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1.大青树下的小学
部编版 三年级上
第二课时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导入
说一说
同学们,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你都知道哪些?
壮族
藏族
维吾尔族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新知导入
朝鲜族
回族
满族
复习检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再来看一下这些字词认识了吗?
早晨
艳丽
汉字
鲜艳
衣服
安静
装扮
粗心
读书
电影
停止
自读课文
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能借助课文联系自己的校园生活,展开想象说一段校园生活场景;
(3)能借助课文中的语句和资料,了解大青树下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我 来 组 词
精读课文
一、 朗读课文,思考可以分成几部分?各部分大意是什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上学路上的景象。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上课时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总写大青树下的学校的美丽。
精读课文
二、 品读课文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
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1.文中划线使用了什么句式?使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
本句是排比句,“从”字开头的排比句写出小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地方。
精读课文
2.文章中一共提到了几个民族,作者运用了什么句式,体现了什么?
5个民族,运用“有…有…有…还有…”句式,体现了这所学校的民族特色,表明学校的学生多,而且都是来自不同的民族。
识字解词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因为这个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有汉族、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和德昂族。
穿戴不同
精读课文
3.这个学校的学生为什么穿戴不同?
识字解词
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读到“绚丽多彩”眼前就出现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 不同民族服装各具特色 ,把学校装点得更加美丽。
绚丽多彩
精读课文
4.读了这段话中的绚丽多彩,你能够联想到什么?
写出了学校生活的美好,表达了孩子们来到学校时的欢快心情,深化了民族小学团结欢乐的特点。
精读课文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5.这句话描写了什么?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精读课文
三、 品读课文第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
1.上课了,学生们在干什么?下课了同学在干什么?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精读课文
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2.这段文章中描写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精读课文
作者采取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些写可以使文中更加生动,形象。
树枝
鸟儿 拟人化 窗外的“静”
蝴蝶
这时候,场内十分安静,小雨不下了,知了不叫了,蜜蜂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观看同学们赛跑。
仿说仿写:
精读课文
3.谈谈,你对文章中“安静”一词的理解?
通过对窗外景物的描写,突出了“安静”二字,小动物静止不动是为孩子们的书读得好听所吸引和不忍心打扰孩子们的学习,感受到孩子们读书读得认真,读得入情入境,读得有声有色。
精读课文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4.作者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精读课文
这句话描写了孩子们课下玩耍的情景。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小鸟、松鼠、山狸写成了会看热闹的人,说明孩子们生活得很幸福,愉快心情,同时突出了学校的特点,为学校增添了欢快、活泼的气氛。
精读课文
四、 品读课文第三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精读课文
1.这段文字中描写了哪些哪些景物?
古老的铜钟
美丽的凤尾竹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这就话流露出了作者的自豪之情。
精读课文
2.你从“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这句话中读到了什么感情?
精读课文
五、 回顾课文,总结全文
1.课文主旨
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民族小学的自豪与赞美之情。
(1)大量使用排比句。文章的第一段使用了3个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有节奏感,琅琅上口,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
(2)结尾点题。点题是用简单的话把文章的中心表达出来,在结尾点题,可以让文章结构完整,直接抒发情感。
精读课文
2.写作方法
拓展阅读
“叮铃铃,叮铃铃”清脆的下课铃响了,老师刚宣布下课,同学们就一窝蜂地涌出教室。原先冷冷清清的操场变得热闹起来,像一个欢乐海洋,充满欢声笑语。
课后十分钟
拓展阅读
你看,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正在激烈地打乒乓球呢!那位大哥哥刚发出球,对方就来了个猛球。大哥哥不幸被乒乓球打中了脸。哈哈!哈哈旁边的小观众开怀大笑。之后,大哥哥毫不示弱,捡起球,继续打起来。打得太精彩了!小观众们又叫了起来。
拓展阅读
哟!这边还有大哥哥打篮球呢!那位大哥哥边跑边运着篮球,向篮框奔去。这时,大哥哥猛一跳,正想进篮。突然另一个哥哥也跳上去,把球拍走了。加油!加油!旁边的同学给球员们鼓劲儿。
快来看这儿,有一些同学正在玩方阵的游戏。在大正方形里面的同学正在往正方形外用脚点点
瞧!那儿还有一些低年级同学正在玩老鹰捉小鸡。小鸡排了一个很长的队,还有一个男同学当老鹰。
拓展阅读
呀!那儿还有一伙女同学在跳皮筋。她们跳的种类多种多样。她们轻盈的身子在皮筋上碰来碰去,像一只只燕子在快乐地飞舞。
同学们在下课时玩的游戏多种多样,丰富极了。
叮铃铃,叮铃铃同学们伴着愉快的铃声,高兴地跑进了教室,热闹的操场又恢复了平静。
这所学校学生来处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穿戴不同,却在一起上课、一起读书、一起跳舞、一起游戏,而且这儿的山林里的朋友都可以到学校听讲……。
课堂练习
1.阅读了课文的第一段 你觉得这个学校的特别之处在哪里?
课堂练习
2.请你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大家在大青树下是怎样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的,并选择其中一项写一写当时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跳得可精彩了!一会儿像是孔雀在林中散步,一会儿像是在小溪边喝水、梳理羽毛…… 一只只小孔雀美丽极了。
课堂练习
3.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课堂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园里的花真多呀!有美丽的牡丹,有纯洁的百合,有浪漫的玫瑰,还有浓香的月季……
请你运用“有……有……有……还有……”句式造句。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大青树下的小学》练习
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写一写。
qiú dú tínɡ
篮( ) ( ) 书 ( )下
cū yǐnɡ shuāi jiāo
( )心 ( )子 ( )
多音字组词。
鲜 xiǎn ( ) 好 hào ( )
xiān ( ) hǎo ( )
奇 jī ( )
qí ( )
三、把词语与解释连起来。
鲜艳 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打扮 鲜明而美丽。
绚丽多彩 树木的主干与旁枝。
好奇 指粗大而结实。
招引 绚丽,灿烂美丽。形容色彩丰富华丽。
粗壮 修饰装扮出来的样子。
枝干 吸引。
四、词语连连看。
跳 课文
做 孔雀舞
读 游戏
欢唱的 小鸟
洁白的 老师
敬爱的 粉墙
排序:课文写了下面三个场景,请按顺序排列,加上序号。
( )下课了,大家一起开展活动。
( )早晨,小学生来到学校。
( )上课了,大家一起读课文。
六、按照课文内容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我知道课文第一段的第一句写了四个民族的学生一起上学的情景。( )
2.我知道本文第三自然段写的是同学们课上认真读书和课下尽情玩耍的场景。( )
3.读完课文我知道这是一所美丽、团结、和睦的学校。( )
4.本文描写的这所学校特别的地方在于不同民族的孩子们在同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
七、课外阅读。
我的学校里校园生活丰富多彩,令人回味无穷( )。
每当星期一早晨举( )行隆重的升旗仪式一开始,就听小主持人热情高昂的话语:“升旗!”紧接着就是鼓号队敲锣打鼓吹小号合奏洪亮的进行曲。我们庄( )重地敬着队礼,目视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上升,自豪感油然而生。
当星期三下午第二节课的铃声响起时,学校就热闹非凡了。
站在走廊上俯视,瞧,在那棵枝繁叶茂、已有百年历史的大樟树下,站着一队整齐的队伍,左手挎腰鼓,右手持鼓捶,只见他们右手轻轻一挥,便响起了清脆的声音: “咚咚咚,咚咚咚……”那铿锵有力的鼓点舞动着每一位腰鼓手的澎湃激情。
宽敞明( )亮的舞蹈房中,舞蹈队的同学们伴随着动听的音乐翩翩起舞,那美丽的舞姿有时像燕子从空中掠过,有时像流水婉转,有时像斜风细雨,让人驻足长留。
1.给文章中的加点字注音。
回味无穷( ) 举( )行
庄( )重 明( )亮
找出本文的中心句,画写上横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一共有___________段,第________段写的是升国旗仪式。
3.短文介绍了星期三的哪写种校园活动?
——————————————————————————————————————————————————————————————————————
4.宽敞明亮的舞蹈房中,舞蹈队的同学们伴随着动听的音乐翩翩起舞,那美丽的舞姿有时像燕子从空中掠过,有时像流水婉转,有时像斜风细雨,让人驻足长留。
模仿文章中划线的句子写一段话。
——————————————————————————————————————————————————————————————————————
——————————————————————————————————————————————————————————————————————
《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二课时答案
读一读,写一写。
球 读 停 粗 影 摔跤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掌握。
给加点字选择正多音字组词。
鲜有 新鲜 好客 好人 奇数 奇怪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掌握。
三、把词语与解释连起来。
鲜艳 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
打扮 鲜明而美丽。
绚丽多彩 树木的主干与旁枝。
好奇 指粗大而结实。
招引 绚丽,灿烂美丽。形容色彩丰富华丽。
粗壮 修饰装扮出来的样子。
枝干 吸引。
解析:本题考察学生课文重点词语的理解和掌握的理解。
四、 词语连连看。
跳 课文
做 孔雀舞
读 游戏
欢唱的 老师
洁白的 小鸟
敬爱的 粉墙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五、选字组词。
盼望 米粉
打扮 缤纷
干净 安静
情感 睁开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排序:课文写了下面三个场景,请按顺序排列,加上序号。
3、1、2。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
七、课外阅读。
1.qióng jǔ zhuāng míng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2.我的学校里校园生活丰富多彩,令人回味无穷。
3.腰鼓队的训练和舞蹈队的训练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4.天空中飘过朵朵白云,有时像洁白的棉花,有时像可爱的小羊,有时像可口的糖果,让人垂涎三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三级上册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大青树下的小学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学习目标 1 .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里学习的情景,感受文字之美。2.体会美好的校园生活,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热爱生活的品质。3.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4.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能够边读边想象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情景,感悟课文带给大家的乐趣。
重点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能够边读边想象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情景,感悟课文带给大家的乐趣。
难点 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里学习的情景,感受文字之美,体会美好的校园生活,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热爱生活的品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你都知道哪些?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比如壮族、藏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回族、满族等。《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个边疆民族小学,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来到这里学习,游戏,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二课时。)
今天我们学习《大青树下的小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学生自由回答问题。读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创设情境,谈话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 一、复习检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再来看一下这些字词认识了吗? 早晨 艳丽 汉字 鲜艳 衣服 安静 装扮 粗心 读书 电影 停止 (课件出示) 提出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能借助课文联系自己的校园生活,展开想象说一段校园生活场景;(3)能借助课文中的语句和资料,了解大青树下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二、复习检查 (一) 朗读课文,思考可以分成几部分?各部分大意是什么?(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上学路上的景象。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上课时的景象。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总写大青树下的学校的美丽。 (二)品读课文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 1.文中划线使用了什么句式?使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 本句是排比句,“从”字开头的排比句写出小学生们来自不同的地方。2.文章中一共提到了几个民族,作者运用了什么句式,体现了什么? 5个民族,运用“有…有…有…还有…”句式,体现了这所学校的民族特色,表明学校的学生多,而且都是来自不同的民族。 3.这个学校的学生为什么穿戴不同?因为这个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有汉族、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和德昂族。 4.读了这段话中的绚丽多彩,你能够联想到什么? 读到“绚丽多彩”眼前就出现各民族的小学生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 不同民族服装各具特色 ,把学校装点得更加美丽。 5.这句话描写了什么?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写出了学校生活的美好,表达了孩子们来到学校时的欢快心情,深化了民族小学团结欢乐的特点。 三、 品读课文第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课件出示) 1.上课了,学生们在干什么?下课了同学在干什么?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2.这段文章中描写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鸟儿、蝴蝶、猴子,上课时它们在学生读课文。作者采取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些写可以使文中更加生动,形象。3.谈谈,你对文章中“安静”一词的理解?通过对窗外景物的描写,突出了“安静”二字,小动物静止不动是为孩子们的书读得好听所吸引和不忍心打扰孩子们的学习,感受到孩子们读书读得认真,读得入情入境,读得有声有色。4.作者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句话描写了孩子们课下玩耍的情景。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小鸟、松鼠、山狸写成了会看热闹的人,说明孩子们生活得很幸福,愉快心情,同时突出了学校的特点,为学校增添了欢快、活泼的气氛。 (四)品读课文第三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课件出示) 1.这段文字中描写了哪些哪些景物?古老的铜钟 美丽的凤尾竹 2.你从“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这句话中读到了什么感情?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这就话流露出了作者的自豪之情。 (五) 回顾课文,总结全文1.课文主旨 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民族小学的自豪与赞美之情。2.写作方法(1)大量使用排比句。文章的第一段使用了3个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有节奏感,琅琅上口,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2)结尾点题。点题是用简单的话把文章的中心表达出来,在结尾点题,可以让文章结构完整,直接抒发情感。三、拓展阅读 课后十分钟“叮铃铃,叮铃铃”清脆的下课铃响了,老师刚宣布下课,同学们就一窝蜂地涌出教室。原先冷冷清清的操场变得热闹起来,像一个欢乐海洋,充满欢声笑语。你看,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正在激烈地打乒乓球呢!那位大哥哥刚发出球,对方就来了个猛球。大哥哥不幸被乒乓球打中了脸。哈哈!哈哈旁边的小观众开怀大笑。之后,大哥哥毫不示弱,捡起球,继续打起来。打得太精彩了!小观众们又叫了起来。 哟!这边还有大哥哥打篮球呢!那位大哥哥边跑边运着篮球,向篮框奔去。这时,大哥哥猛一跳,正想进篮。突然另一个哥哥也跳上去,把球拍走了。加油!加油!旁边的同学给球员们鼓劲儿。 快来看这儿,有一些同学正在玩方阵的游戏。在大正方形里面的同学正在往正方形外用脚点点 瞧!那儿还有一些低年级同学正在玩老鹰捉小鸡。小鸡排了一个很长的队,还有一个男同学当老鹰。 呀!那儿还有一伙女同学在跳皮筋。她们跳的种类多种多样。她们轻盈的身子在皮筋上碰来碰去,像一只只燕子在快乐地飞舞。同学们在下课时玩的游戏多种多样,丰富极了。 叮铃铃,叮铃铃同学们伴着愉快的铃声,高兴地跑进了教室,热闹的操场又恢复了平静。四、课堂练习 1.阅读了课文的第一段 你觉得这个学校的特别之处在哪里?2.请你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大家在大青树下是怎样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的,并选择其中一项写一写当时的情景。 3.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请你运用“有……有……有……还有……”句式造句。 学生根据课件提示来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生字。朗读课文,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自由朗读课文,完成相关问题。请学生分组完成,课堂展示。分析文章中的重点词语,理解文章,组织答案。思考问题,组织答案阅读课文,分析问题,小组讨论,展示 答案。阅读课文,增长见识。完成练习,加深对课本知识的掌握。 温故知新,复习上一节的生字、词语,巩固对知识的掌握。把文章分为几部分,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分析文章第一部分,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通过分析文章第二部的问题,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分析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最后一点段落的理解。总结、拓展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拓展阅读,增长见识,开拓眼界。完成练习,巩固课堂知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