拥有什么;也有人说,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
对上述说法,你有何感悟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必须写议论文。(2)不少于700字。(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断追求 不断进取
①“不要老想着你拥有什么,要想到你没有什么”,我对此言特别有感触。我觉得,一个人,的确应该常常想想自己没有什么。
②想自己没有什么,是侧重于学业或事业、精神或灵魂等等方面而言的。通俗地说就是,人要不断地追求,要不断地进取,才会越来越进步,越来越完美。[先读佳作][思悟亮点]③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他认为人是不能被打败的。作为作家,他曾雄心勃勃地表示要超过莎士比亚,“干掉”屠格涅夫,把莫泊桑、司汤达打在地上说胡话。决心下定,就得奋力拼搏,终于,他写出了伟大的小说《老人与海》,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1)
④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也可以说是多想想自己的短处,自己的不足方面。反省,才会进步;自满,永远是止步。1.选材准确
(1)作者在第③段中是如何体现选材的准确性的?提示 作者在第②段中提到的关键词是“学业或事业、精神或灵魂”。在第③段中作者选择的海明威是在事业和精神方面都极具有进取精神的典型人物,与观点契合。提示⑤曹操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生命中有太多的无奈和磨难,面对衰老,面对苦难,我们应做怎样的选择?是直接面对还是选择放弃?在强者眼里,进取、坚持是唯一正确的方向。(2)作者在第⑥段中是如何体现选材的准确性的?提示 作者在第⑤段中引用曹操的名言,分析的关键词是“苦难”“进取”,在第⑥段中,作者选择的周涛就是这样一个在面对“文革”的考验时坚持自己进取之心的典型人物,充分证明了第⑤段的观点。⑥著名军旅作家周涛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政治气候极端险恶时,没有放弃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2)他在自己的代表作《巩乃斯的马》中,用诗一样的语言赞美了马的优美外形、崇高品性。在他的笔下,马奔放雄健而不凶暴,优美柔顺而不懦弱,是进取精神和崇高感情的象征,(3)(4)是力与美的美妙结合……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自己对人类美好精神的向往与追求。提示2.用材灵活
(3)作者运用素材的灵活性体现在哪里?
(4)第⑥段中用材的灵活性是如何体现的? 提示 作者在运用素材,选择素材要点时,能紧紧追随观点,本文的观点是“不断追求,不断进取”,在这个基础上,对素材进行适当的修整,让素材能有针对性地为观点服务。提示提示 作者在第⑥段中用周涛的事例来证明论点:这里不仅有周涛自己的亲身经历,同时也有周涛的文学作品,正所谓文如其人,作者把这两方面做了很好的融合,充分而又有针对性地证明了论点。⑦人只有在不断的追求中才会感到持久的幸福和满足。追求永远超过狭小生活圈子之外的更有用的东西。
⑧没有追求的人,必然是怠慢的。让整个一生都在追求中度过吧,那么在这一生中必定会有许许多多顶顶美好的时刻。追求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