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自由落体运动 一:复习提问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
当初速度为零时:
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vt=当:v0=时 (1)、在相等的时间间隔ts内,ts内、2ts内、 3ts内……的位移关系: ( )
(2)在第一个ts内、第二个ts内、第三个ts内……的位移关系:( )x1∶x2∶x3=1∶4∶9?xⅠ∶xⅡ∶xⅢ=1∶3∶5 x=x= ?at2vt=atvt2-v02=vt2=2ax v0+atv0t+?at2?2ax二、新课教学[演示1]硬币和纸袋分别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 同时下落。(观察下落速度)?1、亚里士多德的认识,从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7世纪,这种观念统治中了人们两千多年之 久。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 :古希腊伟大的物理学家) 结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
2?伽利略(1638年)的质疑:?两个物体mA>mB分别由同一高度下落, 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快,当把两物体捆在一起仍从同一高度下落情况会是怎样呢? 讨论分析:
(1) 整体分析:
(2) 局部分析 :mC=mA+mB,vA>vC>vB 伽利略的贡献两种说法相矛盾,说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结论:新的观点:重物体不比轻物体下落得快 vC> vA>vB纠正了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所谓自由落体下降速度与物体质量成正比的错误论断。 比萨斜塔实验(1)将纸袋揉成纸球和硬币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观察下落速度。
(2)把硬币装入纸袋与另一枚硬币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观察下落速度。
若减小空气对运动物体的影响会如何呢? 结论:结论:几乎同时落地几乎同时落地[演示Ⅱ]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为什么是错误的? 讨论:方法:[演示Ⅲ]牛顿管中的物体下落。将事先 抽过气的牛顿管内的金属片与鸡毛从静止一起下落,仔细观察实验结果。同时下落金属片比鸡毛下落的快原因:忽略了空气阻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将牛顿管放入空气再做实验,仔细观察实验结果。 结论: 在忽略了空气阻力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和轻的物体下落的一样快!3、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 由落体运动。 说明:一种理想运动 ,忽略了空气的阻力条件:特点:结论:真空只受重力作用 从静止开始下落 不同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它们的运动情况是相同的。 (2 ) 性质:[演示Ⅳ]课件模拟自由落体的闪光照片对自由落体的小球,每间隔0.1S钟,按一次快门,进行照相,对底片上的数据进行处理方法y1 y1:y2:y3 :y4 = 1:4:9 :16 yⅠ:yⅡ:yⅢ : yⅣ= 1:3:5 :7 结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 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在地面上不同的地方,加速度的大小略有差别。 如 赤道上 g =9.801 m/s2 北京 g=9.807 m/s2 北极 g=9.832 m/s2 1、重力加速度g(自由落体加速度) 矢量a、数值及单 g=9.8m/s2 粗略计算g=10m/s24、自由落体加速度9.89.89.89.8b、g的方向:竖直向下5、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及公式(选竖直向下方向为正 )a=g
V0=0公式三、巩固练习例1、在?地让钢球从17.7m高的地方自由下落,测量钢球落到地面处所用的时间是1.9s,求该地的重力加速度和1.9s末的速度。已知:y=17.7m t=1.9s求:重力加速度g和1.9s末的速度vt解:由公式 y=? gt2 得 g=
由公式Vt=gt 得 Vt=9.8*1.9=18.6m/s例2、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经过最后196m所用的时间是4.0s,求物体下落的总时间和总高度各是多少?设:下落的总时间为t,下落的总高度为 y 解: 根据题意: y= ? gt2
y-196=? g(t-4)2
可得 t=7s y=240m
(1)、轻重不同的两个物体,在同一地方,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到地面上,所用的时间( ),它们的加速度( )
(2)、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质点,开始运动的初速度等于( ),经1s时的速度为( ),再经1s时的速度为( )
相等相同零9.8m/s19.6m/s2、思考练习知识小结:1、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2、只受重力作用 从静止开始下落
3、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4、重力加速度 g=9.8m/s2 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5、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选竖直向下方向为正)
Vt=Vo+at Vo=0 Vt=gt
x=Vot+?at2 a=g y=?gt2
Vt2—Vo2=2ax Vt2 =2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