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四章多彩的光学案(打包6套)(新版)沪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四章多彩的光学案(打包6套)(新版)沪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7-31 16:47:32

文档简介

4.1 光的反射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及范围
1、预习目标
(1).了解光在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
(2).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知道光的反射规律.
(3).知道两种反射,即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2、预习范围
教材第4章一节内容
二、预习要点
1.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沿 传播,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 .
2.请你在图中分别标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角、反射角.
3.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是:光反射时, 、 与 在同一平面内; 和________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角等于 角.
4.一束平行光投射到光滑的物体表面,其反射光束仍然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 反射,一束平行光投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其反射光束不再平行的,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 反射.多亏有 反射,我们才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不发光的物体
三、预习检测
1.如图所示,早晨的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30°角照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经镜面反射后,反射角为________,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反射角将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在雨后的夜晚走路时,为防止脚踩到水汪而溅污衣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汪;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汪
B.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汪;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汪
C.迎着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汪
D.迎着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暗处是水汪
探究案
一、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物体表面______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投射到物体表面的光线叫做_____ 光线;从物体表面返回的光线叫做_______光线;入射光线在物体表面上的投射点叫做_____;过入射点(O)与物体表面垂直的直线叫做______;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______角;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叫做______角.
二、光的反射规律
(1)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________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_______两侧;反射角_______入射角.
(2)入射光线靠近法线,反射光线____法线;入射光线远离法线,反射光线_____法线.即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____;入射角减小,反射角也____ .
三、反射的种类
反射的种类
镜面反射
漫反射
相同点
不同点
四、随堂检测
1.关于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B.一条入射光线可以有多条反射光线
C.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不可能在一条直线上
D.反射光线、入射光线的传播速度一定相等
2.一条光线垂直射到镜面上,其入射角为(  )
A.90° B.45°
C.0° D.180°
3.许多建筑采用玻璃进行外墙装潢,这在美化城市的同时却造成了光污染,造成这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阳光在玻璃表面发生了 反射.
参考答案
预习案
60° 减小
A
探究案
A
C
镜面
4.2 平面镜成像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及范围
1、预习目标
(1)能说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会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释简单的现象。
(2)会运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
(3)了解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预习范围
教材第4章第2节内容
二、预习要点
1.平面镜对光的作用:(1) ;
(2) 。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
三、预习检测
1.决定物在平面镜中成像大小的因素是(  )
A.镜的大小 B.物的大小
C.物到镜的距离 D.像到物的距离
2.小明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的过程中,他在镜中的像(  )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大小不变 D.先不变后变大
3.下列关于实像与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虚像总是放大的,实像有放大也有缩小的
B.虚像就是影子,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形成的
C.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则不能
D.光线经折射后总是成实像,经平面镜反射后总是成虚像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1、平面镜成像特点:
(1)、 ;
(2)、 ;
(3)、 。
2、面镜成像的作图方法:
(1) ;
(2) ;
(3) 。
3、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
4、平面镜可以:一、 ;二、 。
二、随堂检测
1.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有关
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C.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人向平面镜靠近0.2 m,像将远离平面镜0.2 m
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A、B是为了比较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B.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该处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
C.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会变小
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B不能与A的像重合
3.我们经常提到各种像,如: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照相机成像,⑤显微镜成像,其中(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由于光的反射而成像的是②⑤
D.由于光的折射而成像的是③④⑤
参考答案
预习案
B
【解析】平面镜成的像与物是等大的,故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自身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像到物的距离、物体离平面镜的远近都无关.
故选B
2、C
【解析】平面镜成正立等大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同,所以人从远处走近一直立的平面镜的过程中,他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C
【解析】A、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虚像不是影子,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故本选项说法错误.
C、是否用光屏能呈接是实像和虚像的重要区别,实像能用光屏呈接,虚像呈接不到.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D、光的直线传播可以产生实像,光的折射可以产生实像,也可以产生虚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探究案
B
【解析】A、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故A错误;B、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故B正确;
2、D
A、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大小的关系,故A错误;
B、实像能在光屏上承接,虚像不能,而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该处放一光屏,不能发现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故B错误;
C、因为平面镜成像物象等大,所以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像的大小不变.故C错误;
D、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当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改变玻璃板的位置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不相等,那么B不能与A的像重合,故D正确.故选D.
3、D
【解析】①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②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成像,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③放大镜成像是光的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④照相机成像是光的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⑤显微镜成像是光的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是放大的虚像;
综上所述,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②,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③④⑤,属于实像的是①④,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因此只有D选项正确.故选D.
4.3光的折射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及范围
1、预习目标
(1)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及折射光线和折射角。
(2)知道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2、预习范围
教材第4章第3节内容
二、预习要点
1.光的折射:
(1)定义: ;
(2)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 其中___是入射光线,___是反射光线,___是折射光线, 反射角为___ ,折射角为____, 光进入玻璃后偏折角度的大小是___.
我们看到河水的深度(视深)跟河水的实际深度那个大?为什么?
三、预习检测
1.当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角为40°,则折射角可能为(  )
A.30° B.40° C.50° D.60°
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  )
A.向左移动后静止 B.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
C.向右移动后静止 D.仍在原来位置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经凸透镜只能成实像
B.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不可逆的
C.当光从空气射入玻璃中时,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
D.跟主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不能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1)光的折射如图所示,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在界面处会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折射角入射角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当入射光线与液面的夹角为55°,且反射光与折射光相互垂直,则反射角是 ,折射角是 。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 ,(选填“反射”或“折射”)角会先到达90°,入射角继续增大时,便没有了 (选填“反射”或“折射”)光线.
(2)一密闭激光发射器从水槽侧壁射出一束激光,激光沿直线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缓慢注入水,当水面与M点相平时,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
(选填“左”或“右”或“仍在O点”)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当水面与N点相平时,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 (选填“左”或“右”或“仍在O点”)侧.
二、随堂检测
1.在一个干枯井底的正中央P点处有一只青蛙,它的视野范围如图所示,一场大雨过后,井中被灌满水,若青蛙仍在P点,则青蛙的视野范围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B.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C.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去年暑假,小梦陪着爷爷到湖里叉鱼.小梦将钢叉向看到鱼的方向投掷,总是叉不到鱼.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能正确说明叉不到鱼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
预习案
1、(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OB, OA, OC, 60°,35°,25°
2、实际的河水比我们看到的要大,因为光发生了折射。
1、A
2、A
3、D
探究案
(1)大于,35°,55°,折射,折射。
(2)左;仍在O点.
随堂检测
1、A
2、D
3、D
4.4光的色散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及范围
1、预习目标
(1)了解色散现象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是不同的。
(3)知道现实生活中,红外线与紫外线的应用。
2、预习范围
教材第4章第4节内容
二、预习要点
1.光的色散:
(1)定义: ;
(2)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色光组成的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频率组成的光),称为 。不能再分解的光(只有一种频率),称为 。
红外光与紫外光
(1)在光谱中波长自760nm至400μm的电磁波称为 ,红外线是不可见光线.所有高于绝对零度(-273.15℃)的物质都可以产生红外线.
医用红外线可分为两类: 与 .
(2)紫外线是由原子的 后产生的.
3. 光的三原色与颜料的三原色
光的三原色为 又称为三基色, 颜料的三原色为 。
三、预习检测
1.生活中,人们可以利用电视遥控器来实现对电视节目的选择,遥控器使用时发射的是(  )
A.红外线 B.紫外线 C.超声波 D.次声波
2.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
3.光的三色是指(  )
A.红光、黄光、蓝光 B.红光、绿光、蓝光
C.红光、黄光、绿光 D.黄光、绿光、蓝光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1)光的色散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色光组成的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频率组成的光),称为 。不能再分解的光(只有一种频率),称为 。光的三原色为 又称为三基色, 颜料的三原色为 。
(2)物体的颜色
如果某物体能通过所有色光,则 ,为透明,比如水.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 的色光决定.
如果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显示 .如果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那就不再有光反射入人眼,所以显示为 .
二、随堂检测
1.“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描写的是“人工虹”、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光的(  )
A.色散 B.直线传播 C.漫反射 D.镜面反射
2.把一个转盘分成8部分,用彩色笔交替涂上蓝色和黄色,如图所示.如果快速转动转盘,将看到盘面的颜色可能是(  )
A.蓝色 B.黄色 C.绿色 D.白色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任何情况下,紫外线的照射对人体都是有利的
B.实验表明,色光的混合规律与颜料的混合规律相同
C.光照在物体上时,物体的颜色由照射光的颜色决定
D.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 参考答案
预习案
1、A
2、C
3、B
探究案
(1)复色光, 单色光, 红、绿、蓝, 红,黄,蓝。
(2)没有颜色, 反射 白色 黑色。
随堂检测
1、A
2、B
3、D
4.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及范围
1、预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2)会测凸透镜的焦距以及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3)能运用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分析判断解决一些实际。
2、预习范围
教材第4章第5节内容
二、预习要点
1.透镜的分类:
(1)透镜是根据 规律制成的.透镜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 和 。在天文、军事、 、 艺术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2)凸透镜是由两面磨成球面的透明镜体组成,两边 ,中间 ;对光线起 作用。成 像.凹透镜是由两面都是磨成凹球面透明镜体组成,两边 ,主要对光线起 作用。 像。
凸透镜与凹透镜都有哪些不同呢?用什么方法可以辨别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呢?
三、预习检测
1.下列各镜片中,属于凹透镜的中(  )
2.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小勇回家认真研究爷爷的老花镜,并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他的这些结论中不妥当的是(  )
A.老花镜是一种凸透镜
B.老花镜可以用来做放大镜
C.老花镜能在阳光下点燃白纸
D.爷爷原来是个近视眼
3.如图所示,下列透镜对有会聚作用的是(  )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③④⑤ D.①③⑥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小明从眼睛上取下一块镜片,透过镜片观看邮票上的文字.小明用的镜片是透镜(选填“凸”、凹“),所成的是像(选填“虚”或“实”).小明将此镜片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然后在镜片前放置一眼镜(如图所示),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向后移动光屏,像又清晰了.此眼镜是(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2)用小气球充水后可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如图所示,图中甲表示正常眼睛的晶状体,在实验中测得其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丙的形状,并分别测其焦距.实验中,测得焦距大于10cm的是 ,模拟近视眼的是 .
二、随堂检测
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作了如下记录:当物距u1=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当物距u2=20cm时,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下列判断该凸透镜的焦距中最精确的是(  )
A.大于10cm,小于15cm B.大于15cm,小于20cm
C.大于10cm,小于20cm D.大于10cm,小于30cm
2.有一次,小明上学前取自己的眼镜时,发现自己的近视镜和爷爷的老花镜混在一起,外形如图所示完全一样,小明要想找出自己的眼镜,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手摸镜片时,中间薄边缘厚的是近视镜
B.拿着镜片看字,把字放大的是老花镜
C.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在镜片另一侧能呈现一个大光斑的是近视镜
D.让镜片正对太阳光,在镜片另一侧能呈现一个明亮小光斑的是近视镜
如图所示,把一凸透镜放在平面镜前,当用眼睛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处发散开来的,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
A.0.7m B.0.3m C.0.4m D.0.1m
参考答案
预习案
1、(1)光的折射, 凸透镜,凹透镜。交通, 医学。
(2)薄,厚。会聚,倒立实像。厚,发散,成正立虚。
2、
(1)触摸法:用手摸,凸透镜:中间厚两边薄,凹透镜:中间薄两边厚.
(2)成像法;放在书上的字上,放大是凸透镜,缩小是凹透镜.
(3)太阳聚焦法:把透镜放在阳光下,再放一张白纸在透镜下,若能在纸上找到一个很亮的点(焦点)即为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
预习检测
1、C
2、A
3、C
探究案
(1)凸;虚;近视.
(2)丙;乙.
随堂检测
1、A
2、D
3、D
4.6神奇的“眼睛”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及范围
1、预习目标
(1)了解照相机的原理,知道眼睛看见物体的过程。
(2)通过对光学仪器的介绍,使学生认识物理学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科技方面的应用。增强学生对物理的热爱。
(3)了解望远镜等实际生活中的各种仪器的原理。
2、预习范围
教材第4章第6节内容
二、预习要点
1.照相机特点与原理:
(1)物体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要 胶卷到照相机的距离.物体离照相机越远,物体在胶卷上所成的像 ,像的位置(胶卷到镜头的距离) ,暗箱越短.照相机胶卷上所成的像一定比物体 .
(2)物体位于凸透镜 倍焦距以外(μ>2f),成 .像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f<μ<2f).物体与实像分别位于凸透的 .利用照相机能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2. 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 的镜头,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2f>μ>f)成 .物体与实像大小比较实像大于物体(像大).物距与像距大小比较像距 物距(像距大)。
三、预习检测
1. 在光线明亮的实验室里,观察透明的口腔上皮细胞后再观察颜色较深的黑藻叶片细胞,为便于观察,此时应(  )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2.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照像时,相机底片上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C.用放大镜看中国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
D.放映幻灯片时,幻灯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
3.2014年最为特别的天象之一-“超级月亮”出现于8月11日凌晨,它比正常时的月亮要大百分之二十,亮度也有所增加,某天文爱好者为了研究这一现象,于是架设一台天文望远镜做进一步观察,关于该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的物镜和显微镜的物镜作用相同
B.它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用来把像放大
C.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虚像
D.它的目镜和显微镜的目镜作用相同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1. 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人眼中的 ,但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从而使所成的像变得更亮;现代天文望远镜都力求把物镜的口径 (选填“缩小”或“加大”),以便观测到更暗的星.天文爱好者可以用开普勒望远镜来观察行星和月球,这种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 镜.通过这种望远镜所看到的物体是的像 (选填“倒立”或“正立”).
2. 公交车上安装有“电视监控器”,该装置的光学系统是 (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电视监控器”的摄像头能成 (选填“正立”或“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二、随堂检测
1..关于以下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潜望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D.幻灯机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2.关于显微镜和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看到的是物体的(  )
A.都是实像
B.都是虚像,且都是放大的
C.前者为实像,后者为虚像
D.前者为虚像,后者为实像
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书本在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乙图中字的清晰的像成在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
B.甲图中成的是实像;乙图中成的是虚像
C.甲、乙两图中成的都是虚像
D.甲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乙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照相机
参考答案
预习案
1、(1)大于,越小,越近,小。(2)2,倒立的、缩小的、实像,两侧。
2、凸透镜,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大于。
1、A
2、A
3、D
探究案
(1)晶状体,加大,凸透镜,倒立的。
(2)凸透镜;倒立;缩小.
随堂检测
1、B
2、B
3、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