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本章回顾(四)第4章 物质的特性易错易混辨析本章回顾(四)易错点 1 分子运动的特点1.2017·怀化 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我国北方地区发生沙尘暴时,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沙尘
B.五月份怀化市部分地区发生洪灾,河水中夹带着大量泥沙
C.春天来了,怀化乡村桃花盛开,处处闻到浓浓的花香
D.冬季,寒潮来临,温度骤降,雪花漫天飞舞C本章回顾(四)[易错点拨] 构成物质的微粒,除了分子外,还有其他微粒。且分子运动不同于物质运动,分子运动是微观现象,肉眼是看不见的。 [解析] 沙尘暴、河水中夹带着大量泥沙、雪花漫天飞舞是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桃花盛开,处处闻到浓浓的花香,这是花的香味分子发生的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2.2017·淮安 小明同学为了测量“浦楼牌”陈醋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________,将游码移至标尺的“0”刻度线处,然后调节________,使天平横梁平衡。本章回顾(四)易错点 2 密度的测量水平桌面上平衡螺母(2)接下来进行以下三项操作:
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陈醋的总质量m1;
B.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陈醋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陈醋的体积V;
C.将待测陈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陈醋的总质量m2。
以上操作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
(3)由图可得陈醋的体积为________cm3,陈醋的密度是________kg/m3。本章回顾(四)1.125×103
CBA40本章回顾(四)【解析】[易错点拨] 胶头(1)天平在称量过程中,有两次平衡:第一次是称量前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第二次是在称量过程中通过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
(2)在测量物体密度的实验过程中,液体的倾倒、固体的放入和取出等均会影响体积的测量值,从而使密度的测量值有所偏差。3.以下是一则新闻消息:“今天零时,发改委将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25元和120元,测算到零售价格90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降低0.09 元和0.10元……”据此估测90号汽油的密度为(不考虑90号汽油生产过程中密度的变化)( )
A.0.80×103 kg/m3 B.0.75×103 kg/m3
C.0.72×103 kg/m3 D.0.70×103 kg/m3本章回顾(四)易错点 3 密度的计算C本章回顾(四)【解析】本章回顾(四)[易错点拨]4.2017·宜宾 下面关于冰箱的一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箱冷冻室内的霜是水凝固而成的
B.冰箱内壁上的很多小水珠是放进去的蔬菜溅上去的
C.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出现的白雾是空气液化而成的
D.冰箱的制冷剂应该在冰箱冷冻室汽化,在冰箱冷凝器液化本章回顾(四)易错点 4 物态变化D本章回顾(四)[易错点拨] 在判断物态变化时要牢记定义,根据研究对象的起始状态和最终状态,确定其物态变化的名称,应特别注意的是凝固和凝华、汽化和液化的区别,以及各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解析】霜是冰箱内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冰晶。冰箱内壁上的很多小水珠是冰箱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液态小水滴。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出现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冰箱的工作过程:制冷剂在冰箱冷冻室汽化,汽化过程吸热,起到制冷作用;又在冰箱冷凝器中液化,液化放热,即将冰箱内的热量搬运到冰箱外。本章回顾(四)5.2017·德州 如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该物质的沸点为217.9 ℃)。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该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
(2)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_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CD段的比热。
(3)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加热20 min后继续加热,被研究物质的温度却不再升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0小于此时温度已经达到水的沸点,水开始沸腾本章回顾(四)[易错点拨]根据熔化和凝固图像判断物质的种类时,主要是看温度—时间图像中是否有等温线段。且等温线段对应着晶体的熔点(或凝固点)。【解析】 (2)由图像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该物质在AB段升温比CD段快,由Q=cmΔt可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小于CD段的比热。(3)液体沸腾的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因此加热20 min后,被研究物质的温度不再升高,这是因为此时温度已经达到水的沸点,水开始沸腾。6.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铜丝作导线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天然气作燃料
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本章回顾(四)易错点 5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C本章回顾(四)[易错点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解析】天然气作燃料,是利用了天然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课件22张PPT。本章回顾(四)第4章 物质的特性 本章知识清单本章回顾(四)第1节 物质的构成
1.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的一种粒子,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分子是______________的,分子间的空隙和分子的运动是物质发生________的原因,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生________现象,但__________扩散得最快。分子扩散的快慢还跟________有关,________越高,扩散得越快。构成物质空隙不断运动扩散 扩散 气体温度温度本章回顾(四)2.扩散现象说明: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固体、液体、气体分子之间都存在着空隙。一般来说,______分子之间空隙最大。
4.分子的四大特性:(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气体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分子处于不停的无规则运动之中 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本章回顾(四)第2节 质量的测量
1.质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即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变化而改变。质量的国际制单位是千克(kg),1 kg=1000 g=________mg。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形状状态 温度位置1×106本章回顾(四)2.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仪器是托盘天平。天平的使用方法:
(1)调平。先将托盘天平放在__________上,将游码移到____________左端的____________处,再调节________,使指针对准__________________,或使指针左右晃动的幅度________。
(2)称量。把被测物轻放在________中,用________夹取合适的砝码放在________中,增减砝码并移动________,直到天平________。
(3)读数。被测物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的________加上____________________。
(4)复原。称量完毕,用镊子将砝码、游码回归原位。水平桌面横梁标尺“0”刻度线平衡螺母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相同左盘镊子右盘游码恢复平衡砝码质量游码所对的刻度值本章回顾(四)第3节 物质的密度
1.某种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作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_,与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与物质的状态和种类有关,即在同一物态下,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2.密度的定义公式是________。
其两个变形公式:m=_____,V=_____。
公式要点:ρ = 中 ρ、m、V都是对同一物体而言,V增大,____也增大,密度不变,即________不变。单位体积的质量特性形状、体积、质量ρVm 本章回顾(四)1.0×1030.9×1031.0×103 体积为1 m3的水的质量为1.0×103 kgρV本章回顾(四)6.密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ρ= ;
(2)测量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计算。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本章回顾(四)第4节 物质的比热
1.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作______,用符号______表示。热量的单位为______,简称______,符号为______。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科学家________而命名的。
2.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 ℃所吸收(或放出)的________。
3.c水=________J/(kg·℃),则1 kg水温度降低1 ℃,所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J。4.2×103热量Q焦耳焦J焦耳热量4.2×103本章回顾(四)第5节 熔化与凝固
1.物质从______变成________的过程叫作熔化,熔化过程中要______热。物质从______变成______的过程叫作凝固,凝固过程中要______热。
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在熔化时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_____,在凝固时__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_____。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________),例如:金属、明矾、水晶、海波等。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故非晶体没有熔点也没有凝固点,例如:玻璃、蜂蜡、橡胶、沥青等。固态液态吸液态固态放吸保持不变 放保持不变熔点本章回顾(四)3.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________。
凝固的条件: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冰的______点为0 ℃,海波的熔点为48 ℃,金属钨的熔点最高。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__________。铁的________点是1535 ℃,那么在1535 ℃时铁可能存在的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物质的温度降到凝固点物质在不断放热熔0 ℃熔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态本章回顾(四)5.(1)观察海波的熔化:开始加热时并没有熔化,温度__________,体现在图像上是一段倾斜上升的直线;达到一定温度(熔点)时才开始________,在熔化时温度____________,表现在图像上是一段____________;当全部熔化成液体后继续加热,温度____________,表现在图像上是一条倾斜上升的直线。
(2)观察松香的熔化:开始加热时,物质是先________,再________,最后________。从开始加热直到全部熔化成为液体,其温度____________。不断上升熔化保持不变水平的直线又开始上升变软 变稀变成液体不断上升本章回顾(四)第6节 汽化与液化
1.物质从________变成________的过程叫作汽化。液体在________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____________发生的汽化现象叫作蒸发。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____________;(2)液体的表面积;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蒸发的作用:蒸发_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作用。液态气态任何液体表面液体的温度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吸热制冷本章回顾(四)3.用扇子扇温度计,温度计示数______,把这支温度计伸入开口的、装有少量酒精的广口瓶中,温度计示数下降,再取出温度计,示数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沸腾的定义:在______________温度下,在液体的______和内部____________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作沸点。
液体的沸腾条件: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不变先下降再上升一定的表面同时进行 达到沸点不断地吸热本章回顾(四)5.液化的定义:物质从_______变成_______的过程叫作液化。
液化的方法:(1)___________;(2)____________。
液化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液化的作用:液化________热。气态液态降低温度压缩体积体积缩小,从而容易携带放本章回顾(四)6.电冰箱工作的原理:主要用到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在冰箱内(即冷冻室)要吸热使温度降低,在冰箱外(散热器)要把吸收的热放出,故在冰箱内冷冻室里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使液体变成气体。而在冰箱外通过压缩机把气体压缩并在散热器放热使之________变成液体又流到冰箱,再汽化吸热变成气体。如此反复循环,从而达到制冷的效果。液体汽化吸热气体液化放热液体汽化吸热液化本章回顾(四)7.取一支大注射器,拉动活塞使注射器里吸进一些乙醚,取下针头,用橡皮帽把注射器的小孔堵住。再向外拉动活塞,到一定程度时,注射器里的液态乙醚消失,这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然后推动活塞,可观察到又有液态乙醚出现,这表明用____________的方法可以使气体液化。汽化压缩体积本章回顾(四)第7节 升华与凝华
1.烧瓶里放有少量的碘,当对烧瓶微微加热时,观察到碘没有____________,而是直接____________,停止加热,碘蒸气没有______________,而是直接____________。
2.物质从________直接变成________的过程,叫作升华。物质升华时需要__________热,易升华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等。物质从________直接变成__________的过程叫作凝华。物质凝华时需要________热。变成液态变成气态变成液态变成固态固态气态吸碘、樟脑丸气态固态放本章回顾(四)3.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物态变化名称:碘变成紫色的气体是________现象;用久的灯泡内壁变黑,这是因为钨丝先________后________。凝华升华升华本章回顾(四)第8节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1.物质的变化分为________变化和________变化,两种变化的区别在于变化过程中有无__________生成,________变化中往往伴随着________变化的发生。物质具有的性质分为________性质和________性质,________性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表现出来。
2.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________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________、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理化学新的物质化学 物理物理化学 化学化学气味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本章回顾(四)3.化学性质:物质在________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________、氧化性、还原性、________等。
4.白炽灯通电发光属于________变化,食物霉变属于________变化。化学可燃性酸碱性物理化学课件47张PPT。第4章 物质的特性本章考法本章考法本章考法物质的构成分子的概念:分子是____________的一种____________的粒子分子的性质分子的__________均很小分子之间_______________分子在不停地______________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______构成物质极其微小质量与体积存在空隙做无规则运动引力和斥力本章考法物质的性质质量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不随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改变而改变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工具是天平基本构造:托盘、横梁、游码标尺、砝码、刻度盘、底座、指针等使用方法:调零,再调___________,左物右码注意事项:先后顺序、不用手接触砝码等吨、千克、克、毫克含有物质的多少位置、形状、温度和状态等平衡螺母本章考法物质的性质密度概念及计算公式(ρ=m/V)单位:千克/米3或克/厘米3密度公式应用密度的测量:用天平、量筒测物体密度比热热量概念单位:焦耳或千焦影响因素:质量与温度的变化量比热对比热的理解水的比热大的应用本章考法物态变化熔化与凝固状态变化熔化:固态——液态 例:___________凝固:液态——固态 例:___________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___________吸、放热情况:熔化___________
凝固___________雪熔化水结冰有无固定的熔点吸热放热本章考法物态变化汽化与液化状态变化汽化:液态——气态 例:___________方式:蒸发与沸腾(区别与联系)液化:气态——液态 例:___________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吸、放热情况:汽化___________
液化__________水蒸发冬天口中的白气吸热放热本章考法物态变化升华与凝华状态变化升华:固态——气态 例:___________凝华:气态——固态 例:___________吸、放热情况:升华___________
凝华__________用干冰人工降雨结霜吸热放热本章考法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考法透视考点一 物质的构成考点分析:本类型主要考查分子运动论的观点及能够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解释有关现象。本章考法本章考法典例1 下列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的是( )
A.打气筒将气体压缩
B.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C.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D.海绵能吸水 D本章考法[解析]海绵能吸水,只能说明宏观物质之间存在大量空隙,不能说明微观分子间有空隙。【方法突破】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空隙并不相同。固体、液体分子间的空隙比较小,气体分子间的空隙较大。考点二 物质的密度本章考法考点分析:本类型主要考查物质的特性——密度。同种物质,状态一定,密度一定,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物质的密度只取决于物质本身,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大小无关。本章考法D本章考法【方法突破】这类题目可以通过直接计算密度得到,也可以通过比较得到,当体积为10 cm3时,甲的质量为40 g,而乙的质量是5 g。通过比较也可以得到结论。本章考法D本章考法[解析]从图表可以看出,当液体的体积为零时,质量为20 g,则空量筒的质量为20 g。总质量从80 g到100 g,体积增加了20 cm3,表示体积为20 cm3的液体质量为20 g。通过计算得到液体的密度即可。考点三 质量、密度的测量方法本章考法考点分析:该考点考查测量质量时使用天平的准确操作;考查密度公式,利用天平、量筒、刻度尺等工具进行密度的测量,掌握减小误差的方法,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本章考法B本章考法【方法突破】首先必须判定天平测量的方法是准确的。运用“右盘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进行求解。但要注意游码的一大格的刻度值与一小格的刻度值。本章考法直接用手拿砝码(或没有用镊子取砝码)本章考法(2)改正错误后,小明正确操作,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铝块质量随体积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分析图像可知: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值,为________g/cm32.7本章考法[变式] 小明利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陈醋的密度。
(1)调节天平时,游码移至零刻度,发现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要使天平平衡,他应该________。
A.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右旋出一些
B.把横梁右端螺母向左旋进一些
C.把天平右盘的砝码减少一些
D.向右移动游码 B本章考法(2)当天平平衡后,小明开始测量:测量步骤如图4-T-5所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图4-T-5 BCA本章考法A.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陈醋的总质量
B.将待测陈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陈醋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陈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陈醋的体积
(3)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可得:陈醋的密度是________kg/m3。 1.125×103【方法突破】掌握测量质量与密度的正确方法,根据密度是物质的特性,运用密度公式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到正确答案。考点四 比热容本章考法考点分析:本类型主要从不同物质吸放热能力的探究、比热容的影响因素、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等角度进行命题。本章考法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需要控制以下的变量,你认为其中多余的是________。
A.水和另一种液体的颜色相同
B.电加热器的规格相同
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另一种液体
D.盛水和另一种液体的容器相同 A本章考法(2)加热到如图乙所示温度,水开始沸腾,而另一种液体相应时刻并没有沸腾,但是温度计的示数比水温要高得多。就此现象进行分析,可得本实验的初步结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不同本章考法[解析] (1)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影响温度变化大小的因素是吸收的热量、物质的质量、加热时间和方式,与液体颜色无关。(2)在质量、吸收的热量相同时,不同液体升高的温度不同,说明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不同。【方法突破】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热量较多的,比热大;反之,比热小。考点五 熔化与凝固本章考法考点分析:熔化和凝固的知识是考试的重点。要求学生理解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在凝固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本章考法本章考法(1)由图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温度_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冰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2)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___℃,第6 min 时冰处于_____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吸热不变晶体0固、液共存态本章考法[解析] (1)由图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冰有一定的熔点,故冰是晶体。(2)由图乙可知,冰的熔点是0 ℃,BC段是熔化过程,第6 min处于熔化过程,此时冰为固、液共存状态。本章考法C本章考法[解析]由图像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由图甲可知,该物质从第10 min开始熔化,到第20 min时全部熔化,则第15 min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由图像知,该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是-2 ℃,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时,冰水混合物会向该物质放热,内能减小,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凝固结冰,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增加,即冰的质量将变大。本章考法【方法突破】解决图像分析问题应做到:
(1)识别或确定图像横坐标和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弄清情景所描述的物理过程及其有关的因素和控制条件。
(2)分析图像的变化趋势或规律,弄清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
(3)根据图像的变化情况确定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给以正确描述或作出正确判断。考点六 汽化与液化本章考法考点分析:汽化和液化的知识是考试中出现较为频繁的考点,要求学生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概念和条件,在汽化过程中不论是蒸发还是沸腾都需要吸收热量,在液化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本章考法典例7 小明同学知道,在探究科学奥秘时,第一步一般应该是________。
A.建立假设 B.仔细观察
C.设计实验 D.提出问题 D本章考法乙甲本章考法他还得到下列实验数据(见下表):(1)在测量中,小明由于疏忽而有一个数据记录错误,你认为错的是第________min的数据,其温度应该为________。698 ℃本章考法[答案]图略本章考法(3)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判断出:在当时的条件下,水的沸点是________;水在沸腾过程中要________热量,温度________。
(4)有了以上收获,小明同学仍在思考:在实验中,水沸腾时产生的大量气泡,到水面破裂后释放的主要是什么呢?为此,他有以下两个假设,在进行实验验证前,用你所学的知识进行科学分析,下列假设正确的是________。
A.主要是空气 B.主要是水蒸气 98 ℃吸收不变B本章考法【方法突破】1.日常生活中的“白气”及“雾”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水蒸气是肉眼看不见的,“白气”却能看见。
2.日常生活中的“白气”现象不是空气液化而形成的,而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降温)。
3.所有气体都可以通过降温液化,但并不是所有气体单靠压缩体积就可液化。考点七 对物态变化的综合判断与应用本章考法考点分析:本类型主要考查对常见现象的物态变化过程的判断,解题关键是分析物质在变化前后的状态,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和填空题。本章考法典例8 夏天,小明买了一支冰棒,他有以下发现:
(1)从冰柜里拿出的冰棒上粘着许多白花花的“粉”;(2)剥去包装纸,冰棒周围会冒出“白气”;(3)把冰棒放进玻璃杯,不一会儿,玻璃杯的外壁就出了“汗”;(4)再过一会儿,冰棒变成了“水”。 本章考法以上发现中,物态变化相同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这种物态变化叫作________。小明还发现虽然冰棒很凉,但拿冰棒棍的手没有这样的感觉,原来冰棒棍是用木材制成的,这表明木材具有较差的________性。(2)(3)液化导热本章考法[解析]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冰棒,直接凝华形成了固态小冰晶,看起来像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冰棒冒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把冰棒放进玻璃杯后,由于热传递,所以茶杯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茶杯,对它放热液化形成了液态小水滴,看起来像“汗”;再过一会儿,冰棒变成了“水”,冰棒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以上发现中,物态变化相同的有(2)(3),这种物态变化叫作液化。冰棒棍是用木材制成的,这是因为木材具有较差的导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