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6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8-04 13:4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一、填空题
1.海水升温和降温比陆地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俗语“一阵秋雨一阵凉”中的“秋雨”是由_________(填“冷锋”或“暖锋”)引起的.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谚语反映了我国新疆的某些地区夏季气温日较差显著,其主要原因是,新疆处于西北内陆,砂石与水相比具有_________的比热.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中所反映的是______对气候的影响.
二、选择题
3.下列词语中描述气候的是( )
A.暴风骤雨 B.风和日丽 C.四季如春 D.晴转多云
4.下列语句描述气候的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春风又绿江南岸 D.昨夜西风凋碧树
5.下列物质中,比热最大的是( )
A.冰 B.水 C.酒精 D.水银
6.下列词语描述气候的是( )
A.暴风骤雨 B.冬冷夏热 C.风和日丽 D.乌云密布
7.陆地吸热和散热都比海洋快,因此海洋或近海地区气候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小,降水较多,且季节分配均匀,其根本原因是( )
A.海水的比热容比陆地大
B.海水的比热容比陆地小
C.海洋上的风力比陆地大
D.海水在不停地流动,而陆地则无此现象
8.近海地区夏季的海陆风风向昼夜交替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图是白天形成的海风 B.甲图是白天形成的陆风
C.乙图是白天形成的海风 D.乙图是白天形成的陆风
9.下列关于图中A、B、C、D四处降水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点位于迎风坡,降水最多 B.B点位置最高,降水最多
C.C点处于迎风坡的较高地点,降水最多 D.D点离海洋最近,降水最多
10.下图是广州、武汉、北京和哈尔滨四地气候统计图,其中能反映北京气候特点的是( )
11.描述深圳气候正确的是( )
A.四季分明 B.全年盛行从海洋吹向大陆的偏南风
C.明天多云有阵雨或雷阵雨 D.夏季高温多雨
12.暑假期间,贝贝和家人到江西井冈山度假.当他到达山顶(海拔1597m)时,不由感叹:“这里真凉快呀!长沙可热多了!”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高低 B.地形地势 C.海陆分布 D.人类活动
13.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在攀登湖南壶瓶山(海拔2099m)的过程中,测得海拔1599m处的气温数值是19.6℃,试推算他们登上山顶时的气温是( )
A.14℃ B.16.6℃ C.18℃ D.18.6℃
三、综合题
14.分析下列气候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1)冬季哈尔滨冰天雪地,海南省温暖如春,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浙江省的年平均降水量明显多于塔里木盆地的年平均降水量,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阳坡比背阳坡气温高,迎风坡比背风坡多雨,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1月代表我国冬季.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我国地理事物的名称.
河流: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山脉:D_________.
(2)海口市1月均温约为_________ ℃;
图中甲地1月均温为_________℃;
两地1月均温相差约_________℃.
(3)我国东部地区,1月均温等温线走向大致呈_________方向,说明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
(4)图中A、C两河,冬季河水有封冻现象的是_________.
(5)简述我国冬季气温的分布特点: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海水比热容比陆地土壤的比热容大
2.冷锋 较小 地形
解析:本题集中了一些有关天气和气候方面的俗语、诗句等,“一阵秋雨一阵凉”中的“秋雨”及“凉”字,说明秋天受北方冷气团南下的影响,造成阴雨天气并且气温明显下降,显然是冷锋引起的.砂石的比热小于水的比热,使得新疆等内陆地区白天增温快,夜晚降温也明显,所以气温日较差大.诗句中的“人间”是指山下的开阔地,“山”指的是山顶寺院内外,造成诗句中所描述景象的原因显然是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而且主要是气温随地势的增高而下降.
3.C
4.C 解析:气候是表示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春风又绿江南岸,说明春天来了,描述的是气候.
5.B
6. B 解析:气候描述的时间长.
7.A
8.C 解析:白天陆地气温高,空气上升;海上气温低,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由海洋吹向陆地的海风.
9.C 解析:本题考查地形对降水的影响.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逐渐凝结成小水滴,小水滴相互合并,逐渐增大,形成降水,图中的C点处于山地的迎风坡,因此降水多.D点海拔低,气温高,因此降水较少.B点已经到了最高点,此时气温不再下降,因此降水也较少.A点位于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最少.
10.B 解析: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11.D
12.B 解析: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根据每升高100 m,气温降低0.6℃,可知登到海拔1 597 m处,气温大约要下降9.6℃.
13.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形对气温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下降0.6℃,计算得出登上山顶时的气温是16.6℃.
14.(1)哈尔滨纬度高,海南省纬度低
(2)浙江省靠近东南沿海,水汽充足,空气湿润
(3)向阳坡光照强,所以向阳坡气温高.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在山脉的迎风坡被迫抬升,容易成云致雨,背风坡因空气下沉,气温升高,降水很少
15.(1)黄河 淮河 长江 秦岭 (2)16 -32 48 (3)东西纬度 (4)A (5)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越往北气温越低
解析:(1)据图可知A是黄河,B是淮河,C是长江,D是秦岭;
(2)据图可知1月份海口月均温为16℃,甲地1月份月均温为-32℃,相差48℃;
(3)据图可知等温线呈东西走向,说明影响我国冬季气温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是纬度;
(4)黄河位于秦岭一淮河以北,冬季气温在0℃以下,冬季河水有封冻现象;
(5)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南北气温相差很大,越往北气温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