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史第一单元开篇一课,本课教材主要讲述了中国早期夏、商、西周时期国家政治制度的情况、特点及影响。
这一时期年代较为久远,对学生而言相对陌生,一些概念上的理解也显得深奥困难些。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补充适当的资料如文字、实例、实物、图表等,帮助学生更形象更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的含义,以避免单纯地用概念来解释概念,使学生的理解失之于空洞,滞之于表面。
【知识与能力】
识记夏商时期的王位世袭制与国家行政管理制度、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内容;理解夏商时期政治制度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影响以及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与作用;并通过探究性学习探讨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以及宗法制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过程与方法】
分析教材列举的图标;引导学生借读教材及教师提供的有关史料;通过探究与合作学习提出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我国是世界著名文明古国的依据;认识到分封制的实行不仅是国家统治的需要,也是古人政治智慧的体现,;认识到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教学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教学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组织学生课前预习课文,尤其注意对教材中西周分封示意图的精准预习,建议学生把图片资料与课文知识对照预习,提高预习效率;
利用课余时间,了解学生自己家庭的宗族发展情况,以备课堂交流,更好的理解宗法制的相关知识点。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大禹治水画像与戴冠冕的夏禹画像? 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两幅画像,是同一个人物吗?这两幅画像有何不同?说明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初中知识中找寻本节课的连接点,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新课讲授】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制
1.夏朝的建立
禹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
禹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启,标志着王位世袭制的开始。“家天下”逐渐向“公天下”转变。
引导学生探究: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民主,王位世袭制体现了专制。请你思考: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理由是什么?
老师总结:历史的进步。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和私有制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阶级对立发展的结果。它的确立,标志着原始社会过渡到了奴隶社会。
3.夏商的国家行政制度
组织学生预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教师补充讲解。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
补充《周公像》、《西周疆域图》,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介绍西周建国的大致过程。
补充材料,展开教学。
材料一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日齐;封帝周公旦于曲阜,日鲁;封召公爽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日巡守;巡守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述职者,述其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目的是什么?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
(2)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国之间有何关系?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共同研读材料,完成问题。
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2)内容:
教师展示图片《西周社会结构示意图》、《西周分封示意图》,引导学生归纳分封制的主要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具有浓厚的宗族色彩。
3)作用:
补充材料,回他问题。
西周初年,“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意思是说将同姓子弟亲属封为地方诸侯国,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
——《左传》
思考:西周实行分封制能够保证周王对广大疆域的统治永远牢固吗?
教师总结:◆ 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扩展了疆域。
◆ 是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重要原因。
4)瓦解: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
A:表现:楚王问鼎
补充楚王问鼎的图文材料,引导学生直观认识历史事件的表象,分析根源。
B:原因:周天子势力衰微;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井田制的瓦解
教师总结:就其根源,分封制的瓦解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2.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展示西周宗法制的示意图,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归纳宗法制实施的起源、目的、核心内容、作用及与分封制的关系。
1)起源:
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成。
2)目的:
稳定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
设问:宗法制下,“大宗”一定“大”吗?“小宗”就一定“小”吗?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强化宗法制的具体实施原则:“大宗”、“小宗”是相对而言的,不是绝对化的。小宗必须服从大宗。所以宗法制既有家庭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 。
4)作用:
①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②有利于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5)与分封制的关系
【探究活动】结合教材P6图示,思考宗法制和分4封制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分封制和宗法制是支撑周朝政权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本课小结】
透过本节课的知识点整合图,引导学生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哪些?
师生合作,课堂研讨,共同归纳。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国家政治结构 ;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略
课件17张PPT。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戴冠冕的夏禹两个大禹有什么不同?观察禹的装束,其身份和地位有何变化?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
禹死后,启继位,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家天下”一、从禅让到王位世制有人说:禅让制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王位世袭制体现了一定的专制,那么,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观点:历史的进步。理由: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和私有制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阶级对立发展的结果。它的确立,标志着原始社会过渡到了奴隶社会。 1.夏朝的建立B.C2070 禹3.夏商的国家行政制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国,史称西周。西周
历时200余年
十二王 材料一 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日齐;封帝周公旦于曲阜,日鲁;封召公爽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日巡守;巡守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述职者,述其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
结合所学请回答:
(1)材料一中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目的是什么?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
(2)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国之间有何关系?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二、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2)内容:②诸侯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③诸侯权力: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1)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3)作用:① 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扩展了疆域;
② 是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重要原因。西周社会结构示意图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家天下”的宗族统治
色彩史料链接:
《左传》记载:西周初年,“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意思是说将同姓子弟亲属封为地方诸侯国,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 读史感悟:
西周实行分封制能够保证周王对广大疆域的统治永远牢固吗?
洛阳市区去老城区的路中央立有一座九龙石柱,名曰:九龙鼎。鼎是王者权力的象征。楚王问鼎楚强盛后,庄王曾率军至周
都洛邑郊外示威,向周王的
代表询问鼎之大小轻重,史
称“楚王问鼎”。鼎是王位
的象征,说明楚庄王有替代
周王号令天下的野心。 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破坏。1.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二、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
3)作用:1)目的:2)内容:4)瓦解: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
A:表现:a.楚王问鼎 b.诸侯争霸
B:原因:
周天子势力衰微;
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
井田制的瓦解;西周宗法制2.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5)与分封制的关系1)起源: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成。 2)目的:4)作用: 3)核心内容: 稳定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一定“大”吗?“小宗”就一定“小”吗?想一想:大宗与小宗:
“大宗”、“小宗”是相对而言的,不是绝对化的。小宗必须服从大宗。既有家庭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 。大宗小宗大宗小宗【探究活动】结合教材P6图示,思考宗法制和分封制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支撑周朝政权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小结:——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早期:夏、商、周;(奴隶社会)2.早期政治制度:
1)夏、商:王位世袭制;
2)周: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
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国家政治结构 ;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