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昨日的战争8《荷花淀》课件鲁人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版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昨日的战争8《荷花淀》课件鲁人版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8-02 09:35: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8 荷花淀开篇得益课前预习文本精解课堂演练美文赏读素材积累开篇得益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鉴赏:西湖美景历来是文人墨客描绘的对象,“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却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有二:一是虚实相生,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二是刚柔相济,荷叶莲花一般被归入阴柔美,诗人却写得极为壮美,阳刚与柔美,在形象上得到了统一。课前预习一、资料卡片
1.走近作者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现代作家。1936年任小学教师,1937年参加抗日;1944年去延安,1945年回冀中从事写作。“白洋淀派”代表人物,著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散文集《津门小记》、论文集《文学短评》、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孙犁小说语言清新自然、朴素洗练,被称为“诗化小说”。 2.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45年春,当时抗日战争已经进入最后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正在不断发展壮大,抗日根据地也在不断扩大。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根据地的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下,同仇敌忾,奋起抗敌,表现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为保卫祖国、维护民族的独立与尊严,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荷花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为题材,经过精心构思谱写出的一曲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赞歌。3.相关知识
关于“荷花淀派”
孙犁新中国成立前及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纪事》(1958),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一带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战争、土地改革、劳动生产、互助合作以及移风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面,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的鲜明形象,在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他和作家刘绍棠、丛维熙、韩映山、房树民等,在创作风格上有共同的特点:如荷花一样植根于水乡泥土,带着自然的清新纯朴,充满诗情画意,被称为“荷花淀”派,也被誉为“白洋淀派”。二、知识积累
1.字音字形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答案:(1)shǔn jīn yuè wò lǒu lóu niān shǎng xiǎng fú jiǎo diàn bēn bèn zhǎnɡ zhànɡ hénɡ hènɡ bā pá huá huà zǎn cuán(2)形近字组词答案:(2)淀粉 绽放 瞄准 抛锚 撅嘴 一蹶不振 凫趋雀跃 袅娜 枭雄 缰绳 边疆 僵硬2.熟语集释
(1)藕断丝连: ?
(2)铜墙铁壁: ?答案:(1)比喻表面上好像已断了关系,实际上仍然挂牵着(多指爱情上的)。
(2)比喻十分坚固、不可摧毁的事物。也说铁壁铜墙。文本精解一、整体感知
1.结构图解2.整体把握
写战争不写硝烟弥漫,枪林弹雨,冲锋陷阵,却写风景如画的荷花淀里隐蔽在大荷叶下的战士们放枪,投手榴弹……这就是茅盾所说的“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描摹风云变幻”,这也是“诗化小说”取材的特色。孙犁先生是怎样描绘荷花淀优美的景色的?这些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小说先是对优美的夜景作描写。这段著名的景物描写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即环境)、时间,引出了主要人物水生嫂。既写院子里,也写了院子外的淀里: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干净得很。水生嫂身下编成的一大片席,在皎洁的月光下就“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洁白的云彩上”,这两个充满无限想象的比喻把水生嫂编席的劳动场面诗化了。紧接着小说通过水生嫂的眼睛来写淀上的风光:银白的湖水,笼起的薄雾,新鲜的荷花……这幅画面景物描写是清新、明丽的,色调是清净、银白的。作者抓住了这些富有乡土气息的事物,来展现荷花淀的地方风貌,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气氛,将读者带进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境界。这里的景是充溢着人物心中情的景,是景情相生的,因而使作品的意境更加广阔而深邃。小说中还有两处景物描写:一处是几个妇女到马庄探夫未遇,羞红着脸摇船归途中的正午淀上风光,“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没有一只船”暗示了湖面情况的异常,进一步勾画出荷花淀伏击战的典型环境,也为下面到来的激烈战斗蓄势;另一处重要描写是插在妇女们为摆脱鬼子的追赶,把船奋力摇入荷花淀里的时候,“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这里的景物描写暗示了在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战斗,也写出了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克敌制胜的信心。同时对荷花形象传神而充满寓意的描写还暗示着白洋淀妇女成长的前途——粉色的荷花箭成了监视白洋淀的哨兵,昔日的粉妆女人们也将成为保卫家乡的战士。
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是:为人物提供一个明朗清新的环境,渲染了氛围,起烘托作用;情景相生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增添文章的诗情画意;为情节的展开作铺垫。二、局部揣摩
1.“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体会句中“震动”“吮”两个动词表现了水生嫂怎样的心
理活动?参考答案:手指“震动”实际上是心里震惊。因为上战场总会有牺牲,说不定这次夫妻话别就是生离死别,她是不忍离别。但她又借“吮”手指这个动作迅速平复了自己的情绪,因为女人懂得丈夫上前线是光荣的,自己不能拖后腿。这一“震动”一“吮”,把深爱丈夫、不忍离别而又顾全大局、顾及丈夫事业的复杂、缠绵的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参考答案:水生嫂既有中国妇女传统的美德,又具有解放区妇女进步的
特点。
(1)勤劳、善良:她编席子又快又好,可看出她的能干与勤快;丈夫参军,家务劳动得由她承担,她上要奉养公公,下要育护孩子,是传统的贤妻良母型的妇女。
(2)温柔、体贴:丈夫工作晚归,她首先“站起来要去端饭”,丈夫参军没几天,她心里思念丈夫,又偷偷和众伙伴去看望丈夫,对丈夫一往情深。
(3)深明大义:丈夫参军,不拖后腿;丈夫说“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她流着眼泪答应了,体现了她的忠贞。2.分析水生嫂这一人物形象。参考答案:第一个妇女的话体现了她机智伶俐的性格特征,“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明明想去,却说忘了衣裳,借口自然是顺理成章。第二个妇女的话体现了她爽朗率真的性格特点,“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心里怎么想的,嘴里就怎么说,丝毫不掩饰个人的真实想法,对丈夫的思念和关爱溢于言表。第三句是水生嫂说的,“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水生嫂在五个人中是思想较成熟的一个,性格稳重谨慎,想得比较周到。第四个青年妇女快人快语,听了水生嫂的话马上说:“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明白地表示愿意去看丈夫的心理。最后一个青年妇女忸怩含蓄而又天真温顺,“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自己真的不想去?只不过是别的借口别人都说了,只好用婆婆做挡箭牌,这个借口最有趣,言虽假情却真。总之,从全文的内容来看,这段对话描写交代了下文荷花淀伏击战发生的背景,推动了故事情节向前发展。3.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商量着探望丈夫的事。这段对话描写情趣横生、寥寥数语,人物性格便跃然纸上。这几句话塑造了她们什么样的性格特征?从全文看,这段对话描写的作用是什么?4.阅读描写伏击战的段落,具体说明作者是怎样把紧张的战斗情景和日常生活的情趣糅合在一起的。参考答案:我们可以从两个主要场景来分析:一、激烈的伏击战是在清香四溢、色彩鲜艳的荷花淀里发生的。战斗打响以后,女人们发现“荷花变成人了?”这一细节描写生动而逼真,当 “隐蔽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时,妻子们却在紧张的战斗中寻找自己的丈夫,使整个场面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二、在写战士们欢笑着打捞战利品的过程中又有了许多细节描写。当水生好像带着很大的气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后,把纸盒顺手丢在女人们的船上,后来“几个青年妇女把掉在水里又捞出来的小包裹丢给了他们”,一个丢来,一个丢去,渲染了胜利的欢乐气氛,也传达了年轻人之间那种相亲相爱而又略带戏谑的情感。总之,作者把战斗情景与生活细节糅合起来,使作品充满诗情画意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三、开放探究
整个小说如诗如画,就连战斗的场面也富有诗意。
读完小说中的战斗场面描写,你有何感悟?思路提示一:这次战斗轻松、彻底,令人振奋!
思路提示二:战场上的欢笑声,确实能感染人的情绪。
思路提示三:战场上的笑声,更让我感到战争的残酷。世上从来没有“美好”的战争,只要有生命的逝去,就不会是轻松的话题,即使死的是敌人。没有战争,消灭战争才是人类最明智的选择。课堂演练剖析:B A项,加点字的读音依次为diàn、dìnɡ、zhàn、dìnɡ。B项,都读chánɡ。
C项,加点字的读音依次为duò、duǒ、duò、duǒ。D项,加点字的读音依次为bèn、bēn、bèn、bēn。剖析:B A项,生—升;C项,联—连;D项,式—势。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月亮生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
B.几只野鸭扑棱棱飞起,尖声惊叫,掠着水面飞走了。
C.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联。
D.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式就变了。剖析:A A项,两个顿号都改为逗号。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B.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见他这么慌过!
C.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D.(水生)对着荷花淀吆喝:“出来吧,你们!”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   着。?
(2)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什么话,  我吧。”?
(3)但是那些   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聚精会神瞄着敌人射击,半眼也没有看她们。?                  
A.跳跃 嘱咐嘱咐 隐蔽
B.跳动 吩咐吩咐 隐蔽
C.跳跃 嘱咐嘱咐 隐藏
D.跳动 吩咐吩咐 隐藏剖析:A “跳跃”强调“跳”的动作。“跳动”一起一伏地动,不能写出苇眉子动的特点。“嘱咐”告诉对方记住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符合语意;“吩咐”是口语,口头指派或命令,不符合语境。“隐蔽”指借旁的事物来遮掩,符合语境;“隐藏”藏起来不让发现,不符合语境。剖析:B ①曾几何时:时间过去没有多久。②鞠躬尽瘁: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③师心自用:固执己见,自以为是。此处褒贬失当。④口诛笔伐:指用语言文字宣布罪状,进行声讨。⑤如坐春风:如置身于和暖的春风里,形容受到良师的教诲,熏陶。此处望文生义。⑥气宇轩昂:指人的仪表、风度、精神饱满振奋。此处用错对象。剖析:B A项,成分残缺,缺介词“针对”的宾语,应为“针对……的问题”;C项,句式杂糅,“原因是……所致”,将“原因是”改为“由”;D
项,搭配不当,应为“秉持……的工作作风”。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针对近年校园欺凌事件不断发生,专家表示校园欺凌是一个世界各国普遍面对的难题,如何以最大的诚意、最大的善意来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家长、学校、媒体都还需认真思考。
B.专家认为,是否把握好财政运作的“度”,在稳定增长与调整结构之间找平衡,是对地方政府能力的重大考验。
C.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各国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人民币近期对美元贬值主要原因是国际金融市场外部环境所致,人民币不存在持续贬值基础。
D.各级党组织只有当好选人用人的舵手,秉持公道正派的工作,坚决抵制各种歪风邪气,才能营造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美文赏读嘱 咐
孙 犁
与日寇殊死搏斗了8年的水生,随部队经过平原时,请假回家。他在门口遇见了水生嫂,亲热地喊了一声:“你!”
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抽抽搭搭地哭了。水生看见她的白布鞋,知道父亲不在了,心里一阵痛,站了一会儿没动。他走进屋,女人从炕上拖起一个孩子来,含着眼泪笑着说:“这是你爹,成天说人家有爹,自己没爹,这不回来了。”说着已经不成声音。水生抱了一会儿孩子,女人又哄他睡了。孩子的呼吸就像泉水在春天里的阳光下冒起的小水泡,愉快地升起又幸福地降落。她呆望着孩子的脸,好像从来没有见过这个孩子,好像孩子是从别家借来的,好像不是她生的,不是她在那潮湿闷热的高粱地里,在那残酷的扫荡里奔跑喘息,丢鞋甩袜抱养大的。她好像不曾在这孩子身上寄托了一切,并且在孩子的身上祝福了孩子的爹那走的远远的人,“早一天胜利回来吧!”好像她并没有常常在深深的夜晚醒来,向着那不经事的孩子,诉说着翻来覆去的题目:“你爹哩,他到哪里去了?打鬼子去了……他拿着大枪骑着大马……就要回来了,把宝贝放在马上……多好啊!”现在,丈夫像从天上掉下来,她好像想起了过去的一切,还编排那准备了好几年的话,要向现在已坐到她身边的丈夫诉说了。 水生看着她。离别8年,她好像并没有老多少,今年29岁,虽然头发乱而黑,脸孔苍白,可两眼里的光还是那么强烈。他望着她身上那自织自纺的棉衣和屋里的陈设,身上心里,都表现出的是一种深藏的志气。这支撑着他闯过了无数的关口。水生告诉女人,自己在外想家。“我们可常想你,黑夜白日,你能猜猜我们想你的苦情吗?我们想你,可没有想叫你回来,那时日本人在村边。可夜里一觉醒来,我就想,你能像天上星星在我眼前晃一晃就好了。可是能够吗?”
“这不回来晃一晃吗?明天早起去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同志们都来了。”女人一听呆了,低下头,好半天才说:“明天我撑冰床去送你。”
鸡叫三遍,女人给水生做了饭吃。这是一个大雾天,地上堆满了霜雪。女人把孩子叫醒,穿得暖暖的,背上冰床,锁上梢门,送丈夫上路。出了村,她要丈夫到爹的坟上去看看。水生说等以后回来再说,女人不肯,她说: “你去看看,爹一辈子为了我们。8年,你只在家里待了一个晚上。爹叫你出去打仗了,是他一个老年人照顾了咱们全家。这是什么太平日子呀?整天价东逃西窜。因为你不在家,爹对我们娘俩,照顾得唯恐不到。只怕一差二错,对不起在外抗日的儿子。每逢夜里一有风声,就不管风里雨里,多么冷多么热,老人背上孩子就跑,累得哮喘咳嗽。是这苦日子、遭难的日子、担惊受怕的日子把老人家累死了。还有那年大饥荒……” 
在河边,他们上了冰床。女人轻轻跳上后尾,像只蜻蜓爬上草。轻轻用竿子一点,冰床就飞起来,像离开冰面行走,摧起的冰屑打起团团旋花。她的围巾向后飘起来,脸冻得通红。前面一条窄小的冰缝,水在里面汹汹地流,她只说了声“小心”,两脚轻轻用劲,冰床像受惊的蛇,抬起头来蹿了过去。水生警告她:“你疯了吗?慢些!”女人没言语,呆望着丈夫,停了一会儿,轻轻地喘了两口气,说:“你知道,我心里很乱。8年我才见到你,又送你去。我为什么撑得这么快?为什么急着把你送到战场去?是想你快去打鬼子,打败我们的敌人,你才能再快回来,和我见面。我们这些留在家里的女人,最盼胜利。我们在地洞里、在高粱地里等这一天,这天来了,我们的高兴是不能和别人说的。” “进攻我们的敌人,是坐飞机来的;他们躲在后方,与妻子团聚了八九年。他们来了,可把我们的幸福打破了,他们打破了我们的心,他们罪孽这么重,一定要把他们全消灭。”
太阳从冰面上升起来,冲开了雾,形成了一条红色胡同,扑到水淀中央没有边际的冰场上,照在冰床上。女人说:“爹活着时常说,水生出去是打开一条活路,打开了这条活路,我们就能活,不然我们就活不了了。8年来,他老人家焦愁死了。如今国民党又和日本人一样,想把我们活着的人逼死。你记着爹的话,向上长进,不要分心,好好地打仗。8年过去了,时间不算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就等你到死!”
到了目的地,水生上了岸,望着呆呆站在冰床上的女人说:“快回村里去暖和暖和吧。”女人忍住泪,笑着说:“快去你的吧。记着,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胜利的消息。” 赏析:《嘱咐》是《荷花淀》的续篇。《嘱咐》最后完成了对水生女人的性格刻画:一个成熟的革命战士。小说并未写她在抗战中如何出生入死经受严峻的考验,而是描述了经过生离死别后,水生突然回家小住一晚的种种情景。这是水生女人和水生夫妻感情关系的发展,也是夫妻感情关系掀开的新的一页。她依然活泼要强,只是代替几分天真的,是沉着干练;她的爱情依然坚贞深沉而且变得更热切。她更深刻地理解了战争与爱情的关系,因而也更能控制自己的感情。《荷花淀》中她曾答应丈夫的嘱咐,而到这里变成她嘱咐丈夫了。她主动嘱咐水生:“你记着爹的话,向上长进,不要分心,好好地打仗。只要你还在前方,我就等你到死!”她懂得作为一个妻子,对上前线的丈夫应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于是,在大雾弥漫的黎明,她熟练地驾着冰床,边嘱咐边送丈夫踏上征途。水生女人是孙犁用革命现实主义的抒情笔触塑造出来的劳动妇女的光辉典型。素材积累【内容素材】
文如其人。孙犁一生淡泊名利,深居简出,为人低调,爱憎分明。作家谢大光在《孙犁印象记》中说得好:“孙犁的作品和他的为人是完全一致的,可以信赖的。这里可以借用他在纪念俄国作家契诃夫时所说的一段话:‘我们只能从他的作品认识他。……对于像这样一个真诚的作家,我们只要认真地阅读他的作品,便可以全面地理解他了。’”
【适用话题】
高山景行,走近名人,真诚。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