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猫
名校讲坛
1.主题解说
本文生动传神地记述了“我”家养的三只猫的故事,呼吁我们要善待生命,同情弱小。也体现了“我”严于律己、反对主观臆断、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
2.难点攻克
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本文的结构特点。
提示:文章设置伏笔,首尾呼应,三个故事三起三落,层层推进,情节环环相扣,结构完整而严谨。如开头一句“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总领全文。中间一句“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承上启下。文末又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前后呼应。文中还设置了一些伏笔,如写第一只猫忽然消瘦,预示其生病或死亡;写第二只猫生性活泼好动,预示他被路人捉走的命运;写第三只猫不招人喜欢,又老爱凝望鸟笼,为其后来的被冤枉埋下伏笔。
3.考点链接
概括故事情节
【典型例题】文章在写“芙蓉鸟事件”的始末过程当中,情节波澜起伏,请将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写完整。
【参考答案】妻买鸟→猫凝望→猫被疑→猫蒙冤→猫受罚→真相大白
【技法点睛】1.审清题意,弄清要求。所填写的内容可能是时间、地点、场景,也可能是故事情节、心理活动等。2.确定范围。根据题目所给的线索提示,找到空缺情节在文中所对应的段落。3.抓住关键,提炼整合。抓住关键语句,如起首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体现思路的标示句等,加以提炼整合,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习题链接】见“拓展阅读”T11。
01 积累运用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污涩(sè) 怂恿(sǒng yǒng) 忧yù(郁) 懒duò(惰)
蜷伏(quán) 惩戒(chéng) 乞gài(丐) 叮zhǔ(嘱)
怅然(chàng) 妄下断语(wànɡ) nüè(虐)待 yuān(冤)枉
2.请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三妹便怂恿着她去拿一只来。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2)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畏罪潜逃:害怕承担罪责而偷偷逃跑。
(3)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
妄下断语:胡乱说出断定的话。
3.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B)
A.老人在路上掉了一张餐纸,清洁人员追上去说:“老家伙,你怎么乱扔垃圾?真没素质!”
B.小刘到书店买到了梦寐以求的书,临走时,书店老板说:“谢谢惠顾,欢迎下次光临。”
C.快递员送货超时,收货人说:“你是腿短呢,还是属蜗牛的?这么老半天才把东西送到!”
D.端午节放假,有网友发帖:“真要感谢屈原!如果没有他投江,哪来这么愉快的假期?”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A.大方漆器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工艺产品。
B.“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任何人都难免没有失误。
C.在啦啦队一阵又一阵的助威声中,给队员们增添了无穷动力。
D.为了当好班主任,王老师搜集了大量的学生的资料,常常分析整理材料到深夜。
(解析:B.否定不当,删掉“没”;C.缺主语,删掉“在……中”;D.“大量的”是指“学生”还是“资料”,表意不明。)
5.填空。
(1)本文作者是郑振铎,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2)全文用第一人称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从中表现出作者快乐、辛酸、愤恨、悔恨等不同的感受。
6.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外貌描写)
(2)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动作描写)
(3)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 神态描写)
(4)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心理描写)
7.下面是一份有关饲养宠物的调查表,请仔细阅读,并按要求回答问题。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养宠物狗比率
12%
8.2%
7.5%
养宠物猫比率
3.1%
4.3%
5.4%
(1)从上面的图表中,你得出什么结论?请用一句话简洁地概括出来。
从2015年到2017年,养宠物狗的人在不断减少,而养宠物猫的人在不断增多。
(2)假如要通过实地采访探究其中的原因,面对一位采访对象,你会设计什么样的采访问题?
[示例]请问您为什么喜欢养宠物猫呢?
02 课内精读
阅读语段“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回答下列问题。
8.选文中“我”对猫的情感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先是“不大喜欢它”,听说芙蓉鸟被咬死后,“我很愤怒”,打了它之后,“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直到发现另一只黑猫衔着第二只黄鸟时,“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心里十分地难过”。
9.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作者想借此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是“我”的歧视、误解、冤枉、追打、漠视造成了第三只猫的死亡,它的死责任在“我”,所以“我”更难过得多。作者借此告诉我们要平等地对待生命,对人对事不能存有偏见,做事不能单凭主观臆断。
10.结合文章内容,体会下列两句话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①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②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第①句:第二只猫亡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我”的心头,表达了“我”和家人的难过。第②句:第三只猫的死在于“我”未经查实便妄下断语,最终间接导致它的死亡,表现了“我”内疚、自责、悲痛的心情。
03 拓展阅读
(原创)
忠犬大黄
一天半夜,正在熟睡的我被一阵剧烈的撞门声和狗的狂吠声吵醒,睡眼惺忪的我披衣下床,打开门。一只棕黄色的大狗咬着我的裤管向外拖,这是邻居刘奶奶家的狗大黄。刘奶奶孀居多年,两个儿子一个在国外,一个在上海,接她去他们那儿住,刘奶奶不肯,坚持要独居。随着大黄的引领,我来到刘奶奶家里。躺在床上的刘奶奶脸色紫黑,头歪在一边,奄奄一息。我吓坏了,立即叫来老公,拨打120,救护车很快赶到,但是医生称是脑出血,回天无术。后来我打电话通知刘奶奶的两个儿子,前来料理丧事。大家的心思都在丧事上,没人注意到大黄。刘奶奶的儿子走之前,说是将大黄扔到乡下,由它自生自灭去吧。
可是那天晚上下班,我看到刘奶奶紧锁的家门前趴着大黄,我蹲下细瞧,大黄瘦多了。我不知道这么长的路程,大黄是如何认得路又如何跑来的。它该饿了吧?我到宠物店买了专门的狗粮。但是大黄一口没动。我走近大黄,抚摸它有些干枯的毛皮,我发现有泪溢出了它的眼眶。它是在悼念它的故主啊,我的心颤抖了,为一只狗的忠诚。
过了七八天,我看见那碗里的狗粮没了,心中一喜。大黄用软软的身体摩挲着我的腿,很是依恋,我把它带回家,我这个从来不正眼看狗的人对大黄却有了深深的挂念。大黄很爱干净,大小便都是到卫生间。渐渐地,我发现大黄身体发福了,我以为这是我饲养的功劳,很是沾沾自喜。有一天下班,我看见大黄一瘸一拐地跟着我,嘴里还流着血,血滴了一路,它的腹部有一个钢圈紧紧地卡着,勒得血迹斑斑。我猜测,可能有人把它当成流浪狗,想套去换钱。我心疼地抱着它,试图解开那钢圈。大黄似触电般拼命挣脱,可能是受惊了。老公说,到兽医站打点麻药,再慢慢解开。
我觉得言之有理,就去了兽医站。兽医手一摸说,这只狗快要临盆了。我大惊失色,医生打了麻药,用老虎钳仔细扳断钢圈,钢圈深深地嵌进肉里,大黄的腹部血肉模糊,我和医生双手沾满了大黄的鲜血,医生在伤口上涂上药粉。我回家买来骨头给大黄滋补身体。三天后,大黄趴在床肚下,辗转反侧,痛苦呻吟,不一会儿,一只只小狗就下来了,一连生了九只,我发现大黄刚有点愈合的伤口也被产痛挣裂开,渗出缕缕血丝。可怜的大黄啊。
我看大黄独自哺乳九只小狗,很是吃力,就和老公商量,把九只小狗送人。大黄像听懂我的话似的,时时刻刻警惕地看着我。终于趁大黄吃食时,我瞅准一个空当,将九只小狗装在早就准备好的纸箱内送给二桥一个熟识的理发店的老板,托他送人。
没有了小狗的大黄,神色戚然,泪水盈眶,我心中实在不忍,抱着大黄去那家理发店探望它的孩子。大黄与它的孩子搂作一团,喔喔地欢呼,我的眼眶有点湿润。短暂的团聚后,大黄咬着我的裤管示意离开,我千叮咛万嘱咐,要理发店老板务必找几个妥当的人家领养。大黄回家的第二天晚上,我没有看到大黄,一连很多天。一天早上,我去买早点,发现刘奶奶的门口卧着大黄,我见其神色不对,一摸鼻息,它已经香消玉殒了。
所谓的进食发福,原来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
11.根据下面的提示,补充完整故事的脉络。【概括故事情节】
引领邻居,救助主人→不肯吃食,悼念故主→身体发福,快要临盆→产下小犬,遭遇小犬送人→告别孩子,追随主人而去
12.文章前面说大黄对口粮“一口没动”,体形“瘦多了”;后面又说“碗里的狗粮没了”,它“身体发福”。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理解文意】
不矛盾。因为前面大黄悼念故主,所以拒绝食物,体形“瘦多了”;后文交代它快要临盆,为了把孩子生下来,它才肯吃食,所以显得“身体发福”。
1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1)一只棕黄色的大狗咬着我的裤管向外拖,这是邻居刘奶奶家的狗大黄。
“咬”“拖”两个动词用得很精当,形象地刻画出大黄引领邻居救主的急切行为。
(2)大黄与它的孩子搂作一团,喔喔地欢呼,我的眼眶有点湿润。
“搂”字体现了大黄见到孩子时的慈爱之举;“喔喔地欢呼”绘声绘形,足见大黄与孩子团聚的快乐。
14.读完全文,说说大黄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概括“人物”形象】
①忠诚:因为主人离世,拒绝吃食;离开孩子后,追随主人而去。②爱孩子:为了肚子里的孩子,开始进食;孩子被送人后“神色戚然,泪水盈眶”;见到孩子后“搂作一团,喔喔地欢呼”。
15.读完本文,你想对社会上那些虐狗人士说些什么呢?【个性表达】
[示例]狗在陪伴人们的同时带给人们欢乐,更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希望人类尊重和善待动物,不要轻易去伤害它们。
04 写作创新
16.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细微复杂感情,点化人物关系,暗示人物处境等最重要的方法。适时地运用一些细节能使文章的描写更加细腻、丰富。请仿照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写一段话。
【课文片段在线】(1)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2)它伏着不去。(3)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4)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写法分析】“蜷伏”“伏着”的细节描写,写出了第三只小猫从无家可归到有家可依,从衣食无着到衣食无忧,从瘦弱不堪到心宽体胖的转变,以及想主动亲近主人却又不得赏识,内心深处的忧郁郁积于内,表现于外的状态,同时也预示了它的悲剧命运。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的作用。但在运用过程中要注意,细节要尽量典型,能起到以小见大的作用,并且描述要真实。
【例文】(1)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服,光脚穿一双草鞋。(2)熊猫睡醒了就翻身起来,用前爪揉揉惺忪的眼睛,好奇地望望游人,迈着蹒跚的步子走到栏杆的另一边坐下来,好像想清醒一下头脑似的。
17 动物笑谈
名校讲坛
1.主题解读
本文作者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崇高的科学精神,展现人与动物之间平等共处的情景,表达出对任何动物的尊重和热爱。
2.重点突破
(1)“另一次我差点儿被送进疯人院里,这得怪我养的那只黄冠大鹦鹉‘可可’了”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关于黄冠大鹦鹉“可可”的故事。
(2)文中多次提到“我”的疯,你怎样理解“我”的疯?
提示:“我”专注于动物行为的研究,为了探求真理,不顾自己的尊严,与动物打成一片,不明原委的人很容易把“我”的行为视为怪诞或发疯。其实“我”的疯正好体现了“我”对动物研究的专注、执着与忘我的精神。
3.考点链接
句子的衔接与排序
【方法指导】
1.找规律。句序的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抓标志。即要抓住关键字眼、总领句、总结句、相同句式等。有些句子的句尾与下句句首有相同词语相互承接,有些句子的上下句有关联词语、指示代词、序数词以及“又、再、也”等相互联系的语言标志。比如“因此”表示总结或结果,应放在表示原因句子的后面。
3.理思路。①寻线索:可从时间变化、地点转换、事件发展、人物变换、情感变化等方面寻找;②明结构:总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
【习题链接】见“积累运用”T5。
01 积累运用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羞怯(qiè) 小凫(fú) 麝香(shè)
驯养(xùn) 禁锢(gù) 虐待(nüè)
咒骂(zhòu) 嗔怪(chēn) 匍匐(pú fú)
余晖(huī) 哺乳(bǔ) 蹒跚(pán shān)
2.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早晨一放它出来,它总是迫不急待地来找我。(急—及)
(2)小鸭子对母亲需索不体。(体—休)
(3)我花了一笔数目可观的钱买下这只漂亮而温训的鸟。(训—驯)
(4)它总是窜得高高的,然后就绕着我们屋子前面的柠檬树有规则地打起转来。(窜—蹿)
3.下面各项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D)
A.《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2016》中收录的各种怪诞不经的比赛记录令人觉得不可思议。
B.地铁1号线开通首日,东西两边的客流量大相径庭,东边冷冷清清,西边却热热闹闹。
C.她减了又长回来,改食谱换新衣,这周神采奕奕,下周又衣着邋遢。
D.我今年去了黄果树瀑布,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解析:D.“行云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拘束,就像飘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不能形容瀑布。)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A.一位忠于爱情、深明大义的老人,让我们读懂了什么才是伟大的人生。
B.复兴端午,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和继承。
C.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D.到2016年4月,应用于移动通信芯片的国产自主卫星导航IP核数量近1 800万左右。
(解析:B.语序不当,应将“发扬”和“继承”调换位置;C.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应将“能否”删去;D.语义重复,可删去“近”或“左右”。)
5.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D)
大多数人一想起蜜蜂,都会想到它为人类奉献的蜂蜜、蜂胶、蜂王浆……________
①世界上有数万种植物的繁育依靠蜜蜂授粉,而在人类所种植的农作物中,也有1 000多种离不开蜜蜂。
②但这和蜜蜂对大自然做出的最大贡献——维持生物多样性相比,实在太微不足道了。
③因为,蜜蜂是为植物授粉的一支生力军。
④爱因斯坦曾经预言:“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那么人类只能再活四年。”
A.①④②③ B.③①④② C.④③②① D.②④③①
6.动物的世界五彩斑斓,它们在我们尚未深知的家 园里演
绎着属于自己的精彩。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有幸去拜访它们,
和它们成为朋友的。阅读漫画,回答问题。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幅漫画的寓意。
人类破坏动物的生存环境,动物群起反击。
(2)读了这幅漫画,你想对漫画中的那个人说些什么呢?
[示例]让我们与地球上所有生物成为朋友,爱惜我们
与它们共同的家园。
02 拓展阅读
松 鼠
布 丰
①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②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③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鸟类似的住在树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在田野里,在平原地区,是找不到松鼠的。它们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待在小树丛里,只喜欢大的树林,住在高大的树上。在晴明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的声音。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它们虽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兽类,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
④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会儿就爬上去了。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⑤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叉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既宽敞又坚实,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上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可以使雨水向四周流去,不落在窝里。
⑥松鼠通常一胎能生三四个。它们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自己的毛,弄得身上光溜溜的,干干净净的,没有什么坏气味。松鼠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它们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成画笔,皮可以制成皮衣。
7.第④段主要从松鼠的渡水方式、警觉性高、跑跳动作轻快敏捷、叫声特点(情感丰富)四个方面来说明松鼠的特点。
8.从“先”“再”“然后”等词的使用中,可看出第⑤段画线句关于松鼠搭窝的介绍采用的是时间顺序。
9.第③段画线句中的“好像”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好像”是似乎的意思,表明松鼠很怕强烈的日光只是作者的猜测,去掉后则表明松鼠怕日光是事实,过于肯定,不符合原意,“好像”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10.“秋天一到,松鼠就开始贮藏食物,一只松鼠常将几公斤食物分几处贮存,有时还见到松鼠在树上晒食物,不让它们变质霉烂。这样,在寒冷的冬天,松鼠就不愁没有东西吃了。”这段文字介绍了松鼠储藏食物的习惯、方法,如果把这段文字放到第③段的最后(紧接在松鼠饮食习惯后面),你认为是否合适?为什么?
不合适,因为第③段介绍松鼠的饮食习惯是为了说明其驯良的特点,而这段文字侧重于
表现松鼠的聪明、乖巧、能干。
18 狼
名校讲坛
1.走近作者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广读经史,学识渊博。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闻异事,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2.文言知识梳理
(1)一词多义
【之】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亦毙之(代词,它)
③久之(语气助词,凑足音节)
④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结构助词,的)
【敌】①恐前后受其敌(动词,攻击)
②盖以诱敌(名词,敌人)
【止】①一狼得骨止(停止)
②止有剩骨(仅,只)
【意】①意暇甚(神情、态度)
②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图)
【前】①恐前后受其敌(前面)
②狼不敢前(向前)
【以】①投以骨(把)
②以刀劈狼首(用)
③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表目的)
3.考点链接
文言文翻译
【基本原则】①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②抓关键词。一定要翻译出句中的关键字词。
【基本要求】①信:要忠于原文的内容,不随心所欲,抛开原文,凭空编造。②达:要通顺流畅,不要使句子文白夹杂。③雅: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在准确传达原意的基础上,尽量使语句生动优美。
【方法指导】1.对。对译,逐字逐句落实。2.换。用现代词语替换文言词语。3.留。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4.删。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5.补。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6.调。调整语序。
【习题链接】见“积累运用”T6。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缀行甚远(zhuì) 屠大窘(jiǒng)
积薪其中(xīn) 苫蔽成丘(shàn)
目似瞑(míng) 眈眈相向(dān)
狼亦黠(xiá) 止露尻尾(kāo)
2.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
(1)其一/犬坐于前 (2)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止有剩骨 止:仅,只
(2)缀行甚远 缀:连接、紧跟
(3)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一起
(4)屠大窘 窘:处境困迫,为难
(5)顾野有麦场 顾:看,视
(6)苫蔽成丘 苫蔽:覆盖、遮盖
(7)弛担持刀 弛:解除,卸下
(8)意暇甚 暇:从容、悠闲
(9)盖以诱敌 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10)而顷刻两毙 顷刻:一会儿
4.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C)
A.一狼洞其中 B.其一犬坐于前
C.目似瞑,意暇甚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解析:A.名词作动词,挖洞;B.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C.神情、态度;D.名词作状语,从通道。)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D)
A.一狼径去 B.屠自后断其股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D.恐前后受其敌
(解析:A.古义:离开;今义:到,往。B.古义:大腿;今义:屁股。C.古义:多少;今义:数学中的一门学科。D.动词,攻击。)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2)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转身看柴堆的后面,一只狼正在积薪中打洞,企图从通道进入来攻击屠户的背后。
7.请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1)“一狼径去”的目的是: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前狼假寐”的目的是:盖以诱敌。
(3)最能表现屠户敢于斗争的句子是: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8.狼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一种凶猛、狡猾的动物,常出现在文学艺术、影视作品中,请根据自己的积累完成下面的问题。
(1)关于狼的故事有很多,请根据图片提示写出相应的故事或作品名称。
A.《喜羊羊与灰太狼》 B.《东郭先生和狼》
(2)汉语里有不少关于狼的成语,请写出四个来。
[示例]狼吞虎咽、引狼入室、狼狈不堪、狼狈为奸。
(3)关于狼的成语在感彩上有什么相似点?
关于狼的成语大多为贬义词。
02 课内精读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9.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C)
A.一狼得骨止 止增笑耳
B.恐前后受其敌 狼不敢前
C.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待君久不至
D.方欲行 七十而从心所欲
(解析:A.停止?只,仅;B.前面?上前;C.到;D.想要,打算?意愿。)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而顷刻两毙 学而时习之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盖以诱敌
C.屠乃奔倚其下 乃悟前狼假寐
D.两狼之并驱如故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解析:A.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B.连词,表目的,来;C.于是,就?才;D.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那两只狼(还)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12.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A.“顾”“奔倚”“弛”“持”等词语,表现了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表现了他的机智。
B.文章的中心句是“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C.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开始是很害怕的,但扔骨头给狼试图阻止狼的追赶失败后便开始镇定,准备抵抗,最后下定决心,勇敢斗争,杀死了狼。
D.文章结构紧凑,情节曲折,主要通过动作、语言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
(解析:D.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形象。)
03 拓展阅读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①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步亦步,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则稍却;既走,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②树而蚤③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即径归。昧爽④,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⑤近之,则死狼也。仰首审视,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革价昂,直⑥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⑦之,可笑已。
(摘自《聊斋志异·卷六》)
【注释】 ①欻(xū):忽然。②诸:之于。③蚤:通“早”,早上。④昧爽:黎明。⑤逡巡:小心谨慎。⑥直:同“值”,价值。⑦罹:遭受。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似甚垂涎 甚:很,非常 (2)又从之 从:跟从
(3)示以空担 以:把 (4)狼乃止 止:停止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
屠户没有办法,心里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姑且把肉挂在树上,明天早上再来取。
(2)缘木求鱼,狼则罹之,可笑已。
就像爬到树上去找鱼一样,狼本想吃肉,结果却遭受祸患,这很可笑啊!
15.选文是怎样写狼的贪婪的?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①看到担子里的肉,馋得好像要流口水,跟着屠户走了好几里。②看到屠户的刀,狼稍稍后退一点,等到屠户要跑时,又跟上他。③狼为了吃到树上悬挂的肉,被铁钩刺进上腭而死。
16.选文与我们所学的课文《狼》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概括出至少两点。
[示例]①先叙事,后议论揭示寓意。②叙事简洁生动,情节曲折。③借物喻人,寓意深刻,令人警醒。④运用动作、心理描写来刻画狼和人物,使狼和人物的形象鲜明生动。
附参考译文:
有个屠户卖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突然出现了一匹狼,(它)看着屠户担子里的肉,口水似乎都要流出来了,屠户走,它也走,跟着(屠户)走了几里路。屠户很害怕,就拿出刀来给狼看,狼稍微后退了几步。等到屠户继续跑的时候,狼又跟上来了。屠户没有办法,心里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姑且把肉挂在树上,明天早上再来取。于是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狼于是停下来,屠户随即径直回家。第二天黎明,屠户前去取肉,远远地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像人吊死的样子,大吃一惊。他小心地走近,原来是一条死狼。抬头仔细一看,只见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刺穿了狼的上腭,就像鱼咬住了鱼饵一样。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银子,屠户的生活略微宽裕了。就像爬到树上去找鱼一样,狼本想吃肉,结果遭受祸患,这很可笑啊!
动物成语积累
如狼似虎
【词义】像狼和虎一样凶狠,比喻非常凶暴残忍。
【出处】一人之兵,如狼似虎,如风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惊。(《尉缭子·武议》)
【运用】只听得高声大语,开门看如狼似虎。(杨显之《潇湘雨》)
【近义词】如狼如虎
守株待兔
【词义】原来比喻希望不经过努力而获得成功的侥幸心理。现在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处】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韩非《韩非子·五蠹》)
【运用】妾闻治家以勤俭为本,守株待兔,岂是良图?(冯梦龙《古今小说·杨八老越国奇逢》)
【近义词】墨守成规 缘木求鱼 刻舟求剑 坐享其成
狗急跳墙
【词义】狗急了,也能跳墙。比喻走投无路时不顾一切地采取极端的行动。
【出处】人急烧香,狗急蓦墙。(《敦煌变文集·燕子赋》)
【运用】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曹雪芹《红楼梦》)
【近义词】铤而走险 困兽犹斗 孤注一掷
画蛇添足
【词义】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有害无益;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出处】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战国策·齐策二》)
【运用】他想接上去说,又觉得是画蛇添足,只好惋惜地坐着没动。(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近义词】徒劳无功 弄巧成拙 多此一举
呆若木鸡
【词义】本意为比喻精神内敛,修养到家。现多比喻呆得像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出处】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庄子·达生》)
【运用】匪首侯殿坤,在得知这个噩耗之后,特别是知道了老妖道的落网后,当即呆若木鸡。(曲波《林海雪原》)
【近义词】目瞪口呆 呆头呆脑
单元基础过关练
一、给加点字注音。
污涩(sè) 怂恿(sǒng yǒng) 怅然(chàng)
蜷伏(quán) 虐待(nüè) 屋脊(jǐ)
嗔怪(chēn) 匍匐(pú fú) 麝香(shè)
凫(fú) 煞白(shà) 温驯(xùn)
神采奕奕(yì) 蹒跚(pán shān) 鹳(guàn)
哺乳(bǔ) 柠檬(méng) 苫(shàn)
暝(míng) 尻尾(kāo) 黠(xiá)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消hào(耗) 忧yù(郁) 懒duò(惰)
叮zhǔ(嘱) níng(凝)望 惩jiè(戒)
yuān(冤)枉 乞gài(丐) 禁gù(锢)
羞qiè(怯) 原wěi(委) 滑xiáng(翔)
余huī(晖) 大xiāng(相)jìng(径)庭
怪dàn(诞)不jīng(经) wèi(畏)罪qián(潜)逃
三、解释下列词语。
1.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2.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3.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
4.蜷伏:弯着身体卧着。
5.嗔怪:对人表示不满。
6.怪诞不经:离奇古怪,不合常理。诞,荒唐、离奇。不经,不正常。
7.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
8.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9.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1.止有剩骨 止:仅,只
2.缀行甚远 缀:连接、紧跟
3.一狼仍从 从:跟从
4.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一起 如故:跟原来一样
5.屠大窘 窘:处境困迫,为难
6.顾野有麦场 顾:看,视
7.苫蔽成丘 苫蔽:覆盖、遮盖
8.弛担持刀 弛:解除,卸下
9.眈眈相向 眈眈:凶狠注视的样子
10.少时 少时:一会儿
11.一狼径去 径:径直
12.目似暝 暝:闭上眼睛
13.意暇甚 意:神情、态度 暇:从容、悠闲
14.屠暴起 暴:突然
15.一狼洞其中 洞:挖洞
16.意将隧入 隧:从通道
17.乃悟前狼假寐 寐:睡觉
18.盖以诱敌 盖: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19.狼亦黠矣 黠:狡猾
20.而顷刻两毙 顷刻:一会儿
2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几何:多少
五、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骨头已经没有了,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3.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屠户很为难,害怕前后一起遭受它们的攻击。
4.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5.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时间长了,那只狼似乎闭上眼睛,神情很悠闲。
6.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7.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