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上化学课时导学案 第六章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上化学课时导学案 第六章 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08-02 14:0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课时目标
1.学会实验室制取并收集CO2
2.学会利用实验验证CO2的性质,加深对CO2性质的认识
课堂导学
知识点一 制取并收集CO2的实验操作及CO2的性质验证
1.制取并收集CO2
(1)制取药品: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②______________(写名称)。
(2)反应原理: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装置图:
(4)实验操作
实验步骤 操作注意事项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关闭止水夹,向长颈漏斗内添加水至形成水柱,静置,水柱液面不再发生改变,则气密性良好。
②添加药品,制取CO2 先将大理石加进锥形瓶,塞紧瓶塞,然后通过长颈漏斗添加稀盐酸溶液
③收集CO2 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并验满。
2.CO2的性质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CO2的性质 (1) ④ ⑤
(2) 石蕊溶液通入CO2后变成⑥_______,加热后变成⑦________ ⑧
(3) ⑨ ⑩
3.趣味实验
设计实验证明碳酸型饮料(如雪碧)中含有CO2。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发生装置内添加适量的饮料,振荡,并将生成气体通入 ____________中
典例解析
例1 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连接A、E装置收集CO2时,应将A装置的导管a与E装置的导管______(选填“b”或“c”)相连接,检验E装置中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A、B装置连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可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__。
(3)将A、C装置连接,可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E装置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取下双孔橡皮塞,将瓶中的气体沿D装置烧杯左侧内壁缓慢倒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这些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_________,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集中考查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的检验。AE的组合是CO2的制取并收集;AB的组合是CO2能与水反应的性质检验;AC的组合是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性质的检验;AD的组合是CO2不支持燃烧,不可燃烧,密度比空气大性质的检验。
答案:(1)C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b端口,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2)溶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能与水反应 (3)CO2+Ca(OH)2===CaCO3↓+H2O (4)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密度比空气大不支持燃烧,不可燃烧
变式训练
1.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
A. B.
C. D.
2.下列所示分别是CO2的制取、收集、验满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3.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填序号),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
(2)取一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将小花的一半用水喷湿,放入装置C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此现象说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在查阅资料时发现镁条能在CO2中燃烧,他在装置D中进行实验,发现镁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热,产生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镁条在C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
课时达标
1.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收集,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A.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2.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石灰石、稀硫酸和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
(1)写出对应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上述仪器还缺__________,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最好选择__________装置来收集氧气。
(3)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的组装应选择__________,选择此收集装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
A 双基过关
1. 下列装置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CO2的是( )。
2. 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
A. 注射器内有液体
B. 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 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D. 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3. 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小明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下图是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有错误的是( )。
4. 请你根据提供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参与实验室气体制备的研究与实践。实验仪器如下图所示(导管、橡皮塞等未画出):
【实验药品】 5%双氧水、稀盐酸、稀硫酸、高锰酸钾、二氧化锰、大理石。
【比较研究】 请填写下表。
制取气体 反应物的状态 反应条件 收集方法 依据
氧气 固体 加热 排水集气法 O2不易溶于水
二氧化碳 固体和液体 常温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践研究】
(1)某同学选用a、b、d、g、j等组装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该同学制氧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是某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部分实验操作,其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
A. 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药品 B. 先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后加热试管
C. 先固定试管,后放置酒精灯 D. 实验结束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3)三位同学根据提供的实验仪器分别设计了下列三套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对设计的装置相互进行了交流评价。其中反应过程可随时添加液体反应物的是____________,能够控制产生气体的速度和量的装置是____________。
B能力提高
5. 某班在实验室上复习课,主题是常见气体的制备,老师要求同学们自己准备了部分药品,并提供了以下装置,请分析同学们的操作后填写下列空白。
(1)赵江同学到医药公司买了10g高锰酸钾准备制取一瓶氧气,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李睛同学自带了石灰石、领取了浓盐酸,把药品都装入A后,将A与E相连接时,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于是提出了以下假设:
假设1:CO2使石蕊试液变红
假设2:H2CO3使石蕊试液变红
假设3: 使石蕊试液变红。
根据你曾经做过的实验,假设 不成立。
(3)王红同学只带来了过氧化氢溶液,要想顺利制得氧气,需要与 同学 (填“赵江”或“李晴”)合作,利用双方的药品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参考答案
课堂导练
① 大理石 ② 稀盐酸 ③ CaCO3+2HCl===CaCl2+H2O+CO2↑ ④ 蜡烛火焰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⑤ 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⑥ 红色 ⑦紫色 ⑧ CO2+H2O===H2CO3 H2CO3===CO2↑+H2O ⑨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⑩ CO2+Ca(OH)2===CaCO3↓+H2O 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碳酸型饮料中含有CO2
变式训练
1.D 2.C 3.(1)CaCO3+2HCl===CaCl2+H2O+CO2↑ B 木条熄灭 (2)用水喷湿的一半小花变红 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 (3)2Mg+CO22MgO+C
课堂小结
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
制取原理: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检验CO2的方法: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横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满
性质:不支持燃烧,且不能燃烧;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能与灼热的炭反应
课时达标
1.B 2.(1)铁架台 锥形瓶 (2)试管 ④⑥⑧ (3)②③⑤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与水反应
课后作业
A 双基过关
1. A 2. D 3. D
4. 向上排空气法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1)2H2O2 2H2O+O2↑(2)B
(3)CaCO3+2HCl CaCl2+H2O+CO2↑ B C
B 能力提高
(1) B; C; 2KMnO4K2MnO4 + MnO2 + O2↑ (2) HCl; 1
(3) 赵江;2H2O22H2O + O2↑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