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课堂导学训练:7.6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新人教版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物理课堂导学训练:7.6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新人教版必修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0-01-05 14:1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物理教学质量检测讲义
第七章 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六、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1.利用如图5.6-1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每次从同一位置释放小车,如果用一条橡皮筋时,弹力做的功为 ;用两条相同的橡皮筋时,弹力做的功为 ;用三条相同的橡皮筋时,弹力做的功为 ,等等。用纸带和打点计时器测出每次实验中小车最后获得的速度,就可以研究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2.在如图5.6-1所示的装置中,影响小车的阻力 。为了平衡这些阻力的影响,可以适当垫高木板的 (填“A”或“B”端),使木板略微倾斜。在平衡阻力时,应该 (填“拉上”或“取下”)橡皮筋,纸带 (填 “穿过”或“不穿过”)打点计时器。轻推小车,当它能做 运动时,表明阻力已得到平衡。
3.实验操作中,应该:
A、先释放小车,再立即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B、在释放小车的同时,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C、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再释放小车
4.根据本实验中小车的受力情况,判断其v-t图线应该是下图中的:
5. 关于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你的探究结论是( )
A. B. C. D.
6. 关于上述探究结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物体的初速度为0时,W表示力对物体所做的功,v表示物体获得的速度
B. 当物体的初速度为0时,W表示力对物体所做的功,v表示物体速度的变化
C. 当物体的初速度不为0时,W表示力对物体所做的功,v表示物体获得的速度
D. 当物体的初速度不为0时,W表示力对物体所做的功,v表示物体速度的变化
7. 平衡小车所受摩擦力的方法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也曾采用过,请说说曾在何处采用过。
8. 若再给你一架天平和砝码,你能利用本实验装置研究功与质量、速度间的关系吗?请说说你的设想。
参考答案
第六课时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1. W、2W、3W 2.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小车与木板间的摩擦力、A、穿过、匀速运动 3、A 4、C 5、B 6. AB 7. 我们在学习第四章第2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应用“参考案例”中的实验装置(教材图4.2-4所示)进行实验时,也曾采用过这种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实验中不考虑小车所受的摩擦力,水平板应尽可能光滑,最好将水平板的一端垫高成为倾角不大的斜面,轻轻推动小车(未挂小盘),使小车能在板上匀速运动,即用小车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平衡摩擦力。8. 用天平测出小车的质量,并在小车内加不同数量的砝码以改变小车的总质量m,如教材中的探究实验那样进行操作,确定橡皮筋所做的功W,测出小车相应的速度v,画出W—mv2、W—m2v2、W—等图象,看哪一种图象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即可确定相应的比例关系。www.
(课堂导学训练)
(高一学生使用)
A
B
v
t
O
v
t
O
v
t
O
v
t
O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