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 授课教师 李全峰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目标: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情感。
学习重点: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学习难点: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实验器材】真实照相机、模拟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放大镜。
制作模拟照相机的材料(两个直径相近、长约15cm的圆纸筒,焦距为7.5cm的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胶带纸)、玻璃片、水。
二、自主学习过程
知识回顾:我们在透镜一节中学习了透镜可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什么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什么作用?
新课引入:同学们喜不喜欢照相和看电影?喜欢,那么知不知道照相机和电影放映机的原理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知识。
自主学习
(一)照相机
(出示真实照相机和模型)仔细观察照相机镜头的形状,对照相机镜头有直观的印象,指出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
(播放画有照相机原理简图的投影片)
教师讲解: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缩小的像。胶卷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二)想想做做
学生动手制作模拟照相机。
教师讲解制作方法:在直径较大的圆纸筒一端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图纸筒一端固定半透明塑料薄膜,再把小纸筒有屏幕的一端套入大纸筒内。
让学生两人一组动手制作,两人分工协作,共同完成。
制作完成后,让学生把模拟照相机对着室外,并前后拉动直径较小的纸筒,直到在半透明薄膜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观察所成的像,回答:
1.像是缩小还是放大?
2.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3.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三)投影仪
学生观察投影仪,着重观察镜头,简单介绍其构造。
演示:请看投影片上人物的大小程度,再把投影片放到投影仪上,放置时让投影片上的人脚朝黑板,头向学生,请一位同学到投影仪前证实。然后移开反光镜,使光线直接射到天花板上,调节镜头,直到天花板上成清晰的像,让学生观察并回答:
1.像是放大还是缩小(和投影片上的人物相比);
2.像是正立还是倒立(以像上人物头脚朝向和投影片上人物头脚朝向比较得出)。
3.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四)放大镜
让学生用凸透镜看书上的字,说出看到的情况:
1.字是放大还是缩小?
2.字是正立还是倒立?
教师讲解:放大镜是凸透镜,能使物体成放大的像,但这个像与投影仪所成的像是不同的,它是正立的虚像,并且像与物体在同一侧。
提问:能否利用其他物品来替代玻璃凸透镜制成放大镜?
三.想想议议
1、用自制的模拟相机替同学“拍照”,并探索:要使所成的像更大一些,可采取什么措施?
2、用放大镜以不同的距离看物体,是否都是放大的?
3、根据④中你所看到的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你提出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小组讨论,形成书面总结
五.当堂达标
1、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它们用的透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相机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投影仪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3、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_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4、物体通过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形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下列哪个光学仪器应用了这种成像原理(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幻灯机 D、汽车后视镜《眼睛与眼镜》导学案
上口二中 王 璟
教师寄语:掌握科学方法,探索物理奥秘,相信自己一定行!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眼保健意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重、难点:
眼镜怎样矫正视力。
学习器材:
近视眼镜、远视眼镜、眼睛构造剖面图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你能不能自己完成下面的光路图:
空气
F F
水
二、学习过程:
引入课题: 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为什么有的人会近视?
进行新课:
1、眼睛:
(1)、眼睛的结构:(根据眼睛的构造剖面图,小组讨论并回答)
各部分的作用…… 晶状体:
睫状体:
视网膜:
(2)、眼睛如何看到物体:(发挥你的想象,回答一下)
总结:眼睛实际上是一个可以改变透镜焦距(厚度)的高档照相机
2、近视眼与远视眼的产生原因:
(1)、近视眼:
近距离观察一下戴眼镜的同学的眼睛,你能发现什么?想象一下,眼睛为什么会近视?(可以小组讨论)
原因:
结论:
(2)、远视眼:
根据近视眼的形成原因,结合你平时观察到的爷爷、奶奶的老花眼,你也一定能想象出远视眼形成的原因,是吗?相信自己!勇敢的说出来!
3、眼镜:(根据近视眼、远视眼的形成,同学们思考并讨论一下:近视眼镜与远视眼镜是怎样对它们进行调节的?)
(1)、近视眼镜:
(2)、远视眼镜:
知识拓展:仔细阅读课后内容,了解眼镜的度数:
小 结:
课后反思:
课堂检测:
1.近视眼的镜片是 透镜,老花眼镜的镜片是 透镜.
2.如图中画的是王小刚同学的眼镜,从眼睛判断,他的眼睛
A.是远视眼 B.是近视眼
C.视力正常,眼镜是太阳镜
D.一只眼视力基本正常,另一只是近视眼
3.如图所示,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根据光路图,这个人需佩戴装有
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4. 人在水中看不清水中的物体,但戴上潜水镜后就能看清了,下列解释方法中正确的是( )
A.人眼只适宜在空气中看东西
B.在水中睁眼看东西时,水进入眼中影响视力
C.水中光线太弱,射入眼睛的光线太少,人无法看清物体
D.光从水中射入眼中和从空气中射入眼中折射情况不同,致使物体射来的光线无法会聚到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
EMBED PBrush《透镜及其应用》复习导学案
上口二中 王 璟
教师寄语:认准的事情就要坚持下去,相信自己!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本章节知识结构的总结,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进一步的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分析,尝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成像规律的应用,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学习重、难点:
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器材:光具座
学习过程:
引入新课:比较讨论回顾一下这一章的主要知识点有哪些?
进行新课: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本章的重点,利用现有的器材,重新复习一下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实验前应了解些什么:
实验中应注意些什么:
你的实验结果是:
物距v(cm) 像距u(cm) 像的性质 应用
小试牛刀:
再给你一只凸透镜,你能不能模拟出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小结:
课后反思:
课堂检测:
1、当光从空气斜射到一块玻璃表面时,可以较全面反映光传播路径的是
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中的
3、照相机胶片上所成的像相对被拍摄的物体是
A.正立缩小的虚像 B.倒立放大的虚像 C.正立缩小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4、如图所示,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找到清晰的像,这个像是下图中的
5、给你一个透镜,怎样用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判断它是不是凸透镜?
6、如何让投影仪投在屏上的字更大一些?(方法、器材不限)第三章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 授课教师 李全峰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①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②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与方法。
情感目标: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学习重点: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学习难点: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实验器材】光具座、光具盒、蜡烛、火柴、多媒体课件
二、自主探究过程
知识回顾: 1、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2、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及焦距的测定方法。
3、照相机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投影仪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新课引入:观察与思考:
凸透镜除了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以外,它能否也象平面镜一样成像呢?如果能成像,那么所成的像是否与平面镜所成的像相同? 带着疑问,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字以及多媒体屏幕,并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汇总。
本节课探究内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即像的大小、正倒、虚实与物距的关系。
自主探究
自主熟悉物距、像距的概念
(1) 猜想并建立假设:
1、学生分组讨论:物距与像的大小、正倒、虚实的定性关系;
2、学生板演各种猜想与假设;
3、教师对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进行有选择的归纳,并用课件展示。
(二)、设计实验:
应用光具座、光具盒、蜡烛、火柴等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探究规律。
(三)、收集数据:
1、当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像时,读出物距( U)与像距(V);
2、当光屏上出现倒立、等大的像时,读出物距( U)与像距(V);
3、当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像时,读出物距( U)与像距(V);
把数据记入表格:
像的特点 物距 像距
倒立、缩小
倒立、等大
倒立、放大
分析每次成像时,物距(U)与像距(V)特点,得出它们与一倍焦距、两倍焦距的关系。
4、当物体放在一倍焦距以内时,让学生观察成像特点,得出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的结论。
5、实像概念的引入
三.合作讨论
1、讨论像虚实的分界点; 2、讨论实像大小的分界点; 3、讨论把凸透镜挡住一半,像有无变化等。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小组讨论,形成书面总结
五.学以致用
1、在凸透镜正前方有一点燃的蜡烛,在透镜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
都不能得到烛焰像,原因是 [ ]
A 蜡烛距透镜2倍焦距以外 B 蜡烛放在了透镜的焦点以内
C 蜡烛放在了透镜的焦点上 D 以上都有可能
2、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外,要想使成的像再小一些,应该 [ ]
A 增大物距和像距 B减小物距和像距
C增大物距、减小像距 D增大像距、减小物距
3、幻灯机在银幕上成的像是 [ ] A 正立的实像
B倒立的实像 C 放大的虚像 D正立的虚像
4、关于凸透镜成像的情况是[ ]
A放大的都是虚像;B 缩小的都实像;
C 倒立的都是缩小的;D正立的可能是放大的,也可能是缩小的。
5、在使用放大镜时,当物体距离透镜8 cm 时,看到清晰的像,则判断它
的焦距,不正确的是[ ]
A不会大于8cm ; B 不会小于8cm ;
C一定不等于8cm ;D不可能是5cm。第三章第一节《透镜》导学案
八年级物理 授课教师 李全峰
一、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情感目标: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 ( javascript:void(0) )与和谐。
学习重点:探究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学习难点:从真实的复杂的物理实验情景中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实验器材】
眼镜、凸透镜、凹透镜、纸、笔、支架盒、平行光源
二、自主学习过程
新课引入:南极大陆冰天雪地,四季如冬,在有阳光充足的时候,小企鹅们经常会躲到一些特殊形状的大冰柱后面来取暖,为什么这样就不会冷呢?同学们要想明白其中的道理,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章第一节《透镜》。近视眼镜、远视眼镜(花镜)就是生活中常见的透镜。
自主学习
(一)凸透镜和凹透镜
[点拨]:透镜分两种,一是凸透镜(如老花镜)二是凹透镜(如近视镜)大家互相观察一下近视眼镜、桌上放的花镜,它形状上有什么特点?
你的结论: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做个游戏:我们来做个游戏,正常眼睛的同学戴一下近视眼镜,近视眼睛戴一下远视眼镜。生:谈谈感受?
点拨:刚才的游戏说明透镜对光有作用,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
(演示)分别让平行主光轴的光入射到凸透镜、凹透镜上,观察折射光线的路径,最后用笔画出入射、折射光线的路径。
结论: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
三条特殊光线:1、入射光线平行主光轴,折射光线过焦点
2、入射光线过光心,传播方向不变
3、入射光线过焦点,折射光线平行主光轴
(三)焦点和焦距
介绍: 在该实验中,我们发现平行主光轴的入射光线被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都经过主光轴上一点,该点叫凸透镜的焦点(F),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f);平行主光轴的入射光线被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延长线都经过主光轴上一点,该点叫凹透镜的焦点(F),该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f).《课件》
动手:对照课本,自己动手画出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三.想想议议
你想出一种简单的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的办法吗?(讨论)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当堂达标练习题
1、完成下图的光路图:
2、用______透镜会聚太阳光,在______处可点燃火柴。
3、近视眼镜上的玻璃片实质上是______透镜,老花眼镜上的玻璃片实质上是______透镜。
4、把光源放在凸透镜的______处,通过凸透镜后会成为一束平行光线。
5.光学器件平面镜、凹镜、凸镜、凹透镜、凸透镜中,利用光的反射规律工作的是______镜、______镜;利用光的折射规律工作的是_____镜;没有焦点的是______镜;有实焦点的是______镜;有虚焦点的是______镜。 《显微镜与望远镜》导学案
上口二中 王 璟
教师寄语:机遇总是青睐于时刻准备着的人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
显微镜、望远镜结构原理
学习器材:
显微镜、电脑平台
学习过程:
一、知识回顾:
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25cm时,成 像;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15cm时,成 像;
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为5cm时,成 像。
二、学习过程:
引入课题: 为什么要利用显微镜和望远镜?
进行新课:
1、显微镜: 物镜:
(1)、显微镜的结构: 目镜:
小组讨论交流:各部分的作用…… 反光镜:
(2)、显微镜如何放大物体:(小组讨论并作光路图说明)
总结:
2、望远镜:
小组讨论各部分的作用…… 目镜:
物镜:
反光镜:
(2)、望远镜如何看清远处的物体: (小组讨论并作光路图说明)
总结:
3、新型的显微镜、望远镜。
小 结:
课后反思:
课堂检测:
1、 观察细胞等微小物体要用__________,观察远处的物体和天体的运动要用________。
1、 显微镜和望远镜在构造上的共同特征是它们大都是由______组_________组成,并且大都相当于一个_________镜。
1、 显微镜的反光镜用的是:( )
A.凹透镜 B。平面镜 C。凸透镜 D。凹面镜
1、 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镜有发散作用,目镜有会聚作用
B. 物镜有会聚作用,目镜有发散作用
C. 物镜得到放大的像,目镜再次得到放大的像
D.物镜得不到像,目镜得到物体放大的像
1、 关于天文望远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让更多的光射入到物镜中 B.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
C.采用焦距很大的凸透镜作物镜 D.增大观察的视角
1、 关于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
B.望远镜都是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构成的
C.除了凸透镜外,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做物镜
D.只有用透镜才能做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