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第4章 物质的特性1.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示意图(该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煮沸后,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对于这一现象的微观解释,可用下图中的哪个表示( )一、选择题专题训练(四) 物质的构成、质量和密度D专题训练(四) 物质的构成、质量和密度2.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能直接感知到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分子。下列推测既合理又符合事实的是( )
A.现象:注射器内的水很难压缩 推测: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B.现象:空气中沙尘飞舞 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现象:钢棒很难压缩 推测: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D.现象:磁铁上吸住了很多铁屑 推测: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作用A专题训练(四) 物质的构成、质量和密度3.以下是某同学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的操作,错误的是( )
A.取用砝码用镊子夹取
B.称量完毕后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
C.砝码放在右盘
D.称量时,先加质量小的砝码,再加质量大的砝码D4.科学家研究发现:地球上金属锇的密度为22.6×103 kg/m3;宇宙中的“中子星”,其1 cm3的物质有107 t,“脉冲星”核的密度为1015 g/cm3,“超巨星”的密度是氢气密度的17万分之一。上述密度最大的物质是( )
A.“超巨星” B.“脉冲星”核
C.“中子星” D.金属锇专题训练(四) 物质的构成、质量和密度B5.下面列举的语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从科学角度来解读,也别有生趣,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此过程中铁棒的质量减少
B.“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时的体积减小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后金石的密度不变
D.“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流动的过程中密度减小专题训练(四) 物质的构成、质量和密度D专题训练(四) 物质的构成、质量和密度C7.小王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石的密度。有如下一些实验步骤: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m;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出这些水的体积V;③根据密度的公式,求出矿石的密度ρ;④将矿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出矿石和水的总体积V0。他应采用的正确的实验顺序为(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③①④ D.②③④①专题训练(四) 物质的构成、质量和密度B8.将一金属块浸没在盛满酒精的杯中,溢出酒精8 g;若将该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杯中,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是(ρ酒精=0.8×103 kg/m3)( )
A.15 g B.10 g C.12.5 g D.8 g专题训练(四) 物质的构成、质量和密度B9.社会上食品造假事件时有发生。小明的奶奶从自由市场上购买了一箱牛奶,小明想知道牛奶是否掺水。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牛奶中掺水后,掺水含量与牛奶密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小明取 100 mL 这种牛奶,测得它的质量为 102.2 g,则这种牛奶( )
A. 未掺水
B.掺水含量 20%以下
C.掺水含量 20%~30%
D.掺水含量 30%以上专题训练(四) 物质的构成、质量和密度C专题训练(四) 物质的构成、质量和密度10.如图所示,甲、乙为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它们的质量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并将截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此时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甲和m′乙,下列判断正确的( )
A.m′甲可能小于m′乙
B.m′甲一定小于m′乙
C.m′甲可能大于m′乙
D.m′甲一定大于m′乙专题训练(四) 物质的构成、质量和密度D[解析] 因甲、乙为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质量相等,所以,由m=ρV=ρL3可得:ρ甲L甲3=ρ乙L乙3,由图可知,L甲>L乙,则ρ甲L甲2<ρ乙L乙2,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h的部分时,截取部分的质量分别为Δm甲=ρ甲ΔV甲=ρ甲L甲2h,Δm乙=ρ乙ΔV乙=ρ乙L乙2h,因此Δm甲-Δm乙=(ρ甲L甲2-ρ乙L乙2)h<0,即Δm甲<Δm乙,即甲截取的质量小、剩余的质量大,乙截取的质量大、剩余的质量小,将截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后,甲的质量大,乙的质量小,即m′甲一定大于m′乙。专题训练(四) 物质的构成、质量和密度专题训练(四) 物质的构成、质量和密度二、填空题11.有下列现象:①10 mL酒精和10 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 mL;②漫步在花园里可以闻到花香;③1个氢分子的质量为3.34×10-27 kg。请把上述现象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分子在不断运动:________。
(2)分子之间有空隙:________。
(3)分子的质量很小:________。②①③专题训练(四) 物质的构成、质量和密度12. 小明想探究某一纯金属块是由哪一种材料制成的,进行了如下实验:先用______________称出金属块的质量是79.1 g,然后用量筒测出金属块的体积是7 cm3。参考如下的密度表,得知该金属块是________。托盘天平铅专题训练(四) 物质的构成、质量和密度13.用托盘天平称量水的质量:将空烧杯放在天平左盘,天平平衡后,天平右盘的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中甲所示;杯中装水后,天平平衡时,右盘的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根据图示填出下表。甲 乙专题训练(四) 物质的构成、质量和密度28.661.4甲 乙32.8专题训练(四) 物质的构成、质量和密度三、实验探究题14.实验室有下列器材: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两个)、弹簧测力计、金属块、细线(质量和体积不计)、足量的水(密度已知)、足量的未知液体(密度小于金属块的密度)。
甲组选用上述一些器材测量金属块的
密度,步骤如下:
①在量筒中倒入20 mL水;②把金属块浸没在量筒的水中,如图中甲所示,此时液面对应示数为________mL;40专题训练(四) 物质的构成、质量和密度③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乙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向________(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c.在左盘放金属块,向右盘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如图丙所示,金属块的质量m=__________;
④计算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____kg/m3。该实验所测密度与金属块实际的密度相比较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右157.8 g7.89×103偏大专题训练(四) 物质的构成、质量和密度15.小明家种植的柑橘获得了丰收。小明想:柑橘的密度是多少呢?于是,他将柑橘带到学校实验室,用天平、溢水杯来测量柑橘的密度。他用天平测出一个柑橘的质量是114 g,测得装满水的溢水杯的总质量是360 g;然后借助牙签使这个柑橘浸没在溢水杯中,当溢水杯停止排水后再取出柑橘,接着测得溢水杯的总质量是240 g。四、解答题专题训练(四) 物质的构成、质量和密度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解答下列问题。
(1)溢水杯中排出水的质量是多少?
(2)这个柑橘的体积和密度各是多大?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这个柑橘的密度与它的实际密度比较,是偏大还是偏小?专题训练(四) 物质的构成、质量和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