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8张PPT。纪 念 白 求 恩毛 泽 东第1课时激趣导入 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他,一个外国医生,白求恩,为
了支援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年逾半百,不远万里,来到中
国。战场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手术台就是他的阵地。
他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以精湛
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最终,因抢救伤员
感染,1939年11月12日为中国的解放事业英勇牺牲。
“秋风吹着细雨,延水奏着哀曲。”他牺牲了,人们为何
这般哀痛?毛泽东为何写文章赞扬他?我们应该从哪些方
面向他学习?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中国人
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
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其
诗词代表作有《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卜算
子·咏梅》等。文题背景【文题解说】 “纪念”为动词,表示深切地怀念,“白求恩”是伟
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在中国志愿抗战期
间,不幸逝世。毛泽东纪念白求恩,目的是号召广大中国
军民学习他的这种精神。文题背景【创作背景】 诺尔曼·白求恩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援助抗日战争。他以精湛的医术抢救了大批伤员,培养了许多医务干部。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又发生转移性脓疡,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预习诊断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热忱( ) 拈轻怕重( )
晋察冀( ) 殉职( )
鄙薄( ) 纯粹( )chén niān jì xùn
bǐ cuì预习诊断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
拈轻怕重:
(2)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
精益求精:
(3)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见异思迁:
鄙薄:
不足道: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好了还要求更好。
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这里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
轻视。
不值得一提。
预习诊断3.补充相关背景资料。
诺尔曼·白求恩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
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援助抗日战争。他以精湛的医术
抢救了大批伤员,培养了许多医务干部。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
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
又发生转移性脓疡,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逝世,白求恩
逝世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
文章。初读课文 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再参照重点句的意思归纳各段要点。
重点句:第一自然段:“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
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
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第二自然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
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第三自然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
求精。”
第四自然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全文四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每一部分的要点是:
第一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部分:赞扬自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部分: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研读课文1.出示问题:本文是一篇议论文,其中也有叙事,你能找出
课文中的记叙片段,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吗?
2.把前后桌的四名同学编成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学习。
3.学习小组间交流发言。研读课文 “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本文以
“议”为主,“叙”是议论中的“叙”,不同于记叙文中的
“叙”。议论文中的“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的事实根
据,“叙”要扣住论点,“叙”得简明、概括。本文采用夹
叙夹议的写法,叙得简明扼要,议得精辟恳切,议从叙出,二
者有机结合。
初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先叙后议,叙白求恩的事迹,议他的国际主义精
神。“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
国的抗日战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这一
层概述了白求恩的政治面貌、年龄、受谁派遣、来华目的、
路程、工作简历,让人们对白求恩同志的生平有所了解。这些
话都饱含着赞扬之情,使文章情理并茂,也为下文议论的展开提
供了事实基础,引出关于国际主义精神的论述。从“一个外国
人,毫无利己的动机”到这段结束,全属议论,揭示出白求恩同志
的精神实质,透辟地论述了国际主义的内容,并指出我们也要实
践列宁主义路线。研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先议后叙,议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叙从前线回来的人及接受过白求恩治疗或亲眼见过白求恩治疗的人的所见所闻。分析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表现在两个方面:“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这属于“议”。准确完整地表明了这位共产主义战士的精神风貌,表达了作者对白求恩同志的高度赞美。“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这也属于“议”,批评党员中一些自私自利的表现。研读课文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叙述的这两件事尽管非常简明、概括,但都表明白求恩同志的精神感人之深,影响之大。所“议”之点有记叙的事例加以证明,使本段议论的中心理由更加充实。研读课文 最后一自然段,先叙后议,叙白求恩、毛泽东两人的
交往以及毛泽东对白求恩的哀思,议应该做白求恩那样
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人。
夹叙夹议,一方面使文章情理并茂,即晓之以理,动之
以情,读起来生动感人。如文章开头叙述白求恩光辉事迹
清楚明白,饱含赞扬之情。文章最后“只见过一面”“仅
回过他一封信”,短短几句话,饱含痛惜之情。另一方面,
在叙事基础上的议论又能使文章阐明的道理有充足的依
据,从而增强说服力,易于为读者理解和接受,从中受到深
刻的教育。拓展延伸课堂讨论:
白求恩去世已经好
几十年了,你觉得今
天再谈白求恩精神
有现实意义吗?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运用的成语。
2.学习课文的写法,简述你身边的一
个人的事迹,并谈谈你对他(她)的看法。板书设计第一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四部分: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纪
念
白
求
恩课件15张PPT。纪 念 白 求 恩毛 泽 东第2课时激趣导入 找出课文中的成语,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个
小组找出的成语最多。
拈轻怕重、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等。体会语言1.成语的大量运用是本文语言的特色之一,那么,使用成语有哪些好处?
还需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我们不妨结合这篇课文,来探讨一下。
(1)首先,请大家在上面的成语中任选一两个,说一下它们的意思。
拈轻怕重:
麻木不仁:
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 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
原义是肢体麻木,感觉不灵。文中指缺乏政治敏感和政治热
情,对集体、对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好了还要求更好。益,更加。
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文中指不安心工作,革命
事业心不强。迁,变动。体会语言(2)讨论:结合文中的成语,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如“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泠清清,漠不
关心,麻木不仁”。这里“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
不仁”三个意思相近的词语连用,从情绪、态度、感觉等几
个角度,形象而又充分地揭露了“不少人”的错误表现,与白
求恩大夫的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语言极其简练。总之,文
中运用的成语,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说服力。体会语言2.双重否定句的运用,表现了“千锤百炼,一字
不移”的语言特色。
如“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
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双重
否定句叙述了反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
神的实例,比一般肯定句语意更强烈,给人留下深
刻印象。体会语言3.文章末段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
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
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五个“一个……的人”排比短语有什么
作用?
“高尚的人”,指的是无产阶级思想境界的崇高;“纯粹的人”,指的
是无产阶级思想品质的纯洁;“有道德的人”,指的是无产阶级社会生活
及其行动的准则和规范;“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指的是无产阶级的高
尚志趣;“有益于人民的人”,指的是共产主义战士的奋斗目的。从人格、
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把“这点精神”表现得更具体,充
分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对这种真正共产主义战士崇高精神的赞美,也寄托了
对更多的共产主义新人的殷切希望,给人以巨大的鼓舞力量。从语言形式
上讲,这组排比短语一气呵成,语势贯通,加强了文章的逻辑力量。探究方法1.请大家回想一下,议论文通常采用哪些论证方法?
议论文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是摆事实、讲道理。具体
地说是指: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正反对
比论证、类比论证等等。探究方法2.你能结合课文内容,列举出哪些论证方法呢?
本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如引证法、例证法、正反对比等),对白求
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从多方面进行了论证,逻辑
严密,结构完整。
首先,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提出并论证了白求恩同志“毫无利
己的动机”的论点。指出白求恩同志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
己的事业,这种精神就是“共产主义的精神”,并号召“每一个中国共
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探究方法 其次,用对比的方法论证了白求恩同志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同
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对职业“精益求精”;指出这是他“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毛泽东同志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
论证上述论点的:一个方面是他对待工作、同志和人民的态度。对工作,他
是“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他是“极端的热忱”。文中举出不
少人对工作拈轻怕重;对同志,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而白求恩同志
的工作态度则为人人所佩服,使大家受感动。另一个方面,是他对待职业的
态度。白求恩同志对医疗技术“精益求精”,是为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
可是有的人却为了自己的名和利而“见异思迁”。通过两相对比,不仅映
衬出白求恩的品质更加高贵,而且也帮助某些同志认识自己的缺点、错误,
从而更好地向白求恩学习,克服自己的缺点、错误,搞好革命事业,证明白求
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的确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学
习的榜样。
最后,从事实引出结论,说明我们只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
之心”的精神,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探究方法3.对比可以使论证更有说服力。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二、
三自然段,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填写表格,并体会这样
写的好处。探究方法好处:通过对比,既使白求恩同志的精神表现得非常鲜明,又显出学习白求恩精神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拓展延伸阅读下面文章,并结合课文,谈谈在今天怎样才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白求恩同志是世界著名的外科专家,可是他从不满足自己已有的
成就。……他初到晋察冀边区,创设正规的模范医院,但不久就遇到反
扫荡,敌人把他创立的医院毁了。于是他改为创立小规模的以老百姓
的家为基础的医院。在携带治疗器械方面也是如此,最初他要带着全
套器械,一行动就要带十多个驮子,这在战争频繁的敌后是不合适的。
他从中国牲口的运粪驮子上得到启示,根据运粪驮子的形状,制成医疗
木箱,里面装满了手术器械和必需的药品,他给这桥形的驮子取了一个
很有意思的名字,叫作“卢沟桥”。到了一个地方,卸下“卢沟桥”,打
开桥上的盖子,随时可以进行治疗。做手术的时候,用锯子锯大腿,常常
带肉锯下来。他设法用木板做成腿形,把骨头和肉分开,这样就不会带
肉了。换药,他也求改进。最初,手术以后,常用药布条塞到伤口里,因为
棉纱是有机物,容易化脓。 预习诊断 他就不换药布条,不缝口,只用一块布条贴在伤口上,使脓流出。不过,
另一个问题来了:不缝口,长肉的时间慢了。他又想出只缝五分之四的伤
口,留一个小洞,放进胶皮管,管上打眼,有脓可以从胶皮管流出,等到其他
部分长好,再从小洞中把胶皮管抽出。别人强调敌后困难,工作很难开展,
甚至把一切缺点都推到客观原因上去。他不以为然。他说:我们要常常
想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怎样把我们的工作改进。讲这句话的时候,恰巧
有一辆自行车从他身边走过去。他说,如果这辆自行车在山上没有用,或
者自行车坏了,我们还可以利用上面的东西。大家想这辆自行车如果坏
了,或者搁置不用,不过是一堆废铁,能有什么用呢?他说:自行车上有一个
打气用的小玩意,俗称气门芯,可以连接两个玻璃管,输血的时候大有用处。
白求恩同志就是这样无时无刻不在想怎么把工作改进,技术提高,精益求精。布置作业1.进一步熟读课文,背诵最后一自然段。
2.学习本文的语言,多积累成语,并加强运
用意识。板书设计分论点
(1)国际主义精神
(2)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3)对技术精益求精学习白求恩同志
的共产主义精神学
习
白
求
恩