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西西弗的神话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作者简介
阿尔贝·加缪(1913—1960),法国存在主义小说家、戏剧家,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加缪从1932年起发表作品,因发表《局外人》而成名。他的主要作品还有随笔《西西弗的神话》、剧本《正义者》、小说《堕落》和短篇小说集《流放的王国》等。1957年,由于“他的重要文学创作以明彻的认真态度阐明我们同时代人的意识问题”,获诺贝尔文学奖。1960年1月4日死于车祸。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二、作品背景
20世纪30到4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人文主义的秩序在建立的同时,因为自身的病根暴露出许许多多的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全世界的人面对死亡的恐惧,对现实世界的怀疑和对未知世界的迷惘,将人类生存的意义现实地摆到了每一个有道德有良知的哲学家、作家面前。正是这样,许多哲学家、作家开始从抽象逻辑和本体论的森林中走出来,探索人生的终极意义。加缪正是其中的先驱者,他也以其作品成为西方战后一代的精神导师。西西弗的故事源于古希腊神话,加缪加以改造,用它构成了他的名著《西西弗的神话》中的中心形象与最重要的一章,它是整个人类生存荒诞性的缩影。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三、相关常识
存在主义文学是20世纪流行于欧美的一种文艺流派,它是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上的反映。存在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主要表现在战后的法国文学中,从四十年代后期到五十年代,达到了高潮。存在主义的旗帜也飘到了欧美乃至东方一些国家的文学界。从20世纪60年代起,存在主义作家已经失势,到了20世纪70年代,存在主义作为一支文学流派事实上已经不复存在。存在主义作家主要有萨特、加缪、波伏瓦、梅勒等。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有萨特的小说《恶心》、哲理剧《禁闭》和加缪的小说《局外人》等。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读准字音 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二、写对字形 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三、掌握词语
(1)屈从:对外来压力不敢反抗,勉强服从。
(2)赋予: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
(3)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什么作用。
(4)栩栩如生:形容作品、画作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5)年逾不惑:年龄超过四十岁。资源助读知识整合四、辨析词义
(1)偶尔 偶然
辨析:“偶尔”跟“经常”相对,指间或,有时候,着眼于次数少;“偶然”跟“必然”相对,着眼于不定要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的。
例句:①很多人都会偶尔遇到一段时间睡眠不好的情况,如难以入睡、中途易醒、晨间早醒或睡眠感缺乏等。
②最近在国外有位小伙从小动手能力特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得到了辆报废别克,于是决定凭借双手去重新打造。资源助读知识整合(2)终生 终身
辨析:两者都有“一辈子”的意思,但在用法上有所差异。“终生”多就事业说,“终身”多就切身的事说。
例句:①记者获悉,眉山交警首次向社会公布了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眉山终生禁驾的11人名单。
②高考的失利,随之而来的是“一考定终身”的各种压力,父亲失望落寞的神情,亲朋好友怀疑的语气。资源助读知识整合(3)言过其实 夸大其实
辨析:都有“说的话和实际情况不符合”的意思。但“言过其实”偏重在言语过分、浮夸,还常用来表示人的性格;“夸大其词”偏重在夸张。
例句:①草酸确实是世界上常见有机酸中酸性最强的,常用于金属部件的除锈处理。当然,说它腐蚀消化道有点言过其实。
②从二十世纪开始,人类的“善”好像就从作家笔下悄悄地退场了,“恶”反而成了作家们关注的基本的日常现实,这绝非夸大其词。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一、理清文章思路 二、说说文章主旨
本文是一篇具有哲理性的随笔。在加缪的笔下,西西弗是一位荒谬的英雄,并非悲剧的英雄。西西弗拥有巨大的精神力量,他明明知道劳而无功,却走向不知道尽头的痛苦,脚步沉重而均匀。作者认为:人生是荒诞的,荒诞的原因在于人们精神和世界的分离,人没有希望,就会有悲剧;面对悲剧,人应该积极地生活。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任务一】理清文章论辩过程,领会作者的观点
1.作者借荷马之口要点明自己的什么观点?
提示:西西弗这地狱中的无效劳动者的行为动机是有价值的,西西弗是最聪明谨慎的人。
2.怎样理解西西弗这一形象?
提示:在加缪的笔下,西西弗是一个荒诞的英雄,并非是悲剧的英雄。西西弗拥有巨大的精神力量。他是一个与命运相抗争而失败的人,他没有怨恨,没有犹豫,不抱任何希望。他明明知道劳而无功,却朝着没有尽头的痛苦走去,脚步沉重而均匀。他清醒地知道,无数次的胜利其实是无数次的失败,“造成西西弗痛苦的清醒意识的同时也就造就了他的胜利”。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3.为什么说“西西弗是个荒谬的英雄”?(答案不超过40字)
提示:因为他对大地的无限热爱而将自己的整个身心致力于一种没有效果的事业中。
4.为什么说“神话是悲剧的,那是因为它的主人公是有意识的”?
提示:只有意识才赋予存在真实的意义。当他清楚应该如何思索痛苦与幸福时,死亡已不再是与生同等重要的事了;或者说,任何事情都不再入他之眼;在发现与觉醒中,他早已达到不朽的极致,剩下的,不过是将一切付诸行动——当然,这需要足够的勇气。世上最凄烈动人的勇气不是对前路一无所知、盲目拼命,而是将艰辛了解得一清二楚再动身。这是一种悲剧美。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5.作者为什么认为西西弗是幸福的?
提示:因为在作者看来,西西弗能够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一种乐观的精神,“他爬上山顶所要进行的斗争本身就足以使一个人心里感到充实”,这种精神力量带给西西弗幸福感和满足感。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6.西西弗对人生命运的态度是怎样的?
提示:西西弗的命运就是人的命运,西西弗的态度就是人对命运应该采取的态度。人必须认识到他的命运的荒诞并以轻蔑相待,这是一种苦难的人新的出路。有希望,就会有喜悦和痛苦;而有洞察力,就可以把喜悦和痛苦变为同一种东西。有了这种洞察力,人就可以在奋斗的过程中发现幸福,而不把希望寄托于无法把握的终点。失去希望,绝非绝望,西西弗的幸福是在这过程中,在与大石同处的时候,而不在顶峰大石停留的时候。“幸福与荒谬是同一大地的两个产儿”“他爬上山顶所要进行的斗争本身就足以使一个人心里感到充实。应该认为,西西弗是幸福的”。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任务二】 品味文中富有哲理意蕴的文句
1.怎样理解“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一句?
提示:这种惩罚之所以被认为最为严厉,因为它是一种“无效无望的劳动”。一个“无效无望的劳动”点出了思考的对象,暗示出人生的荒谬,为下文展开论述做了铺垫。
2.“我们看到的是一张痛苦扭曲的脸,看到的是紧贴在巨石上的面颊,那落满泥土、抖动的肩膀,沾满泥土的双脚,完全僵直的胳膊,以及那坚实的满是泥土的人的双手。”这一段描写有什么作用?
提示:这段描写表现了西西弗推动巨石上山时的痛苦与坚毅,体现了西西弗承受的苦难之沉重,为下文写西西弗通过蔑视命运而自我超越做了有力的铺垫。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3.第五段中“他比他搬动的巨石还要坚硬”是指什么?
提示:是指他明明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是徒劳的,但能够走出自己的不幸,超出自己的命运,享受自己的胜利,他的意志比巨石还要坚硬。
4.怎样理解“造成西西弗痛苦的清醒意识的同时也就造就了他的胜利。不存在不通过蔑视而自我超越的命运”这句话的含义?
提示:联系上文,可知“清醒意识”是指他清楚自己的悲惨境地。西西弗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命运的不幸,但他通过蔑视精神,蔑视自己荒谬的命运而获得了快乐和幸福。他的胜利来源于对痛苦的战胜。一切不幸命运的超越都是通过蔑视不幸实现的。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本文提出了“意识胜利”的哲学思想,有人把它等同于“愚公精神”,有人把它等同于“阿Q精神”。请谈谈你的看法。初读?整体感知再读?细节揣摩三读?重难探究提示: 技法借鉴主题阅读夹叙夹议的写法
技法指导
本文作者将抽象的哲理表达得十分深刻,生动透彻,人物形象刻画得十分成功;同时也给人以哲理性的启示。这种效果,得益于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也得益于多种修辞手法和多种表达方式(夹叙夹议、叙议结合、描写抒情等)的运用。
夹叙夹议既是一种写作方法,又是写作的一项基本技能。它既不是一味的记叙,也不是单纯的议论,而是记叙中有议论,议论中有记叙,将议论穿插于具体的叙述和形象的描写之中。
“夹叙夹议”时要处理好“叙”和“议”的关系。记叙和议论的结合是有机的,“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应该“叙”详而“议”略,记叙是主体,议论是适当的提炼、概括和升华。技法借鉴主题阅读这类作文要写好,尤其要注意处理好“议”。议论是叙述的点睛之笔,所以议论要恰到好处,语言要精练,感情要真挚,认识要有自己的见地,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使读者更能理解和品味出文章的主旨。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
不难,在记事时多次穿插议论以充分表达感受与情感,在写人时多次穿插议论以充分表现对人物的评价,在状物时多次穿插议论以充分表达对事物的认识,那么你的文章就可以更加打动人、感染人,就能给人们以启迪。技法借鉴主题阅读对点小练
围绕屈原这个历史人物,请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写一段文字,表达对屈原的理解和赞美之情。
写作示例:
逆流而上,一位老者在水一方。他那爬满皱纹的额头,那微微弓着的瘦弱身躯,那沉吟江边满脸的迷茫……我忆起了,他,正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他在江边徘徊着……突然,仰天长叹:“天啊!为何你这般对待我?国君啊,你为何听信谗言,疏远我啊?天下之大,无人明吾心意也!”纵身一跃,投入了滚滚奔流的江水之中……我欲哭无泪,欲助无能。技法借鉴主题阅读只能对着江心,对着屈原呼喊道:“我懂!我真的懂!”屈原为国为民捐躯,这份真挚强烈的感情铭记在后人的心中,永远不会忘记……小人当道,统治者无能,屈原满腔热血和报国之心,换来的却是“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悲哉!哀哉!技法借鉴主题阅读执着的幸福
名句诵读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陶渊明《读山海经》)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李白《上李邕》)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涉江》)技法借鉴主题阅读素材趣读
1.尽管诸神能够用法力阻止西西弗把巨石推上山,但西西弗那种生命不息、推石不止的生命状态,就已在精神上把石头推上了山顶。神只能左右物质,却无法左右精神。只要我们具备了百折不挠的献身精神,且不管结果如何,就这种精神本身,已在精神上走向了永恒,从而大大超越了用功利结果来衡量是非成败的古老陈旧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标准。过程乃是更高意义上的结果,它把我们从拘谨卑微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让我们活得很坦然也很健康,很充盈也很真实。技法借鉴主题阅读2.鲁若晴,一个美丽的青岛女孩,2012年年初被确诊为急性白血病晚期。鲁若晴深知治愈的可能性极低,又不希望因高额的医疗费拖累整个家庭,最终她放弃了治疗。重病没有将这个坚强的女孩击倒,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她便会发布一条微博,言语中那份坚定与乐观的态度,感染了所有人,被誉为“中国最美抗癌女孩”。“病情越不乐观,心态好似越强大。睁开眼发现自己又赚一天,感觉一切是那么美好”。
鲁若晴将自己生病、治疗的过程和心情发在微博上,记录下自己在与白血病抗争时的点点滴滴,时而坚强,时而伤感,她的“抗癌故事”感动了数十万网友。2013年9月19日,在与病魔抗争了21个月之后,鲁若晴停止了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