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复习课
知识点 1 物质的变化
1.清华学生PX词条“保卫战”,最终在百度百科上锁定“PX”为“低毒化合物”的准确描述,向国人揭示了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PX是对二甲苯,其组成和结构如图所示,相关性质如下:
CCHHHCHCHCCHHHCCHH
第1题图
①无色透明液体,有芳香气味 ②熔点13.2℃、沸点138.5℃ ③密度0.86 g/cm3 ④可燃 ⑤有挥发性,但比汽油低 ⑥遇火可爆炸,但爆炸性比汽油低 ⑦低毒,毒性与汽油相当
(1)上述中属于PX物理性质的是(填性质序号)__①②③⑤__;
(2)根据PX的性质,从防止环境污染和安全的角度,应如何保存和储运PX:__密封保存、严禁烟火__。
, 知识点 2 物质的酸碱性)
2.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请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石蕊试液遇酸变红。举一生活中与之原理相似的实例:__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后试液会变红__。
(2)在家庭中自制汽水时需要在饮料中加入白糖、果汁、小苏打(NaHCO3)、凉开水,还需加入柠檬酸,加入柠檬酸的目的是__柠檬酸和小苏打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__。
3.某同学把自制的一种黄色花汁,分别滴加到下列不同的试剂中,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请分析下表,并回答下列问题:
试剂
稀盐酸
食醋
蔗糖水
蒸馏水
肥皂水
烧碱溶液
石灰水
颜色
红
红
黄
黄
绿
绿
绿
(1)经分析该花汁__可以__(填“可以”或“不可以”)作酸碱指示剂。
(2)蚊子叮咬人时射入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使皮肤红肿、痛痒。要缓解这种症状,简易可行的办法是在叮咬处涂抹上述试剂中的__肥皂水__。
(3)石灰水暴露于空气中易变质,写出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CO2+Ca(OH)2===CaCO3↓+H2O__。
, 知识点 3 酸与碱的反应)
4.如图1所示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实验研究。
第4题图
(1)未滴加盐酸时, 烧杯中溶液呈__红__色。
(2)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__减小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NaOH+HCl===NaCl+H2O__。
(3)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温度变化如坐标图2所示。某时刻测得溶液的温度是32 ℃,请判断b点时溶液的酸碱性并说明理由: 酸性,因为是溶液的温度由高到低 。
(4)当溶液的温度为38 ℃时,可证明溶液不含氢氧化钠的实验方法是__C__(填选项)。
A. 品尝烧杯中溶液的味道
B.用手沾取烧杯中溶液并体验是否有滑腻感
C.往烧杯中再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并观察溶液颜色
5. 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无明显现象,某化学兴趣小组为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
小倩在试管中加入约2 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振荡,溶液变为红色。然后向该试管中倒入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NaOH+H2SO4===Na2SO4+2H2O__。
【改进实验】
小娜使用与小倩相同的试剂,通过改进上述实验中某一步的操作方法,不但证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还能验证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小娜改进的实验操作中关键的一点是__将稀硫酸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改为逐滴加入稀硫酸至红色恰好完全消失__。
【反思评价】
小霞提出也可以使用紫色石蕊溶液代替无色酚酞溶液进行上述实验。你认为__酚酞溶液__(填“酚酞溶液”或“石蕊溶液”)更适用于验证二者恰好完全反应,你的理由是 颜色的改变明显,便于观察实验 。
【拓展延伸】
不是所有的碱与硫酸反应都无明显现象,例如__氢氧化钡(合理即可)__(填一种碱)与硫酸反应就有明显的实验现象。
, 知识点 4 盐的性质)
第6题图
6.同学们在初中化学实验室中,发现一瓶如图所示久置的瓶口有白色固体、瓶塞丢失的无色溶液。已知原溶液可能是NaCl、NaOH或Na2CO3三种溶液中的一种,为确定溶液成分,同学们进行如下探究:
小张同学取待测液测得pH=10,他得出的关于溶液成分的结论是__该溶液一定不是NaCl溶液(可能是NaOH、Na2CO3或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__。
他取少量的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看到__有气泡冒出__,由此小张同学认为,溶液为Na2CO3溶液。
小李同学对小张同学的结论提出疑问,又进行了以下实验:取少量的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Na2CO3+CaCl2===CaCO3↓+2NaCl__,静置,(写出还需进行的操作及现象) 向上层清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 。通过实验,小李认为小张结论正确。二位同学给试剂瓶贴一新标签:Na2CO3。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通过讨论认为试剂瓶原标签可能不是Na2CO3,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__原标签可能是NaOH__。
7.化工生产中需要对原料提纯,以利于提高产品质量。经测定某氯化钠样品中混有硫酸钠,为了除去杂质并制得纯净的氯化钠固体,在实验室研究中,某学生设计方案如下:
第7题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②能否用硝酸钡溶液?说明理由: 不能,若用硝酸钡溶液,则会引入新的硝酸钠杂质无法除去 。
(2)进行操作②后,如何判断硫酸钠已除尽,方法是 取上层澄清液体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看是否有沉淀生成 。
(3)操作③的目的是__使钡离子完全沉淀__,③④操作顺序能否交换,其理由是 不能,得不到滤液 。
(4)此设计方案是否严密,说明理由: 不严密,过量的碳酸钠没有除去 。
, 知识点 5 酸、碱、盐性质的综合应用)
8.一瓶不纯的K2CO3粉末,所含杂质可能是KNO3、Ca(NO3)2、KCl、CuCl2、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
(2)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有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的稀HNO3溶液,沉淀部分溶解。
(3)另称取1.38 g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1.97 g白色沉淀。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杂质中可能含有KNO3、Na2CO3
B.杂质中肯定不含有Ca(NO3)2、CuCl2、Na2CO3
C.杂质中肯定含有KCl,可能含有Na2CO3
D.杂质中肯定含有KCl、Na2CO3,可能含有KNO3
9.我市经济在开发的进程中,要坚持开发与环保并重。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在调查一化工厂时发现,该厂有甲、乙两个车间,各排出的废水澄清透明,经分析分别含有三种不同离子,共有K+、Ba2+、Cu2+、OH-、NO、CO 六种离子。
①已知甲车间的废水明显呈碱性,则乙车间废水中含有的阴离子是__NO__。
②将甲、乙两车间的废水按适当比例混合,可以变废为宝,既能使废水中的Ba2+、Cu2+、OH-、CO 等离子转化为沉淀除去,又可以用上层清液来浇灌农田。清液中含有的溶质主要是__KNO3__(填化学式)。
③写出K2CO3和Ba(NO3)2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Ba(NO3)2+K2CO3===BaCO3↓+2KNO3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