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学
目标
1.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领土的侵略史实。
教学
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教学
难点
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教
学
内
容
新
课
导
入
导入1(图片式导入) 图片中展示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后留下的残垣断壁。圆明园曾经是一座豪华的皇家园林,有“万园之园”的美誉。而如今的圆明园只剩下远瀛观等景观的几根石柱还屹立在那里,它像一座纪念碑,记录着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那到底是一段什么样的历史,中华民族经历了怎样的劫难?让我们走进本课去探究这些内容。
导入2(温故式导入)同学们,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者并不满足在中国已取得的利益,很快便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叫第二次鸦片战争?让我们走进本课去探究这些内容。
课
堂
探
究
板块一 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分组讨论: (1)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如何发生的?
(2)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答案:(1)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列强无理提出“修约”的要求,遭拒绝后,再次发动侵略战争,以此逼迫清政府就范。
(2)从原因上看,两次战争的爆发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攫取侵略权益。从进程上看,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是英国,战火主要在东南沿海;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是英法联军,战火由东南沿海燃烧到北京,破坏程度和规模进一步扩大。从结果上看,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过渡语: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的主要罪行是火烧圆明园。
板块二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课件展示焚烧前后的圆明园,分组讨论:
(1)上图是中华民族历经浩劫,屈辱的缩影和见证,请你为这幅图取一个最恰当的题目。图中这场浩劫的制造者是谁?他们为什么要将圆明园焚毁?
(2)看课件电影《火烧圆明园》,观看完后,你有何感受?
答案:(1)火烧圆明园;英法联军;为了掩盖自己的侵略罪行。
(2)感受:圆明园是我国几千年优秀造园艺术之大成,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放火烧毁了这座宏伟华丽的皇家园林,现在只剩下矗立在那里的石柱,向人们诉说着侵略者的暴行,它警示中国人——勿忘国耻,激励着我们要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过渡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中华民族经历的一场劫难,但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中华民族还经历了另一场劫难,那就是沙皇俄国趁火打劫,通过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西北大片领土。
教
学
内
容
课
堂
探
究
板块三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根据《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叙述沙俄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的情况。
答案: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千米领土;1860年、1864年,中俄《北京条约》和《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千米领土;19世纪80年代,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后5个勘界议定书割占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千米领土。
结束语:鸦片战争后,西方侵略者得寸进尺,进一步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其间,英法联军制造了火烧圆明园的暴行,沙俄也趁火打劫,割占中国大片领土,中华民族处于深深的劫难中。
板书
设计
当堂
达标
1.在中国近代史上,1856—1860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鸦片战争 C.荷兰侵略台湾 D.葡萄牙侵略澳门
2.法国大文豪雨果有这样的评价:“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无与伦比的圆明园被毁于( B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以哪两国联军为主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D )
A.英美联军 B.美俄联军 C.俄法联军 D.英法联军
4.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先占领中国领土和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分别是( D )
A.英国、法国 B.英国、美国 C.俄国、日本 D.英国、沙俄
教材图
片分析
1.圆明园遗址:1856年10月—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变成了一片废墟。
2.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史料
积累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法国)维克多?雨果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