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教材分析
台湾问题,既是一个历史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统一台湾,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摆在全体中华儿女面前的一个历史任务。教材主要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台方针的发展变化,以及随着祖国大陆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陆、台湾交往不断密切的现实和趋势。
学情分析
本课情况和上一课一样,学生并不清楚问题的由来,需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知识补充。
教学目标
基础
知识
了解
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两岸交往概况
掌握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汪辜会谈”及“九二共识”
能力训
练过程
方法
归纳分析
认识趋势
从教材中归纳两岸关系从隔绝到交往日益密切的变化,认识到祖国统一是历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处理资料
史论结合
结合教材与其他课程资源,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并且在国际上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爱党情感
中国共产党从客观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地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是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
唯物史观
归纳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事实,联系港澳回归后的发展,认识到中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树立起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反对
“台独”
体验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
教学难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教法学法
教法:本课内容决定了本节教学应采用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师生互动等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演示有关资料,让学生充分讨论和交流,找出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师生共同探究,论证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使学生对台湾问题形成较深刻的认识。其模式为:提出探究问题—课堂讨论—观点展现—归纳总结。
学法: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学会从资料中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把握党和政府确立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掌握“汪辜会谈”等基本史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节课学过的线索:
1.香港和澳门分别在哪一年回归祖国?(1997年、1999年)
2.我们分别从哪两个国家收回香港、澳门的主权?有什么历史意义?(香港主权是从英国手中收回的,澳门主权是从葡萄牙手中收回的。中国人民从此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二、承上启下,教师讲授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三国时期,就有万人大船队从大陆到达台湾(当时叫作夷洲);元朝时,中央政府正式对台湾实行管辖。清朝败于甲午战争后,台湾曾被日本割占了50年。但是,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就已经按照国际惯例把台湾归还我国了。所以,现在我国政府对台湾拥有不可否认的主权。要想完全实现祖国的统一,就必须解决台湾问题。党和政府对台湾的方针在历史上有什么变化?这个问题将来如何解决?请同学们阅读新课。
三、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1.学生自主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对重要的人名、组织名称、事件(或方针内容)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2.根据教材第一目“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过哪些方针?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②20世纪50 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③改革开放以后: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并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2)改革开放以来,哪些事件密切了两岸交往、推进了祖国统一大业?
(①1979年,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马祖。②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逐步开放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③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④1993年,两会举行“汪辜会谈”,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⑤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3)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的“和平之旅”有什么意义?(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4)2015年1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这次会面有什么意义?(这次会面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教师指出:目前,阻挠统一的势力来自哪些方面?(一是利用台湾问题牵制我国的外国反华势力,二是蓄意制造分裂的“台独”分子)
教师过渡:面对着这种复杂的局面,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一方面在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展开了声势浩大的反分裂、反“台独”斗争;另一方面经过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和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继续密切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
3.根据教材第二目“日益密切的交往”,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1)请你说说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的重要表现。(启发学生从教材或其他课程资源上寻找人员往来、商业贸易、通邮、通航等方面的事例进行讨论和回答)
(2)拓展讨论:
①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什么?(两岸同胞都是炎黄子孙,有紧密相连的血脉关系,有共同的文字、语言和传统文化,还有党和政府坚持推进祖国的统一大业等)
②你怎样认识两岸统一这个问题?(中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我们要自觉树立起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责任感,维护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坚决反对“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
教师总结:和平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世界发展潮流。党和政府与时俱进地制订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使海峡两岸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采取了一系列缓和两岸关系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打破了长期以来两岸人民隔绝的局面。随着形势的发展,台湾当局也开始调整对大陆的某些政策,逐步放宽对两岸交流的限制,两岸交流日益密切起来。
四、课堂活动
教师创设情境,播放歌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面对如诗如画的宝岛台湾,老师也想用一首诗表达一下心声,“燕子飞了,有再来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两岸暂时的别离,终有团圆的时候。我们都坚信海峡两岸的统一一定会实现,因为两岸人民血脉相联,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中国人,最后让我们用歌声祝愿祖国早日完成统一大业。(播放《中华上下五千年》主题曲《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
五、练习与检测
利用《同步训练》进行检测反馈。
六、作业布置
1.完成《填充图册》相关内容。
2.预习第15课《钢铁长城》。
板书设计
海峡两岸的交往
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1.大政方针
2.对台基本方针
3.八项主张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课本问题探究】
材料研读(第72页)
(1)一个中国原则。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2)两制并存原则。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高度自治原则。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
(4)和平谈判原则。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问题思考(第74页)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课后活动
1.A
2.(1)197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
(2)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
(3)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两岸授权这两个民间团体开始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4)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即“九二共识”。
(5)1993年,海协会领导人汪道涵和海基会领导人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
(6)1995年1月,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7)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
(8)2008年11月,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
(9)201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会面。双方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