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稼先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教材分析
《邓稼先》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讲读课文,本文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一近一百本多年的民族进程为情节,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是一篇可读性极强的文章。
品读本文,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名人的敬仰之情。
3.学情分析
经过上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对现代文阅读有一定的基础,大部分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和概括、对语言的品味表述有一定的能力。学生对作者和邓稼先了解甚少,学习前应让学生详细了解;同时讲述核研究的危险性和艰难,为课堂上体会感情作铺垫。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梳理邓稼先的品质,归纳情感和态度。
2.分析把邓稼先放在中国近代史的背景上并与奥本海默对比写传记的意义。
评价任务
1. “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一走过的道路。”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 比较阅读,分析原文在塑造邓稼先形象写法上的优点。
学习目标
学习活动
评价标准
教师活动
目标达成情况
反思与评价
1.默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梳理邓稼先的品质,归纳文章情感。
活动1: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关于邓稼先品质的词语,概括邓稼先的事例,梳理邓稼先值得敬佩的品质, 归纳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导入新课;
指导阅读
活动2:“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一走过的道路。”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结合邓稼先的品质
2.有自己的体验
3.条理清晰
明确标准
指导学法
组织互评
2.分析把邓稼先放在中国近代史的背景上并与奥本海默对比写传记的意义。
活动3:默读课文第一节概括主要内容并能说出本小节在文章中的作用。
活动4:默读《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一节,圈划出关于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品质的词句。
明确标准
指导学法
组织互评
活动5:评价任务:阅读删掉《从“任人宰割”到“站起了”》和《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两节后的文章内容,与原文比较,分析原文在塑造邓稼先形象写法上的优点。
依据文本,结合人物形象运用文学赏析的词语比如“突出”
语言条理清晰
指导阅读
组织互评
作业/拓展
观看电视剧《邓稼先》给同学讲你印象最深的两个与邓稼先相关的故事。
《邓稼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