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系列练习六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系列练习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7-30 18:3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年级上册经典国学诵读六
(一)
经典国学再现
子曰:“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我是小助手
寡:少。
要:重要的。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尊敬他人的父亲,那么他的儿子就会高兴;尊敬他人的兄长那么他的兄弟就会高兴;尊敬他人的君主,那么他的臣民就会高兴;尊敬一个人,却能使千万个人高兴,所尊敬的人虽然少,但是却能使高兴的人很多,这就是尊敬作为重要道理的意义啊。”
考考你的智慧
1.“敬一人而千万人悦”中的“一人”是指特定的人吗?

2.“敬其父则子悦”这段文字的说的是?( )
A. 我们应该去讨好他人的父亲来取悦他人。
B. 我们应该像尊敬自己的父亲一样去尊敬他人的父亲,那么他的儿子就会很高兴。
C. 我们尊敬自己的父亲,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高兴。
这段文字说的要道是什么呢?你是怎么理解的。

弘扬传统文化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在他的著作中提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说法,也就是说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如果大家都能做到这样,从内心去尊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他人的长辈,再推广到尊敬所有师长以及他人,爱护自己的孩子,从而推广到爱护他人的孩子,在推广到爱护所有弱小的群体,这样,我们的社会将会多么和睦啊。
(二)
经典国学再现
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我是小助手
至:到……去。
至德:至高无上的美德。
恺:欢乐。
孰:谁。
我是小翻译
孔子说:“君子用孝道来教化世人,并不是到每个人的家里去天天当面施教。教人行孝,是要让天下为人父母的都能得到孝敬;教人尊敬兄长,是要让天下当人兄长的都能得到尊敬;教人臣服,是要让天下当君主的都能受到尊敬。《诗经·大雅·泂酌》篇里说:‘欢乐平易的君子,是民众的父母。’如果没有至高无上的美德,那谁又能使天下民众顺从,感化大众而有如此伟大的功德呢!”
考考你的智慧
1.“至德”在文章中是什么意思?

2.下面的说法哪一个是错误的?( )
A.要想教好学生,就必须天天叮嘱他,面对面的教育他。
B.身教比言传更重要。
C.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说说你对“恺悌君子,民之父母。”这句话的理解。

弘扬传统文化
缇萦救父
齐国临淄有个读书人叫淳于意,曾做过齐国的太仓令(负责仓库的小官)。但淳于意喜爱医学,不愿做官,故而辞官行医。
淳于意继承了扁鹊等古时名医的医术,能根据病象诊断人的生死,极为灵验。但他有一个毛病,觉得能治好的人才治,对于那些已病入膏育的人就不治,人们就以为他是故意见死不救,因此他虽然治好了许多人,却也结了不少冤家。
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有人上书说,淳于意在做太仓令时有贪污行为,按法当处以“肉刑”(当时的肉刑有脸上刺字,割去鼻子,砍去左足或右足等)。因为淳于意当过太仓令,因此要押往长安,由朝廷审理后才能判决。
淳于意的小女儿知道后,就决定随父西行,去解救父亲。
缇萦到了长安,就写了一封信上奏文帝,说:“我是齐太仓令淳于意的女儿缇萦。我父亲为官,清正廉洁,齐地百姓有口皆碑。现在被告犯法,要处以肉刑。我作为女儿的,不只替父伤心,也替那些受肉刑的人伤心。人死了就再也不能活过来了,手足被砍后再也不能长出来了,这样的话,那些犯了错误的人,以后就是想重新做人,也没有办法了。我身为女子,愿被罚作官奴埠,替父亲接收惩罚,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文帝自继位以来就一直主张减省刑罚,如今又被缇萦的一片孝心所感动,觉得缇萦所说很有道理,就立即传旨,赦免了淳于意,还要群臣制定代替肉刑的办法,废除肉刑。
经过反复讨论,朝廷决定用服劳役代替葱刑,用答刑代替剿刑和月刑。改剔刑为打三百竹板,刑为打五百竹板。
缇萦的行为不仅救了父亲,也替天下人做了一件好事,人们纷纷称赞缇萦的胆识与勇气,更加自觉地遵纪守法,刑事案件逐年减少。
参考答案
(一)
不是指特定的人,而是泛泛的指他人的父亲、兄长或者君主。 2.B 3.这段文字所说的要道就是尊敬他人。 略
(二)
1.至高无上的美德。 2.A 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