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教材分析
这一学习主题的内容标准有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两方面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近代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我国各民族的空前团结和国家的高度统一。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结果。进入历史新时期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成为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成功地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香港和澳门终于回到祖国怀抱。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指引下,必将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
学情分析
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是比较感兴趣的,不少同学知道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可让他们讲一讲。若班里有少数民族的同学,则他们是很好的教学资源。
教学目标
基础
知识
了解
各民族分布特点、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及其作用
掌握
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促进祖国发展和繁荣的状态
能力训
练过程
方法
整理知识
提炼结论
通过学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获得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识图想象
知识迁移
利用教材有关照片及其说明文字,加强对“民族团结”的感性认识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继承传统
树立责任
通过了解一些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感,自觉承担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
树立民族团
结的意识
通过学习西部大开发的相关内容,树立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意识,确立起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2.国家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教法学法
教法:谈话法;讨论法;活动法。
学法:探究式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
1.大家还记得西汉有位嫁给匈奴单于呼韩邪,使得汉族与匈奴族友好相处的著名美女吗?谁说得出她的姓名?(王嫱或王昭君)
2.谁还能说出唐朝时,为促进唐朝与吐蕃友好相处做出卓越贡献的两位公主?(文成公主、金城公主)
二、承上启下,教师讲授
我国秦汉以来,形成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并经过了2 000多年不间断的发展。各民族之间虽然有矛盾和战争,但是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和睦、友好、互助、联合的关系却是主流,各族人民齐心协力,为促进祖国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是如何巩固和发展的呢?请大家学习新课。
三、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1.学生自主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
2.根据教材第一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1)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我国对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策是什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我国是如何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后来被载入宪法)
(3)组织学生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教师按下表启发归纳)
历史
传统
秦汉以来,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经济
文化
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长期以来取长补短、相互依存、不可分离
政治
利益
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关系,在根本的政治利益上完全一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取得了哪些成就?(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目前,全国已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五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30个民族自治州,100多个民族自治县(旗),70%以上的少数民族人民生活在民族自治地方)
(5)学生讨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
教师指出:我国民族区域的分布特点是历史形成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国情实际。它有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也有助于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它有助于国家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贯彻执行,也有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它有助于国家富强,也有助于各民族繁荣。它有助于各民族巩固热爱祖国的情感,也有助于大家增强热爱本民族的情感。总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个两全其美的选择。
3.根据教材第二目“共同繁荣发展”,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水平如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少数民族地区取得了哪些发展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水平十分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2)国家如何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帮助一些少数民族按照自愿的原则创制了自己的文字,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
(3)为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国家实行了什么战略?取得了哪些成就?(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大开发以来,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教文化卫生等方面建设了一大批项目,极大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教师总结:
人民政府尽一切努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措施有:
①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发展。
②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牧业经济,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
③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
④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贸易,照顾少数民族用品生产。
⑤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
⑥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宽于汉族的计划生育政策。
四、课堂活动
引导学生观看本课插图,回答:这些插图表现的主题是什么?(各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阶段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为建设祖国和自己美好的家园,迸发出巨大的热情。他们的社会生活、精神面貌、文化事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是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政策的结果)
五、练习与检测
利用《同步训练》进行检测反馈。
六、作业布置
1.完成《填充图册》相关内容。
2.预习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板书设计
【课本问题探究】
材料研读(第61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问题思考(第63页)
没有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奋斗,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今天;没有各民族的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的明天。历史表明,中华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整个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只有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我们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课后活动
1.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2.孔繁森的事迹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赴西藏工作,担任日喀则地区岗巴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的3年期间,孔繁森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88年,山东省再次选派进藏干部,组织上认为孔繁森在政治上表现成熟又有在藏工作经验,便决定让他带队第二次赴藏工作。进藏后,孔繁森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到任仅4个月的时间,他就跑遍了全市8个县区所有的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村办小学,为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奔波操劳;为了结束尼木县续迈等3个乡群众易患大骨节病的历史,他几次爬到海拔近5 000米的山顶水源处采集水样,帮助群众解决饮水问题;在了解到农牧区缺医少药的情况后,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工作之余就给农牧民群众认真地听诊、把脉、发药、打针,直到小药箱空了为止。这表现出孔繁森心甘情愿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格。
在孔繁森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地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上年增长6.7%。他为了制定把阿里地区的经济带上新台阶的规划,准备在最有潜力的边贸、旅游等方面下工夫。为此,他曾率领相关单位,亲自去新疆西南部的塔城进行边境贸易考察。1994年11月29日,他完成任务返回阿里途中,不幸发生车祸,以身殉职,时年50岁。
在孔繁森的葬礼上,悬挂着一副挽联,形象地概括了孔繁森的一生,也道出了藏族人民对他的怀念:“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两离桑梓,独恋雪域,置民族团结重如冈底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