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 《 分散系及其分类》 导学提纲(学生用)
班级: 姓名: 小组: 评价:
【学习目标】
1.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及分类。
2.掌握胶体的特性及其应用。
【重点难点】掌握胶体的特性及其应用。
【学法指导】
本部分教学内容对初中化学中学习过的化学物质及反应进行总结和归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物质,进而掌握分类方法,形成分类观。
【导学流程】
【导】
森林中的光线,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吗?夜晚城市中光怪陆离的霓虹灯光是如何形成的呢?(展示图片)要了解以上的原因,我们应了解胶体的性质。
【思】认真阅读教材P26-29页内容,并观看实验视频,完成下列内容:
一、胶体的制备
Fe(OH)3胶体的制备:向沸水中滴入5~6滴 ,继续煮沸至溶液呈 色,停止加热。
反应方程式:FeCl3+3H2OFe(OH)3(胶体) +3HCl
特别提示:(1)纯净的胶体属于纯净物。
(2)方程式中Fe(OH)3不用加↓。
二.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
a.定义: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明亮的“ ”,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效应。
b.形成原因: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粒子对光线 而形成的。
c.作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分 与 的一种常用 方法。
(2)介稳性
a.胶体的稳定性介于 和 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稳定存在。
b.主要因素:胶体粒子可以通过 而带有电荷。同种胶体粒子的电性 ,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相互 阻碍胶体粒子变大,使它们不易聚集。
c.次要因素:胶体粒子由于做 而使它们不容易聚集成质量较大的颗粒而沉降下来。
d.胶体聚沉:当胶体粒子聚集成 颗粒,从而形成 从分散剂里析出,这个过程叫做聚沉。
(3)电泳
a.在 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做 的现象。
b.产生原因:胶体粒子带电荷,当胶粒带 电荷时向负极运动,当胶粒带 电荷时向正极运动。
(4)渗析
a.定义:利用半透膜把胶体中混有的离子或分子从胶体中分离出来的操作,叫做渗析。
b.原理:胶体微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溶液中的分子和离子能透过半透膜。
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问题1、如何用实验的方法区分溶液,胶体,浊液?试着归纳总结它们的异同点。
问题2、如果淀粉胶体中混有的食盐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除去吗?
问题3、有哪些方法可以导致胶体聚沉?你能列举出一些生活中的相关的例子吗?
问题4、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什么?举例说明胶体的应用。
课件19张PPT。认识分散系分散系的分类 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聚集状态:
(气、液、固)来分,有9种类型。分散质分散剂气 态液 态固 态固 态液 态气 态汽水 盐酸酒糖水、油漆分散质问题1如何用实验方法区分泥水、
氢氧化铁胶体和硫酸铜溶液?问题2如何将泥水中混有的氢氧化铁
胶体和硫酸铜溶液分离出来?思考:如何分离胶体和溶液?(半透膜:只能容许某些分子或离子通过的薄膜)一定时间之后,
烧杯中能够检测出的是:
检测不出的是:氯化钠淀粉问题3为何胶体的外观是
均一的、稳定的?问题4胶体聚沉的原理问题5浊液、胶体、溶液的本质区别浊液、胶体、溶液的区别:
<1nm1nm~100nm>100nm离子或分子许多分子集合体或高分子巨大数目分子集合体 均一、透明 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能 能 不能 能 不能 不能诺贝尔化学奖:1925 席格蒙迪 (德国)
对胶体溶液非均匀性的研究以及 于此有关并在现代胶体化学中十分重要的方法的建立 1926 斯维德伯格(瑞典)
分散体系的研究1948 蒂塞卢斯 (瑞典)
关于电泳和吸附分析的研究,尤其关于血清蛋白的复杂性能的发现和研究森林中炫丽的光线,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夜晚城市的灯光,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要了解以上的原因,我们应先了解分散系。晨雾烟白云认识几种常见胶体思考与交流:
1、回忆物质的分类方法,然后画出分散系的树状分类图?
2、它们的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性质有何区别? 悬浮在水中的小颗粒做不停地、无秩序地运动,这种现象叫做布朗运动。(2)布朗运动分散系及其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