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
教材分析
在春秋战国这一社会转型时期,学术自由,思想空前繁荣,形成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出现百家争鸣局面。这些学说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体系,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尤以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的影响为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指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各家学说,指导学生用图表、归类等方式自学,掌握利用图表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列表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启发学生、教育学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教学难点】
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学生产生寻求知识,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心理动因。
同学们,下面是一个字的古汉语解释,你能猜出来是什么字吗?
①婴儿;②孩子;③儿子或女儿;④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于“您”。)⑤泛指人;⑥特称孔子;这个字呢?就是子,在春秋战国时期,经常用到第四种“对人的尊称”,那么在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了很多思想家,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为“子”,今天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学习诸子百家的思想,学习第8课,百家争鸣。
二、讲授新课
(一)百家争鸣
(1)教师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发明和推广,生产力水平提高。这引起了经济、政治方面的巨大变革,也带来了社会秩序失衡、战争频繁等许多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以前知识的回顾,有助于学生牢记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2)教师引入“百家争鸣”概念以及产生的原因。
【设计意图】探讨百家争鸣的含义以及出现的原因,帮助学生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
(二)春秋时期的思想家
(1)老子
老师这儿展示了一位小米手机的创始人雷军的名片,但是老子是思想家啊,没有创立公司,那我们在写他的名片时,应该写出那些东西呢?而且一个人的历史名片最好是介绍的清楚一个人基本情况。
【设计意图】以设计名片的形式介绍老子,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问题一:老子何许人也?
问题二:老子的主要思想?
问题三:老子的代表作?
老师讲解:老子的思想奠定了我国古代哲学的基础。我们现在还流传着很多典故比如“塞翁失马”“滴水穿石”,这些都体现了老子朴素辨证的思想。但他也有消极的一面。如清静无为,万事不要去争。所以我们要辩证的看待人和事。
【设计意图】通过“塞翁失马”“滴水穿石”等典故来介绍老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孔子
过渡:春秋时期还有一位思想家,他被人们称为“孔圣人”,他是谁?
第一步:学习思想政治主张
设问1:在你的印象中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播放孔子视频。
老师指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设问2:为什么孔子是大思想家?他有哪些重要思想主张?
出示材料“马棚失火”“苛政猛于虎”典故,设问3:这些典故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仁”;仁政,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老师补充:孔子的仁包含“忠孝宽惠”等一切美德。是我们做人的最高标准,也是我们创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后来他的思想成为了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
【设计意图】以设计名片的形式介绍孔子,增强学生课堂参与度,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第二步:学习教育成就
设问1:他在教育方面有什么贡献?
设问2:你知道孔子的哪些教育言论?
多媒体出示孔子言论,设问3:这些言论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设问4:我们今天如果研究孔子的话,可以主要查阅哪些古籍?
老师:后来,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展示与孔子有关的各种图片。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文字史料,学生能够增强史料实证意识,锻炼历史思维能力;由学生总结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锻炼总结概括的能力。
教师总结:尽管受时代限制,孔子的思想有一些封建社会的糟粕,但是他在仁政、仁爱、人生态度、教育、做人处事等各方面的言论,至今闪耀着不息的光辉,孔子的学说已成为全世界共有的精神遗产。他被公认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过渡:继春秋时期的老子、孔子之后,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的思想家,他们纷纷创立学派,各陈其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三)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1)孟子
教师引出两则材料:
提问:孟子的话该如何理解?体现了什么精神?
在面对生死义利的时候,要学会取舍,善于抉择,但一定要权衡价值,守住道德底线。
(2)庄子
教师引出两则材料:
提问:这句话反映了庄子什么样的人生追求?
反映了在战国的乱世中,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同时,他强调精神的自由,也反映出这是一个伟大的思想活跃的时代。
(3)墨子
(4)韩非子
【设计意图】运用图片、文字史料,学生能够增强史料实证意识,锻炼历史思维能力;由学生总结孟子、庄子、墨子和韩非子的思想主张,锻炼总结概括的能力。
姓名
时期
著作
主要思想
孟子
战国
《孟子》
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治国,
轻徭薄赋;保护自然
庄子
战国
《庄子》
“无为而治”
墨子
战国
《墨子》
“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韩非
战国
《韩非子》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孙武
春秋时期
《孙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最后分析“百家争鸣”的影响
促进了学术和思想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讨论百家争鸣的深远影响,帮助学生巩固和拓展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历史图片、表格、视频、文字史料等多种方法落实历史核心素养中历史理解与历史解释的方面。通过这些方法让学生初步学会对在“史料实证”的基础上对历史事件进行事实判断,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原因、意义与影响等进行初步探讨,实现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价值判断。
本课的思想家比较多,如果只是让老师一一讲解,学生会感觉到鼓噪乏味。但我选择了以学生参与为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给每个思想家设计一张名片,这可以使学生深刻的记住每位思想家的信息,而且这个活动中充满着乐趣,使整个课堂轻松活跃。
课件28张PPT。①婴儿;
②孩子;
③儿子或女儿;
④对人的尊称;
(多指男子,相当于“您”。)
⑤泛指人;
⑥特称孔子;同学们,下面是一个字的古汉语解释,你能猜出来是什么字吗?温故知新:春秋战国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铁制牛耕井田制周王室商鞅变法生产力发展 经济政治之变思想文化之变“百家争鸣”的含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政治:分封、宗法、礼乐制崩溃;诸侯争霸、战乱四起、 政治分裂、新兴地主崛起。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尚未统一,学术环境宽松。经济:铁犁牛耕的使用,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思想文化:教育垄断被打破,私学兴起,文化下移,造就大批学士。如果请你给老子设计一张历史名片,你打算如何设计?生活年代 国 籍创立学派 代表典籍《道德经》书影故事一:塞翁失马一、思想的曙光—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大家思考这个典故体现了老子哪些思想? 好事和祸事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彼此相随,常使那个给人带来惊喜,或是留下遗憾。对待人生应该像塞翁一样,遇到好事不大喜,遇到祸事不大悲。心态平稳才能愉快一生。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老子一、思想的曙光—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无为而治”思想主张 做人:顺其自然,与世无争。孔子生活年代 国 籍创立学派 代表典籍现在请你给孔子设计一张历史名片。(可参照老子的历史名片)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联合国将孔子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一、思想的曙光—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根据材料,说说孔子提出的为人处世的准则是什么?具有爱心和同情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能够换位思考。1、“仁”一、思想的曙光—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故事一:
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廷下班回家,他看见马棚烧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他却不问马怎么样了。核心思想故事二:苛政猛于虎根据故事二、材料一,说说孔子提出的治国主张是什么?2.治国主张一、思想的曙光—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以德治国、以礼治国材料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为政》
注释:
道:引导 政:行政命令 齐:约束
耻:羞耻之心 德:道德准则
礼:礼仪规范 格:自觉改过核心思想孔子的主张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以德治国,反对苛政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
讲究用道德和礼仪来教育百姓,有利于弘扬正气、树立规范。这对于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他的主张有没有被采纳呢他的主张有没有被采纳呢?春秋后期状况:诸侯争霸,大国兼并小国。较强的诸侯国,国君想的是怎样增强国力。势力较弱的诸侯国,国君在想怎样维护自己的统治。
孔子的主张在诸侯国君的眼中显然是不合时宜的。3.教育贡献——根据《论语》《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整理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一、思想的曙光—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思想主张 提出教学原则和学习方法教学方法教学对象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的教育思想有:一、思想的曙光—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动脑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故事情景1:小明总是自以为自己很聪明,什么都知道。一、思想的曙光—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请用孔子的教育话语来劝诫一下以下同学。故事情景2:小华对于很多问题喜欢不懂装懂故事情景3:小光学习时不爱思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教育贡献一、思想的曙光—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整理古籍、整理了《诗》《书》《礼》《乐》《易》《春秋》。五经书影“五经”1、战国时期,有那些学派的影响最大?主要学派二、思想的碰撞——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2.阅读课本P38-39页,填写以下表格荀子战国墨子庄子韩非战国战国战国战国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兼爱”、“非攻”、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提倡节俭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该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孟子二、思想的碰撞——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稷下学宫论战想象图二、思想的碰撞——战国时期百家争鸣3.诸子百家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因观点不同相互辩论,相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历史上给这一思想繁荣的局面一个怎样的名称?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二、思想的碰撞——战国时期百家争鸣4.百家争鸣在当时、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孟子的话该如何理解?体现了什么精神?二、思想的碰撞——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在面对生死义利的时候,要学会取舍,善于抉择,但一定要权衡价值,守住道德底线。富贵不能淫(傲慢骄狂),贫贱不能移,威武(武力和权势)不能屈。此之谓之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庄子·秋水》这句话反映了庄子什么样的人生追求?二、思想的碰撞——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反映了在战国的乱世中,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同时,他强调精神的自由,也反映出这是一个伟大的思想活跃的时代。二、思想的碰撞——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二、思想的碰撞——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兼爱”、“非攻”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以法为本;法不阿贵“仁政”; “民贵君轻”“礼治”、“制天命而用之”“仁”、“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春秋时期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楚国有个人随国君出战,征伐其他国家,可是多次当逃兵。当别人问他为什么总当逃兵时,他言道:“家中有老父亲,我死了就没人养活他了。”动脑筋 想一想,对这个人的做法,战国时期各家学派会如何处理?为什么?情景故事一情景故事二结合本班实际,或运用儒家思想教育观点,或运用法家严格惩罚观点,或运用道家自我觉悟观点,就班风建设提出自己的建议。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习近平出席纪念孔子诞辰研讨会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