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北师大版必修一第1章人类探索细胞的历史(共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北师大版必修一第1章人类探索细胞的历史(共4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08-02 12:24: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9张PPT。第1章
人类探索细胞的历史显微镜的发明和使用,使人们看到了平时肉眼看不到的奇妙世界,并且发现了细胞。在多位科学家的不断努力下,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细胞学说。
显微镜的结构怎样?怎样使用显微镜?
什么是细胞学说?细胞学说的内容是什么?
动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有什么区别?一、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显微镜镜座镜柱载物台镜臂通光孔压片夹细准焦螺旋转换器粗准焦螺旋镜筒目镜物镜遮光器反光镜考考你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清洁收镜观察1、取镜安放右手握,
左手托。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不要用手扳物镜!)对光明亮视野放置标本(1)先低后高。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观察。3、观察用低倍物镜观察
放置装片(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侧面观察降镜筒(转动粗准焦螺旋)→左眼观察找物像(转动粗准焦螺旋)→转动细准焦螺旋将物像调清晰。高倍显微镜的使用(2)先降后升。
(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 3)先粗后细。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3、观察下降镜筒观察和绘图4、清洁收镜
1、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如需擦拭目镜和物镜,请用擦镜纸。)
2、 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3、反光镜竖直放置,以防反射光线进入物镜或者灰尘落在反光镜上。
4、最后把显微镜送回原处。基础知识和应用1、放大倍数=目镜x物镜2、倒立的物像:上下左右相反3、视野中污点的判断转动目镜,污点移动的则污点在目镜上,不动的不在目镜上。
移动玻片,污点移动的则污点在玻片上,不动的不在玻片上。
不在目镜、玻片上则在物镜上。4.目镜与物镜的结构及其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

(1)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距装片距离越近,如H1;反之则放大倍数越小,距装片距离越远,如H2。
(2)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反之则放大倍数越大。大少暗近小小多亮远多5、显微镜放大的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
放大倍数变大   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少
  有两种情况:
           10x10 10x40
   细胞单行排列         
     
   细胞均匀分布      
     
扩大4倍82644除以扩大的倍数(4)除以扩大的倍数的平方(42)四、巩固练习1.将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一个视野内
A: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B: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C: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D:细胞数目减少, 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2.功能完好的显微镜,把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一般
A:先用粗准焦螺旋后,后用细准焦螺旋    B:只用粗准焦螺旋
C: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
D:先用细准焦螺旋,再用粗准焦螺旋3.一个细小物体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物体的: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4.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要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5.“b”字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内看到
A:b        B:d      
C:q        D:p6.要将视野内的物象从右侧移至中央,应向哪个方向移动标本
A:左侧       B:右侧   
C:上方       D:下方 7.某学生的显微镜下观察落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比较模糊,这是由于
A:标本切的厚薄不均  B:反光镜未调好

C:细准焦螺旋未调好 D:显微镜损坏二、细胞学说的建立 用高倍镜观察几类动植物及人体组织的细胞装片,描述每一类细胞的特点。观察三、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植物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没有系统这一层次。同时
同地
同种
全部同地
不同种群
全部无机
环境最大注意:单细胞生物属于生命系统的哪个层次? 细胞的结构特点与它的功能有什么关系?通过大量而认真地观察,你能得出哪些结论?思考?1、构成生物体的不同细胞,它们的形态、结构、大小各不相同。
2、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是与其特有功能相适应的。(结构决定功能)
3、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在科学史上,许多科学家对细胞进行了研究,最终建立并完善了细胞学说。人类发现细胞的第一步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所观察到的为死细胞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人类第一次观察到活细胞1838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 细胞是植物体中普遍存在的结构,无论多么复杂的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最小的活的单位。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 外部形态比植物更加多样的动物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一切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些细胞又是按照同样的规律形成和生长的。1855年德国医生魏尔肖 只有细胞才能产生新细胞,即“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学说的内容 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所有的细胞都来自其他细胞。 意义 使动物和植物统一到细胞的基础上,对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达尔文进化论
孟德尔的遗传学
细胞学说三、对细胞的深入探究1、显微水平时期(细胞学经典时期)
原生质论的提出
细胞分裂的研究
重要细胞器的研究
实验细胞学的创立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结构称为显微结构。2、亚显微水平时期电子显微镜的发明。
新的工具和新的技术在细胞研究中的应用。亚显微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称为亚显微结构。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0.2 nm3、分子细胞生物学时期从分子水平研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在细胞代谢、遗传、免疫以及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的分子结构等方面都有重大的发现。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图1、动植物细胞均有的细胞器:
2、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液泡动物细胞特有的结构:中心体自我检测1、显微镜在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作一张流程图,说明几位科学家是怎样建立并完善细胞学说的。开阔眼界20世界的重大发明——电子显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