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山水神韵游褒禅山记课件鲁人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版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山水神韵游褒禅山记课件鲁人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8-02 09:5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游褒禅山记?自读文本开篇得益课前预习文本精解课堂演练美文“悦”读素材积累开篇得益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毛泽东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鉴赏:劲松在暮色苍茫、乱云飞渡中依然从容,其刚劲可见一斑;而要一览仙人洞风光,须登高涉险。“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一代伟人笔下的境界与千年前政治家王安石的理念何其神似!课前预习一、资料卡片
1.走近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今属江西)人。二十二岁中进士,派往扬州任淮南判官。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升宰相。在神宗的支持下,他主持变法。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和新法自身存在的问题,变法失败。熙宁七年四月,罢相,出知江宁府。封舒国公,改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
成就:他的散文创作以政论文成就最为突出。诗歌内容多反映人民疾苦和社会问题。晚年闲居时写的小诗风格有变化,融情入景,含蓄隽永。一生著述很多,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评价: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列宁曾评价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2.写作背景
公元1051~1054年,王安石任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通判,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4月,辞官回家探亲,与两位朋友和两个弟弟在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同年7月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文,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想。3.相关知识
(1)记
“记”是一种文体,一般用于写人、记事,也有用于状物抒情说理的。这种文体,其表达方式往往是记叙、描写和议论、抒情紧密联系,综合运用。在结构上,或开门见山,亮出观点,再记叙状物加以证明;或先绘景状物记事,然后顺势归结,道出哲理;或将情志、事理蕴涵于写景记事之中。《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就是这类作品的典型。(2)关于“理想”与“信念”的名言
①当大自然剥夺了人类用四肢爬行的能力时,又给了他一根拐杖,这就是理想!
——高尔基
②理想会有反复,信仰坚定不移;事实一去就不复返。
——歌德
③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托尔斯泰
④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苏格拉底
⑤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
——罗曼·罗兰⑥在需要面前,一切理想主义都是虚伪的。
——尼采
⑦宁肯孑然而自豪地独守信念,也莫不辨是非地随波逐流。
——丘吉尔
⑧对我们帮助最大的,并不是朋友们的实际帮助,而是我们坚信得到他们的帮助的信念。
——伊壁鸠鲁
⑨人有了坚定的信念才是不可战胜的。
——贝蒂⑩有必胜信念的人才能成为战场上的胜利者。
——希金森
信念!有信念的人经得起任何风暴。
——奥维德
一个崇高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成为壮举。
——华兹华斯二、知识积累
1.通假字“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2.一词多义动词,观察名词,景象名词,道路动词,说名词,碑文名词,残存的文字形容词,平常,寻常副词,常常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连词,然而形容词,对,正确介词,对。对于介词,在介词,引进动作的对象代词,代指碑,它的代词,它代词,自己代词,那个副词,岂,难道语气助词,无实在意义3.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作动词,筑舍定居 名词活用作动词,命名 名词活用作动词,说明 名词活用作状语,在一侧 动词活用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动词活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照明 副词活用作动词,尽兴 4.古今异义十分之一 对这件事 不同于一般 求学的人 到了……(的地步) 5.特殊句式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
(2)所谓“前洞”也( )
(3)此余之所得也( )
(4)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
(5)而卒葬之( )
(6)有碑仆道( )
(7)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
(8)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
(9)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
(10)然力足以至焉( )判断句判断句判断句介词结构后置句省略句省略句省略句省略句省略句省略句6.名句默写
(1)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 .
,往往有得, ”,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2)“ , ”,照应“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3)“ , ”,照应“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4)“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强调了“志”的重要作用。
(5)“有志矣, , ,亦不能至也。”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力”才能实现。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6)“有志与力, , ,亦不能至也”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
(7)“然力足以至焉, , ”,是说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
(8)“ ,可以无悔矣, ?”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其孰能讥之乎文本精解一、整体感知
1.结构图解2.整体把握
游览褒禅山让作者有了深深的人生感悟,为了写出这种独特的人生体验,作者是如何行文的?参考答案:文章第1、2段,主要用记叙方式,写游山的见闻及经过。为下文议论说理打下基础,埋下伏笔。第3段由一“叹”承上启下,引领第3段的议论——分析古人为什么总有所得的原因;用世人避难就易,同古人的“求思”精神作对比;然后阐述了“志”“力”“物”之间的联系;最后强调只要“尽吾志”,即使没达到目的,也可无怨无悔,别人也不会讥笑自己。第4段呼应第1段对仆碑的记叙,指出治学不应该盲从,以讹传讹,而应该经过自己深入独立的思考再谨慎地选取其中合理的部分。二、局部揣摩
1.第3段可分几层意思?你对作者在文中所说的道理如何评价?参考答案:五层意思:①用一“叹”字紧承上文,领起全段。②以古人作为立论的标准,从“求思”的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分析了古人“往往有得”的原因。③拿世人的避难就易,同古人的“求思”精神对比。④阐述宏伟目标,险远的道路和“志”“力”“物”三者的内在联系。⑤强调只要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即使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作者揭示了“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首先要有志,虽然有矢志不渝的决心,但力量不足也不行;尽管志向坚定,力量充足,然而到了幽暗昏惑之境地,如果没有外物相助,也不能至。既强调了“力”与“物”这两个客观条件的作用,反映了作者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又强调只要尽己之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亦可“无悔”“无讥”,体现了作者朴素的辩证观点。作者在这里所论述的既是游山之所得,又是治学处事之理,也是成就一切事业之道。这对于我们治学、处事、创业都有很大启发。 参考答案:作者认为治学不应当轻信盲从、以讹传讹,而应该“深思而慎取”,也就是要经过自己头脑的认真辨析思考,然后谨慎地采取其中合理的部分,扬弃那些有谬误的东西。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作者从第一段的“有碑仆道,其文漫灭”,联想到“古书之不存”;从“音谬”联想到“谬其传”的情况不可“胜道”,自然地得出治学必须“深思慎取”的结论,逻辑十分严密。 2.第4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生发出来的?参考答案:作者游褒禅山,本来是一次平常的游历活动,但却从中悟出了人生哲理——从前洞后洞游人的多少悟出“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从“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悟出“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由此再引申一步,就得出了“非有志者不能至”的结论。然后将这次游山而未能“极夫游之乐”的教训升华到理论上来,具体分析了“至”的几个条件,最后得出“尽吾志”的观点——这正是“求思之深而无不在”的结果。由此可见,“尽吾志”的观点跟“深思而慎取”的观点是有联系的。“尽吾志”的观点是在“深思而慎取”的基础上产生的;有了这个观点,又能反过来促使人们“深思而慎取”,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本文作者强调的是“尽吾志”的观点,将它置于主要位置,只是在文末略提“深思而慎取”的观点,这种布局方式是恰当的,既突出了全文的主旨,又不忽略它的次要方面。 3.本文由“不得极夫游之乐”生发出“尽吾志”的观点,由“仆碑”生发出“深思而慎取”的观点,这两个观点彼此有联系吗?三、开放探究对《游褒禅山记》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一般人认为学贵有志,那么“志”在学习中处于一种怎样的地位?我们应当怎样看待“志”的作用?思路提示:记褒禅山后洞之游,因受“怠而欲出者”的影响,“不得极夫游之乐”,回来以后,悔恨之情不能自已,同时悟出治学之道与此相类似,因此作文,劝喻人们在学习中必须深入思考,谨慎选取,而不可浅尝辄止,人云亦云。可是,这篇文章的主题,却一直被人们理解为是说学习贵在有志。古人如此看,今之人也如此看。我们认为把这篇文章的主题归纳为有志是不够准确的。有志是在学业、事业中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王安石此文不是在强调有志,而是在能否深入到险远地方见非常之观的诸多条件中,强调了“不随以止”的这一面,只要我们对原文稍加分析,是不难明白这一点的。 课堂演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剖析:C项中“父”读fǔ。C基础知识剖析:①⑤是连词,因为;②表并列;③表顺承;④是表目的连词,用来。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A.①因为 ②而,表并列 ③表承接,可不译 ④用来 ⑤因为
B.①因为 ②由于 ③而 ④来 ⑤因为
C.①因为 ②而,表并列 ③表承接,可不译 ④因为 ⑤因为
D.①因为 ②而 ③而 ④用来 ⑤在3.下列加点的“然”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B剖析:B项与例句“然”都是“可是”之义。A、C项“然”的意思是“……的样子”。D项“然”的意思是“这样”。4.对下列各句中“于”字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C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④⑧/②③⑤/⑥/⑦/⑨
C.①④/②③⑤/⑥/⑦/⑧/⑨
D.①④⑤/②③/⑥/⑦/⑧/⑨剖析:①④介词,在;②③⑤介词,对,对于;⑥介词,比;⑦被;⑧到,回到;⑨向。剖析:A项,“侧”是名词作状语;C项,“明”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D项,“幽暗昏惑”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B美文“悦”读美在尽力
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我们可以不完美,但我们努力。
——毕淑敏
人总是那么奇怪:茫茫雪原上,留下坚定笔直道路的人总懊悔错过了沿途烂漫的风景,行色匆匆;一路弯弯曲曲赏尽风景,尝尽生活滋味的人又抱怨自己人生为何走得如此艰难,为何那“两点间线段最短”的公理未渗透人心?奇怪的人们望着身后的那一串或直或曲,或深或浅的脚印而迷茫而思索。其实,无须懊悔,无须抱怨,抑或笔直而辉煌,抑或蜿蜒而惨淡,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雪原上留下与众不同的那份全属自己的道路,你就坐拥了人生的美丽。 还记得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过他自己走过人生的一句贴心感受:“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尽吾志”即尽自己最大努力,则可以无悔矣。而“力足以至焉”而不至,就会同美国第39任总统吉米·卡特一样为人嘲笑。1946年,年轻的吉米·卡特从海军学院毕业后,遇到了当时的海军上将里·科费将军,将军让他随便说几件自认为比较得意的事情 。于是,踌躇满志的吉米·卡特得意洋洋地谈起了自己的海军学院毕业的成绩:“在全校820名毕业生中,我名列第58名。”他满以为将军听了会夸奖他,孰料,将军没有,反而问道:“你为什么不是第一名?你尽自己最大努力了吗?”卡特满脸惊愕,继而,羞愧得脸红。后来,吉米·卡特牢牢记住这句话,每走一步,每烙上一个生命脚印,他都问自己:“你尽自己最大努力了吗?”正因为这样,他不再在乎脚印的直或弯、深或浅,只要每一个脚印里留着奋斗的力量,只要每一段人生路上都洒满了努力的汗水,只要蓦然回首人生的时候,能摸着自己均匀跳动的脉搏说一句:“我努力了”,他就满足了。 有时候觉得人生总是走得很累,迈步之前要选择岔口,立起航向,每走一步,要调整步伐,要追赶前列,走累了歇歇的工夫里,又忍不住回首看看人生路上的那一串自己的脚印,与他人的一比,或许弯得人心颤,浅得人心酸。头脑不免闷热,眼前也甚迷茫,那一句“道路该怎么走”扯得神经发酸,那么想想虽然在臭气熏天的垃圾堆里,拾着破烂却能骄傲地说“劳动了就是美的,尽自己最大努力了就无悔”的叶辛夫妇,那么想想走过高考落榜阴影,尽全力办起芳香四溢的馨园主的孙长亮,那么静心念念那“天空没有留下我的痕迹,但我飞过”的佳句。
用真心演绎生活,尽全力走好每一步人生,那你的道路就是美的极致。 赏析:全文紧扣“美在尽力”主旨,由生活实例到王安石文章与美国总统卡特,由叶辛夫妇到孙长亮再到泰戈尔的名句,材料翔实而典型,极富说服力。
文章题记总领全文,由生活引出话题,从古到今,中外结合,正反对照,结尾收束简洁有力,结构严谨。
文章内容厚实,尤其是首尾叙写几种不同的道路时,画面清远,并蕴涵人物形象,语义丰赡,意境深远。
从“人与路”的关系中,作者提取出“美在尽力”的观点,洞察社会现象,直指人性弱点,观点深刻,很值得人们深思。素材积累【内容素材】
《游褒禅山记》告诉了我们四个道理:第一,王安石把治学处世比为游山,在游览中总结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不能至”的深刻道理,从而勉励自己和读者在治学、处世、创业的道路上坚定自己的志向,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攀登风光无限的险峰。第二,自信是一种良好的素质,盲从则是可悲的行为。要想不盲从,就得有自信。王安石曾与四位朋友去游褒禅山的一个山洞,“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本来渐可探得奇景,但有一个人害怕了,说“不出,火且尽”,结果,大家退出。退出之后,大家才发现,“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但已“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王安石因盲从而后悔。第三,志、力、物三者,可以说是我们成功的三大要素。有远大的志向,还得有真才实学,最好还能获得某些帮助,或者良好机遇。第四,王安石在游褒禅山的过程中发现“有碑仆道”“花”“华”音讹,于是生发出“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的感慨。其实,不仅做学问应深思慎取,在生活中,做人做事都应如此。【适用话题】
尽志无悔;不要盲从;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自信;敢于坚持自己的主见;深思慎取;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伟大与渺小;生命的价值;追求;成才的条件;目标与现实;贵在坚持;人贵有志。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