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给物体分类》
一: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认识物品的外部特征,知道什么是分类,知道分类要依据一定的标准.
科学探究: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分别经历给定标准,自定标准的分类过程,在老师的指导下归纳分类方法,提升观察比较分类能力,渗透归纳方法.
科学态度:逐步形成细致认真的习惯乐于制定不同的标准为物体分类,体会分类活动在生活.学习和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准备
每组5支不同颜色的铅笔,带橡皮头的铅笔(削尖与未削尖的)和不带橡皮的铅笔.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在生活中同学们的写字台是一个最容易凌乱的地方,那么怎样给这些物品进行归置,摆放的呢?
二、活动一:
每组分好5支不同颜色的铅笔,让学生找出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讨论学生汇报:学生动手活动:分一分
学生汇报:你是怎样分的?标准是什么?是否科学呢?
三、活动二:
给容器分类。
多媒体出示,四个不同的杯子。
1、讨论:它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你打算怎样给它们分类?
2、学生活动:汇报本组的结果。
四、我们已经学会了给物体分类,那么,为什么要给物体分类呢?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联系自己的生活,寻找一些需要分类的地方。
学生讨论、汇报。
五、学生联系实际:
通过小游戏,体会用分类的方法给生活中的垃圾来分类,带来的好处。(渗透环保教育)
六、总结
生活中分类无处不在,大家在课后请继续寻找分类的一些标准是否科学。下节课继续学习交流。
板书设计:
给物体分类
分类
无规律————→有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