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物质的溶解第1课时
一、选择题
1.在常温下有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为了使其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A.加入硝酸钾晶体至不再溶解 B.恒温蒸发水至有少量晶体析出
C.降低温度至有少量晶体析出 D.升高温度,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下降.这种物质是( )
A.氢氧化钠 B.氯化钠 C.浓硫酸 D.硝酸铵
3.下面是四位同学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是指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再溶解物质的溶液
B.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是指该温度下该物质浓度最大的溶液
C.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溶液质量变大
D.在一定温度下,饱和的NaCl溶液中不能再溶解KNO3晶体
4.如下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则( )
A.两种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B.两种溶液的质量仍相同
C.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甲大 D.乙溶液中溶剂的质量比甲多
5.配制硝酸钾溶液时得到下表所示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序号
温度/℃
水的质量/g
所加硝酸钾的质量/g
所得溶液的质量/g
①
28
10
4
14
②
28
10
6
14
③
60
10
8
18
A.28℃时1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g
B.60℃时等质量的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时多
C.①②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③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6.如下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一定量的物质后,右侧U形管中的液面左侧升高,该物质是( )
A.氢氧化钠固体 B.蔗糖 C.硝酸铵晶体 D.氯化钠晶体
7.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8.下列因素与固体溶解度无关的是( )
①溶质的量②溶剂的量③温度④溶质种类⑤溶剂种类
A.①② B.④⑤ C.①②③ D.③④⑤
二、综合题
9.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3.3
31.6
63.6
110
169
根据上表回答:
(1)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20℃时,向100 g水中加入30 g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硝酸钾的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10.如下图所示,把一只新鲜鸡蛋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鸡蛋沉入水底.若向玻璃杯中逐渐加入食盐直至溶液饱和(饱和食盐水的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将会观察到什么现象?解释原因.
11.要配制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 g),求:
(1)把20 g硝酸钾溶解到多少克水中就达到饱和状态?
(2)在50 g水中加硝酸钾多少克就达到饱和状态?
12.20℃时,碳酸氢钠的溶解度为9.7 g,其含义是在20℃时_________ ;工业上用氨碱法制纯碱时,向饱和氨盐水中不断通入CO2,同时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但却只有碳酸氢钠结晶析出,原因是_________.
13.小丽非常喜欢学习化学,并乐于活用化学知识,请你试着和小丽一起去体会活用化学知识的快乐吧!
小丽注意到汽水在没有开盖以前几乎看不到气泡,但打开瓶盖之后却有大量气泡冒出,这说明了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____有关,随着它的减小,气体溶解度将_________.小丽打开瓶盖把汽水喝了,不一会儿就开始嗝出气体,这又说明了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____有关,随着它的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将_________.
14.一木块飘浮于5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如图甲所示),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随时间(t)发生了如图乙所示的变化.由此推测温度的改变是 _________(填“升温”或“降温”),同时观察到烧杯底部硝酸钾晶体_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
15.NaCl、NH4Cl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NH4Cl
29.4
37.2
45.8
55.2
65.6
(1)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的变化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_________.
(2)20℃时,将40 g NaCl加入到10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g.
(3)40℃时,要使接近饱和的NH4Cl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升高温度 ②加溶质NH4Cl
③加水 ④恒温蒸发水
16.取两支试管,在它的里面各加入2~3 mL水,分别加入少许碘或者高锰酸钾;另外取两支试管各加入2~3 mL的汽油,再分别加入少许碘或者高锰酸钾,振荡,观察现象.填写下表并回答有关问题:
溶质
溶剂
现象
碘
水
高锰酸钾
水
碘
汽油
高锰酸钾
汽油
通过以上实验你还能得出哪些结论?
(1)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的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将不饱和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添加溶质、蒸发溶剂和降低温度等方法.升高温度,增大硝酸钾的溶解能力,会使溶液变得更不饱和.
2.D 解析:氢氧化钠和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温度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温度明显降低.
3.B 解析:正确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温度不变,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就是该温度下该物质浓度最大的溶液;给饱和溶液升温或增加溶剂,可使其变成不饱和溶液,从而继续溶解溶质;在已经饱和的KN03溶液中加入KN03晶体,加入的晶体不能继续溶解,溶液质量不改变;在一定温度下,NaCl饱和溶液对于NaCl而言已成为饱和溶液,但对其他物质而言可能为不饱和溶液,可继续溶解其他物质.
4.D 解析: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降温后变为不饱和溶液,故A错误;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要析出晶体,溶液质量减小,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溶液质量不变,故B错误;由B可知,甲降温后溶质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乙中溶质、溶剂质量均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解度变,与降温前相等,根据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100%,可知溶解度大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大,而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2℃时乙的溶解度,故降温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甲小,故,C错误;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所以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甲溶液中溶剂的质量比乙少,降温溶剂的质量不变,故D正确.
5.D 解析:对比①②可以看出,28℃时10 g水中溶解了硝酸钾4g时,再向其中加入硝酸钾不再溶解,因此28℃时10 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g,故A正确;28℃时10 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4g,60℃时10 g水中能溶解硝酸钾8g,因此60℃时等质量的水中能溶解的硝酸钾比28℃时多,故B正确;①②中水的质量相同,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相同,因此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C正确;根据表中数据可知,60℃时10 g水中溶解了8g硝酸钾,是否还能再溶解硝酸钾无法得知,因此无法判断③所得溶液是不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D错误.
6.C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溶解过程中的放热或吸热现象.U形管中的液面左侧升高,说明集气瓶内密封气体的压强减小,温度降低,向小试管中加入的是溶于水后吸热的物质.故只有C正确.
7.D 解析:将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的具体措施有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和升高温度.
8.A
9.(1)增大 (2)不饱和
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故向100 g水中加入30 g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10.鸡蛋会由玻璃杯的底部慢慢漂浮到水面上.因为在向玻璃杯中逐渐加入食盐直至溶液饱和的过程中,食盐水的密度逐渐增大,当食盐水的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时,鸡蛋漂浮到水面上.
11.解:(1)设20 g硝酸钾溶解到质量为项x的水中就达到饱和状态.
x≈63 g
答:略.
(2)设在50 g水中加入质量为m的硝酸钾就达到饱和状态.
m=15.8 g
答:略.
12. 100 g水中溶解9.7 g碳酸氢钠即可达到饱和 在相同温度下,氯化铵的溶解度比碳酸氢钠的大
13.压强 减小 温度 减小
14.降温 增多
解析: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增大,说明液体的密度减小,因此溶液的温度下降,烧杯底部硝酸钾晶体增多.
15. (1) NaCl (2)136 (3)②④
解析:(1)从表中可以看出,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比氯化钠大.(2)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36.0g氯化钠,则将40gNaCl加入到10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36 g.(3)加溶质NH4Cl和恒温蒸发水均可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16.不溶解 溶解 溶解 不溶解.
(1)碘不溶解于水中但是却溶解于汽油中 (3)高锰酸钾几乎不溶解于汽油中却溶解于水中 (4)同样的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第5节 物质的溶解第2课时
一、选择题
1.下列对于“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的解释错误的是( )
A.100g水中溶解了10g食盐
B.100g食盐溶液溶解有10g食盐
C.将10g食盐溶解于90g水中所得的溶液
D.将食盐与水按1:9的质量比配成的溶液
2.每天补充适量的维生素C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某维生素C泡腾片,每片含1g维生素C将1片该泡腾片投入适量水中,最终得到250g溶液.此溶液中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为( )
A.0.4% B.1% C.2.5% D.4%
3.用浓盐酸配制一定浓度的稀盐酸时,必不可少的一组仪器是(已知浓、稀盐酸密度)( )
A.量筒、玻璃棒、烧杯 B.托盘天平、玻璃棒、药匙
C.量筒、烧杯、漏斗 D.托盘天平、玻璃棒、量筒
4.保持温度不变,小心蒸发NaCl不饱和溶液(蒸发皿中始终有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与时间(t)的关系合理的是( )
5.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如下操作,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 )
A.溶质质量相同 B.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C.均为不饱和溶液 D.溶剂质量相同
6.小红同学在一定温度下进行KNO3的溶解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3
1
2
3
4
水的质量/g
100
100
100
100
加入KNO3的质量/g
80
100
120
140
溶液质量/g
180
200
210
210
根据上述实验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80g/100g×100%
B.实验2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C.实验4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实验3大
D.该温度下,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10g/210g×100%
7.现有四份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将它们分别作如下四种处理:①蒸发10g水无晶体析出;②加入10g质量分数为10%的同种溶质的溶液;③加入10g同种溶质,且全部溶解;④加入10g水,混合均匀.用四种方法处理后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
A.④③②① B.③①②④ C.①③②④ D.③④①②
8.科学研究中常用图像来表示两个量(x,y)之间的关系,以使研究的问题变得直观明了.在某温度下,将少量氧化钙加入到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图甲表示整个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图乙表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小阳同学根据观察和思考,作出了如图丙所示的图像,此图像反映了该过程中( )
A.溶质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B.溶剂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C.溶质的溶解度与时间的关系 D.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时间的关系
9.一种抗生素为粉末状固体,每瓶含0.5g,注射时应配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则使用时每瓶至少需加入蒸馏水( )
A.1.5mL B.2mL C.3mL D.4mL
10.实验室要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其中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A.计算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g,水的体积为45mL
B.在托盘天平左盘加5g砝码,然后在右盘添加氯化钠至天平平衡,再将氯化钠倒入烧杯中
C.用50mL量筒量取45mL水,倒入上述烧杯中
D.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完全溶解
二、综合题
11.某同学用天平称取NaCl固体19 g,用量筒量取蒸馏水76 mL(水的密度为1 g/cm3),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该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若该同学量取水时是仰视读数,则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12.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常按以下操作顺序进行,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 _________g,水_________g.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向左盘,应_________(填字母).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调节平衡螺母
(3)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
13.下图是小英同学在实验室用氯化钠固体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可能用到的部分仪器:
回答下列问题:
(1)E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配制时,在所给的仪器中除B、C、E外,还必须选用的是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2)在该实验中,C仪器的作用是_________.在使用E量取水时,若小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最后配制溶液的浓度将_________(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
14.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甲所示仪器进行“配制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
(1)图甲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按实验要求,图甲中还缺少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填名称).
(2)小婧按图乙的操作称取氯化钠,小民发现小婧的操作有错误,你认为小婧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___;她称取的氯化钠实际质量为_________g.
(3)小民所取蒸馏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该实验小组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水的密度为1 g/cm3)
15.汽车蓄电池中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8%,密度为1.2 g/cm3.若要在实验室用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这种稀硫酸630 g.求:
(1)630 g稀硫酸的体积是多少毫升?
(2)需要浓硫酸多少克?
参考答案
1.A 解析: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与溶液质量的比值,而不是溶质与溶剂质量的比值,“10%”的含义是指100份质量的食盐溶液中含有10份质量的食盐,故A错、B对;在质量分数为10%的食盐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可以表示为10:(100-10)=1:9,故C、D对.
2.A 解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溶液中维生素C的质量分数为.
3.A
4.A.解析:氯化钠溶液蒸发水分,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过程中,溶剂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m%)增大;达到饱和后,当氯化钠溶液再蒸发水分时,仍为饱和溶液,质量分数将不变.故A项正确.
5.A 解析:甲、乙两烧杯中最初的溶液成分完全一样,但乙烧杯中加入50 mL水后,溶剂质量增加,溶质质量不变,溶液变为不饱和,此时两烧杯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也不同.
6.D 解析:分析四组实验数据可知,在100 g水中最多溶解KN03的质量=210g-100g=110g.四份溶液中,实验3、4是饱和溶液,C错误.实验1、2是不饱和溶液,B错误.实验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80g/180 g×100%,A错误.该温度下,KN0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10 g/210 g×l00%,D正确.
7.B 解析:蒸发10 g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11%;加入10 g质量分数为10%的同种溶质的溶液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仍为10%;加入10 g同种溶质后,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18%;加入10 g水后,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9%.
8.A 解析: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当把氧化钙加入到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时,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开始溶液温度升高,则溶液中氢氧化钙会析出导致溶质减少,当温度降低时,氢氧化钙会继续溶解在水中,溶质质量增大,但是由于一部分水参加了反应,导致溶质质量比开始时的溶质质量减小,故丙图像反映了该过程中溶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故选A.
9: B 解析:每瓶抗生素配成的溶液质量=0.5 g/20%=2.5g,使用时每瓶需加入蒸馏水的质量=2.5 g-0.5 g=2 g,加入水的体积=2 g/(1g/ mL)=2 mL.
10.B 解析:解题关键是知道称量药品时应“左物、右码”.B中砝码和药品位置放颠倒了,应把5g砝码放在右盘,在左盘添加氯化钠至天平平衡.
11. 20% 偏小 解析:固体氯化钠的质量为19g,蒸馏水的质量为76 g,则所配制溶液的质量为95 g,溶质质量分数为;仰视读数时,量取水的实际体积大于76 mL,故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偏小.
12.(1)5 95 (2)B (3)加速溶解
13.(1)量筒 F、H (2)称取氯化钠 偏大
解析: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为:计算、称量、溶解,用到的仪器有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滴管,天平用来称取固体的质量,量筒用来量取水的体积,在量取水的过程中要用滴管滴加,烧杯是用来溶解固体的容器,玻璃棒用来搅拌以加速固体的溶解.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在量取的过程中会导致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小,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会偏大.
14.(1)烧杯 玻璃棒 (2)称量时砝码和氯化钠位置放反了 12 (3)18%
解析:(1)溶解氯化钠时,为了加快溶解速率,需用玻璃棒搅拌.
(2)小婧错将砝码放在左盘,氯化钠放在右盘,并且使用游码,则氯化钠的质量为15g-3g=12g.
(3)从图丙可以看出,量取水的体积为82mL,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8g/(18g+82g)×100% =18%.
15.(1)525mL (2)180g
解析:(1)630g稀硫酸的体积=630g÷1.2g/cm3=525cm3,即525mL.
(2)需要浓硫酸的质量是630g×28%÷98%=18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