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13 致蒋经国先生信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书信的有关知识,体会文中蕴含的深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说理与反驳相结合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目标2和3。
指导法、朗读法、品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多媒体、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播放《七子之歌》,说出歌曲抒发的情感)《七子之歌》抒发的是澳门人民渴望回归祖国的浓浓思念之情,“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这深情的歌声敲打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上,它是民族的悲情,是游子的呼唤。1982年7月24日,一直为统一大业奔走的廖承志先生给当时在台湾的国民党中央主席蒋经国去了一封信,字里行间的民族主义,洋溢着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感人肺腑,荡气回肠。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致蒋经国先生信》。
二、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廖承志(1908—1983),广东惠阳人,中国民主革命家廖仲恺之子,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为祖国的统一事业做出重大贡献。
(2)背景链接
1982年7月,身为中共中央对台工作小组组长的邓颖超看到蒋经国在台湾发表的一篇悼念父亲蒋介石的文章,文中思乡之情浓浓。邓颖超立即召集对台小组开会研究,建议由副组长廖承志给当年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窗蒋经国先生写一封公开信。
2.生难字词
(1)字音
把晤(wù) 咫尺(zhǐ) 悖谬(bèi miù) 东隅(yú)
苟同(gǒu) 珍摄(shè) 赘言(zhuì)
绸缪(chóu móu) 难辞其咎(jiù) 同捐前嫌(xián)
(2)词义
【幼时同袍】形容幼年时关系亲密。“同袍”,多为军人互称,泛指朋友、同年、同僚、同学等。语出《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政躬违和】指蒋经国患病。政躬,对执政首脑身体的尊称,犹尊体。违和,不平和,即生病。
【同捐前嫌】共同抛弃过去的嫌怨。
【难辞其咎】难以推卸罪责。咎,罪过。
【巧言令色】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令,美好。
【毋庸赘言】无须说多余的话。
【未雨绸缪】原指趁着天还没有下雨,预先修理房屋门窗。后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束装就道】整装上路。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听朗读,自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第1段:回顾当年友情并表达自己的牵挂之情。
第2段:提出写信的目的,希望两党和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第3段:作者希望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在蒋经国手中完成,而早日解决对各方都有利。
第4段:回顾历史,并希望蒋经国在台主政时完成国共第三次合作。
第5段:从“于公于私”两方面劝说,希望蒋经国实践祖国统一大业,达到忠孝两全。
第6段:希望蒋经国早日作出抉择,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第7段:表达阔别情思,并希望早有回音。
第8段:问候蒋经国的家人。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了解
1.当时台湾方面有哪些不利于统一的言论?对此作者表明了怎样的态度?
交流展示:不利于统一的言论: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罪人”“投降”“屈事”“吃亏”“上当”“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台湾“经济繁荣,社会民主,民生乐利”。
作者的态度:“余期期以为不可”“实相悖谬”“实难苟同”“未免自欺欺人”自己“于公于私理当进言”。
2.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劝说蒋经国先生的?
交流展示:主要从三个角度来劝说:一从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及亚太地区局势稳定和世界和平角度来劝说(民族利益);二从回顾国共两党的合作历史,希望两党合作共图振兴中华大业的角度来劝说(历史责任);三从忠孝的角度劝说(个人抱负)。
3.作者为何特意举出蒋介石的骨灰迁址的事情?这样写有什么特别的含义?
交流展示:作者想用传统的乡情来打动蒋经国。作者通过许多小事情或细微的地方来不断推进文章的内容,并逐步铺开感情。
4.引用鲁迅诗句有何作用?
交流展示:意在劝其捐弃前嫌,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表达出作者期盼世界和平、祖国统一的深情及当年旧友的真诚思念。
5.文中“愿弟慎思”“望弟再思”“尚望三思”这三句话对内容的推进和感情的表达起了什么作用?
交流展示:第3段:作者认为祖国和平统一乃千秋大业,如果顺历史潮流而动,受世人推崇,名垂青史,如果逆历史潮流而动,将难辞其咎;第4段:作者认为国共两党曾有过两次成功的合作,都给国家民族作出过巨大贡献,希望蒋经国先生负起第三次国共合作的重要责任,这也关系国民党的兴亡绝续,希望蒋经国先生审时度势,作出正确的选择;第5段:作者肯定蒋经国先生的一片孝心,希望他能将其扩大为民族感情,实践于统一大业,做个忠孝两全的人。“愿弟慎思”“望弟再思”“尚望三思”这三句话使表述的内容层层深入,由国家民族的利益至个人的抱负前途,表现出作者为对方设想周到,关怀备至。此三句作为三段文字的结束语,层次清楚,结构严谨。
步骤四 深层探究 局部突破
读课文,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1.近闻政躬违和,深为悬念。人过七旬,多有病痛,至盼善自珍摄。(第1段)
交流展示:(我)最近听说你身体有病,心里非常挂念,人过了七十岁就会经常有病痛,衷心地希望你能够自己好好地保重身体。
2.余期期以为不可。世交深情,于公于私,理当进言,敬希诠察。(第2段)
交流展示:我真挚恳切地认为你不可以(这样做)。(我们之间)有两代以上的交情,感情深厚。(无论)从国家还是从个人的角度,(我)按道理都应该向你提出意见。希望你明察真理。
3.吾弟尝以“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自勉,倘能于吾弟手中成此伟业,必为举国尊敬,世人推崇。(第3段)
交流展示:你曾经用“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谋求利益时应当先谋求人民的利益,求取名声应当求取流芳百世的好名声)自我勉励。如果能够在你的手中实现祖国统一的伟大事业,你必定被全国人民所尊敬,被世世代代的人们所推崇。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要着重注意这两个方面。内容上:此信写的是廖承志同志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与蒋经国先生进行了推心置腹的恳谈,信的内容微言大义,语短情长,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语言上:全文气质凝重,文采斐然,句式长短相宜,词语顿挫有节,音调高低抑扬,余韵久远,其味无穷。
2.拓展延伸
请收集谦词敬语,并在同学间交流。
交流展示:
求人办事说拜托,请改文章说斧正,向人祝贺说恭喜,老人年龄说高寿,看望别人说拜访,送人礼物说笑纳,送人照片说惠存,欢迎购买说惠顾,希望照顾说关照,赞人见解说高见,归还物品说奉还,请人赴约说赏光,对方来信说惠书,自己住所说寒舍,
请人谅解说包涵,宾客来到说光临,等候别人说恭候,未及迎接说失迎,请人勿送说留步,请人决定说钧裁,陪伴朋友说奉陪,中途退席说失陪,求人帮忙说劳驾,请人指点说赐教。
3.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4.完成《名师测控》本课内容。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通过这篇书信的教学,回想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课堂气氛很好,师生合作融洽,基本按我教学设计中的任务完成,学生表现得很积极。可能学生对政治方面了解甚少,在拓展延伸这一块学生交流不够,应引导学生多了解。学生着重关注了内容上:此信写的是廖承志同志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与蒋经国先生进行了推心置腹的恳谈,信的内容微言大义,语短情长,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语言上:全文气质凝重,文采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