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 分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某位九年级男生对与自己身体相关的物理量进行了下列估测,其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正常体温为50℃ B.自身质量约为50 kg
C.手指甲宽度约为1 mm D.跑步的速度约为50 m/s
2.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人跑步的速度为15 m/s
B.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
C.人的正常体温约42℃
D.初中生的身高一般为1.8 m左右
3.关于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体温计测量准确程度高于普通温度计
B.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比普通温度计大
C.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D.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弯管
4.图中的四个物态变化实例,属于吸热的是( )
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 B.盛夏,草叶上形成露
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 D.寒冬,河水结成冰
5.在冬季,某地的地下水管破裂,水喷射出来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冰花”。虽然气温没有回升,过一段时间,发现“冰花”还是变小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冰花“是由空气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
B.“冰花”是由喷出来的水凝固而形成的
C.“冰花”形成时的气温为0℃
D.“冰花”变小过程中要放热
6.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晶体和非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
B.晶体和非晶体吸收热量时都可能变成液体
C.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
D.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先变软,然后变成粘稠体,最后变成液体
7.如图所示的图象中,属于晶体熔化图象的是( )
A. B. C. D.
8.图中,表示晶体凝固过程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是( )
A. B.
C. D.
9.在图所示的甲、乙、丙三种固体的熔化图象,由此图象可以判断( )
A.甲是晶体,乙、丙是非晶体
B.乙是晶体,甲、丙是非晶体
C.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低
D.乙是非晶体,甲的熔点比丙高
10.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给头发吹热风
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C.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11.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 )
A.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
B.给盛有酒精的瓶子盖上瓶盖
C.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
D.用吹风机吹刚洗过的头发
12.为了便于运输氧气,应使氧气液化,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
A.降低温度 B.提高温度 C.压缩体积 D.增大体积
13.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此时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现白霜,白霜形成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汽化 C.凝固 D.凝华
14.在试管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当固态碘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后,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放入凉水中,碘蒸气又会变为固态碘附着在试管内壁上,关于物质碘的物态变化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放热升华后吸热凝华 B.先吸热升华后放热凝华
C.先放热熔化后吸热凝固 D.先吸热熔化后放热凝固
15.用久了的白炽电灯泡内壁上微微变黑,这是( )
A.灯丝(钨丝)升华形成的 B.灯丝汽化形成的
C.灯丝先汽化后凝华形成的 D.灯丝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
16.人工降雨是把干冰用炮弹打入云层,干冰迅速升华,使云层中的水汽凝结成小冰晶,小冰晶在重力作用下下降,遇热变成小水滴,形成雨。云层中的水汽变成雨降落到地面的整个过程中,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 )
A.凝华、熔化 B.升华、熔化 C.升华、液化 D.凝华、液化
17.2014年4月18日,《人民日报》头版报道,岳阳是一座可以“深呼吸”的城市,水是岳阳的最大的生态优势,水是人类的好朋友。下列关于水说法正确的是( )
A.烧开水冒“白气”是水的气态 B.温度达到100℃时水就沸腾
C.水的熔点高于它的凝固点 D.水的密度是1.0×103kg/m3
18.关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
B.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是通过汽化方式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的
C.冰山上的积雪,是通过液化变成水蒸气升入空中的
D.水蒸气在高空中遇冷,有的液化成小水滴,有的凝华成小冰晶,便形成了云
评卷人
得 分
二.多选题(共7小题)
19.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好习惯,物理老师让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时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数据明显不合实际的是( )
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42℃
B.学生书桌高约为200mm
C.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约70次左右
D.在中学生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可达20m/s
20.海波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海波的熔点是48℃
B.海波是晶体,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海波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收热量
D.在CD段海波处于液态,吸收热量
21.对某物质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这种固态物质可能是冰
B.DE段可能表示水的沸腾过程
C.DE段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BC段物质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2.下面关于冰箱的一些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白气”,这是液化现象
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到手被冰棒黏住了,这是汽化现象
C.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固现象
D.冰箱的冷冻室有时结有一层霜,这是凝固现象
23.观察自然现象,通过实验研究揭示其原理,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这是科学学习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各项的现象、原理与应用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现象
高山上,普通的锅难以煮熟
刮风时窗帘向外飘
晾在通风处的衣服干得快
煮熟的汤圆浮在水面上
探究原理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气压与流速的关系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物体的浮沉条件
应用
高压锅
飞机
吸尘器
轮船
A.A B.B C.C D.D
24.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吸热的有( )
A.运输食品时,为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
B.北方的冬天,常在菜窖内放几桶水防止冻坏蔬菜
C.夏天吃冰糕时,常看到冰糕周围冒“白气”
D.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
25.水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以下关于水物态变化及人类对水的利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海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的过程要放热,这是汽化过程
B.雪花飘落大地渗入地下的过程要吸热,这是熔化过程
C.空气中的水蒸气急剧降温变成小冰晶的过程中要放热,这是凝华过程
D.我市水资源匮乏,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小,不必在技术上优化用水系统
评卷人
得 分
三.填空题(共9小题)
26.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温度计是根据 的性质制成的,温度的常用单位是 。
27.摄氏温度是把 的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 温度规定为100℃。
28.我国首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起飞。飞机装有无锡某企业生产的3D打印钛合金零件,3D打印技术就是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然后成型。
29.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 和 ,反映的一共性是 。
30.小明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常常有小水珠附着在上面。那么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 。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 。(均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
31.运动损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用一种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对准损伤处喷射,使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氯乙烷采用 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罐中,喷在皮肤上会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大量的热。
32.积雪在水循环过程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冰山上的积雪有的 直接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有的 后变成水,汇入江河。(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33.由于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云、雨、露、雾、霜、雪、雹等千姿百态的奇观。霜的形成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这过程中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4.下列现象,各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雾”的形成 ,“露”的形成 ,“霜”的形成 ,冬天人呼出的“白气”的形成 。
评卷人
得 分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35.在探究固体的熔化实验中,把分别装有固体a与b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将温度计正确的插入两种固体中,实验转置如图甲所示,固体a的熔化图象如图乙所示,固体b的熔化图象如图丙所示,
(1)固体a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内能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此时a处于 状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2)固体b熔化过程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图丁所示,温度计的读数为 ℃。
36.如图甲是小明、小红两名同学分别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他们所用的器材规格完全相同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的顺序进行(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后,小红按如图甲所示进行读数,其错误之处是: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
(3)读数时小明发现A点有小水滴影响读数,小水滴的成因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按乙图改进后可以顺利读数。
(4)图丙是两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①由图象可知,实验室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②若小明和小红所选水的质量分别为m1、m2,根据图象丙分析可知m1 m2(选填“>”、“<”或“=”)。
37.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有少量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在开水里如图甲,观察到玻璃泡内固态碘逐渐消失,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玻璃泡。
(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小资料分析说明该同学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 。
(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老师在烧杯中放入适量的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如图乙,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有大量白雾,内部气泡是 (选填“水蒸气”、“二氧化碳”或“空气”);“白雾”产生原因是 。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单元测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B;2.B;3.B;4.A;5.B;6.B;7.A;8.C;9.C;10.B;11.D;12.C;13.D;14.B;15.D;16.A;17.D;18.C;
二.多选题(共7小题)
19.ABD;20.ABD;21.CD;22.AC;23.ABD;24.AD;25.BC;
三.填空题(共9小题)
26.液体热胀冷缩;摄氏度;27.冰水混合物;沸水;28.吸收;熔化;29.凝固;熔化;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温度保持不变;30.外表面;内表面;31.压缩体积;汽化;吸收;32.升华;熔化;33.凝华;放出;34.液化;液化;凝华;液化;
四.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35.不变;增加;固液共存;升高;18;36.自下而上;相平;液化;低于;<;37.升华;水沸腾时温度保持100摄氏度,该温度达不到碘的熔点、沸点;二氧化碳;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