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给巴特勒的信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赞美圆明园的精妙语句及反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综合运用对比、衬托等多种表现手法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领会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目标2和3。
自主、合作、探究法。
多媒体、相关课件。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在18世纪的中国,历经数代帝王的苦心营造,一座辉煌的“万园之园”展现在世人面前。但随之而来的一场浩劫使这座名园化为灰烬,仅留下几根石柱见证这段屈辱的历史。(展示圆明园残迹的照片)造成这一浩劫的是当时的英法联军。这时候,欧洲有一位伟大的文豪站出来愤怒谴责这两个国家制造的这一暴行,义正词严,大义凛然,发出了正义的呼声,举世震惊。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朗读雨果的这封《给巴特勒的信》。
二、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雨果(1802—1885),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是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和小说家之一。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等。
(2)背景链接
1856年10月英法两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洗劫并焚毁了这座举世闻名的园林。当时率领法国远征军胜利归国、红极一时的巴特勒写信给大文豪雨果,希望能被赞誉。结果雨果却在回信中毫不客气地怒斥无知匹夫毁坏了世间罕见的伟大建筑圆明园,表达了对中华文明的由衷仰慕和热情赞扬之情!
2.生难字词
(1)字音
赃物(zāng) 箱箧(qiè) 制裁(cái)
给予(jǐ) 恍若(huǎng) 琉璃(liú lí)
珐琅(fà láng) 眼花缭乱(liáo) 惊骇(hài)
晨曦(xī) 瞥见(piē) 掠劫(jié)
(2)词义
【赃物】贪污受贿或盗窃来的财物。
【箱箧】箱子。
【制裁】用强力管束并惩处,使不得胡作非为。
【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全部失去。
【不可名状】没法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先听录音正音;接着默读,理解文意;再大声读,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4):赞美圆明园。
第二部分(5~10):讽刺侵略者。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了解
1.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展示:(1)站在人类的立场,立场明确,态度坚定,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和辛辣讽刺。(2)对被侵略者和被掠夺者表示巨大同情,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2.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交流展示: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
3.雨果用哪些词语称呼、评价圆明园?
交流展示:“世界奇迹”(总称)“巨大的典范”“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恍若月宫的建筑”“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亚洲文明的剪影”。
4.雨果通过什么语言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请从文中找出。并说明使用这种语言有什么作用?
交流展示:通过反语来谴责,如“更彻底”“更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全部赞誉”。使用反语的作用是讽刺。
步骤四 深层探究 局部突破
请你说说结尾两句话有什么含义。
交流展示:结尾作者再次指出英法联军自诩的远征中国的成就是彻头彻尾的无耻的偷窃,以辛辣的讥讽点明主旨,收束全文。
四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同学们,岁月抹不去历史的痕迹,名胜的耻辱,让我们记住圆明园的这片断壁残垣,记住这段历史,努力学习、奋发图强,为我们的祖国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2.拓展延伸
在外人掠夺我们国家财富的时候,我们的百姓为什么会旁观、哄抢?
交流展示:有人说老百姓有三种:第一种是奴隶,或者叫顺民;第二种是盗贼,或者叫暴民,第三种叫“人民”。奴隶是被人欺压的,暴徒是欺压别人的,这两种人都算不得“人”,真正的大写的“人”是既不会被人欺压,也不会欺压别人的。中国历史上多有做奴隶的顺民,多有做盗贼的暴民,少有独立自主的“人民”!1860年,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时候,奴才们在旁观、迎接;暴徒在抢劫。
3.布置作业
(1)品读课文,思考“练习二”。
(2)收集近年有关圆明园的新闻一至二则。
4.完成《名师测控》本课内容。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通这《给巴特勒的信》这篇书信的教学,我想起几千年前的姜子牙说过一句名言:“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为了保护属于我们的“圆明园”,为了不做奴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雨果学习。爱国不等于爱政府,爱国是要让自己的祖国变得文明。如果这个政府是像1860年的法国政府一样野蛮或者是像清政府一样腐败,那么,每一个爱国的人都有责任批评它,改变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