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第9章浮力学案(打包4套)(新版)沪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9章浮力学案(打包4套)(新版)沪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7-31 16:52:02

文档简介

9.1 认识浮力
一、预习目标及范围
1、预习目标
(1)知道浮力的施力物体和方向。
(2)知道浮力的一种测量方法——称重法,并学会测量。
(3)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2、预习范围
教材第9章第一节内容
二、预习要点
1.无论是液体还是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竖直向上托力,物理学中就把这个托力称为 ________.
2.浮力的方向:_________.
3.浮力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
三、预习检测
1.(多选)用钓鱼竿钓鱼的时候,鱼钩已经钩住了鱼.鱼还在水中时,感觉鱼很轻,刚把鱼从水中拉离水面就感觉鱼变“重”了.对钓鱼过程的下列几种解释,正确的是(  )
A.鱼离开水后,失去了水的浮力,使人感觉鱼变重了
B.鱼离开水后,鱼的重力增大,使人感觉鱼变重了
C.鱼离开水后,钓鱼线对钓鱼竿的拉力会增大
D.钓鱼竿是一种费力杠杆
2.关于浮力的说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将一石块抛入水中,石块在下沉过程中不受浮力
B.在水中上升的木块受到浮力
C.在海边游泳的人受到海水对他产生的浮力
D.在空中上升的氢气球受到空气对它的浮力
3.物体在水中向下沉时(  )
A.不受到水的浮力作用
B.在水中受到的重力比在地面上受到的重力少些
C.在水中受到的重力比在地面上受到的重力大些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探究案
合作探究
1.什么是浮力
万吨巨轮和辽宁号航空母舰在水中为什么不下沉?节庆日子,气球为什么能腾空而起?
(1)浮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
1).探究液体的浮力
探究目的:在水中下沉的物体还受到浮力的作用吗?
猜想与假设:(1)没有受到浮力作用。(2)受到浮力的作用。
设计实验:利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先交流设计方案。
进行实验:学生分组,教师指导。
分析与讨论:
(1)物体受到的重力多大,在下沉的过程中重力减小了吗,为什么?
(2)会下沉的物体浸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吗。你是怎样判断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
(3)物体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4)通过受力分析利用平衡力知识谈谈浮力的方向和大小。
(5)只有浸没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吗。
(6)漂浮的物体受到浮力吗,浮力与重力存在什么关系。
结论1、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竖直向上的浮力。
(7)浮力的大小可以测量——称重法
F浮=
2.探究空气的浮力
提出问题:物体浸在空气中受到浮力的作用吗?
演示:介绍气体浮力演示器与实验过程
问题(1)气球、气针和球的总重力发生变化了吗。
(2)浸在空气中的物体受到空气的浮力的作用吗。
结论3、浸在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气体的 的浮力。
问题(3)从气体浮力的实验中,你能猜想物体在气体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为什么发生变化了。
2.浮力产生的原因
问题(1)为什么浸没在水中能上浮的物体不上浮。
(2)物体下表面水满的时候物体下表面受力了吗,如果受力,力的方向朝什么方向。
阅读书本P171
结论4、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产生的。
F浮=
二、随堂检测
1.如图,两个相同容器都盛满水,甲中有一个体积为50厘米,密度为0.5×103千克/米3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漂浮时没有受到压强
B.木块缓慢下压至浸没的过程中受到的压强不变
C.木块全部压入水中两容器底部受水的压力和压强都相等
D.取出木块后两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和压强都相等
2.一个正方体浸没在水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的上、下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强,上表面比下表面受到的压强大
B.上、下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这两个表面受到的压力相等
C.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强比上表面大
D.上、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3.体积相同的两物体a、b,如图所示,都浸没在水中,则两物体受到水对它们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的关系是(  )
A.a物体受到水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大于b物体受到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B.b物体受到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大于a物体受到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C.a、b物体受到水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相等
D.因为a、b两物体的形状不规范,无法计算它们受液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所以无法判定
参考答案
预习案
ACD
A
D
探究案
C
C
C
9.2 阿基米德原理
一、预习目标及范围
1、预习目标
(1)掌握浮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3)会求出浮力的大小;
2、预习范围
教材第9章第二节内容
二、预习要点
1.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跟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
2.物体浸在液体中的__________、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越大。
3.数学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预习检测
1.夏天人们游泳时,从岸边走向水深处的过程中,他受到的浮力变化情况是(  )
A.浮力增大 B.浮力不变
C.浮力减小 D.先增大后减小
2.(多选)如图甲所示,长方体金属块在细绳竖直向上拉力作用下从水中开始一直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上升到离水面一定高度处,图乙是绳子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金属块重力的大小为34N
B.该金属块的密度是2.7×103kg/m3
C.浸没在水中的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是20N
D.在t1至t2时间段金属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
3.(多选)将适量的橡皮泥捏在铅笔的一端,能使铅笔竖直浮在液体中,这就制成了一个很有用的土仪器密度计.将它分别放到盛有不同液体的杯中,静止时的情景如图所示.对于这个密度计所运用的知识或用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用了二力平衡的知识
B.它在乙液体中所受浮力最大
C.用它可以比较不同液体密度的大小
D.运用了物体的漂浮条件
探究案
合作探究
1.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不同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否相同,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进行课本中P55实验探究阶段,一定在先使学生弄清实验目的和方法,然后再动手实验。
①实验所需的器材,重点介绍溢水杯的使用。
②实验的方法,如图8-2-2
③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研究对象
石块重
G石/N
空杯重
G杯/N
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称的系数
杯水总重G总/N
浮力的大小F浮/N
排开水所受重力G排/N
数据
④分析与讨论
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F浮和G排得出的结论。
结论: 这个结论叫做阿基米德原理。
对阿基米德原理的说明:
①阿基米德原理的表达式:F浮=
②物体浸在液体中有两种可能:
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等于
a、全部浸入V排=V物,b、部分浸入V排﹤V物
如图所示:
全部浸入 部分浸入
③由F浮= G排 G排=m排g 可得F浮= G排=m排g
④F浮=m排g m排=液. V排 可得F浮=液. V排g
⑤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F浮= G排气 F浮=m排g
F浮=气V排气g V排气=V物
二、随堂检测
1.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漂在水面上的物体比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B.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C.物体浸在水中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D.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2.如图甲在一只薄塑料袋中装水过半(未满),用细线扎紧袋口,用弹簧测力计测得其所受重力为10N;再将这个装水的塑料袋浸入烧杯内的水中(如图乙),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0N时,袋内水面与烧杯中的水面相比(不计塑料袋和细线的重)(  )
A.比烧杯中的水面高 B.比烧杯中的水面低
C.与烧杯中的水面相平 D.高低无法判断
3.在物理课堂上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小实验,在水桶中装多半桶水,用手把空的饮料罐逐渐按入水中,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都有越来越费劲的感觉,同时观察到水面越来越高.由此同学们提出了以下四种猜想,其中最合理的是(  )
A.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B.浮力的大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C.浮力的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D.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参考答案
预习案
A
BC
ACD
探究案
B
C
D
9.3 物体的浮与沉
一、预习目标及范围
1、预习目标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密度计、潜水艇、汽球、轮船的工作原理;
(2)能应用沉浮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预习范围
教材第9章第三节内容
二、预习要点
1.除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体积使物体浮沉外,另外还能通过改变液体的    使物体上浮或下沉。
2.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若它的重力等于浮时 、可以 。这种状态称为 。
3.当物体所受重力 浮力时,物体下沉;当物体所受重力_______浮力时,物体上浮;当物体所受重力 浮力时,物体漂浮。
三、预习检测
1.质量相同的两个实心物体甲和乙,体积之比V甲:V乙=2:3,将它们轻轻放入水中,静止时所受的浮力之比F甲:F乙=8:9,ρ水=1×103kg/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物体都漂浮在水面上
B.甲物体漂浮在水面上,乙物体浸没于水中
C.乙物体的密度ρ乙=0.75×103kg/m3
D.乙物体的密度ρ乙=0.85×103kg/m3
2.小红同学在一支铅笔的下端粘上一块橡皮泥,将它分别置于甲、乙两杯液体中观察到静止时的情形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在甲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B.铅笔在乙杯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C.乙杯液体的密度较大
D.甲杯液体的密度较大
3.如图所示,在物理实验中小明把鸡蛋放入盛水的杯中,鸡蛋沉在杯底如图甲杯中加盐,鸡蛋悬浮如图乙,再加盐,鸡蛋漂浮如图丙,在这三种情况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鸡蛋受到的浮力F甲<F乙<F丙
B.鸡蛋排开液体的质量m甲=m乙>m丙
C.鸡蛋受到的浮力F甲<F乙=F丙
D.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甲=p乙>p丙
探究案
合作探究
1.物体的浮沉条件
(1)做一做:带着问题继续进行探究。
想一想:对各组采取的措施,用交流的方法汇集起来,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从重力和浮力的关系归纳出所采用的方法的实质。
得出:物体的上浮或下沉是由 决定的。
物体上浮和下沉时,它受到的重力与浮力各有什么关系?
(2)猜一猜:让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猜想。各种猜想都可。
做一做: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浮力探究物体浮沉的条件。
设计实验方案:测出浮力和重力进行比较。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水、小瓶、配重物。
本活动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自主探究归纳出物体的浮沉条件。本活动中物体和重力是用弹簧测力计称出来的。它是影响本实验准确度的主要因素。
(3)议一议
1).怎样测量物体所受的重力?(用弹簧秤测)
.怎样利用提供的器材测量或计算物体上浮、下沉、漂浮时受到的浮力?
实验设计中可能学生不能达到这一要求,引导学生从实验设计的几个问题展开讨论,逐一得到结论,为实验步骤的设计创造必要的条件。
交流总结得出实验步骤:
(1)用调节好的弹簧测力计称出小瓶的 G。
(2)向量筒中装入一定数量的水,记下水的 V1。
(3)把小瓶放入量筒中,观察小瓶所处的状态,并记下水面的位置V2。
(4)由公式F浮=ρ水g(V2-V1)计算小瓶所受的浮力,并将数据填入实验数据记录表相应的位置。
(5)改变小瓶中配重的数量,使小瓶处于下沉状态。用测力计测出其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浮力大小用测V排算也可)并填入表格。
(6)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当物体所受重力 浮力时,物体下沉;当物体所受重力 浮力时,物体上浮;当物体所受重力 浮力时,物体漂浮。这就是物体浮沉的条件。
思考2: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若它的重力等于浮力、可能出现什么情况?
可能静止在液体中的任何位置,这种状态叫 。
二、浮沉条件的应用: .
二、随堂检测
1.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杯子盛有浓度不同的盐水,将同一只鸡蛋先后放入其中,当鸡蛋静止时两液面相平,鸡蛋所处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
A.鸡蛋在盐水中所受浮力F甲>F乙
B.鸡蛋在盐水中所受浮力F甲<F乙
C.盐水的密度ρ甲>ρ乙
D.盐水对杯底的压强p甲<p乙
2.如图所示,是中国航母“辽宁”号训练时的图片,当舰载战斗机全部飞离“辽宁”号航空母舰后(  )
A.航母将沉下一些,所受浮力增大
B.航母将浮起一些,所受浮力减小
C.航母将沉下一些,所受浮力减小
D.航母始终漂浮,所受浮力不变
3.(多选)如图所示,将一个由某种材料制成的空心球放入甲液体中时,小球漂浮;当把它放入乙液体中时,小球悬浮.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球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相等
B.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C.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大于乙液体的密度
D.该材料的密度一定小于甲液体的密度
参考答案
预习案
C
C
C
探究案
D
B
ABC
第九章 浮力
一、知识梳理
1.浮力的施力物体和方向;浮力的一种测量法——称重法。
2.浮力产生的原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
物体的浮沉条件,密度计、潜水艇、汽球、轮船的工作原理;用沉浮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题型、技巧归纳
1.三个体积相同的实心木球,铁球和铜球(ρ木<ρ铁<ρ铜),放入装有水银的容器中后,都漂浮在水银面上,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木球受到的浮力最小
B.铜球受到的浮力最大
C.三个球受到的浮力一样大
D.浸在水银中的体积铜球最大
2.如图1所示,将一薄塑料瓶瓶底剪去,用瓶盖将瓶口密封,倒入适量的水,使其竖直漂浮在水面上,测出内外水面高度差h1,再将木块放入瓶内,测出内外水面高度差h2.已知瓶身圆柱横截面面积为s,忽略瓶和瓶盖的体积,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m瓶=ρ水sh1
B.h2>h1
C.图2中,若在瓶内继续加入部分水(塑料瓶仍漂浮),h2不变
D.图2中,若取出木块,放入实心铁球(塑料瓶仍漂浮),h2变大
3.(多选)将空矿泉水瓶慢慢压入水中,直到完全浸没,下列对矿泉水瓶受到的浮力分析正确的是(  )
A.矿泉水瓶受到水对它的浮力
B.浮力方向竖直向上的
C.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D.浸没后,压入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归纳小结
1、无论是液体还是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都有竖直向上托力,物理学中就把这个托力称为浮力;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浮力的施力物体是:分别是水和空气;液体和气体对浸没在其中的物体有竖直向上的浮力,F浮=G-F/。
2.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是由于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液体的密度有关。跟物体浸没在液体的深度无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数学表达式:F浮=G排= m排g= r液 gV排适用范围:液体和气体;计算浮力的几种方法称重法:F浮=G-F示,原因法:F浮=F向上-F向下,原理法:F浮=G排=m排g=ρ液gV排。
3、除通过改变物体的质量、体积使物体浮沉外,另外还能通过改变液体的密度使物体上浮或下沉; 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若它的重力等于浮力时既不下沉也不上浮可以静止在液体中的任何位置这种状态称为悬浮;当物体所受重力大于浮力时,物体下沉;当物体所受重力小于浮力时,物体上浮;当物体所受重力等于浮力时,物体漂浮;浮沉条件的应用:⑴密度计⑵盐水选种⑶潜水艇⑷热气球和孔明灯⑸飞艇
参考答案
预习案
C
B
AB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