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身边的植物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
科学探究
1、初步感知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
2、能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与交流。
4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科学态度
1、能对常见花草树木的外部形态及用途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如实描述观察到的植物。
3、能从多个角度认识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4、愿意倾听、分享他人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已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学习。
科学、技木、社会与环境(STSE)
1、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2、在认识植物、利用植物的时候,一定要爱护植物,保护植物资源的繁
二、材料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要提前进行实地考察,选择校园内植物茂盛的场地,以便让学生进行活动观察。除了课本以外的相关植物图片与视频。
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与问题
1、教师可以出示校园情境图,简单描述:“这是咱们校园的一角,大家仔细观察,看看你都发现了哪些植物。”当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植物后,教师接着问“那校园里还有什么植物呢?我们一起去校园里找一找吧”
2、创设情境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所有学生,要学会灵活选择。(二)探究与发现
我国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多样,植物资源各地都不尽相同,比如南方与北方、西北与沿海,校园内外的植物种类差别都很大。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选取当地植物进行教学。可带领学生实地观察。观察时可参考以下环节:
1、制订计划:活动开始前要制订活动计划。“去哪里寻找”“需要带些什么”“怎样观察”“小组成员怎么分工,注意什么”等方面与学生共同商量,学生没有想到的,教师要补充。
通过交流让学生知道该活动目的是去寻找植物。活动前需要准备好活动材料(《科学学生活动手册》或教师自行设计的记录表、笔、放大镜等)。活动中可以4人小组形式进行,活动方法是用感官或工具观察,观察时要注意安全,不了解的植物不要用手摸,以免划伤自己,更不要随便尝。要爱护植物,不拔起植物、不采摘植物、不伤害植物。观察中要记住自己找到的植物的名称。
2、搜集证据:4人小组形式便于学生合作进行寻找、观察和记录活动。教师要参与学生的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因为实地考察,学生很有可能会提出一些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建议把问题记录下来。与本课有关的可在交流讨论中解决,与本课关系不大或者问题较难的可以留作课下作业,继续探究。
3、处理信息:一年级学生记录、整理信息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可能会出现困难,这时教师应注意进行方法的提示。
4、表达与交流:观察活动结束后,建议组织全班的汇报交流和研讨活动,可以先指定小组代表向全班进行汇报,提示其他学生注意倾听,并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自评和小组间的互评。交流内容可以按照“我找到的植物名称、发现的地点、用到的观察方法”教师也可以灵活安排。
5、得出结论:我们身边有许多植物,草、树等都是植物。6.反思评价: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怎么样,也可以评价一下其他同学,让学生从小养成及时反思总结的好习惯。
(三)应用与拓展
提问“同学们,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的植物,那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有哪些联系呢?”
分组讨论、再进行全班交流,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要从多个角度认识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学生充分交流后将结果记录到《科学活动手册》第6页中的方V框内。下面列举的部分植物的作用
可食用的还有:芒果、葡萄、桃、橘子。供欣赏的还有:牡丹、富贵竹、风信子、君子兰s能织布的还有:苎麻、亚麻、黄麻。
能当药材使用的有:人参、甘草、贝母、三七。能用来房屋装饰的有:杉木、水曲柳木、松木、榆木。能净化环境的有:柳杉、梧桐、榆树、橙、桧。具有杀菌功效的有:洋葱、大蒜、柠檬桉、地榆
五、板书
1、身边有许多植物,花草、树都是植物
2、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有哪些联系呢(爱护花草树木)可食用的:菠萝、苹果
可供观赏的:一品红、菊花”;可织布的: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