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学会观察(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1.2 学会观察(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08-06 10:58:05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生物冀教版 七年级上
第二节 学会观察
新知导入
春天,田野上、公园里、庭院中,到处盛开着色彩绚丽的鲜花。校园里栽培的月季悄悄地开放了,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花香,吸引着同学们的目光。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观察月季呢?
新知讲解
仔细观察一段带花的月季枝条,回答:
1.它的茎有什么显著特点?
2. 小叶的边缘是圆滑的还是锯齿形的?
3. 花是什么颜色的?
肉眼观察
整体观察
有刺
锯齿形的
白色的
一、探究竟—观察  
新知讲解
一、探究竟—观察  
(一)肉眼观察—局部观察
1.想一想:我们可以按什么顺序观察一朵月季花的结构?
从外向内
2.做一做:观察一朵月季花,边观察边用镊子把各结构取下来,粘贴到一张白纸上,记录观察结果。
新知讲解
花萼
花瓣
花蕊
雌蕊
雄蕊
交流观察结果
观察顺序:从外向内
请把观察结果记录在课本上。
新知讲解
一、探究竟—观察  
(二)进一步观察:借助放大镜
花药(内含花粉粒)
现象:花粉粒变大
借助放大镜,观察雄蕊上的花药及着生的花粉粒
新知讲解
二、探究竟—实验:用显微镜观察花粉粒  
实验目的:1.尝试使用低倍镜观察生物玻片标本。
2.说出显微镜的操作方法。
阅读课本P6实验材料用具,说一说,如何制作花粉粒标本?
取一个载玻片,将刺破的花药在上面涂抹一下,盖上盖玻片。
新知讲解
自主学习:显微镜的使用
  
要求:自学课本内容,在课本上勾画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及注意问题。
新知讲解
温故知新:  
1.有放大作用的结构是?
2.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
3.调节镜筒升降的结构是?
目镜 物镜
反光镜 遮光器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请回答一下显微镜各部件的作用?
(一)、取镜和安放
  
新知讲解
思考:1.将显微镜从镜箱中取出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
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防止目镜或反光镜滑脱。
新知讲解
(一)、取镜和安放
  
思考: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什么位置?为什么?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距边缘约10 cm处,略偏左的位置。
便于用左眼观察物像,用右眼看着画图 。
新知讲解
(二)、对光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转动遮光器,使最大的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3.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请同学们简述对光步骤。
高倍镜
低倍镜
最大光圈
遮光器
简称“三转”
新知讲解
(二)、对光  
光圈
反光镜
思考:光线通过哪些结构进入人眼?
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人眼
新知讲解
(三)、安放装片  
将花粉粒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说一说:安放装片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新知讲解
(四)、调整焦距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
如何调整焦距?
新知讲解
(五)、观察—低倍镜观察 
左眼向目镜内看,(右眼也要睁开),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到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如何在低倍镜下寻找物像?
新知讲解
探究: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试一试:将玻片向左移动,你会发现物像向什么方向移动?
说明显微镜的成像有什么特点?
向右移动。
显微镜成的是倒像。
如下图:经显微镜放大后得到:
将原物体旋转180°、上下左右相反
放大
旋转
新知讲解
探究:显微镜的成像特点
 
新知讲解
基础知识应用
  
显微镜观察时,如何将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物像偏左下方
结论:物像偏什么方向,玻片向什么方向移动
新知讲解
(五)、观察—高倍镜观察 
移动装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的部分移动到视野中央。
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
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
讨论:观察时,如何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移——转——调——调
新知讲解
(六)、收放 
1.转动粗准焦螺旋,升高镜筒,取出玻片。
2. 用纱布擦净镜体。
3.再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伸向前方,将镜筒降至最低处。
4.转动反光镜,使镜面竖直。
5.将显微镜放入镜箱内保存。
说一说:观察完成后,收放显微镜应注意什么?
新知讲解
小结: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2.对光
3.安放装片
4.调焦
6.收放
5.观察
新知讲解
视野中污点的判断  
转动目镜,污点移动的则污点在目镜上,不动的不在目镜上。
移动玻片,污点移动的则污点在玻片上,不动的不在玻片上。
不在目镜、玻片上则在物镜上。
讨论:显微镜视野中的污点可能存在于哪些部位?如何判断?
污点可能存在于目镜、物镜或玻片上。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课堂练习
B
1.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光线是怎样进入到人眼的( )
A、反光镜→装片→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人眼
B、反光镜→通光孔→装片→物镜→镜筒→目镜→人眼
C、反光镜→通光孔→装片→目镜→镜筒→物镜→人眼
D、反光镜→通光孔→装片→人眼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课堂练习
2.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着(  )
A.目镜   B.物镜   C.反光镜  D.镜筒
3.将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一个视野内( )
A: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B: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C: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D:细胞数目减少, 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D
B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拓展提高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x物镜
2. 显微镜放大的是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
3.放大倍数变大,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少.
  
细胞单行排列
10x10
扩大4倍
8
2
10x40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课堂总结
1.按体内是否有脊柱,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1.取镜和安放 2.对光 3.安放装片
4.调焦 5.观察 6.收放
一、观察的方式
二、观察的方位
三、使用微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肉眼——放大镜——显微镜
先整体后局部、从外到内
学会观察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板书设计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练习。
2.观察你身边的一种植物,将它的形态特征记录下来,写一篇观察日记。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
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冀教版七年级生物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二节 学会观察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生物 年级 七年级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观察的基本方法。2. 说出观察的一般步骤。3. 阐述显微镜使用的一般方法。(二)能力目标1.制作花粉粒的临时装片。2.练习使用显微镜。(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观察的基本步骤,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
重点 使用显微镜观察花粉粒。
难点 使用显微镜观察花粉粒。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春天,田野上、公园里、庭院中,到处盛开着色彩绚丽的鲜花。校园里栽培的月季悄悄地开放了,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花香,吸引着同学们的目光。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观察月季呢?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会观察。(板书) 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激发兴趣
讲授新课 一、探究竟——观察(一)引: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整体上观察月季花枝条,注意以下问题:1.它的茎有什么显著特点? 2.小叶的边缘是圆滑的还是锯齿形的? 3.花是什么颜色的?探究竟——观察(二)引:我们再来观察一朵月季花的结构。课件出示要求:1.想一想:我们可以按什么顺序观察一朵月季花的结构? 2.做一做:观察一朵月季花,边观察边用镊子把各结构取下来,粘贴到一张白纸上,记录观察结果。 注意:按从外向内的顺序依次观察。结合小组汇报,用课件依次展示花的结构。探究竟——观察(三)引:我们来继续观察雄蕊上的花药及着生的花粉粒,大家用肉眼能看出花粉粒的结构吗?请同学们试着用放大镜观察,看有什么发现。二、探究竟——实验:用显微镜观察花粉粒(一)课件出示实验目的:1.尝试使用低倍镜观察生物玻片标本。 2.说出显微镜的操作方法。 (二)显微镜的使用步骤1.引导学生自学课本内容,初步了解显微镜的使用步骤。2.结合课件,要求学生说出显微镜的使用步骤。A、取镜和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10cm处。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B、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使最大的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引导学生思考:光线通过哪些结构进入人眼? C、安放装片:把制作的花粉粒临时装片放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让标本正对通光孔。D、调焦: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让镜筒下降至物镜距玻片2~5 ㎜处。e.观察:左眼向目镜内看,(右眼也要睁开),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到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通过课件动画演示,引导学生探究一: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小组合作探究二:显微镜观察时,如何将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小组合作探究三:观察时,如何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f.收放:转动粗准焦螺旋,升高镜筒,取出玻片。 用纱布擦净镜体。再转动转换器,使两个物镜伸向前方,将镜筒降至最低处。 转动反光镜,使镜面竖直。 将显微镜放入镜箱内保存。 (四)引导学生小结: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安放装片、调焦、观察、收放课件出示图片及文字,帮学生巩固记忆。(五)引导学生讨论:显微镜视野中的污点可能存在于哪些部位?如何判断?课件总结:转动目镜,污点移动的则污点在目镜上,不动的不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污点移动的则污点在玻片上,不动的不在玻片上。不在目镜、玻片上则在物镜上。 四、课堂练习课件出示练习题目1.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光线是怎样进入到人眼的( )A、反光镜→装片→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B、反光镜→通光孔→装片→物镜→镜筒→目镜C、反光镜→通光孔→装片→目镜→镜筒→物镜D、反光镜→通光孔→装片2.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着(  )A.目镜  B.物镜 C.反光镜  D.镜筒 3.将低倍镜换上高倍镜后,一个视野内( )A: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B:细胞数目减少,体积变小,视野变亮C: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变小,视野变亮 D:细胞数目减少, 体积变大,视野变暗答案:B、B、D五、拓展提高显微镜放大的是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放大倍数变大,视野中细胞数目变少. 1.根据要求,观察,描述观察现象:茎有刺;小叶的边缘是锯齿形的;花是白色的。2、小组按要求观察,记录观察结果。用放大镜观察,发现花粉粒变大,但还是看不清结构。3.自学课本,勾画重点。4.根据要求,思考、讨论,回答问题。光线通过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进入人眼 显微镜成倒像。物像偏什么方向,玻片向什么方向移动移动装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的部分移动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讨论回答小组讨论后回答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从整体上了解月季花枝条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局部观察,了解月季花的特点,感受观察的一般顺序:从内向外。通过实验,体验观察的一般方式:肉眼—放大镜—显微镜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知识点有了大体的掌握,再通过展示,进一步夯实基础,最后通过师生交流,多边互动,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通过讨论、交流、多边互动,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通过课堂练习,进一步巩固重点。拓展基础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课堂小结 一、观察的方式 :肉眼——放大镜——显微镜 二、观察的方位 :先整体后局部、从外到内 三、使用微镜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安放装片、调焦、观察、收放
板书 运用思维导图设计板书,直观形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节 学会观察 练习
一、单选题
1.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实验操作考试中,小明在显微镜视野内只能看清细胞壁和细胞核,看不清液泡。为了能让细胞质与液泡的界面更明显,此时可(  )
A. 改用凹面镜反光,放大光圈 B. 改用平面镜反光,缩小光圈
C. 改用凹面镜反光,缩小光圈 D. 改用平面镜反光,放大光圈
2.下列选项中,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倍数最大的是(  )
A. 10×10 B. 5×10 C. 5×40 D. 10×40
3.在一台光学显微镜的镜头盒里有六个镜头(如图所示),若要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大,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
A. c和d B. a和d C. c和f D. a和e
4.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错误的是(  )
A. 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步骤是: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放
B. 在玻片上写的字母“P”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字母“b”
C. 显微镜放大50倍看到的细胞比放大200倍看到的细胞小而多
D. 观察时欲将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5.要使显微镜视野内行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则应该选用下图中目镜与物镜的组合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6.小柯利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将如图甲所示视野调整到如图乙所示视野,他应该将载玻片
A. 向右移动
B. 向上移动
C. 向左移动
D. 向下移动
7.在显微镜的使用中,下列操作与其结果不相符的是
A. 更换较短目镜——放大倍数增加 B. 转动粗准焦螺旋——较大幅度升降镜筒
C. 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D. 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观察到的细胞变多
8.如果不动显微镜的其它部分,只是转动转换器,将物镜由l0x转换成45x,这时显微镜的视野将会( )
A. 变亮 B. 变暗 C. 无变化 D. 无法判断
9.使用显微镜时,可参照如图快速判断“污物”的位置,图中①②分别为(  )
A. 装片、目镜 B. 装片、装片 C. 目镜、目镜 D. 目镜、装片
10.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要让已观察到的像更大,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  )
A. B.
C. D.
11.下面是关于显微镜的使用,其中操作与其结果不匹配的是
A.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B. 向上方移动玻片——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C. 将平面镜换成凹面镜,且小光圈换成大光圈——视野变亮
D. 用5X和10X的镜头组合,看到的物像放大了15倍
12.显微镜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观察工具。下列操作流程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③→①→②→④ D. ③→①→④→②
13.如需擦拭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需用 ( )
A. 餐巾纸 B. 擦镜纸 C. 湿巾 D. 洁净的纱布
14.下表是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几种操作和要达到的目的,其中错误的是
选项 操 作 目 的
A 转动遮光器和反光镜 调节光线强弱
B 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使位于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C 转动细准焦螺旋 使物像更清晰
D 转动转换器 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A. A B. B C. C D. D
二、综合题
15.如图是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依次看到的视野。分析回答:
(1)由视野①→②的操作是将临时装片向______移动,使观察的细胞移到视野中央;由视野②→③的操作是转动______(填“转换器”或“遮光器”)换上高倍物镜。
(2)由视野③→④的操作可先选用______(填“平”或“凹”)面镜使视野变亮,再转动______(填“粗”或“细”)准焦螺旋使视野变清晰。
16.下图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根据图回答问题。
(1)放大物像的部件是[ ]________与[ ]_______。
(2)能够使镜筒在较大范围内上升下降的是部件[ ]________;
(3)可以调换物镜的部件是________。
(4)放置玻片标本时,标本应正对________的中心。
(5)部件⑦是________;在光线弱时,使用________。
(6)对光后看到的视野必须是________的,就说明光对好了。
17.显微镜是生命科学研究中使用的重要仪器。根据显微镜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转动_____(填标号)时,镜简的升降范围较小。
(2)观察过程中若光线变暗,可调整结构[12]_____和[9]_____。
(3)某同学用5×的目镜、10×的物镜进行观察。则该同学观察到的细胞放大倍数是_____倍。随着放大倍数的增加,视野内看到细胞的数目会_____(填“增多”或”减少”)。视野会变_____(填“暗”或“明”)。
(4)接近载玻片的镜头是_____(填标号)。
(5)将字母p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_____;如果物像在左前方。我们可以将玻片标本向_____移动,使物像回到视野中央。
参考答案
1.B
【解析】细胞质与液泡的界面较小、透光性强,颜色浅,为了看清要把视野调暗;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因此可以换用平面反光镜和较小光圈。
点睛: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
2.D
【解析】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10═100(倍);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5×10═50(倍);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5×40═200(倍);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40═400(倍)。
四组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组合放大倍数最大的是“10×、40×”(400倍)。
点睛: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A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以及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a、b、c一端无螺纹为目镜,d、e、f有螺纹为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若要在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最大,应选用放大倍数大的目镜和物镜,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短目镜c和长物镜d。故选A。
4.B
【解析】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步骤是: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放,A正确;
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所以载玻片上写的是字母p,则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d”,B错误;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越多。显微镜放大50倍看到的细胞比放大200倍看到的细胞小而多,C正确;
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观察时欲将视野左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D正确。
5.B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所以要选用最小的物镜和目镜。即目镜①和物镜④。
6.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
详解:图甲中视野,物象位于左方,图乙物象位于正中央,要将物象移动到视野中央,移动的方向按“同物象移动”的原则即“物象在哪里,就往哪边移”,因此将玻片向左移动。
故选C。
点睛:根据显微镜的成像原理,移动装片时,按照“同物象移动”的原则。
7.B
【解析】物镜的镜筒越短放大的倍数越小,对光时,转动①转换器使⑥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A错误;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若视野过暗,应调节③遮光器和⑦反光镜会使视野变亮,B正确;使视野中的物像更清晰,应调节⑤细准焦螺旋,C错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装片,发现物像处于视野的右上方,为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D错误。
8.B
【解析】我们在使用显微镜时,转动转换器将10×的物镜换成45×的物镜,即将低倍镜换成了高倍镜。这时,由于高倍镜的视野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
9.A
【解析】判断显微镜视野中污点的位置:先移动①装片,污点动说明在装片上,如果污点不动,说明不在装片上;然后转动目镜如果污点动说明在目镜上,如果不动说明污点在②物镜上。
10.C
【解析】图中A是观察,B是安放标本,C是转动转换器,D是对光,转换器上安装的是不同倍数的物镜,所以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要让已观察到的像更大应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C符合题意。
11.D
【解析】转动粗准焦螺旋能较大幅度地升降镜筒,转动细准焦螺旋能调节物象的清晰度,A正确;
显微镜下物体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反,向上方移动玻片就会使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B正确;
遮光器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上有大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暗时使用大光圈,当外界光线较亮时使用小光圈;反光镜能反射光线,上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较强时使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使用凹面镜。所以平面镜换成凹面镜,且小光圈换成大光圈,视野会变亮,C正确;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所以5×和10×,则观察到的物像被放大500倍,D错误。
12.C
【解析】显微镜的使用过程分为: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和整理四步。
一、取镜与安放,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二、对光,即图中的③。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三、观察,
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即图中的①。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即图中的②。
7、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即图中的④。
四、整理
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故C符合题意。
13.B
【解析】清洁物镜和目镜的镜头时,应用擦镜纸。擦镜纸质软又不易掉毛,用擦镜纸擦拭镜头既可以清洁镜头,又可以避免损伤镜头和有少量的纤维留在镜头上,影响观察效果。
14.B
【解析】分析:
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调节光线进入镜筒的多少;转换器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细准焦螺旋可以小范围的升降镜筒,可以使物像调节的清晰.
解答:
A、遮光器上的光圈控制通过光线的多少,因此调节光圈能调节视野的明暗,反光镜也能够调节光线的强弱,能够达到目的.故A正确.
B、显微镜下形成的物像是一个倒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即要向左移动物像,就要向右移动装片.也就是物像在什么地方,就向那个地方移动装片.所以,欲把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从左上方移到视野的中央,应把装片推向左上方移动装片.故B错误.
C、调节细准焦螺旋能使焦距更精确,因此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故C正确.
D、物镜固定在转换器上,因此转动转换器可以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故D正确.
故选:B.
15. 左 转换器 凹 细
【解析】试题分析:从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比原物大 ,方向与原物相反,呈倒立的像。显微镜放大倍数小时,看到的细胞数目多,范围较广,光线较亮,反之细胞数目少,范围小,光线暗。
(1)显微镜下物体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反,由视野①到②的操作是将视野左侧的像移到视野的中央,所以应将临时装片向左移动;由视野 ②到③的操作是物像变大了,应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
(2)由视野③-④的操作可以看出,视野明亮了,物像清晰了,应选用凹面镜使视野变亮,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视野变清晰。
点睛: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
16. 1目镜 5物镜 2粗准焦螺旋 转换器 通光孔 反光镜 凹面镜和大光圈 白亮
【解析】由图可知:1目镜、2粗准焦螺旋、3细准焦螺旋、4转换器、5物镜、6遮光器、7反光镜。
(1)5物镜能将观察的物体进行第一次放大,是显微镜性能高低的关键性部件;1目镜由二、三片透镜组成,安装在镜筒上端,其作用是把物镜放大的物体实像进一步放大。
(2)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2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3细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小。
(3)4转换器是镜筒下端的一个能转动的圆盘,其上可以安装几个物镜,观察时便于调换不同倍数的镜头。
(4)将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将玻片固定,使玻片中的标本对准通光孔的中心,便于光线透过。
(5)7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所以当外界光线较暗时,为了不影响观察效果,应选用凹面镜。
(6)对光调节后,从目镜中可以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光就对好了。
17. 8 反光镜 遮光器 50 减少 暗 6 d 左前方
【解析】(1)粗、细准焦螺旋螺旋是对焦用的,可以调整镜筒的上升下降,以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来看清图象,粗准焦螺旋焦距大,能较大范围地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焦距小,能小范围地升降镜筒,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先用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然后用细准焦螺旋调节清晰度,使物象更加清晰。
(2)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所以观察过程中若光线变暗,可调整结构8反光镜和5遮光器。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最少,视野越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视野越亮。所以某同学用5×的目镜、10×的物镜进行观察。则该同学观察到的细胞放大倍数是50倍。随着放大倍数的增加,视野内看到细胞的数目会减少,视野会变暗。
(4)接近载玻片的镜头是6物镜。
(5)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
使物像回到视野中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3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