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章节测试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题3分)
1.(2018 上海)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
A.33℃ B.35℃ C.37℃ D.39℃
2.(2018 临淄区校级一模)现有一个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7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在把该温度计放在教室墙上,示数为26℃,教室的实际气温是( )
A.40℃ B.30℃ C.21℃ D.18.7℃
3.(2018 临沂模拟)在制作液体温度计时,为了提高温度计的灵敏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玻璃管的内径做细一些 B.玻璃管的内径做粗一些
C.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 D.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
4.(2018 岱岳区一模)小明同学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使用的实验装置和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无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本实验中可以去掉石棉网,使受热更均匀
②做实验时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③在BC段,水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④水沸腾时,气泡上升逐渐变大
A.只有②④正确 B.只有①③正确 C.只有①②④正确 D.只有②③④正确
5.(2018 东西湖区校级模拟)将盛水的烧瓶加热,水沸腾后将烧瓶从火焰上拿开,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停止沸腾
B.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再次沸腾
C.因没有继续加热,浇上冷水时,水的内能减小,不会沸腾
D.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减小,水会再次沸腾
6.(2018 咸宁)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关于图中利用了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以下选项中正确、全面的是( )
①提高液体的温度
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7.(2018 扬州)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4min甲比乙吸热多
B.4~8min甲不吸热
C.0~10min甲和乙内能不断增加
D.0~10min甲和乙温度不断升高
8.(2018 临沂模拟)如图所示的图象中,属于晶体熔化图象的是( )
A. B. C. D.
9.(2018 淮安)下列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 B.盛夏,烈日炎炎土地干涸
C.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 D.严冬,寒风凛冽湖水结冰
10.(2017秋 定陶县期末)如图所示,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多选题(共3小题,每题3分)
11.(2017秋 禹州市期中)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有关三人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人体温都是39.5℃
B.甲的体温一定是39.5℃
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
D.乙、丙两人的体温一定不会高于39.5℃
12.(2018春 通州区期中)图是常见的电冰箱制冷原理简图,下列关于电冰箱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区域是冰箱冷藏室的内部
B.图中B区域是冰箱冷藏室的内部
C.制冷过程利用了蒸发吸热原理
D.压缩机的作用是压缩气体,促进其液化
13.(2009 天津)天津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 B.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 D.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外侧
三.填空题(共7小题,每题4分)
14.(2018 常德)如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15.(2016秋 相城区期中)家用液化气瓶中的液化气是以 存在的,它是常通过对液化气在常温下 的方法,使之 后贮存在氧气瓶中的。(填状态、液化方法及物态变化名称)
16.(2018 无锡模拟)如图所示,针筒中充满了气态乙醚,当向下压活塞时,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是 现象(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使气态乙醚发生这种物态变化的另一种方法是 (选填“降低”或“升高”)温度。
17.(2015秋 徐州期末)在手背上涂一些酒精,过一会儿酒精消失了,酒精从液态变成 态,这种现象称为 ,涂酒精的部位会感到冷,因为酒精 热量。
18.(2016 黄山区二模)如图中的豆腐以其孔隙多,弹性好,烹饪过程中味道鲜美而深受喜爱。豆腐通过冷冻后变成冻豆腐经历了 的物态变化。此过程中豆腐将 (填“吸热”或“放热”)。
19.(2016秋 东台市期末)在大自然中,水蒸气随气流运动,在高空遇冷时,有的 (填物态变化,下同)成小水滴,有的 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云中的小水滴也会 成小冰晶。
20.(2018 成都)小付买了一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回到家中,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 过程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了小雨滴。(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每题6分)
21.(2018 广西模拟)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实验中:
(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该装置中有:①烧瓶;②酒精灯;③温度计;④铁圈及石棉网,它们安装的合理顺序是 (填写序号);此时烧瓶中水的温度是 ℃;
(2)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撤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小华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并用注射器向外抽气,如图乙所示,观察到水又重新沸腾,说明水的沸点随着气压的减小而 。
22.(2017秋 长垣县期末)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遇到了问题,请你帮他解决:
(1)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
(2)如图E中甲乙图中,图 所示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可以看到沸腾现象是在液体内部和 同时发生。如图F,是小明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后所绘制的图象。图象中BC段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此时水的沸点是 ℃。
23.(2018春 薛城区期中)为了验证沸点与气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1)如图甲所示,用酒精灯加热烧瓶的水,用温度计测得水的沸点为102℃,由此可知,烧瓶内气压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2)如图乙所示,烧瓶中的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待水温降低一些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看到水会重新 。实验表明: ;
(3)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 就是根据液体沸点跟气压的关系的原理设计的。
(4)某制药厂在制药时,为了从药液中提取抗菌素粉剂,采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除去水分,但要求药液的温度必须保持不超过80℃,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
A.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 B.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药液的沸点低于80℃
C.缩短加热时间 D.增大容器内的气压,使药液的沸点低于80℃
五.计算题(共3小题,每题5分)
24.(2017秋 蚌埠期中)某同学自制了一只温度计,通过实验发现此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并不准确,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示的温度计示数(T)与实际准确温度(t)的关系图象。
(1)分析图象信息推出T与t的数学关系式;
(2)若将此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温度计的示数为多少;
(3)若用此温度计测出教室的气温为23℃,计算教室实际气温有多高。
25.(2018 江西)在观察碘的升华实验时,小原和小艳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碘的熔点约为113.7℃,沸点约为184.4℃.关于碘的加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A.用热水加热;B.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600℃)。经过多次实验验证,确认A方式更为科学合理,请你简述A方式的合理之处。
26.(2018 德阳)如图是地球上的水循环示意图,请你用物态变化知识简单描述水循环的过程。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18 上海)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
A.33℃ B.35℃ C.37℃ D.39℃
【解答】解: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
故选:C。
2.(2018 临淄区校级一模)现有一个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7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在把该温度计放在教室墙上,示数为26℃,教室的实际气温是( )
A.40℃ B.30℃ C.21℃ D.18.7℃
【解答】解:摄氏温度的规定是: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冰点为0℃,100℃和0℃之间有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而该温度计的70个小格表示100℃,设温度计示数为26℃时的实际温度为t,则:=,解得:t=30℃
故选:B。
3.(2018 临沂模拟)在制作液体温度计时,为了提高温度计的灵敏度,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玻璃管的内径做细一些 B.玻璃管的内径做粗一些
C.玻璃泡的容积做大一些 D.玻璃泡的容积做小一些
【解答】解:
AB、玻璃泡中的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体积膨胀相同,如果管越细,上升的刻度越多,越灵敏。所以内径要细一些。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
CD、玻璃泡容积越大,温度变化量相同时,液体总体积的变化量会更大,表现在毛细管中会更明显,灵敏度更高、准确程度更高,但玻璃管内径粗细不确定,灵敏程度不能确定。此两选项均错误。
故选:A。
4.(2018 岱岳区一模)小明同学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使用的实验装置和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无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本实验中可以去掉石棉网,使受热更均匀
②做实验时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③在BC段,水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④水沸腾时,气泡上升逐渐变大
A.只有②④正确 B.只有①③正确 C.只有①②④正确 D.只有②③④正确
【解答】解:
①石棉网的作用是使烧杯受热更均匀,所以本实验中不可以去掉石棉网,故①错误;
②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且气压越低,沸点越低;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8℃,低于100℃,说明实验时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故②正确;
③由图象可知,BC段为水的沸腾过程,在此过程中水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故③正确;
④水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上升时逐渐变大,故④正确;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只有②③④正确,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2018 东西湖区校级模拟)将盛水的烧瓶加热,水沸腾后将烧瓶从火焰上拿开,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停止沸腾
B.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再次沸腾
C.因没有继续加热,浇上冷水时,水的内能减小,不会沸腾
D.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减小,水会再次沸腾
【解答】解:
盛有水的烧瓶放在火焰上加热,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水沸腾,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瞬间水的温度还保持在沸点,但无法继续吸收热量,此时停止沸腾;
当向瓶底浇冷水时,瓶内气体温度突然降低,气压减小,瓶内液面上方气压减小,导致沸点降低,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的。
故选:D。
6.(2018 咸宁)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关于图中利用了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以下选项中正确、全面的是( )
①提高液体的温度
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解答】解:
热风干手器吹出的空气温度高,提高了水分的温度,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
把手伸开,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
吹出的风使手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加快,可使手上水分蒸发加快。
故选:D。
7.(2018 扬州)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4min甲比乙吸热多
B.4~8min甲不吸热
C.0~10min甲和乙内能不断增加
D.0~10min甲和乙温度不断升高
【解答】解:
A、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故0~4min甲乙吸热一样多,故A错误;
B、甲物质的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且有一段时间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高,说甲是晶体熔化的图象,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乙吸热温度一直升高是非晶体,故B错误;
CD、0~10min甲和乙都吸热,内能都不断增加,只是甲是晶体,吸热温度不变,乙是非晶体,吸热温度升高,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8.(2018 临沂模拟)如图所示的图象中,属于晶体熔化图象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晶体的熔化图象。符合题意。
B、液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凝固特点,是晶体凝固的图象。不符合题意。
C、固体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升高,符合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
D、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2018 淮安)下列现象中,由凝华形成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汇成溪流 B.盛夏,烈日炎炎土地干涸
C.深秋,清晨草地出现白霜 D.严冬,寒风凛冽湖水结冰
【解答】解:凝华指的是物体由气体直接变为固体的过程。
A、冰雪消融,是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土地干涸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结果,属于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霜”是固体,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故C符合题意;
D、湖水结冰,是液态水变为固态冰的凝固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2017秋 定陶县期末)如图所示,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水由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叫汽化;冰变成水叫熔化;故A错;
BC、水蒸气直接变成冰,叫凝华;冰变成水叫熔化;水由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叫汽化,故B错、C正确;
D、水蒸气直接变成冰,叫凝华;冰变成水叫熔化;故D错。
故选:C。
二.多选题(共3小题)
11.(2017秋 禹州市期中)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有关三人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人体温都是39.5℃
B.甲的体温一定是39.5℃
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
D.乙、丙两人的体温一定不会高于39.5℃
【解答】解:甲的体温等于39℃,因为甲测体温前用的是甩好的体温计,所以,结果准确;给乙和丙测量时没甩体温计,结果不一定准确,可能等于、也可能小于甲的体温,故BD正确。
故选:BD。
12.(2018春 通州区期中)图是常见的电冰箱制冷原理简图,下列关于电冰箱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区域是冰箱冷藏室的内部
B.图中B区域是冰箱冷藏室的内部
C.制冷过程利用了蒸发吸热原理
D.压缩机的作用是压缩气体,促进其液化
【解答】解:图中A区域是冰箱冷藏室的内部,在此物质汽化吸热降温;故A正确;
B、B区域是冰箱冷藏室的外部,在此物质液化放热;故B错误;
C、制冷过程利用了物质汽化吸热原理;故C错误;
D、压缩机的作用是压缩气体,促进其液化;故D正确;
故选:AD。
13.(2009 天津)天津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
B.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
D.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外侧
【解答】解:“冰花”出现在冬天的早晨,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窗玻璃,在窗玻璃内侧凝华成的小冰晶。
故选:BC。
三.填空题(共7小题)
14.(2018 常德)如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2 ℃
【解答】解:
由图可知,温度计里的液面在0℃以下,分度值为1℃,所以示数是﹣2℃。
故答案为:﹣2。
15.(2016秋 相城区期中)家用液化气瓶中的液化气是以 液态 存在的,它是常通过对液化气在常温下 压缩体积 的方法,使之 液化 后贮存在氧气瓶中的。(填状态、液化方法及物态变化名称)
【解答】解:家用液化气瓶中的液化气是以液态存在的,它是通过对液化气在常温下压缩体积的方法使之液化后储存在瓶中的。
故答案为:液态;压缩体积;液化。
16.(2018 无锡模拟)如图所示,针筒中充满了气态乙醚,当向下压活塞时,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是 液化 现象(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使气态乙醚发生这种物态变化的另一种方法是 降低 (选填“降低”或“升高”)温度。
【解答】解:针筒中充满了气态乙醚,当向下压活塞时,会有液态乙醚出现,这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乙醚蒸气液化为液态;另一种液化方法是降低温度。
故答案为:液化;降低。
17.(2015秋 徐州期末)在手背上涂一些酒精,过一会儿酒精消失了,酒精从液态变成 气 态,这种现象称为 汽化 ,涂酒精的部位会感到冷,因为酒精 吸收 热量。
【解答】解:
在手背上涂一些酒精,过一会儿酒精消失了,实质上是酒精发生了蒸发现象,由液态变成气态,蒸发是汽化的一种方式,汽化是吸收热量的,从所涂部分吸收热量,所凃部分温度降低,我们能感到所涂部位冷。
故答案为:气;汽化;吸收。
18.(2016 黄山区二模)如图中的豆腐以其孔隙多,弹性好,烹饪过程中味道鲜美而深受喜爱。豆腐通过冷冻后变成冻豆腐经历了 凝固 的物态变化。此过程中豆腐将 放热 (填“吸热”或“放热”)。
【解答】解:
豆腐冰冻时,水凝结成冰,属于凝固现象;凝固过程放出热量。
故答案为:凝固;放热。
19.(2016秋 东台市期末)在大自然中,水蒸气随气流运动,在高空遇冷时,有的 液化 (填物态变化,下同)成小水滴,有的 凝华 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云中的小水滴也会 凝固 成小冰晶。
【解答】解:水蒸气随气流运动,在高空遇冷时,有的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液滴,有时遇极冷的空气发生凝华现象变成小冰晶;云中的小水滴也会凝固成小冰晶。
故答案为:液化,凝华,凝固。
20.(2018 成都)小付买了一盒“雪月饼”,为了保持低温,工作人员在月饼包装盒内装入了一定量的“干冰”。回到家中,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干冰”在 升华 过程中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液化 成了小雨滴。(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解答】解:打开包装盒,发现周围空气出现了“白雾”,这是因为盒内的干冰发生升华现象,此过程中吸热,使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即“白雾”。
故答案为:升华;液化。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21.(2018 广西模拟)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实验中:
(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该装置中有:①烧瓶;②酒精灯;③温度计;④铁圈及石棉网,它们安装的合理顺序是 ②④①③ (填写序号);此时烧瓶中水的温度是 84 ℃;
(2)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 不变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3)撤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小华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并用注射器向外抽气,如图乙所示,观察到水又重新沸腾,说明水的沸点随着气压的减小而 降低 。
【解答】解:
(1)在使用酒精灯时,需要用其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根据酒精灯确定铁圈得位置。又因为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所以要根据温度计的长度确定横杆的位置,因此按照“由下至上”安装实验装置,故它们安装的合理顺序是:②酒精灯;④铁圈及石棉网;①烧瓶;③温度计;
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是零上,液柱上表面对准了80℃上面第4个小格处,读作84℃;
(2)水沸腾的特点就是在沸腾的时候虽然继续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
(3)据图可知,当从瓶中向外抽气时,瓶内的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所以会导致水重新沸腾。
故答案为:(1)②④①③;84;(2)不变;(3)降低。
22.(2017秋 长垣县期末)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小明遇到了问题,请你帮他解决:
(1)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温度计的玻璃瓶接触了杯底
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 视线没有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2)如图E中甲乙图中,图 甲 所示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可以看到沸腾现象是在液体内部和 表面 同时发生。如图F,是小明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后所绘制的图象。图象中BC段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水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此时水的沸点是 101 ℃。
【解答】解:
(1)①由图A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部,这样示数会受容器底部稳定的影响;
②由图B知,读数的时候不要离开被测液体,且视线未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2)图甲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是沸腾时的现象;图乙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是沸腾前的现象;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由图象知,水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此时的温度为101℃,所以沸点为101℃,此时的气压大于一标准气压。
故答案为:(1)①温度计接触了杯底;②视线没有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2)甲;表面;水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101。
23.(2018春 薛城区期中)为了验证沸点与气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1)如图甲所示,用酒精灯加热烧瓶的水,用温度计测得水的沸点为102℃,由此可知,烧瓶内气压 大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2)如图乙所示,烧瓶中的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待水温降低一些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看到水会重新 沸腾 。实验表明: 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
(3)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 高压锅 就是根据液体沸点跟气压的关系的原理设计的。
(4)某制药厂在制药时,为了从药液中提取抗菌素粉剂,采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除去水分,但要求药液的温度必须保持不超过80℃,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B 。
A.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 B.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药液的沸点低于80℃
C.缩短加热时间 D.增大容器内的气压,使药液的沸点低于80℃
【解答】解:
(1)因为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表中所示水的沸点是102℃,所以该实验环境的气压大于1标准大气压;
(2)烧瓶中的水沸腾后移去酒精灯,水停止沸腾;待水温降低一些后将大注射器接到烧瓶口上,向外拉注射器活塞,看到水重新沸腾,实验表明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3)液体的沸点的高低与气压的大小有关,液体上方的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高压锅就是根据液体沸点跟气压的关系的原理设计的;
(4)要通过加热去掉溶液中的水分,可以通过沸腾的方式将水分汽化为水蒸气,但水的沸点是100℃,要求溶液要求温度不能超过80℃,我们可以减小液面上的气压,气压降低,水的沸点就会降低,故可行的方法是B。
故答案为:(1)大于;(2)沸腾;气压减小,沸点降低;(3)高压锅;(4)B。
五.计算题(共1小题)
24.(2017秋 蚌埠期中)某同学自制了一只温度计,通过实验发现此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并不准确,他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示的温度计示数(T)与实际准确温度(t)的关系图象。
(1)分析图象信息推出T与t的数学关系式;
(2)若将此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温度计的示数为多少;
(3)若用此温度计测出教室的气温为23℃,计算教室实际气温有多高。
【解答】解:(1)测量温差:32℃﹣14℃=18℃,实际温差:30℃﹣10℃=20℃,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分析图象可以发现:14℃﹣0.9×10℃=5℃,32℃﹣0.9×30℃=5℃,由此得出测量的温度值与实际温度值的关系为:T=0.9t+5℃;
(2)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该温度计的示数就是:T=0.9×0℃+5℃=5℃;
(3)将23℃代入T=0.9t+5℃,可得:23℃=0.9t+5℃,则0.9t=23℃﹣5℃,所以t=20℃。
答:(1)分析图象信息推出T与t的数学关系式T=0.9t+5;
(2)若将此温度计放入冰水混合物中,温度计的示数为5℃;
(3)若用此温度计测出教室的气温为23℃,计算教室实际气温为20℃。
六.解答题(共2小题)
25.(2018 江西)在观察碘的升华实验时,小原和小艳查阅相关资料得知:碘的熔点约为113.7℃,沸点约为184.4℃.关于碘的加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方式,A.用热水加热;B.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600℃)。经过多次实验验证,确认A方式更为科学合理,请你简述A方式的合理之处。
【解答】答:A、用热水加热温度最高为100℃,达不到碘的熔点,碘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不会发生熔化沸腾现象,更容易说明碘升华现象;
B.用酒精灯加热(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400℃﹣600℃)温度超过了碘的熔点和沸点,碘先熔化再沸腾到碘蒸气,升华现象不明显。
26.(2018 德阳)如图是地球上的水循环示意图,请你用物态变化知识简单描述水循环的过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