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升华与凝华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 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以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属于凝固现象
B.浴室的镜子变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C.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属于升华现象
D.烧杯的日光灯管两端变黑,属于汽化现象
2.利用干冰(固态CO2)进行人工降雨的过程中,干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B.凝华 C.汽化 D.液化
3.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湖水结成冰 B.樟脑丸变小 C.露珠的形成 D.雾凇的形成
4.下列关于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 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
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 D.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
5.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
A.放在衣柜中的卫生球慢慢消失
B.荷塘中荷叶上露珠的形成
C.嘉陵江上清晨轻盈的雾的形成
D.武隆仙女山上冰雪消融的过程
6.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 )
A.初春,冰冻的河面开始融化
B.盛夏,盛冷饮的杯外壁出现水珠
C.深秋,屋顶和地面出现了霜
D.寒冬,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变干
7.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知识正确的是( )
A.食用冻豆腐内部有许多小孔,是热胀冷缩形成
B.“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变为高温碳蒸气,这一过程属于升华现象
C.夏天空调车车窗内表面有许多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D.寒冷的冬天,口吐“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
8.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猪肉解冻,一会儿小明发现肉上起了一些白霜,这( )
A.冰的熔解现象,吸热 B.冰的汽化现象,吸热
C.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放热 D.水蒸气的凝固现象,放热
9.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
A.厨房蒸屉的“白气” B.冬天树叶上的“霜”
C.夏天草上的“露珠” D.蜡烛燃烧的“烛泪”
10.如图所示,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正确的是( )
A. B. C. D.
11.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 B.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
C.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 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
12.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下面有关形成“白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放热升华现象
B.打开盖子的热水瓶口处会出现“白气”,这是瓶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C.清晨能看到河面上有一团团的“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蒸发现象
D.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冰箱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13.在舞台上喷撒少量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舞台上即刻就会出现阵阵白雾,达到渲染气氛的目的。干冰在舞台上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 )
A.升华、吸热 B.升华、放热 C.凝华、吸热 D.凝华、放热
14.严冬的早晨,可以发现窗户的玻璃上有一层“冰花”,这是由于( )
A.室外的冷空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B.室外的热空气向玻璃加热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C.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D.室外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冰箱内侧壁会看见附有一层白色的冰晶,这些冰晶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B.一杯热水拿到冷的空调房内,杯子的外壁会有水蒸气液化形成大量的水珠
C.灯泡用久后会变黑,是因为灯丝先汽化后凝华形成的
D.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评卷人
得 分
二.多选题(共4小题)
16.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吸热的有( )
A.运输食品时,为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
B.北方的冬天,常在菜窖内放几桶水防止冻坏蔬菜
C.夏天吃冰糕时,常看到冰糕周围冒“白气”
D.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
17.下列关于“冰棒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棒,包装纸上沾有“白粉”,属于凝华现象
B.剥去包装纸,冰棒“冒气”,属于汽化现象
C.剥去包装纸,过一会儿,冰棒“流汗”,属于液化现象
D.冰棒放入茶杯,杯子外壁会“出汗”,属于液化现象
18.下列物态变化过程,属于放热过程的有( )
A.冰熔化成水的过程
B.放入衣箱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
C.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
D.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升华的过程中要吸热
B.水的温度降低到0℃就凝固
C.水可以在90℃时沸腾
D.温度降低到0℃时,液体就将停止蒸发
评卷人
得 分
三.填空题(共6小题)
20.严冬,树枝上形成美丽的“雾淞”。“雾淞”属于 现象(选填一种物态变化现象),这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中,需要 热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21.积雪在水循环过程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冰山上的积雪有的 直接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有的 后变成水,汇入江河。(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2.冬天的早晨,小梅发现家里的玻璃窗上有很多美丽的“冰花”,这是因为 (选填“室内”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此过程中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3.体育部门组织大型的户外比赛前,为了有效减小赛事当天降雨量,可能会提前实施人工降雨。人工降雨的方式之一是将干冰投撒到云层中,如图所示,干冰 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 成小水滴或 成小冰晶,下落而实现人工降雨。(以上三个空均要求填物态变化名称)
24.在横线上填出物态变化的名称:樟脑丸消失 、灯丝被熔断 、日光灯用久后灯丝变细 、雪花落入手掌后很快变成小水滴 、液态铅铸成铅字 、用汽油洗衣服上的物渍时,汽油很快跑掉了 。
25.寒冷的冬天,同学们在巢湖岸边嘴里呼出“白气”,这是 现象;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内冰雕作品的质量会一天天减少,这是 现象。冰雕是用雪雕刻而成的,那么,雪是 来的。
评卷人
得 分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26.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将碘锤放入热水中,观察到碘锤中固态碘逐渐消失,紫色的碘蒸气充满碘锤,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可能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资料:通常情况下,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错误: 。
(3)小明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则水中气泡的主要成分是 (二氧化碳/水蒸气)。
27.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塞紧盖子,将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加热,观察到试管中粉末状的固态碘逐渐减少,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主要是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实验结束时,眼尖的小明同学看到试管中剩余粉末状的固态碘变成一小整块并粘在试管上,他猜想这是碘先 再 (物态变化的名称)造成的,同时意味着有些碘蒸气是由液态碘 (物态变化的名称)而来,实验的有效性受到大家的质疑。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决定对实验做出如下改进: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塞紧盖子,将试管放在 中即可解决这个难题。
28.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中:
(1)如甲图所示,下部有少量的碘颗粒,当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碘锤下部时,会看到碘锤内出现 ,而碘颗粒将 。停止加热,并在碘锤上部滴入适量冷水,你会看到碘锤内的 减少,而碘锤的 (选填“上部”“下部”或“整个玻璃壁”)出现大量碘颗粒,此现象说明碘,凝华 热。
(2)细心的小华却发现小明的实验中出现了液态碘,他猜想:固态碘很可能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难以说明碘升华了,他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水的沸点是100℃.为了验证碘确实升华了,他改进了实验,用水浴法加热碘锤,如图乙所示,果然只看到了固态碘和气态碘之间的变化,没有液态碘的出现,这是因为 。
初中物理升华与凝华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B;2.A;3.B;4.C;5.A;6.D;7.B;8.C;9.B;10.C;11.C;12.B;13.A;14.C;15.D;
二.多选题(共4小题)
16.AD;17.AD;18.CD;19.AC;
三.填空题(共6小题)
20.凝华;放出;21.升华;熔化;22.室内;凝华;放出;23.升华;液化;凝华;24.升华;熔化;升华;熔化;凝固;汽化;25.液化;升华;凝华;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26.升华;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二氧化碳;27.升华;熔化;凝固;汽化;沸水;28.紫色气体;减少;碘蒸气;上部;放;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沸水的温度最高为100℃,达不到碘的熔点,碘无法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