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94张PPT。----必修三梳理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教材知识梳理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并运用课文所涉及的词语、成语、及熟语。
2、理解并掌握文言文中的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3、积累文章所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
4、积累课内作文素材。重难点:文言文阅读、小说阅读技巧;
理解性默写的掌握;
教学方法、过程:PPT 、限时作业。一、第一单元:中外小说
㈠《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为该书序幕之一,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贾府这个封建大家族做了具体的介绍,人物刻画、环境描写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特色。
㈡《祝福》是鲁迅的代表作,关注的是一位下层农村妇女祥林嫂创伤累累而又麻木愚钝的心灵世界,一以贯之地体现了鲁迅关注农民命运、反对封建压迫的主题,代表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艺术成就。
㈢《老人与海》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成功塑造了一位“硬汉”形象。作品中充满象征意味的故事,简洁洗练的文风,生动的心理描写,充分表现了海明威炉火纯青的叙事艺术。《林黛玉进贾府》1、重点字词:
阜盛fù:(人家)兴盛;阜,多。 厮:小厮,未成年男仆。/ 厮认,互相认识。 纳罕hǎn:感到奇怪。 绾wǎn着:把长条物盘绕成结。 匙箸chízhù:匙子筷子。/ 匙,钥匙。 憨hān顽:天真顽皮;憨,朴实天真。 纨袴wánkù:纨绔,富家子穿细绸裤,借指富家子。 瞋chēn视:怒时瞪眼看。 草莽:杂草;这里指没有才学。 颦pín:皱眉。 杜撰zhuàn:虚构、编造的。
忖度cǔn duó:推测。 盥ɡuàn沐:洗浴。
翠幄Wò 仪yí门 敕Chì造 便biàn宜 惫bèi懒 放诞dàn 伺cì候 作揖yī 嫡dí亲 狡黠xiá 内帏wéi 两靥yè 宫绦(tāo) 贾赦(shè) 錾银(zàn) 戏谑(xuè) 驯骡(xùn) 罥烟(juàn)
2、古今异义:
偏僻 :古,偏激,不端正;今,偏远交通不便之地 便宜:古,方便 ;今,价钱低。
风流:古,风韵; 今,有功绩又有文采,有才学而不 拘礼法.
风骚:古,姿容俏丽; 今,妇女举止轻佻 . 可怜: 古,可惜; 今, 值得怜悯.3、文学常识:
曹雪芹,名霑(zhān ),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全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祝福》1、重点字词
钝dùn响 寒暄xuān 朱拓tà 乞丐qǐ gài 不更gēng事 谬miù种 俨yǎn然 雪褥rù
尘芥jiè 形骸hái 颊jiá 嚎háo 荸荠bíqí 絮絮xù 驯xùn熟 桌帏wéi 讪讪shàn
咀嚼jǔ jué 渣滓zhā zǐ 瞥piē 监(jiàn)生 陈抟(tuán) 捺(nà)上 草窠(kē) 拗niù不过 蹙cù缩 诡guǐ秘 门槛kǎn
窈yǎo陷 惴惴zhuì zhuì 牲醴shēng lǐ 蹒跚pán shān 间jiàn或:副词。有时候;偶尔。
瓦楞wǎléng 悚sǒng然:害怕的样子。踌蹰:chóu chú也作“踌躇”,①犹豫,迟疑不决:踌躇地呆坐了很久。②徘徊不进:踌躇不前。③研究,反覆思量:颇费踌躇|踌躇多日。④从容自得的样子:一脸踌躇的神情。⑤心情沉郁:望西都,意踌躇。
瑟瑟:sè象声词。形容颤抖:瑟瑟发抖|形容轻微的声音:秋风瑟瑟。
沸反盈yíng天:沸:滚翻;盈:充满。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嚣杂乱。
歆享xīn xiǎng:神灵享受供物。
呜咽wūyè:1.低声哭泣。亦指悲泣声。 2.形容低沉凄切的声音。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2、文学常识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线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小说从一个启蒙知识分子“我”的视角,以倒叙的手法,追述了底层妇女祥林嫂悲剧的一生,通过祥林嫂的艺术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旧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第二单元:唐宋诗歌《蜀道难》是为“送友人入蜀”,沿袭乐府古题的“即事成篇”之作。想像之丰富,比喻之奇特,笔法之夸张扬厉,韵律之流转华美,是本诗主要的艺术特色。
《杜甫诗三首》都是作者流寓夔州时所作,都作于秋天,都是律诗。其中《秋兴八首(其一)》和《登高》直接写到了秋景秋思,融入了羁旅的愁思,身世的感慨,家国的忧伤,沉郁厚重。诗人在这三首诗中突破了早期创作中较多写实的风格,不拘泥于现实生活本身,融优美的音律、奇妙的构思、精练的诗句、华丽的色彩、深远的意象于一体,升华思想情感,追求艺术美感,空灵洒脱,汪洋恣肆,仪态万方。
《琵琶行(并序)》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故事充满传奇色彩,作者生动地刻画了两个“天涯沦落人”的形象,一个是历尽繁华、美人迟暮的琵琶女,一个是被贬江城、孤独苦闷的闲职司马。琵琶女矜节自持,羞涩腼腆,多愁善感,才艺惊人,“江州司马”感情丰富,体察入微,善解人意,文采飞扬。音乐描写非常出色。
《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意境高远,感情真挚,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感。
《马嵬》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批判唐玄宗沉迷酒色,荒废朝政。诗歌意韵典雅厚重。 《蜀道难》1.重点字词:
鱼凫(fú) 萦绕(yíng) 石栈(zhàn)
扪参(shēn) 峥嵘(zhēng róng)
抚膺(yīng)巉岩(chán)咨嗟(zījiē) 喧豗(huī) 崔嵬(wéi) 吮血(shǔn)
噫吁(xū) 猿猱(náo) 飞湍(tuān)
砯崖(pīng) 万壑(hè)
胡为:何为,为什么。
尚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尚且)
尚贤使能 (崇尚,尊重)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还)危 :危乎高哉 (高)
危如累卵 (危险)
正襟危坐 (正,端正)
上屋骑危 (屋脊)
去 : 连峰去天不盈尺(距,距离)
阳虎去齐走赵(离开)
除残去秽(除掉,去掉)
去北京(前往,到…去)
猿猱欲度愁攀援 为---发愁,为动用法 使人听此凋朱颜 使---凋谢,使动用法
砯崖转石万壑雷 使---滚动,使动用法 侧身西望长咨嗟 向西,名作状2.文学常识: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伟大诗人。李白性格豪迈,很有才能(五岁观六甲,十岁观百家)渴望建功立业(意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却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不满朝政的黑暗,又恃才傲物。得罪权贵),尽管他遭遇坎坷,心情悲愤,然而报国之心未泯,几次请缨从军,以征叛贼,赴军途中得病,半道而返。壮志未酬。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诗风雄奇、飘逸、直率、自然,对当时和后代都有巨大的影响。有《李太白全集》。
《杜甫诗三首》1、关于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
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人们称杜甫的诗为“诗史”
称誉杜甫是“诗学宗师” “诗圣”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政治理想
安史之乱,看到了王朝的衰败,政治的黑暗,统治阶级的腐朽,人民的苦难。诗歌走上了现实主义创作的道路。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
李杜: 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 杜牧琵琶行(并序)
1、重点字词:
湓浦口(pén pǔ) 铮(zhēng) 贾(gǔ) 悯(mǐn) 徙(xǐ) 谪(zhé) 荻(dí) 幽咽(yè)
虾蟆(há ma) 绡(xiāo) 钿(diàn) 篦(bì) 春江花朝(zhāo) 呕哑嘲哳(ōu yā zhāo zhā)
左迁:贬官、降职。 却坐:退回(原处)坐下。 掩泣:掩面哭泣。 命酒:派人整备酒宴。 悯然:伤心的样子。 恬然:安乐的样子。
委身:托身。这里是嫁的意思。
漂沦:漂泊沦落。
敛容:严肃矜持而有礼貌的态度。
等闲:随随便便
难为听:难听,听不下去。3.文学常识:
(1)关于“行”
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与歌、引、谣、吟、曲无严格的区别。这种体裁的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 (2)关于作者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曾官太子少傅,又称白太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著有《白氏长庆集》。
16岁名动京城,29岁中进士,仕途顺遂,因好直言极谏,触怒朝臣,一度被贬为江州司马,从此由“兼济天下”的前期而转入“独善其身”的后期生活。后任忠州、杭州、苏州等地刺史、秘书监、太子少傅等。官终刑部尚书。晚年称病退隐于洛阳。
《李商隐诗两首》
1、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河南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 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忘恩负义。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便去世。?其诗,或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或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或托古讽今以咏史,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
第三单元:古代散文这个单元学习古代议论性散文。这些散文中,有议论治国得失的,有总结军事经验的,有讨论学习和人才培养的。
《寡人之于国也》记叙了孟子答梁惠王问的几段话,主要内容是阐明王道政治的。行文自然流畅,说理透辟,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和对偶,充分显示了孟子的论辩才能。
《劝学》围绕 “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方法、内容等方面,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过秦论》通过对秦由盛至衰,由兴到亡的历史总结,论述了它所犯的过失,揭示了导致其灭亡的原因,申述了作者关于治国应施仁政的主张,并讽劝当时的统治者必须以秦为鉴,施行仁义,以求长治久安。文章叙议结合,全篇对比到底,大量运用铺张、夸饰、排比、对偶等辞赋的艺术手段,气势雄阔磅礴,论述酣畅淋漓。 《劝学》
《劝学》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方法、内容等方面,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1、重点字词: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kuǐ ) 吾尝跂而望矣(qì )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lòu )
其曲中规(zhòng ) 虽有槁暴( yòu通“又”)( pù)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zhì通“智”) 君子生非异也(xìng通“性” ) 《师说》严正地批判了两汉以来儒家经师严守师法、故步自封,魏晋以来士大夫中的“非师无学”、“耻学于师”,以及当时社会上不重视求师学习的恶劣风气,提出了三点崭新的、进步的“师道”思想:师是“传道受业解惑”的人;人人都可以为师;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这些是具有解放精神、具有深刻的人民性的思想。写作上的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论证,并辅之以感叹句来加强说服力。
《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是记孟子答梁惠王问所讲的几段话,主要内容是阐明王道政治的。行文自然流畅,说理透辟,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和对偶,充分显示了孟子的论辩才能。
1、重点字词:
数罟( cùgǔ) 洿池(wū) 鱼鳖(biē)
河豚(tún) 狗彘(zhì) 庠序(xiáng) 孝悌(tì) 饿莩(pi?o)
2、一词多义
凶 :河内凶 (庄稼收成不好)
凶多吉少 (不吉利的事)
甫闻凶讯 (不幸,多指丧事)
缉拿元凶 (杀人的人) 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邹人。他受业于孔子
的孙子子思的弟子,是儒家
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
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孟子生于战国时诸侯混
战最激烈的时期,他提出“民
贵君轻”、对人民作一定的让
步、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他
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
希望能够在诸侯中选出一位
王天下的君主。由于他的这
些主张与当时激烈混战的社
会状
况不符,所以均未被
统治者所采纳。孟子
退而与弟子著书,遂
成《孟子》。 6、作者与作品
荀子:(约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他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者。主张“人性恶” :强调后天的环境和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恶的本性(明礼仪而化之);主张“人定胜天” :他认为自然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可以靠主观努力去认识、改造、利用它(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20卷32篇,其中26篇为荀子所著,末6篇可能是其门人弟子所记。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其内容涉及政治、哲学、治学、立身处世、学术论辩等方面。
贾谊简介 西汉洛阳(现在河南省洛阳市)人,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时以文才显名,20岁被汉文帝刘恒召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参与政事,颇受倚重。后因提议改革政治,遭权贵嫉妒、毁谤,贬为长沙王太傅。转任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他“自伤为傅无状”,一年后也忧郁而死,年仅33岁。世称贾生,贾太傅,贾长沙。与屈原合称“屈贾”。7、文学常识
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列唐宋八大散文家之首,唐宋八大散文家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古文”的概念是韩愈提出来的,是一种与内容空洞、重视词藻、堆砌典故、讲究对偶的骈文相对立的散文。它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取法先秦两汉散文文法。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如《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师说》等都属于这一种文体。必修三情景式默写一)《蜀道难》
1. 《蜀道难》中促成蜀道修建的神话故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蜀道难》中诗人描写在山巅行走的艰难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展示蜀道一派奇丽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描写蜀中要塞剑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写蜀道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6、李白《蜀道难》中描写“剑关”的诗句是:“ , ,万夫莫开。
7、在《蜀道难》中,李白用“ , ”两句概括了五丁开山而殒命,终于打通艰险蜀道的故事。
(二)《琵琶行》
1. 《琵琶行》一诗以琵琶女的遭遇身世为明线,诗人的感受为暗线,两线交汇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诗句上。
2. 写琵琶女出场时的矝持,腼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侧面描写音乐的强大感染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写琵琶女沦落天涯后的悲苦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写音乐粗重急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亲切细柔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错落有致,清脆圆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婉转优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低沉凝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激越雄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凄厉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白居易《琵琶行》中表现诗人与琵琶女共同的身世之悲的句子是: , 。
《师说》(韩愈)
1、 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两句慨叹: , ,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2、《师说》一文通过“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批判了“今之众人, , ”的错误态度。
3、韩愈在《师说》中写道,时人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 ”;对自身“ ”。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 。
5、韩愈在《师说》中慨叹,因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对待从师学习的态度不同,产生了一种出人意料的结果:“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 !”
?
必修三 作文素材运用必修四梳理戏剧单元《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戏剧1.文学常识
①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著名的戏曲作家,被誉为“世界文化名人”。他一生写了60多本杂剧,流传下来的有10余本。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起被尊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为《窦娥冤》。
②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现代剧作家。先后创作了十多部剧本,如《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曹禺的剧作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在深刻的现实主义刻画中融入了作者的诗意激情;力求在多种矛盾冲突中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揭示;个性化的语言,揭示出人物复杂的感情及急剧的心理变化。
③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乃至欧洲最伟大的诗人与戏剧家。1590年左右,他开始编写剧本,很快获得了成功。1623年,莎士比亚的朋友搜集了他的遗作,出版了一部比较完整的《莎士比亚戏剧集》。当代有名的戏剧家本?琼斯题词,称莎士比亚是“时代的灵魂”,强调这位伟大的戏剧家“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马克思也赞誉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主要作品有:历史剧《亨利四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以及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之外可以加楔子。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剧本有曲词,宾白,科介三部分。
曲词:剧中人物的唱词
宾白:剧中人物的说白
科介: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指示
元杂剧的体裁特点 元杂剧角色大致可分为末、旦、净、杂四类。
末是男角,男主角叫正末,还有副末、冲末、大末、二末等。
旦是女角,女主角叫正旦,还有贴旦、花旦、老旦、小旦等。
净多扮刚勇人物或喜剧角色,有净、副净、二净之别。
杂是杂角,如孤(官员)、祗从(侍从)、孛老(老头)、卜儿(老妇)、徕儿(小孩)、细酸(书生)、邦老(盗贼流氓)等。元杂剧的角色元杂剧的体裁特点宋词单元1.文学常识
①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词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词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词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
②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③苏轼(1037~1101)字子瞻,二名苏东坡,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享年64岁,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一寸有余(186cm)苏轼为人豁达心胸宽广,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眉州(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苏洵的大儿子,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文学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④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有《稼轩长短句》。 ⑤李清照(1084~约1155) 中国宋代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为当时齐、鲁一带知名学者。母王氏,知书善文。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李清照的《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今仅存四印斋本《漱玉词》1卷。杂文随笔单元词语成语积累
《拿来主义》
礼尚往来:礼:礼节;尚:注重。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
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实际上并非如此。含贬义。
残羹冷炙:指吃剩的饭菜。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
孱头:懦弱无能的人
勃然大怒: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短文三篇》
风和日丽: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囊括:全包罗在里面。
推衍:推论衍义。《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孤立无援:孤立:没有得到同情和援助。指单独行事,得不到外力援助。
休戚相关:“休”,喜悦。“戚”,悲哀。忧喜、福祸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节外生枝:本不应该生枝的地方生枝。比喻在原有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问题。多指故意设置障碍,使问题不能顺利解决。
不足为奇:足:值得。不值得奇怪。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什么奇怪的。
渊源:比喻事物的本原。
人物传记单元本单元编选了三篇古代人物传记,分别是司马迁的《廉颇蔺相如列传》、班固的《苏武传》和范晔的《张衡传》》。这三篇传记的传主,廉颇是军事家,蔺相如和苏武是政治家,张衡是科学家。他们或以政绩、品德名垂青史,或以奇才异行惊世骇俗,都能令后人景仰、追慕。1.文学常识
①《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名著,列“二十四史”之首,《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②《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 ??《后汉书》作者范晔,他是很有才华的史学家。《后汉书》简明而周详,叙述中间杂以议论,颇富文采。他自己曾说:“笔势纵放,实天下之奇作。”而《张衡传》的传主张衡是东汉时期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还是当时有名的画家,郭沫若曾评价他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必修四
《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
考点知识巩固
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廉颇蔺相如列传》
(1)臣愿奉璧往使 通: ,
(2)召有司案图 通: ,
(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通: ,
(4)拜送书于庭 通: ,
(5)可予不 通: ,“否” 不给“捧” 双手捧着“按” 审察、查看“熟” 仔细“廷” 朝廷. . . . . 《苏武传》
(6)信义安所见乎 通: ,
(7)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通: ,
(8)与旃毛并咽之 通: ,
(9)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通: ,
(10)空自苦亡人之地 通: ,
(11)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通: ,
通: ,
通: ,
(12)前以降及物故 通: ,“现” 表现“叛” 背叛“毡” 毛织的毡毯“弆” 收藏“无” 没有“沾” 沾湿“襟” 衣襟“诀” 辞别“已” 已经. . . . . . . . . 《张衡传》
(13)员径八尺 通: ,
(14)形似酒尊 通: ,
(15)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通: ,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廉颇蔺相如列传》
(1)窃计欲亡走燕:
(2)使人遗赵王书:
(3)曲在于赵:
(4)均之二策:“圆” 圆周“樽” 酒器“擒” 擒拿、捕捉私下送给理亏权衡、比较. . . . . . . (5)臣请完璧归赵:
(6)相如奉璧奏秦王:
(7)礼节甚倨:
(8)不如因而厚遇之:
(9)左右欲刃相如:
(10)秦王不怿:
(11)位在廉颇之右:
(12)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比喻原物完整无损地归还本人把和氏璧完好无缺地送回赵国。捧着傲慢招待、款待身边的侍从高兴、喜悦上誓同生死的朋友. . . . . . . . . . . . . . . 《苏武传》
(13)武帝嘉其义:
(14)因厚贿单于:
(15)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16)武复穷厄:
(17)独有女弟二人:赞许赠送礼物暗中陷于困境妹妹. . . . . . 《张衡传》
(18)游于三辅:
(19)遂通五经:
(20)公车特征拜郎中:
(21)再迁为太史令:
(22)又多豪右:
(23)视事三年:
(24)上书乞骸骨:游学指《诗》《书》《礼》《易》《春秋》五部经书汉代官署名升官豪族大户官员到职工作大臣年老请求辞职. . . . . . . . . . . . 3. 解释下列多义词
《廉颇蔺相如列传》
(1)负
《苏武传》
(2)使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依仗使……承担违背辜负背数通使相窥观:单于使陵至海上:派使者. . . . . . .
(3)征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旁征博引:
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公车特征拜郎中:
挟天子以征四方:观太学:
大王见臣列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玄都观里桃千树:
启窗而观:(4)观应验表现出征证明征收征召征讨学习宫殿景象道观观察. . . . . . . . . . . . 4. 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廉颇蔺相如列传》
(1)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2)间至赵矣:
(3)卒廷见相如:
(4)肉袒负荆:
(5)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
(6)怒发上冲冠:
(7)臣乃敢上璧:
(8)舍相如广成传:名词作状语,向西。名词作状语,从小路。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名词作状语,“肉”作“袒”的状语。名词作动词,上前。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名词作动词,献上。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 . . . . . . . (9)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
(10)赵王鼓瑟:
(11)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12)左右欲刃相如:
(13)宁许以负秦曲:
(14)大王必欲急臣:
(15)且庸人尚羞之:
(16)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名词作动词,穿,怀里藏着。名词作动词,弹。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名词作动词,用刀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承担。形容词作动词,逼迫。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 . . . . . . . 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1)之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②何以知之:
③赵之良将也:
④未之有也:
⑤寡人之于国也: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乃使从者衣褐:代词,这代词,这件事(相如出使)助词,的代词,这种仪器助词,取独不译表判断,……者……也定语后置的标志,“求可使报秦人者”代词,……的人 (2)者. . . . . . . . 重点虚词系列练
指出下列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
(1)相如因持璧却立:
(2)不如因而厚遇之:
(3)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4)因人之力而敝之:
(5)伺者因此觉知:
(6)因以讽谏:
(7)于今无会因:连词,于是,就介词,趁机介词,通过介词,凭借介词,因为介词,依据、凭借机会. . . . . . . 必修四情景式默写《念奴娇·赤壁怀古》???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一句: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本文中既点题,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的句子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4.具体描写“江山如画”之意的句子是: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5.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既表明了大浪淘沙,又表明历史终将记住英雄人物的句子是: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7.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出了大江气势磅礴、宏伟壮阔的景象。
8.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出周瑜有儒将风度,且指挥若定的句子是: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9.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神游故国后,用“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来书写自己多愁善感而年华逝去的感叹。?
10.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美女衬托英雄人物的句子是: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1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的句子是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句子是: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13.在游赤壁时,目击滚滚长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在“故国神游中”得到解脱,抒发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心底悲歌。(《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的两句: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的句子是: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4.写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5.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朝廷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6.他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显然年老却还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7.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借用孙权的典故表达英雄难寻的句子是: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8.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描写刘寄奴驰骋战场,所向披靡的句子是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9.《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古讽今,用“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来告诫南宋统治阶级不要草率北伐,重蹈覆辙?。???
10.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廉颇自喻,抒发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的句子是: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描写庙宇下神鸦社鼓的热闹景象,意在指出人们早已忘却亡国的耻辱。??
14.古代诗文中有许多今昔对比而感慨横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写出了琵琶女人年老色衰后的凄凉处境;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借历史人物的英雄壮举来寄寓自己的壮志难酬。?
15.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开头“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两小句描绘了一幅楚天千里,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流向天边,烟波浩渺,与天相接,不见尽头的壮阔图景。?
16.用典是诗词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诗人常借它曲折达意。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下阕中“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化用桓温北伐的典故有什么深意?一方面作者借桓温北伐来表达自己对北伐的渴望;另一方面,也感慨年华易逝而功业难成,表明了作者对朝廷不思进取的不满之情。?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
1.《醉花阴》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以生动的形象来表达相思之苦,并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义蕴涵其中的词句是: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李清照的《醉花阴》中以花喻人的千古名句是: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李清照的《醉花阴》中直抒胸臆,亦以景见情,以物拟人,委婉曲折地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的诗句是: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醉花阴》中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的佳句是: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醉花阴》中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让李清照回忆起她和丈夫东篱对酒
赏菊共度佳节的美好环境,然而现在夫妻离别,这佳节美景反而勾起词人的离愁别恨;该诗句又暗含佳节思亲的情绪。这两句诗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让人回味无穷。?
6.《醉花阴》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其中以生动的形象来表达相思之苦,并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义蕴含其中的诗句是:
人比黄花瘦。?
7.李清照的《声声慢》十四个叠字层层铺叙,分三个层次,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把词人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诗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8.?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运用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词人内心世界的句子有: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9.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突出的直抒胸臆的句子是: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0.《声声慢》一词中从动作、环境到心理感受多层次地表现出寡居老人闷坐无聊、茫然若失而四顾寻觅的恍惚悲凉心态的句子是: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11.?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词人化繁为简,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代之。??必修四作文素材积累苏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