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两课时共3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两课时共3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8-16 15:00:15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走


,



步第1课时七年级语文·上 新课标[人]激趣导入 你们有过紧张害怕的经历吗?如果有,请你谈一谈令你紧张害怕的往事。
好,让我们一起读读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八岁时经历的一件事,看看他是怎样战胜紧张与害怕的。自学导航1.走近作者及创作背景。
莫顿·亨特,美国当代作家。他早年曾加入美国空军,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战斗,曾经驾驶飞机深入德国完成极其危险的侦察任务。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小时候,他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体弱多病,和五个小男孩一起爬悬崖,他好不容易爬到一处小山道,爬了1/3高度,再也上不去,要下也下不来,陷入可怕的两难境地。后来照父亲说的,一小步、一小步下来,终于脱险了。作者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富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文题背景【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是作者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小时候作者跟别的孩子不一样,他体弱多病,和五个小男孩一起爬悬崖,他好不容易爬到一处小山道,爬了1/3高度,再也上不去了,可是想下又下不来,陷入可怕的两难境地。后来照父亲说的,一小步,一小步下来,终于脱险了。作者把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成为战胜一切艰难的法宝。自学导航2.初读课文,弄清字词读音,把握字形。
训诫( )  陡峭( )  嶙峋( ) 
耸立( )  啜泣( )  着眼( ) 
头晕目眩( ) 迂回( )  纳罕( ) 小心翼翼( )jièqiàolín xúnsǒngchuòzhuóxuànyūnà hǎnyì自学导航3.解释词语。
(1)训诫:
(2)心惊肉跳:
(3)头晕目眩:
(4)纳罕:
(5)小心翼翼:
(6)灰心丧气:告诫、教导。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头脑昏乱,眼睛昏花。惊奇、诧异。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遇到困难、失败后)意志消沉。整体感知1.默读要求(时间、内容)
2.复述要求(时间、地点、人物、环境、情节)
(1)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费城)
(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3)爬悬崖的一共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有哪两个?(和“我”一 起的五个小男孩;内德、杰利)
(4)那座悬崖有多高?岩石架有多高?(约20米高;约7米)
(5)(概述):身体瘦弱、胆小怯弱的“我”,在父亲的帮助下终于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经历和收获。整体感知3.理清文章结构。
(1)起因(1~3),游戏玩厌,去爬悬崖。
(2)经过(4~15),中途被弃,进退两难。
(3)结果(16~23),父亲指点,摆脱困境。
(4)启示(24),走一步,再走一步。精读感悟(1)“我”陷入怎样的险境?又是怎样脱险的? 从这篇课文中,可以学到作者小时候在那座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在生活中只要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精读感悟(2)这件小事给你哪些启示? 联系你的生活,讲讲你“吃一堑,长一智”的经历,把你的感悟与同学们分享,让大家都变得聪明起来!
示例:小学五年级期中考试我考了全班第三十名,开完家长会,爸爸对我说期末考试一定要考前十名,当时我想:天哪!我怎么办?打死我也做不到呀!我对学习渐渐失去了兴趣。班主任发现了,找我谈心。告诉我,先定目标考到前二十名,再考到前十五名,再努力争取考进前十名,他说他非常喜欢聪明的我,而且他坚信我一定可以实现我的愿望的。精读感悟 小结:这位同学所用的方法跟作者小时候在那座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这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作者由一件小事,感悟到一个人生的哲理。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在生活中只要善于感悟,人就会聪明起来。质疑交流(1)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怎么办?
(2)假如你是孤身一人在悬崖上,将怎么办?
(3)读了这篇文章,请你联系
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
战胜生活中的困难实现理想。布置作业1.结合句意解释加点词语。
(1)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纳罕:
(2)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
凝视:
(3)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咚咚直跳。
嶙峋:
(4)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小心翼翼:布置作业(5)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小山道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
心惊肉跳:
(6)他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迂回:
(7)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苍茫:
2.分析下面在文章开头出现的一句话,其作用是什么?
“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板书设计走一步,再走一步分解困难
赢得胜利起因(1-3),游戏玩厌,去爬悬崖
经过(4-15),中途被弃,进退两难
结果(16-23),父亲指点,摆脱困境
启示(24),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17张PPT。走


,



步第2课时七年级语文·上 新课标[人]前情回顾1.用一句话概述课文所写的内容。
本文记叙“我”悬崖脱险一事,说明当我们面临困难和挫折时,要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最终是会战胜困难和挫折的。
2.“我”爬山的原因是什么?
玩游戏玩厌了,想玩点新花样。(天气“闷热”为下文孩子们爬到悬崖上去凉爽凉爽做铺垫)前情回顾3.“我”与其他四个孩子的性格差异是什么?
“我”胆子小、内向,其他四个活泼、勇敢。
4.父亲为什么不背“我”下来,而是鼓励“我”向前走?
因为“我”从小比较胆小,父亲为了锻炼“我”的胆量,教育“我”如何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细节探究分析描写心理的词语并理解其作用。
1.从第一部分中我们可以得知“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孱弱多病,常受到母亲“不要冒险”的训诫或“乖、懦弱、胆怯”。但在玩厌了弹子游戏想找新花样来玩的心绪中,禁不住伙伴们的鼓动,终于也跟着大家去爬悬崖,结果被困在了悬崖上。
2.齐读第二部分,画出描写“我”的心理状态的词语。
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在嶙峋的胸腔里面扑扑乱跳、吓得几乎要晕倒、软弱地哀求、头晕目眩、啜泣、恐惧和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动弹。细节探究3.这些词语描写出“我”当时的一种什么状态、心理?
有被抛弃的委屈、有受嘲笑的羞辱、有不知所措的迷惘、有不该冒险的悔意,然而最强烈的是恐惧感。
4.如何理解课后练习三中的前一句话?
“我”此时非常害怕摔死,以致自己在啜泣也不知道。细节探究5.为何不直接写“我”哭了?
一是真实的需要,“我”太害怕了以致连自己哭了也不知道;二是写法的需要,这样写更能将“我”当时的恐惧心理描写得真切、生动。
6.分析“我”爬下悬崖时心理经历过几个变化过程。
最初:毫无信心“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继而:信心萌发“这似乎是能办到的”。随后:信心大增“我”能办到。最后:激动啜泣。合作探究1.讨论: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你最不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这个环节是为了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文中的人物特点,对人物做出合理的评判,也鼓励学生从中有所感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如果学生在喜欢的人物中选择父亲和“我”,都应视为正确的,关键是把喜欢的理由说充足、说完整,可互相补充。不喜欢的人物可选在“我”困难时嘲笑“我”的孩子,这一点比较简单。
有争议的人物可能是杰利。可能有的同学喜欢他,有的不喜欢他,可引导学生评论他做得对的和不好的方面。这样来谈,针对性可能强一点。合作探究2.讨论:假如“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小山道,把“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的做法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这个问题讨论时也许有争议,但应该倾向于文中父亲的做法,因为孩子的路终究要靠自己去走,总靠别人扶,不是长久之计。父亲指导儿子独立走下来,恰恰是让儿子经过这种历练增加独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经验。在我们的生活中,家长、老师其实也给了我们很多这类的指导。探究写法试分析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
小中见大,哲理深刻。本文这种用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说明道理的记叙方法是一种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的写法。文章虽然语言平白,但仍耐人品读。就选材而言,无疑是“以小见大”的典范。这样的小事,无论对哪个人而言都是比比皆是。小事的升华得益于“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平白却富有冲击力和音乐感的标题表述方式,当然也得益于作者对人们常规思维的突破:人们常常习惯目光长远,却常常忽视“走一步”与“再走一步”对困境中的人生巨大的支撑力量!拓展迁移多角度阅读《信念的力量》。
鲁西南深处有一个小村子叫姜村,这个小村子因为这些年几乎每一年都要有几个人考上大学、硕士甚至博士而闻名遐迩。方圆几十里以内的人们没有不知道姜村的,“大学村”成了姜村的新村名。
姜村只有一所小学校,每一个年级一个班。以前的时候,一个班只有十几个孩子。现在不同了,方圆十几个村,只要与村里有亲戚的,都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到这里来,人们说,把孩子送到姜村,就等于把孩子送进大学了。
在惊叹姜村奇迹的同时,人们也都在问,都在思索。是姜村的水土好吗?是姜村的父母掌握了教孩子秘诀吗?还是别的什么?拓展迁移 假如你去问姜村的人,他们不会告诉你什么,因为他们对于秘密似乎也一无所知。
在二十多年前,姜村小学调来了一位五十多岁的老教师,听人说这位老教师是大学教授,不知什么原因被贬到了这个偏远的小村子。这个老师教了不长时间以后,就有一个传说在村里流传。这个老师能掐会算,他能预测孩子的前程。原因是,有的孩子回家说,老师说了,我将来能成为数学家;有的孩子说,老师说我将来能成为作家;有的孩子说,老师说我将来能成为音乐家;还有的说,老师说我将来能成为钱学森那样的人,等等。拓展迁移 不久,家长们又发现,他们的孩子与以前不大一样了,他们变得懂事而好学,好像他们真的是数学家、作家、音乐家的材料了。老师说会成为数学家的孩子,对数学的学习更加刻苦,老师说会成为作家的孩子,语文成绩更加出类拔萃。孩子们不再贪玩,不用像以前那样严加管教,孩子也都变得十分自觉。因为他们都被灌输了这样的信念:他们将来都是杰出的人,而有好玩、不刻苦等恶习的孩子都是成不了杰出人才的。
家长们都纳闷,也将信将疑,莫非孩子真的是大材料,被老师道破了天机?拓展迁移 就这样过去了几年,奇迹发生了。这些孩子到了参加高考的时候,大部分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
这个老师在姜村人的眼里变得神乎其神,他们让他看自己的宅基地,测自己的命运。可是这个老师却说,他只会给学生预测,不会其他的。
这个老师年龄大了,回了城市,但他把预测的方法教给了接任的老师,接任的老师还在给一级一级的孩子预测着,而且,他们坚守着老教师的嘱托:不把这个秘密告诉给村里的人们。拓展迁移 我的几个好朋友就是从姜村走出来的,他们说,他们从考上大学的那一刻起,对于这个秘密就恍然大悟了,但他们这些人又都自觉地坚守起了这个秘密。
听完这个故事,我一直在被这位可敬的老师感动着。人世间还有什么力量能超过信念的力量呢?他通过中国最传统的方式,在这些幼小孩子的心灵里栽种了信念啊!拓展迁移阅读指导:
1.从“老教授”的角度看,昭示了一种成功的教育理念。
2.从“姜村”村民的角度看,揭示了
适宜的教育方略。
3.从姜村孩子的角度看,倡导树立坚
定的人生信念。布置作业练笔:请把你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
困难的经验教训用100~300字写
下来。板书设计走一步,再走一步“险”(1-8),冒险
(9-23),脱险
(24),人生感悟:走一步,
再走一步 内容上
人生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