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9学年度华师大版第一学期八年级科学单元测试卷
第一章:运动和力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解答】解:机械运动指的是物体位置的变化。
A、飞机在天空中飞行,相对于地面来说飞机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是机械运动;
B、月球绕地球公转,相对于地球而言月亮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
C、苹果由绿变红,是苹果内部发生了化学反应,苹果变熟了,但苹果的位置没有变化,不是机械运动;
D、河水在河中流,河水相对于河岸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机械运动。
【答案】C。
2.【解答】解:A、以地面为参照物时,发现自己的车并没动,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自己所乘坐的车是静止的。故A错误;
B、自己坐的车静止在地面上,以旁边运动的车为参照物,自己的车位置在变化,所以在运动。故B正确;
C、自己坐的车静止在地面上,以旁边静止的车为参照物,自己的车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故C错误;
D、自己坐的车静止在地面上,以站台为参照物,自己的车位置没有变化,所以是静止。故D错误。
【答案】B。
3.【解答】解:因为不知道物体是做匀加速运动,还是匀减速运动,还是匀速运动,还是更复杂的变加速运动。所以无法判断物体在前2s内的速度。
【答案】D。
4.【解答】解:
“天舟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实现对接后,保持相对静止,以一方为参照物,则另一方是静止的;所以选择“天宫二号”为参照物时,“天舟一号”是静止的,故只有B正确。
【答案】B。
5.【解答】解:A、两个物体之间只有有相互作用,才能存在力,故A错误;
B、无论是否接触,只要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就会产生力的作用,故B正确;
C、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故C错误;
D、被踢起在空中飞行的足球是因为具有惯性,才能向前飞行;故D错误。
【答案】B。
6.【解答】解:
用绳子提水过程中,绳子与水桶接触,对水桶有向上的拉力;
水桶受到重力的作用。
所以水桶受到的力是重力和绳子的拉力。
【答案】D。
7.【解答】解:
A、运动员对弓弦的拉力,使弓发生了形变;
B、运动员罚点球时,把足球踢出,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改变了足球的运动状态;
C、小明对跳板的压力,使跳板发生了形变;
D、熊猫拉弯竹子,是力改变了竹子的形状;
由此可知,B中力的作用效果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
【答案】B。
8.【解答】解:
A、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给水施加了一个向后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也会给人的身体一个向前的力,身体前进,故A不符合题意;
B、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墙,运动员给墙施加了一个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墙会给身体施加一个力,身体离墙而去,故B不符合题意;
C、跳水运动员踩踏跳饭,给踏板施加了一个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踏板也会给人的身体一个向上的力,身体向上跳起,故C不符合题意;
D、铅球运动员投出铅球后,身体由于惯性仍然会向前运动,故身体会向前倾倒,利用的是惯性,故D符合题意。
【答案】D。
9.【解答】解:(1)甲、丁两图,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等,接触面的大小不同,由于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因此甲、丁两图摩擦力大小相等,即f甲=f丁;
(2)甲、乙两图,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压力的大小不同,乙图的压力大,因此乙图的摩擦力比甲图的大,即f乙>f甲;
(3)甲、丙两图,压力相同,甲图是滑动摩擦,丙图是滚动摩擦,相同情况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即f甲>f丙。
故这四个图摩擦力大小顺序是:f乙>f甲=f丁>f丙
【答案】D。
10.【解答】解:A、刷牙时牙齿和牙刷之间的摩擦是有益摩擦,如果没有摩擦无法刷掉污垢,这个摩擦要增大。不符合题意。
B、“神舟5号”载人飞船升空时,飞船与空气的摩擦是有害摩擦,摩擦生热使飞船的温度升高,防止烧坏飞船还要设计降温装置。符合题意。
C、自行车刹车时,增大压力能增大摩擦力,摩擦力改变自行车的运动状态,使车停止,这个摩擦是有益摩擦。不符合题意。
D、手拿物体,手和物体之间如果没有摩擦力,手不能拿起物体,这个摩擦是有益摩擦。不符合题意。
【答案】B。
11.【解答】解:
A、由图可知,该滑轮为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故在实验过程中要匀速拉动木块,力的方向不需要一定保持竖直,故A错误;
B、用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才等于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故B错误;
C、木块在水平面上受到重力的作用,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是由重力产生的,故C正确;
D、探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时,应保持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在木块上面叠加重物,改变了力的大小,故D错误。
【答案】C。
12.【解答】解:A、轮胎表面有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故A符合题意;
B、轴承中装有滚珠是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给车轴加润滑油使接触面更光滑一些,以减小摩擦力,故C不符合题意;
D、箱包安装小车轮变滑动为滚动来减小摩擦的,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A。
13.【解答】解: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如果在滑下来时所有的外力都突然消失那么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D。
14.【解答】解:A、汽车在刹车时,人由于惯性而向前倾,容易发生伤害事故,属于惯性带来的伤害;故A符合题意;
B、把松了锤头的锤柄在硬地面上撞击几下,是因为锤头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向前的运动状态,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是利用惯性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在三级跳远时,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运动员要助跑一段距离是利用了惯性,故C不符合题意;
D、用铲子将煤送进炉灶内,使煤和铲子一起运动,然后利用煤的惯性将煤送入炉灶内,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A。
15.【解答】解:
A、短跑运动员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刻停下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故A正确;
B、汽车驾教员在驾驶汽年时系上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造成的伤害,但不能减小自身的惯性,故B错误;
C、惯性是保持物体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无关。故C错误;
D、跳远运动员在比赛中先助跑一段距离后才起跳,改变的只是速度,这是利用惯性来提高比赛成绩;而运动员的质量不变,所以运动员的惯性没变,故D错误。
【答案】A。
16.【解答】解:铅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已与手脱离,不会受到手的推力,其向前飞行是由于惯性造成的,铅球只受重力和空气的阻力作用,故ABC为、D正确。
【答案】D。
17.【解答】解:
A、汽车的重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方向相同,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汽车的重力和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
D、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和汽车所受的摩擦力,这两个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也不同,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答案】C。
18.【解答】解:A、在弯曲的路上汽车匀速转弯,速度的方向时刻在变,即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
B、熟透的苹果从树上下落,速度的大小时刻在变,即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
C、小孩沿笔直的滑梯匀速下滑,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即运动状态不变,符合题意;
D、行驶的火车开始进站时,速度的大小变小,即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
【答案】C。
19.【解答】解:
人正站在雪橇上匀速前进时处于平衡状态,此时人在竖直向上受到雪橇对人的支持力和自身竖直向下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A。
20.【解答】解:设步行速度与跑步速度分别为v1,v2,
显然v1<v2,总路程为2s,
设甲全程所用时间的一半是t,则:v1t+v2t=2s,
所以甲同学全程所用的时间化简后为:,
乙同学全程所用的时间为:+,
则用甲所用的时间减去乙所用的时间,再比较差的大小,
即:﹣(+)==﹣<0。
故甲同学先到达终点。
【答案】A。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5分,共19.5分)
21.【解答】解:
由图知: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t1=X1=×0.32s=0.16s,
由v=得,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
s波1=v波 t1=340m/s×0.16s=54.4m;
超声波第二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t2=X2=×0.24s=0.12s,
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s波2=v波 t2=340m/s×0.12s=40.8m,
汽车行驶的距离为s=s波1﹣s波2=54.4m﹣40.8m=13.6m;
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两次间隔时间为1s,且测试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记为0时刻,则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0.16s;
超声波第二次发出的时间为1s末,超声波第二次与车相遇的时刻应该是1s+0.12s=1.12s,
汽车行驶的时间是t=1.12s﹣0.16s=0.96s,
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v===14.2m/s。
【答案】14.2。
22.【解答】解:
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船浆向后划水给水一个向后的力,同时,水也给船一个向前的力,所以船就向前运动;
水对船的作用力使船前进了,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相互;运动状态。
23.【解答】解:缓慢改变木板的倾角α,可观察到悬线OA的方向不变,因为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答案】竖直方向;地球。
24.【解答】解:由甲、乙两个物体质量之比是4:3,可知其重力之比也是4:3,
由此可得=,解得G乙=180N;
m乙===18kg。
【答案】180;18。
25.【解答】解:(1)小明踢球时,原来球是运动的,当球离开脚后,球由于惯性会继续飞行;(2)球在上升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球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球是运动的;(3)最终足球落回地面是因为它受到重力的作用。
【答案】惯性;运动;重。
26.【解答】解:机动车紧急制动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机动车具有惯性,刹车后仍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汽车刹车后在水平面上只受到阻力作用,阻力方向与汽车运动方向相反,所以最终停下来。
【答案】惯性;摩擦力。
27.【解答】解:(1)两个相同物块A、B叠放在一起:A和B是同向同速运动的,即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所以A和B之间是没有摩擦力的;
(2)不论是叠放还是平放,我们都把它们看做一个整体,叠放和平放时对水平面的压力是相等的,与地面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是一定的,所以摩擦力相等,而这两次物体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这说明两种情况下的推力都等于摩擦力,摩擦力相等,所以推力也是相等的,F2=F1=10N。
【答案】0;等于。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每空1.5分,共18分)
28.【解答】解:(1)实验中,斜面应选择较缓的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
(2)图中AB段的距离:sAB=80.0cm﹣40.0=40.0cm=0.4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0.25m/s;(3)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量时间偏大,根据v=,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小。(4)因小车做加速运动,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全程的平均速度,故vBC>vAC。
【答案】(1)较缓;时间;(2)40.0;25;(3)小;(4)>。
29.【解答】解:(1)第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时的停止位置到达35.75cm,则小车运动的距离是35.75cm。
(2)利用控制变量法,我们要让同一小车从同样斜面的同一高度处下滑,目的是为了小车到达三个平面的初速度相等;
(3)利用科学推理法,我们可以得出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永远匀速直线运动下去,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答案】(1)35.75;(2)控制在水平面上的初速度一样;(3)改变。
30.【解答】解:(1)用力F拉着木板A水平向左运动(不需要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相对于A处于静止状态,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绳子的拉力与A对木块施加的摩擦力为平衡力,故测力计示数大小即为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块相对于木板运动的速度大小;
(2)(3)由图知,木块和铁块的体积相同,因铁块的密度大于木块的密度,根据ρ=mV,故铁块的质量大于木块的质量,铁块的重力大小木块的重力,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是否有关”,要控制压力大小相同,故小佳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没有控制压力相同;
为使压力相同,甲图中,将铁块放在木块上,用力F拉着木板A水平向左运动,记下测力计示数F1;并记录在表格上;
乙图中,将木块放在铁块上,用力F拉着木板A水平向左运动,记下测力计示数F2;并记录在表格上。
【答案】(1)无关;(2)没有控制压力相同;(3)甲图中,将铁块放在木块上,用力F拉着木板A水平向左运动,记下测力计示数F1;并记录在表格上;
乙图中,将木块放在铁块上,用力F拉着木板A水平向左运动,记下测力计示数F2;并记录在表格上。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32小题7分,第33题8.5分,共22.5分)
31.【解答】解:(1)120km/h=120×m/s=m/s,
当汽车速度为120km/h时,司机的反应时间是0.54s,
则汽车的反应距离是:s反应=vt=m/s×0.54s=18m;
(2)80km/h=80×m/s=m/s,
当汽车速度为80km/h时,司机的反应时间是0.51s,
则汽车的反应距离是:s反应′=v′t′=m/s×0.51s≈11.3m;
因为司机从看到突发情况开始制动到汽车完全刹住时的距离是由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组成的,
所以汽车与前面车辆保持的距离至少是:s=s反应′+s制动=11.3m+20m=31.3m;
【答案】(1)若汽车在平直高速公路上以12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反应距离是18m;
(2)为避免与前车相撞,正常行驶速度为80km/h的驾驶员必须使自己驾驶的汽车与前面车辆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一距离至少要大于31.3m。
32.【解答】解:(1)桥下一轮船正在匀速通过,以船上的乘客为参照物,轮船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轮船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的运动的;
(2)他通过主桥所用时间:
t==≈777s;
(3)队伍通过整座桥的时间:
t′==≈818s。
【答案】(1)船上的乘客;地面;(2)他通过主桥所用时间为777s;(3)队伍通过整座桥需要818s。
33.【解答】解:(1)行驶的汽车刹车后,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因此不能立即停车;
(2)比较一、三列的数据可知,汽车的速度越快,其制动距离就会越长,因此,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汽车的速度;
(3)由表格可得,40km/h反应距离7m,50km/h反应距离9m,60km/h反应距离11m,速度每增加10km/h,反应距离增加2m,故70km/h反应距离应为13m;
(4)因为v车=72km/h=20m/s,
由v=,所以汽车到达十字路口的时间:
t车===5s。
该同学完全通过公路所需时间:t人===10s
因为t人>t车
所以该同学不能完全通过公路,有人车相撞的危险。
【答案】(1)行驶的汽车刹车后,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因此不能立即停车;
(2)分析表1数据,可知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汽车的速度;
(3)若该司机驾驶这辆汽车以70km/h的速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行驶,请估算出这辆汽车与前车安全行驶的距离至少是13m;
(4)该同学不能完全通过公路,有人车相撞的危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绝密★启用前
2019学年度华师大版第一学期八年级科学单元测试卷
第一章:运动和力
考生须知:
1.全卷共9页,有四个大题33小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请将姓名、班级分别填写在答题卷的规定位置上。
3.答题时,把试题卷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书写,答案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填在答题卷上,做在试题卷上或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第 Ⅰ 卷 (选择题)
评卷人 得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17秋 颍上县校级期末)下列各种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飞机在天空中飞行 B.月球绕地球公转
C.树上苹果由绿变红 D.河水在河中流
2.(2017秋 岳麓区校级期末)我们在乘坐火车时有过这样的体验:看着对面的列车,感觉自己的车子在移动,等对面的列车驶过,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有移动。关于这个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自己的车在运动
B.以旁边运动的车为参照物,自己的车在运动
C.以旁边静止的车为参照物,自己的车在运动
D.以站台为参照物,自己的车在运动
3.(2017秋 白银期末)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4s内通过20m的距离,那么,它在前2s内速度一定是( )
A.5m/s B.10m/s C.80m/s D.无法确定
4.(2017秋 大邑县期末)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首次完成了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若认为“天舟一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可能是( )
A.天舟一号 B.天宫二号 C.地球 D.月球
5.(2018春 华安县月考)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有两个物体存在,它们间就一定存在力
B.无论是否接触,只要物体间相互作用,就会产生力
C.力的作用效果只能表现在“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被踢起在空中飞行的足球仍然受到踢力的作用
6.(2017秋 肇源县校级期末)用绳子系住水桶,手握绳子从井中提水,水桶受到的力有( )
A.重力、绳子的拉力和手的拉力
B.重力和手的拉力
C.绳子的拉力和手的拉力
D.重力和绳子的拉力
7.(2017秋 兰陵县期末)如图所示的几种现象中,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其它三个不一样的是( )
A.手拉开弓 B.运动员罚点球 C.小明压弯跳板 D.熊猫拉弯竹子
8.(2017秋 兰陵县期末)下列体育项目中的一些现象,不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的是 ( )
A.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身体前进
B.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墙,身体离墙而去
C.跳水运动员踩踏跳板,身体向上跳起
D.铅球运动员投出铅球后,身体随着向前倾倒
9.(2017秋 泉州期末)如图所示,有两个相同的梯形物体,它们在力的作用下,以下列四种方式沿相同的水平面运动,下列对不同情况下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比较,正确的是( )
A.f丙>f甲=f丁>f乙 B.f乙>f丙>f丁>f甲
C.f乙>f丁>f甲>f丙 D.f乙>f甲=f丁>f丙
10.(2017秋 沈丘县期末)下列几种现象中,属于有害摩擦的是( )
A.刷牙时,牙刷与牙齿之间的摩擦
B.“神舟5号”载人飞船升空时,飞船与空气的摩擦
C.自行车刹车时,刹车皮与轮圈之间的摩擦
D.手拿物体时,手与物体之间的摩擦
11.(2017秋 通州区期末)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向上提弹簧测力计的过程中,应该保持竖直,并且匀速
B.是否保持匀速向上提,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C.木块提供的压力,就是木块的重力
D.要研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应该在木块 上面叠加重物,多做几次实验
12.(2017秋 兰陵县期末)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
A.轮胎上有花纹B.装有滚珠的轴承C.给车轴加润滑油D.箱包安装小车轮
13.(2017秋 通州区期末)如图所示,一辆玩具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来,当它以一定速度到达水平桌面边沿的时候,假如一切外力突然消失,则小车会( )
A.落向地面 B.立即停下来
C.加速水平运动 D.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14.(2017秋 宜宾县期末)惯性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利有害,下面现象属于有害的是( )
A.汽车刹车时,站在车内的人向前倾倒
B.锤头松了,把锤柄在地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紧的套在锤柄上
C.在三级跳远时,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运动员要助跑一段距离
D.用铲子往锅炉灶内添煤时,铲子不必进灶内,煤就沿铲子运动的方向进入灶内
15.(2017秋 丰台区期末)下列实例中有关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短跑运动员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刻停下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
B.汽车驾教员在驾驶汽年时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自身的惯性
C.以较大速度运动的物体停下来比较困难说明惯性与速度有关
D.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
16.(2017秋 历城区期末)在运动会铅球比赛项目中,运动员为了取得较好的成绩,往往沿水平方向斜向上一个合适角度将铅球推出,那么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铅球将( )
A.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B.只受重力
C.只受到手的推力 D.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
17.(2017秋 蒙阴县期末)小明的一辆玩具小汽车停在水平路面上,以下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A.汽车的重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
B.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和汽车对路面的压力
C.汽车的重力和路面对汽车的支持力
D.汽车的重力和路面对汽车的摩擦力
18.(2017秋 沈丘县期末)以下所给出的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是( )
A.在弯曲的路上汽车匀速转弯 B.熟透的苹果从树上下落
C.小孩沿笔直的滑梯匀速下滑 D.行驶的火车开始进站
19.(2017秋 历城区期末)在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狗拉雪橇是常见的交通方式。如图,此时一人正站在雪橇上匀速前进,则与人的重力相平衡的是( )
A.雪橇对该人的支持力 B.两只狗对雪橇的拉力
C.地面对雪橇的支持力 D.人对脚下雪橇的压力
20.(2017秋 安达市期末)甲、乙同学从跑道的一端前往另一端。甲在全部时间的一半内跑,另一半时间内走;乙在全部路程的一半内跑,另一半路程内走,两人跑的速度一样,走的速度也一样,则先到达终点的是( )
A.甲 B.乙 C.同时到达 D.无法判断
第 Ⅱ 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 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5分,共19.5分)
21.(2015秋 滨湖区期末)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 m/s(保留1位小数).(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保持不变)
22.(2017秋 临沭县校级期末)用船桨向后划水,游船就会获得向前的动力,这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水对船的作用力使船前进了,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23.(2017秋 盘龙区期末)小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判断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实验中从水平方向缓慢改变铁架台与水平面的倾角,可观察到悬线OA的方向始终沿 ;图中球A 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
24.(2017秋 镇平县期末)甲、乙两个物体质量之比是4:3,其中甲物体所受的重力为240N,那么乙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N,乙物体的质量是 kg.(g取10N/kg)
25.(2017秋 金山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小明踢球时,球由于具有 离开脚后继续飞行,以地面为参照物,球在上升过程中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球最终落回地面是因为受到 力的作用。
26.(2017春 松滋市期末)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当速度达到100km/h时,行车间距不得少于100m.这是为了防止机动车紧急制动后不能立即停下来造成交通事故。机动车紧急制动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机动车具有 ,而机动车最终能停下来是因为受到 的作用。
27.(2011秋 开县期末)如图,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叠加在一起,受到10N的水平推力F1作用,在水平地面上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那么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为 N.若将物块B取下与物块A并列,再让它们一起在地面上匀速前进,如图乙,那么需要的水平推力F2 10N.(选填“大于、小于或者等于)
评卷人 得 分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每空1.5分,共18分)
28.(2017秋 莆田期末)如图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中,斜面应选择 (选填“较缓”或“较陡”)的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便于测量 ;
(2)图中AB段的距离sAB= cm,测得时间t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
(3)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
(4)vBC (选填“>”、“<”或“=”)vAC。
29.(2017秋 开福区校级期末)物体不受力会怎样运动?为此,设计实验如下:
①在水平桌面上架设一个斜面,在斜面的某一合适高度作记号A;
②在桌面上铺上毛巾,让小车从 A 点由静止开始滑下,用刻度尺测量小车在毛巾上滑行的距离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③把毛巾换成棉布,重复②中的其余步骤;
④最后去掉棉布,再重复②中的其余步骤;
⑤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接触面 毛巾 棉布 木板
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大 较大 小
小车运动的距离s(cm) 18.30 26.83
(1)第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木板上滑行时的停止位置如图所示,读出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并填在表中相应空格处,距离是 cm。
(2)让小车每次都从 A 点下滑,目的是 。
(3)分析表中内容可知: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前进的距离就越长。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推理可得:若接触面完全光滑,即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轨道足够长,小车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可见,力是 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0.(2017秋 丰台区期末)小佳同学手边有两块质量和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方体木块和铁块。他利用长方体木块和铁块及其它一些实验器材,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写接触面粗糙程度是否有关”。小佳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照图甲所示组装实验器材,用水平力F拉着木板A水平向左运动,读取弹簧测力计示数F1,并记录在表格中。
②如图乙所示用水平力F拉着木板A水平向左运动,读取弹簧测力计示数F2,并记录在表格中。
③通过比较F1和F2的大小,小佳得出实验结论。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小佳在实验过程中不需要匀速拉动木板,这是因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块相对于木板运动的速度大小 (选填“有关”或者“无关”)
(2)小佳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3)请你针对小佳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进措施: 。
评卷人 得 分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32小题7分,第33题8.5分,共22.5分)
31.(2017秋 丹凤县校级期末)现代社会汽车大量增加,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止,驾驶员从发现前方道路有异常情况到立即刹车制动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汽车通过的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又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若汽车在平直高速公路上以12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问:
(1)反应距离是多少?
(2)为避免与前车相撞,在正常行驶时速度是80km/h驾驶员必须使自己驾驶的汽车与前面车辆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一距离至少要大于多少米?
速度v/km h﹣1 反应时间t/s 制动距离s/m
50 0.49 13
60 0.50 20
80 0.51 34
100 0.52 54
120 0.54 85
32.(2017秋 雨花台区校级期末)如图为创下多项世界第一的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大桥主桥长932m。
(1)桥下一轮船正在匀速通过,以 为参照物,轮船是静止的,以 为参照物,轮船是运动的,
(2)如果过桥的路人步行速度约为1.2m/s,他通过主桥所用时间为多少?(结果保留整数)
(3)某班学生前来参观大桥,排队通过桥面。整个队伍长50m,假设队伍的行进速度也是1.2m/s,那么队伍通过整座桥需要多少?(结果保留整数)
33.(2017秋 大丰市校级期末)目前发生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车不能立即停下来。司机从看到情况到做动作操纵制动器来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操纵制动器刹车,到车停下来,汽车又要前进一段距离,这叫制动距离。反应距离与制动距离的和称为停车距离。(如图1所示)
速度(km/h) 反应距离(m) 制动距离(m)
40 7 8
50 9 13
60 11 19
70 26
80 15 34
100 19 54
表1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请根据表1数据和学过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行驶的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车?
(2)分析表1数据,可知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若该司机驾驶这辆汽车以70km/h的速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行驶,请估算出这辆汽车与前车安全行驶的距离至少是多少?
(4)如图2所示,马路宽12m,小明准备从A点到B点横过马路,正好这辆汽车从距十字路口100m处的C点以72km/h的速度驶过来,小明以1.2m/s的速度能否在汽车到达路口前安全通过?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