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一单元 细胞及其分子组成
第1讲 走近细胞
生物人教版 必修1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导入
构建第1章《走进细胞》知识网络图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考点分析
考点一、对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的理解
(1)除病毒等少数种类外,其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单细胞生物只由一个细胞构成。
(3)多细胞生物(如人)由许多细胞构成,这些细胞由一个受精卵分裂而来,并经分化形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组织,进而形成不同的器官、系统,最终构成生物个体。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
2.细胞是生物体功能的基本单位
(1)无细胞结构的病毒只有在活细胞内才能完成其增殖,离开寄主细胞,病毒不能进行任何生命活动。
(2)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是由一个细胞完成的。
(3)多细胞生物体内已分化的细胞尽管保持着形态结构的相对独立性,且不同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分别完成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在生物体内它们是分工合作的关系,共同完成生物体的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即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在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上实现的。
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更谈不上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等层次。
3.生命系统的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基础之上的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个体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生物圈
注意:不同生物,层次有所不同。
单细胞生物:细胞即个体。
植物没有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例题: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引起SARS和AIDS的病原体均无细胞结构,其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B.草履虫、变形虫等均能完成摄食、运动、反射等生命活动
C.人体内的每一个细胞均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D.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参与下完成的
D
考点二、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不同点 大小 大多数较小 大多数较大
本质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真正的细胞核
细胞器 只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细胞壁 有(仅支原体无),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真菌细胞有,主要成分是几丁质等;动物细胞无细胞壁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不同点 细胞核 无膜包围 有双层膜包围
DNA存在形式 拟核、质粒中呈环状,不与蛋白质结合 细胞核中呈线状,与蛋白质结合成染色质(体),线粒体、叶绿体中呈环状,不与蛋白
质结合
是否遵循遗传规律 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染色体上的基因才遵循)细胞核基因遵循,细胞质基因不遵循
可遗传变异类型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举例 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 动物、植物、真菌
相同点 二者均有化学组成和结构相同的细胞膜、有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核糖体、有遗传物质——DNA
(1)化学组成:组成细胞的元素基本一致,化合物种类也非常相似(水、无机盐、氨基酸、核苷酸等)。
(2)结构: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
(3)增殖方式: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细胞的增殖。
(4)遗传物质: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且遗传密码通用。
(5)能源物质:以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
2.细胞统一性的表现
3.常见的原核生物及与之易混淆的真核生物
常见的原核生物 易与之混淆的真核生物
细菌:细菌常带有“杆、球、螺旋或弧”字 酵母菌、霉菌(如青霉菌、根霉、曲霉、毛霉等)
放线菌:放线菌、链霉菌
蓝藻:念珠藻、发菜、鱼腥藻、蓝球藻、颤藻 衣藻、轮藻、黑藻、水绵等
衣原体、支原体(无细胞壁)、立克次氏体 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等
(一藻、二菌、三体)
(乳酸菌、根瘤菌等)
学会看图
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
细菌
蓝藻
(1)蓝藻等原核生物无叶绿体和线粒体,但仍可进行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
(2)原核细胞有核糖体,能合成蛋白质,但因无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因此不存在分泌蛋白的加工、运输。
(3)原核细胞无核膜,转录和翻译可同时进行;真核细胞有核膜,核基因的转录在核内,翻译在细胞质。
4.原核生物(细胞)的几个特点
(蓝藻含叶绿素、藻蓝素和相关酶)
(相关呼吸作用有关酶存在于细胞质中)
例题: 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核生物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B.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
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系统(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
D
选项 分析判断
A项 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类型的细胞器,无线粒体,但需氧型的原核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A项错误。
B项 真核生物细胞的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的分裂方式为二分裂。B项错误。
C项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项错误。
D项 真核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故D正确。
解析:此题考查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区别,具体分析如下:
答案:D
考点三、细胞学说
1.建立过程(填表)
年代 创立者 贡献
1665年 英国科学家虎克 发现并命名________
19世纪30年代 德国科学家
____________ 创立了__________
1858年 德国科学家魏尔肖 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作为对细胞学说的修正和补充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
施莱登和施旺
细胞学说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2.据细胞学说基本内容(判断正误)
(1)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及其产物构成。( )
(2)细胞是一个独立的单位,是生命活动的功能单位( )
(3)新细胞可从老细胞中产生。( )
√
×
×
实验: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1.结构
2.低倍镜使用程序:取镜和安放 → 对光 → 放置标本 → 低倍镜观察
“找”: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并调节至清晰。
↓
“移”:将观察点“移”到视野中央。(往哪偏就往哪移)
↓
“转”:“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
“调”:“调”节光圈及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3.高倍镜使用口诀
南瓜茎横切面(10×10)
南瓜茎横切面(10×40)
向右上角移动装片将其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调节光圈及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如何操作才能观察到右边展示的结构?
4.注意问题
(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两眼要注视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到快接近时停止下降。
(2)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然后换上高倍镜。
(3)换上高倍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而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
5.规律
(1)目镜与物镜的结构及其长短与放大镜倍数之间的关系
关系: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2)高倍镜与低倍镜的比较
物像大小 看到细胞数目 视野亮度 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 视野范围
高倍镜 大 少 暗 近 小
低倍镜 小 多 亮 远 大
(3)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往哪偏,就往哪移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A.放大倍数是指物体的宽度和长度的放大倍数
B.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1)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成反比的规律计算。如:在10×10的放大倍数下看到64个细胞在视野的直径上排成一行,则转换为10×40的放大倍数后,看到的一行细胞数为16个。
(5)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
(2)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
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如:在10×10的放大倍数下看到64个细胞充满视野,则转换为10×40的放大倍数后看到的细胞数为4个。
(1)污物可能存在位置:
(2)判断方法:
(6).判断污物存在的位置
装片、目镜或物镜
(7)显微结构是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直径大于或等于0.2微米细胞结构(如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液泡、细胞核、细胞壁等结构)。
亚显微结构是在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直径小于0.2微米的细微结构(如核糖体,内质网膜等)
(8).高中阶段常考到的使用显微镜的实验名称
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观察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例题)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A.观察物像丙时应选用甲中①④⑥组合
B.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C.若丙是由乙放大10倍后的物像,则细胞的面积增大为原来的10倍
D.若丙图观察到的细胞是位于乙图右上方的细胞,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D
[解析] 丙图是乙图放大后的物像,应选用甲图中②③⑤组合。由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的操作为: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转动细准焦螺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的放大倍数。物像偏向哪个方向,则应向哪个方向移动装片才能使其居于视野中央。
[答案] D
[注意] 往哪偏就往哪移;
环流方向相同。
例题:回答下列与实验和探究有关的问题。
(1)一位同学制作某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 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图像如右图。
①制作临时装片的次序是解离→ →制片。
②图像中标注字母的四个细胞中, (1分)
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要换上高倍镜观察该细胞,
正确的操作是 (3分)。
换上高倍镜后,视野的亮度变 。
漂洗→染色
a
向上移动玻片,使细胞位于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把视野调整清晰
暗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讲 走近细胞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命系统中各生物体均具有多种组织、器官和系统
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和最大的生态系统
C.H1N1流感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但其增殖离不开活细胞
D.肌肉细胞里的蛋白质和核酸属于生命系统的分子层次
2.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①蓝藻 ②酵母菌 ③草履虫 ④小球藻 ⑤水绵
⑥青霉 ⑦葡萄球菌 ⑧链霉菌
A.①⑦⑧ B.①②⑥⑧
C.①③④⑧ D.①②⑥⑦⑧
3.在使用高倍镜观察酵母菌和大肠杆菌时( )
A.都可以观察到细胞壁、细胞核
B.都可以观察到核糖体
C.若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应调节反光镜
D.在低倍镜观察之后,直接换上高倍物镜
4.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英国科学家虎克发现细胞并提出了细胞学说
B.细胞是构成一切生物的基本单位
C.细胞具有相对独立性
D.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5.“阴性艾滋病”事件曾引发社会各界关注,由此加重了人们的“恐艾”心理。关于艾滋病病毒(HIV),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HIV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在分类上属于原核生物
B.由于HIV体内只有一种细胞器,所以其营寄生生活
C.获取大量HIV的方法是将其接种在营养物质齐全的培养基上培养
D.HIV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6.成人身体约有1014个细胞。这些细胞大约有200多种不同的类型,根据分化程度的不同,又可分为600多种。但是都有相同的基本结构,这说明( )
A.人体细胞既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B.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基本相同
C.200多种不同的类型就是200多种不同的组织
D.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与草履虫相同
7.下列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酶体的形成说明了经高尔基体加工的蛋白质可以送到细胞内
B.破坏线粒体内膜后,有氧呼吸过程还能产生大量ATP
C.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
D.细胞膜内外两侧结合的蛋白质种类是一样的
8.①②③④⑤是操作显微镜的几个步骤。如图为用显微镜观察的两个视野,其中标注黑色的细胞为主要观察对象。由视野甲到视野乙时,操作过程正确的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玻片
A.①②③④ B.⑤④③② C.③①⑤④ D.④⑤②③
9.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菌有核糖体,无叶绿体
B.蓝藻无细胞核,也无核糖体
C.水绵有细胞核,也有叶绿体
D.酵母菌有细胞核,无叶绿体
10.下列有关硝化细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仅具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B.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C.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生产者
D.可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无机盐离子
11.下列关于乳酸菌和酵母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具有膜性细胞器
B.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
C.氨基酸脱水缩合都在核糖体中进行
D.DNA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
二、非选择题
12.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而自然界中生物种类繁多,就所学生物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生物中,与引起“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的“新型布尼亚病毒”病原体有明显区别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①大肠杆菌 ②发菜 ③蓝藻 ④酵母菌 ⑤霉菌
⑥HIV ⑦水绵 ⑧SARS病原体 ⑨细菌
(2)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3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甲、乙、丙)进行分析、观察和实验,获得的结果如下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核膜 光合作用(能否) 核糖体 细胞壁
甲 √ √ √ √
乙 √ × √ ×
丙 × √ √ √
①甲、乙、丙3种细胞最可能取自哪类生物?
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A.洋葱 B.兔子 C.蘑菇 D.蓝藻
②大肠杆菌的细胞结构(左下图)和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右下图)在光学显微镜下比较,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细胞的________性。
13.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标本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细胞________个。
(3)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用白色洋葱表皮细胞观察失水之后的细胞,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膜是否与细胞壁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看清,此时应( )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4)某同学在做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的纱布擦拭镜头,再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压片夹夹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欲接近玻片标本时停止。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缓上升镜筒。请指出该同学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并改正。
。
(5)在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如果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左上方,应向________移动玻片,方能使要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中央;在玻片上写一个字母“b”,则在显微镜的视野中观察到的是________。
(6)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种细胞或组织图像(D中细胞取自猪的血液)。
科学家依据________________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填标号)。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填标号),A、B所示细胞都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提取细胞膜时通常选用D图中的________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讲 走近细胞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C A C C D A
7 8 9 10 11
A B B B C
12.(1)①②③④⑤⑦⑨
(2)①A B D
②大肠杆菌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洋葱表皮细胞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差异
13.(1)长度或宽度
(2)2
(3)D
(4)①“用一块洁净的纱布擦拭镜头”改为“用专门的擦镜纸擦拭镜头”;②放入植物组织切片后没加盖盖玻片,应加盖盖玻片
(5)左上方 “q”
(6)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B BC 核糖体 红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具膜的细胞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