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2.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教学重点
以张謇兴办实业为例,初步认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教学内容
新
课
导
入
导入1(故事式导入)张謇从小勤奋读书,1894年考中状元。张謇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到家乡创办实业。他手中既无资金也无设备,奔走于官府与民间筹集资金,但有钱人推三阻四,政府官员态度冷淡。他饱尝人间冷暖,1899年大生纱厂终于建成。张謇为什么毅然弃官还乡,走“实业救国”之路。让我们走进本课去探究这些内容。
导入2(温故式导入)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阻断了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近代民族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客观环境中产生和发展。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下挣扎和抗争。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艰难曲折的历程是怎样的?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重大变革?让我们走进本课去探究这些内容。
课
堂
探
究
板块一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阅读材料:
材料 张謇主张“实业救国”。他说:“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为此他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创立了大生纱厂。由于经营有方,纱厂规模逐渐扩大,一战期间,纱厂得到较大发展。但好景不长,20世纪20年代以后,纱厂就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张謇创办企业的经历恰恰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
请回答:
(1)身为状元的张謇主动弃官,选择了创办实业的道路。请结合材料,谈一谈他这样做的理由。
(2)一战期间,纱厂得到较大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概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答案:(1)《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商纷纷在中国内地设厂、开矿,进行经济掠夺。有识之士对此深感忧虑,发出“实业救国”的呼声。他们主张自办工厂,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以挽回利益。
(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总的来说比较落后。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而且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过渡语: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艰难曲折中发展,与此同时,中国的社会生活也发生了重大变革。
板块二 社会生活的变化
小组合作: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1)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教
学
内
容
课
堂
探
究
(2)新式马路的修建,传统街道的改造,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3)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发辫、易服饰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
(4)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
结束语:1840年,英国利用鸦片和炮舰首先打开了中国国门。随后,各国侵略者纷纷涌来。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欺凌,中国在急剧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社会风尚,开始了一场深刻的变革。
板书
设计
当堂
达标
1.1922年,北京、上海报纸举办了成功人士民意测验,投票选举“最敬仰人物”,晚清状元张謇得票最高,张謇高票当选的最重要因素应该是( C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对近代民族工业贡献大 D.近代报纸非常普及
2.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封建主义的阻碍
B.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C.民族工业总体来说比较落后
D.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内陆地区
3.1840年后随着中国闭关自守大门的打破和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闯入,近代文明传入中国,下列属于近代文明的是( A )
①轮船、火车 ②汽车、飞机 ③跳交谊舞 ④三跪九叩之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辛亥革命后,随着民主平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逐渐得到改变。下列体现这一改变的是( B )
A.称“老爷” B.行握手礼 C.缠足 D.穿翎顶补服
教材图
片分析
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发辫、易服饰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史料
积累
“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朽。”
——张謇
教学
反思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学目标
1.以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
3.知道鲁迅、茅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
教学重点
以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
教学难点
科举制废除的意义。
教学内容
新
课
导
入
导入1(歌曲式导入)多媒体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学生跟着一起唱,然后谈自己的感受。通过激人奋进的歌词和旋律,感受这首歌是当时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最强音。这么优秀的作品在当时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呢?创作背景是怎样的。让我们走进本课去探究这些内容。
导入2(温故式导入)齐白石喜欢篆刻。齐白石挑了一担石头,夜以继日地刻着,一边刻,一边拿古代篆刻艺术品来对照琢磨。刻了磨平,磨平了又刻,手上起了血泡,他不在意,他就那么专心致志地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齐白石练得了一手好篆刻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齐白石的主要成就有哪些?与齐白石同时代的还有哪些人?他们的主要成就有哪些?让我们走进本课去探究这些内容。
课
堂
探
究
板块一 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小组合作:(1)中国近代新式教育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2)近代以来有哪些报刊和主要新闻出版机构?
答案:(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1901年,清政府废除八股文。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清政府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2)报刊: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出版机构: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此外,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等,也是当时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过渡语:近代以来,不但教育、新闻出版机构出现,而且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
板块二 文学艺术的成就
小组合作:近代以来,涌现出了哪些文学艺术成就?
答案:文学:鲁迅的《狂人日记》,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他的《阿Q正传》,深刻解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子夜》、曹禺的《雷雨》、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
绘画: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徐悲鸿创作了《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宏篇巨作。
音乐: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
教
学
内
容
课
堂
探
究
电影: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歌女红牡丹》。
结束语:以京师大学堂等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标志,中国的近代教育逐渐发展起来。《申报》和商务印书馆给中国社会和文化事业带来了新鲜的、丰富的内容。同时,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
板书
设计
当堂
达标
1.中国职业学校教育始于同治五年,最早由左宗棠在福州船政学堂实施,初称“实业教育”,1917年改称“职业教育”。维新变法期间创办的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是( A )
A.京师大学堂 B.经世学堂 C.时务学堂 D.京师同文馆
2.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最著名的中文报纸是( A )
A.《申报》 B.《中外纪闻》 C.《民报》 D.《新青年》
3.现在电视剧中,经常出现与事实不符的“穿帮”镜头。下列情景属于“穿帮”的是( B )
A.光绪皇帝下诏建立京师大学堂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
C.慈禧太后在拍摄照片
D.1912年3月,南京街头留长辫的男子剪去辫子
教材图
片分析
《申报》创刊号 1872年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它前后总计经营了77年,共出版27000余期,被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史料
积累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的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严复对废除科举制的评价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