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农耕生活》
教材分析
本课课程标准表述为“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
本课的板块结构为:“半坡居民的生活”、“河姆渡人的生活”、“原始农业的发展”。第一、第二个子目同第三个子目之间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概括关系。第一个子目与第二个子目之间是并列关系。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分别是北方黄河流域、南方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典型。他们使用磨制石器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过着定居的生活。我国原始农业逐渐形成与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教材例举了大量文物图片,重视学生实证意识的培养。同时,还配有《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强化学生历史的时空概念。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对考古材料的分析,学生识记掌握我国河姆渡居民的农作物、农业工具、房屋、家畜、陶器、玉器乐器、雕刻、天然漆;
半坡居民的农作物、生活工具、家畜、房屋、陶器、纺织业等;
通过本课学习,记住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通过考古材料推出考古结论,学生明白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展示出土文物图片设置问题,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寻找知识,逐步积累对原始农耕生活的认识;
通过河姆渡、半坡居民农耕生活的比较,学会比较分析的办法,同时得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 ,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难点】
原始社会晚期生产生活的发展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学生产生寻求知识,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心理动因。
打开ppt,展示谜语“白如玉,穿黄袍,只有一丁大,却是宝中宝。”“水里生来水里长,小时绿来老时黄,去掉外壳黄金甲,煮成珍珠喷鼻香。 (打一植物)”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引出“水稻”,讲述水稻以及今天所吃的食物与和我们远古祖先们的农耕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谜底是什么?
◆学生回答:水稻。
◆提出问题:对、就是水稻,那么水稻的种植以及今天我们能够吃到的各种香甜可口的食物,都和我们的原始农业的产生,和我们远古祖先们的农耕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的农耕生活》这一课去学习原始农业以及远古人类的农耕生活吧!
二、讲授新课
(一)原始农业的产生
1、讲述原始农业的概念,表明原始农业包含原始种植业和原始畜牧业;
2、展示《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讲述原始农业产生的时间和地点;
3、讲述原始农业产生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文字史料,学生能够增强史料实证意识,锻炼历史思维能力;由学生总结原始农业产生的时间、地点和变化过程,锻炼总结概括的能力。
(二)河姆渡居民
1、展示河姆渡遗址出土稻谷的图片,学生能明白河姆渡人的农作物是水稻,讲述距今约10万年前我们的原始居民就已经会栽培水稻了,并且我们的长江流域是我们水稻的发源地;
【设计意图】以地图展示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的情况,培养时空观念。
2、展示考古镜头二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磨制石器的图片讲解河姆渡人的农业工具,同时讲述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差别;
3、展示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猪纹陶钵盛食器、陶猪、有狗的头骨、猪的下颌骨,引导学生分析河姆渡人的家禽的情况;
4、展示考古镜头四,河姆渡人的房屋,讲述干栏式建筑和卯榫结构,讲述河姆渡房屋建造的优点以及建造的原因;
5、考古镜头五,在河姆渡遗址中的水井,讲述木结构水井的发现;
6、展示考古镜头六: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玉器和乐器;
7、展示考古镜头七: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雕刻和天然漆技术;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文字史料,学生能够增强史料实证意识,锻炼历史思维能力;由学生总结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生活器具、建筑和雕刻技术等,锻炼总结概括的能力。
8、播放视频《千年河姆渡》,对刚才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复习。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回顾河姆渡居民的基本情况,巩固知识。
然后通过表明学习了南方人的农耕生活,北方居民的农耕生活又是怎样的呢?过渡到下一子目。
(二)半坡居民
1、展示地图,讲述半坡居民生活的时间和地域;
2、讲解聚落的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地图展示半坡遗址的生活时间和地域,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3、展示考古镜头一:半坡遗址出土的农作物,学生能明白半坡人的农作物是粟,黄河流域是世界上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4、展示考古镜头二:半坡遗址出土的生活工具图片,讲解半坡居民的精美的磨制石器,再通过展示半坡居民狩猎图,讲解半坡人的其他生活工具;
5、展示半坡遗址出土的猪骨,引导学生分析半坡居民的家禽情况;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文字史料,学生能够增强史料实证意识,锻炼历史思维能力;由学生总结半坡人的生活工具,锻炼总结概括的能力。
6、展示《半坡遗址聚落复原图》,一一讲解每个部分的作用,重点放在居住区上,然后通过居住区引出半坡居民房屋的图片,讲述半坡人房屋建造的优点以及建造的原因,最后让学生完成一个表格,对,河姆渡人以及半坡居民的房屋进行对比;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了解半坡居民的建筑,同时跟河姆渡军民建筑进行对比。
7、讲述半坡居民的陶器以及陶器上图案的含义;
8、讲述半坡人已经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和制衣;
9、讲述半坡人的爱美的历程——装饰品。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和图片了解半坡居民的艺术品。
小结:
1、通过设问“这河姆渡和半坡地区的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情况,你能得出哪些共同的特征有哪些?”
2、讲述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原始农业发展的意义是为我们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3、最后升华情感:表明对于远古人类的农耕生活和成果的赞扬,以及对于孕育了农耕文明的长江、黄河的热爱。
【设计意图】通过河姆渡和半坡居民生活情况的对比,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堂内容较多,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随机应变,这对教师的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课堂活动较多较满,课适当进行删减。
课件55张PPT。白如玉,穿黄袍,只有一丁大,却是宝中宝。(打一植物)水里生来水里长,小时绿来老时黄,去掉外壳黄金甲,煮成珍珠喷鼻香。 (打一植物)猜谜语谜底揭晓原始农耕生活原始农业的产生
原始农耕生活的典型
原始农业发展的标志及意义栽培农作物和饲养牲畜的生产事业什么是农业?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那么原始农业和畜牧业是怎样产生的?原始种植业原始种植业发芽生长开花结实野生植物栽培植物原始畜牧业原始畜牧业猎取野生动物驯化野生动物饲养家畜家禽原始农业的产生
产生时间:
距今约9000至7000年
产生地区:
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1. 时间:
2. 兴起地区:
3. 耕作变化:原始农业产生中的变化:采集植物种植农作物原始狩猎饲养家畜“刀耕火种”耒耜( lěi sì)耕种“刀耕火种”石斧砍伐地面上的树木及枯跟杂草;
草木晒干之后用火焚烧;
不翻土,利用地表草木灰作肥料种植。“耒耜耕种”耒耜:中国古代的一种翻土农具;
利用翻土工具挖坑进行种植。活动时间
约7000年前活动区域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河姆渡原始居民河姆渡遗址面积:
2630平方米;
墓葬:
27座;
灰坑:
28个;
石器、陶器、木器、骨器等各类文物:
6300余件。河姆渡考古材料考古结论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考古镜头一:农作物河姆渡结论:
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是水稻。水稻遗存考古镜头二:农业工具河姆渡考古镜头二:农业工具河姆渡结论: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主要生产工具是磨制石器和骨耜,其中骨耜最为典型。制作粗糙的打制石器被称为“旧石器”。北京人河姆渡居民制作精美的磨制石器被称为“新石器”。新石器时代早期出土的石器陶猪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考古镜头三:家畜狗头骨 猪下颌骨 结论:
河姆渡居民 已经开始了原始畜牧业。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河姆渡干栏式建筑考古镜头四:房屋干栏式建筑:
干:“上面”
栏:“房屋”
卯榫河姆渡考古镜头四:房屋(?mǎo sǔn)
卯 榫其特点是在物件上不使用钉子,利用卯榫加固物件。河姆渡河姆渡原始居民干栏式房屋想象图请问这种房屋有什么优点?此种建筑通风防潮,也防蛇、虫、洪水、等的侵害;
具有有效地利用空间、一房多用的效能。考古镜头四:房屋河姆渡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的重大意义: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改善了生存环境,扩大了活动空间,提高了生活质量,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河姆渡人干栏式建筑复原图考古镜头四:房屋河姆渡名称:优点:原因:干栏式房屋江浙地区地势低,潮湿温热。通风防潮;也可防洪水、蛇、虫的侵害;合理利用空间意义:河姆渡人已经开始了定居生活。考古镜头四:房屋河姆渡知识比拼7000年前的水井复原后的水井考古镜头五:水井结论:河姆渡居民已经会挖掘水井,饮水方便河姆渡结论:说明河姆渡居民学会制陶,开始原始手工业。考古镜头六:陶器河姆渡9/27/2018玉器和原始乐器
也属于原始
手工业的范畴考古镜头七:玉器、乐器河姆渡双鸟朝阳纹象牙蝶形器正面河姆渡遗址出土朱漆碗反映当时象牙工艺水准先民们已经将天然漆用于装饰器物表面考古镜头八:雕刻、天然漆河姆渡活动时间
距今约6000年前活动区域
陕西西安半坡村半坡居民半坡聚落:人类生活和活动的场所,古代指村落46座房屋,200多个窖穴,6座陶窑,250座墓葬,出土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约1万件,还有粟、菜籽遗存。半坡遗址聚落复原图考古镜头一:农作物半坡遗址出土的粟及陶罐半坡请问粟是由什么农作物培育而来?考古镜头一:农作物粟是由野生的狗尾巴草培育而成的。半坡粟——黄河流域是世界上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内蒙古出土的距今约8000年的碳化粟考古镜头一:农作物半坡我国是世界上种植粟和蔬菜
的国家。最早考古镜头一:农作物半坡半坡居民的
磨制石器考古镜头二:生活工具半坡考古镜头二:生活工具飞石索是怎么操作的?半坡②飞石索③陶球、石球结论:
半坡原始居民开始饲养家畜;
猪在其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半坡遗址出土的猪骨考古镜头三:家畜半坡半坡遗址聚落复原图考古镜头四:房屋半坡动脑筋:半坡人为什么要建造这种房子?黄河流域(北方)干旱、风沙大、 气候较寒冷,半地穴式房屋可以抵挡风沙、保暖。半坡居民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复原图考古镜头四:房屋半坡半坡居民的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居民的干栏式房屋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炎热多雨、潮湿通风防潮气候干燥寒冷雨水较少防沙、保暖主要原因是南北方的气候和自然环境的不同考古镜头五:陶器人面鱼纹彩陶盆尖底瓶结论:
半坡原始居民
已经会烧制彩陶。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年教育部审定 七年级 | 上册 半坡考古镜头五:陶器想一想这个图案有什么含义?半坡考古镜头五:陶器想一想这个图案有什么含义?图腾说
祖先形象说
巫师面具说
摸鱼图像说
权力象征说
外星人形象说半坡考古镜头五:陶器这是文字吗?半坡考古镜头六:纺织业结论:
半坡人已经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和制衣。半坡考古镜头七:美的历程兽牙和蚌壳饰品陶环结论:
半坡居民有很多装饰品,已经有了审美观念。半坡稻谷猪纹陶钵人面鱼纹彩陶盆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纺轮对比这两个地区的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情况,你能得出哪些共同的特征?饲养家畜聚落种植农作物使用磨制工具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我国原始农耕遗址分布图黄河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