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二中2009学年第一学期月考试卷
高一年级 物理
(2009.12) 命题、校对:刘彦利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匀速直线运动不是理想模型
平均速度体现了等效替代的物理思想
力的合成是一种等效替代方法,而力的分解却不是
速度、加速度是通过控制变量法获得定义的
关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线代表物体的运动路径
图线的长度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
图线是一条直线,直线上的每一点表示物体所处的位置
从图像上可知物体在任一时刻的位置或任一时间内物体通过的位移
下列几组力中,合力不可能为零的是:( )
3N 11N 6N (B)7N 12N 8N
15N 19N 5N (D)32N 24N 13N
如图所示,细绳MO与NO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则在不断增加重物G的重力过程中( 绳OC不会断):( )
绳NO先被拉断
绳MO先被拉断
绳NO和MO同时被拉断
因无具体数据,故无法判断哪根绳先被拉断
如图所示,直杆OA可绕O轴转动,图中虚线与杆平行.杆的A端分别受到F1、F2、F3、F4四个力的作用,它们与OA杆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则它们对O点的力矩M1、M2、M3、M4的大小关系是:( ).
(A)M1=M2>M3=M4 (B)M2>M1>M3>M4
(C)M1>M2=M3>M4 (D)M1如图所示,水平横梁的一端A插在墙壁内,另一端装有小滑轮B,一轻绳C上端固定在墙壁上,另一端跨过滑轮后悬挂一质量为m=10kg的重物,已知绳与杆的夹角∠ABC=30°,滑轮B受到绳子的作用力大小为:( )
50N (B)86.6N
(C)100N (D)173N
用轻质细线把两个质量未知的小球悬挂起来,如图所示.现对小球a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并对小球b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同样大小的恒力,最后达到平衡,表示平衡状态的图可能是下图中的:( )
二. 多项选择题
若汽车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一致,当加速度减小时,则:( )
汽车的速度也减小
汽车的速度仍在增大
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停止
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
关于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拉力、压力和支持力就其性质而言都是弹力
支持面对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和支持面垂直
挂在电线下面的电灯受到向上的拉力,是由于电线的形变而产生的
物体间有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弹力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滑动摩擦因数只跟接触的两物体的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
若两个物体之间有摩擦力,则这两个物体间一定有弹力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运动物体也能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三.填空题
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落地时的速度是20m/s,它下落时的高度是_________m,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是__________s。
三个大小分别是3N、5N、6N的共点力,它们的合力最大值是__________N,最小值是___________N。
如右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被竖直的木板挡住。若球与斜面,球与木板间的摩擦都忽略不计,则球对斜面的压力是__________,球对挡板的压力是___________。
F1、F2的合力大小随着它们的夹角θ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F1>F2,由图可知,F1的大小为___________N,a的值为__________N
A、B两质点自同一地点出发,如图所示为运动的v-t图,由图像可知,B追上A之前,两质点相距的最大距离Smax=____________m,当t=___________s时,两质点速度相等。
如图所示,光滑的半球形物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球心正上方有一光滑的小滑轮,轻绳的一端系一小球.靠放在半球上的A点,另一端绕过定滑轮后用力拉住,使小球静止.现缓慢地拉绳,在使小球使球面由A到半球的顶点B的过程中,半球对小球的支持力N的大小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绳对小球的拉力T的大小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四.实验题
力的合成和分解实际上是等效代换,合力与它的分力的作用效果应当是相同的。在本实验中,合力与分力所产生的效果是( )
A.把弹簧秤拉到一定刻度 B.把橡皮条拉长不同长度
C.把橡皮条拉向同一方向,拉到同一长度 D.把橡皮条系细绳的一端拉到同一点O
该实验中的三个实验步骤如下:
(1)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绳套.通过细绳套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它与细绳套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记下O点和两个测力计的示数F1和F2.
(2)在白纸上根据F1和F2的大小,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
(3)只用一只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筋,使它的伸长量与用两个测力计拉时相同,记下此时测力计的示数F′和细绳套的方向.
以上三个步骤中均有错误或疏漏,请指出错在哪里
(1)中是 .
(2)中是 .
(3)中是 .
在该实验中,采取哪些方法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A.两个分力F1和F2间的夹角要尽量大一些
B.两个分力F1和F2的大小要适当大一些
C.拉橡皮筋的细绳套要稍长一些
D.实验中,弹簧秤必须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的刻度
五.作图题
画出下列物体受力的示意图
站在匀速上升电梯上时人的受力示意图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三块木块A、B、C,其中除A的左侧面光滑外,其余各侧面均粗糙.当受到水平外力F时,三木块均处于静止状态.画出各木块的受力图
六.计算题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求出:
(1)物体在三个阶段中的加速度大小
(2)物体在前8秒内的位移
如图所示是一根弯成直角的杆,它可绕O点转动.杆的OA段长30cm,AB段长40cm.现用F=10N的力作用在杆上,要使力F对轴O逆时针方向的力矩最大,F应怎样作用在杆上 画出示意图,并求出力F的最大力矩.
如图所示,绳OC与竖直线成30°角,O为质量不计的定滑轮,物体A、B用跨过定滑轮的细线相连。已知B重100N,地面受B的压力为80N。若B静止,此时:
(1)物体B所受的摩擦力多大?
(2)物体A的重力;
(3)OC绳的拉力为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